从15岁开始,所有人都只会让「我」故作坚强。
后来,「我」用了8年救自己。
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重要的,是真实的。
我的童年好像被刷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薄漆,生命里没什么快乐,就那样漫无目的的生长着,倦怠感充斥在大部分的回忆间。
我们家三代同堂,外人看起来这里一派祥和,可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家庭里每天发生着多少隐晦又难言的故事。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很奇怪的小孩子。
我经常在雨天撑一把大伞放在床上,把所有的被子盖在伞上,小心翼翼地钻进去蜷缩起来。无力改变任何大人之间的狂风暴雨,只能寻找一个地方来假装一切都很圆满。
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拒绝和悲伤,总是高高仰起头,用骄傲和疏离来拉开自己和别人的距离,心里空空落落的。
小时候的记忆里,没什么五彩斑斓,想起来更多的是自卑和孤独,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房间,和不管别人怎么称赞,依然觉得黯然无色没什么光彩的自己。
我很早就感受到疲倦和抑郁,整天无精打采,在那样的日子里又成长了两年。
初中下定决心想要把自己从暗处拖出来,一贯擅长闭上眼睛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自己也算是快乐了一段时间,可到了初三开始又变得焦虑不安。
我没有办法踏进当时去的一个补习班,那个小房间每到周末就会变成我身上的一座小山,走进去就浑身发紧流汗。
第一次在网上接触到心理咨询是15岁的时候,为了摆脱那种莫名的不知来处的焦躁感,我开始了漫长的自救过程。
我出生在西北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县城 ,家里人都是很朴实的大人,他们在连吃野菜都是问题的岁月里长大,大部分时间只是埋头挣钱养家,加之我性格外向,没有人看见我内心的痛苦,他们只是会觉得我是青春期,性格不太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二十一年漫长的岁月里,心里的那座大山是如何让我一步一步不知如何喘息,一次一次在身体和脑袋里呼啸而过,不知所措又难以放下对生的渴望。怀抱着满心的期待,小心翼翼地试探身边的长辈,得到的回答总是,“你很好啊,别多想,这个阶段过去就好了”,或者“别相信心理学,大部分学心理学的人最后自己也会出问题的。”这样的言论让年少的我真假难辨,可唯一真实的就是我的感受。我真的好想摆脱这种被蚂蚁啃噬一般的焦躁感,最后咬咬牙去见了一趟高中心理老师。她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把我对心理学的偏见拨到了一个更客观和理性的位置。我还记得当时我告诉她自己对于心理咨询的困惑时,她面带笑容地告诉我,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都是充满各种想象的,可对她而言,心理学让她变得更好、更自在,那一瞬间,想要去心理咨询这个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这个学科在我眼里不再神秘又危险,相反,我从此开始信任它,相信它会帮助我的生活,让我摆脱这该死的痛苦。高考失利,我选择了补习,那个阶段是人生的至暗时刻。我整夜整夜被噩梦环绕,眼里的世界忽大忽小,很多小事可以一瞬间把当下状态还不错的自己拉回到生命里那些荒芜又无助的时刻,压力山大到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一开始学习就会陷入无法摆脱也不愿意摆脱的幻想,压力越大我就越容易走神,可走神只会让我压力更大,这种事情让我难以启齿,内心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又无能为力。有一次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被困在离开世界这样的念头里走不出来,冥冥中做了一个一直以来没有勇气去面对的决定。可那天疯狂的我没有找到伤害自己的东西,那一瞬间清醒过来的我瘫倒在地失声痛哭,想到了家人,想到了很多自己热爱的东西,心里有很强大的声音支撑着自己。既然没有放弃,那我就拼命往上爬吧,看励志文章,每天泡在图书室寻找心灵鸡汤,这些行为让我没有再有过轻生的念头,无形中给了我巨大的动力。我会给自己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告诉自己现在不够好只是还没有到达那个理想目标而已。上大学之后有强烈的想法和动力变得更好,可越是这样,完不成目标的挫败感也越来越强烈,噩梦和焦躁不安困扰着我,又萌生了去心理咨询的想法。可心里还是会有“大家都说我很好,开朗活泼,我是不是太过于谨慎太不坚强了”这样的想法冒出来,左右摇摆的我在大学的前几个月里时不时会来一场剧烈的崩溃。无可抑制的悲伤笼罩着我,伴随着因为挂科拿到警告的羞耻感,四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依旧是难以想象的暗无天日的生活。看不见任何希望,靠着励志文字吊着最后一点点期待,后来真的绷不住了,我决定去找心理老师求助。我怨恨自己的家庭,我怪他们只顾和自己的环境作斗争,看不见我的处境,我觉得他们如果再多关心我一下,可能我前边的人生会轻松很多,我能够离让我舒适一点的生活更近一些。但在那段时间的狂风暴雨式哭泣和心理老师轻声的安慰下,自己的状态却开始慢慢有了一个更明朗的走向。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临走前,她说:“这孩子真不容易。“和第二个咨询老师在一起进行了二三十次的咨询,那段时间我不再迟钝麻木,自我觉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结束后,我一度觉得自己走入了人生新阶段。直到有一天走在路上好像灵魂出窍,身边来来回回好几个熟悉的人朝着我打招呼我竟然都陷入幻想且毫无反应的状态。我决定再次忽略对第二个咨询老师莫名的愧疚感和身边家人朋友的不支持,带着问题重新踏进心理咨询室。遇见第三个咨询老师是在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课,她一开口我就觉得,哇!好温柔!真想和她聊天。考虑了很久,那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鼓足勇气去了学校咨询室,和她预约了咨询。那是很不一样的一种风格,从内到外透露着舒适。我还记得一个明媚的早上我坐在沙发上哭到难以自已,她发出了一声轻叹,那一刻我的胃从大部分时间里感受到的不适中短暂地逃离到了阳光下。因为知道咨询关系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都带着甜甜的笑容和这一周的快乐满足去找她,我希望给我带来很大帮助的她可以在我身上找到成就感。有一次,她突然问我,“为什么你每次来找我都很开心,可我却觉得这种开心背后的你还有很多东西呢?”突然,像被揭开了一直以来小心翼翼遮盖的伤疤,我朝着她大哭。我告诉她,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有一部分自己特别的悲伤,跟这个开朗的我格格不入,跟这个明亮的世界格格不入,我极力地掩盖那个自己,怕被别人看见我的脆弱。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倾诉,最后她告诉我:“可能你走出这里生活依然一塌糊涂,可我觉得自己离你更近了。”我对很多事物的反应都很迟钝,很多时候眼泪喷涌而出内心却没什么波澜,可我希望可以铭记这些珍贵的感受和时刻。她说,我是她咨询生涯里目前为止咨询时间最多的一个孩子,我问她为什么是我,她说,有很多的原因,有心疼,也希望我可以在以后的生命里除了灰蒙蒙的天空外,更多地感受到阳光洒向身体的温暖。我们之间的工作也有让她很无奈、很心焦却看不见很大的效果的时候,但后来她告诉我,她想通了,可能就这样陪着我到不得不结束的那一天,也是一种圆满。我是一个对自己有很多要求和目标的人,可在后来的很多时刻想起她说的那些话,我会想到,也许命运会带我们去到更美的风景,绷紧的神经也会感到自在。从初三那年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到今天,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但咬咬牙最后还是走到了这里。三个咨询老师上百个小时的陪伴让现在的我获得了很多安宁和温暖,这是人生一笔很宝贵的财富。为了活得更舒服,我努力看各种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厚厚的日记本里记录着这几年里自己的自我梳理和感悟。终于,我开始更多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流动,走出厚厚的壳子去主动建立更深的链接。在被接纳被理解的岁月里,因为被看见过,所以会想要看见别人,因为被温柔地对待过,所以会想要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其他人。光芒很少如愿地洒进我的生活,如旧的尘土飞扬和满目疮痍,在那些微弱不连续的瞬间,曾经灾害频发的世界被轻轻掀开一角,所有的混沌不堪开始有了希望。在那段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日子里,从各种外界的嘈杂之中,庆幸的是,作者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唯一真实的,是我的感受。“长达 8 年的自救之路,正是以她决定相信自己的感受、决定寻求帮助为起点。而这种“相信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自我同情心”。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开放的心态关注自己,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某个组成部分是如何试图帮助我们的——我们的疗愈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开启。在忙碌的生活之中,希望每个人都能多给自己一些“自我同情心”。如果你长期困于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想寻求心理帮助但不知如何选择,那么可以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首次咨询」。「首次咨询」利用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帮助你理清现在的内心感受与困扰;专业心理咨询师与你进行1v1深度访谈,为你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让你能够安全地表达,帮助你蜕变与成长。同时你也不用担心因费用过高而无法承担。数据显示,经过「首次咨询」进入的心理咨询,咨访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