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不p图
最近变身小阳人,只能在家躺着刷剧。
结果一打开国产剧,让我不禁怀疑新冠的副作用是脸盲。
剧中所有的人物画面都是清一色的磨皮、滤镜、柔光三件套。
男女主角肤若凝脂、白的发光、厚重的磨皮滤镜下只能看到两个眼睛一张嘴,四五十岁的爸爸、妈妈角色没有一点岁月痕迹,皱纹眼袋什么都是不存在的,毛孔的细腻程度让刚出生的看到宝宝都要羞愧的爬回肚子里回炉重造的节奏。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真的是这样的吗?
显然不是。
一个真实的人类避免不了,青春期长痘痘、熬夜有黑眼圈眼袋、年纪大了长皱纹、吃多了变胖......
但为什么,网络上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不是同一个我?
根据英国最大的女性青少年组织“Girlguiding”的调查显示,约39% 的受访者发现自己和网络上的“完美”形象不一样时会感到沮丧不安。
化妆师Sasha Pallari 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没有人意识到这有多危险?各个名人、网红、美妆机构的广告利用虚假的滤镜让人产生一种“完美的错觉”。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些内容而认为自己不够好。”
因此她在Instagram发起了 #去滤镜化(#filterdrop)活动鼓励人们上传自己无美颜无滤镜无拉腿的样子。
但Sasha 也坦白道:“直面没有滤镜美颜下的自己,对她来说可能比生孩子还恐怖。”
毕竟,无论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大家发表的言论和内容都是社交货币,内心再强大的人,大概也不会把自己的丑照发到平台上。
今年3月份国内也开始流行类似去滤镜化的活动,叫做“与素颜和解”意思是希望大家可以坦然接受自己不化妆时的样子,直面自己的不完美。
可是这个原本很正向的话题却逐渐走偏,一举冲上了热搜。其中一则讨论度很高的视频中,一个眼睛大大,面色红润,皮肤光滑的的漂亮女生对着镜头数出了自己素颜的种种不完美之处,最后美女落泪,宣布自己与素颜和解。
一时间,网友们开始质疑这些所谓的 #素颜和解 不过是又一场无声的颜值内卷,素颜的背后是化了两个小时的裸妆、心机的打光和高超的演技。
这场和解,最终也变成了美女帅哥之间的凡尔赛式炫耀。他们一边享受着去滤镜化的流量红利,一边制造起新一波的容貌焦虑。
其实,正视自己并不难,毕竟每天洗完脸都能看到那个没有滤镜美颜的自己,难的是抛弃掉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审美观念和刻在我们脑海里追求完美的执念。
关掉美颜关掉滤镜
在麦考瑞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联合研究下,他们发现当女性每天在 Instagram 上花费超过 30 分钟看健身博主的推文时,她们会开始讨厌自己的身体。
一位来自英国格拉斯哥的女性就是如此,在关注了大量的健身和美容博主后,她就不再拍照。
也有网友留言说道:“我真的很讨厌我的脸,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漂亮的模特,她们拥有完美的皮肤、完美的鼻子、完美的身材。我有雀斑、色素沉淀,还有个孩子。”
于是网上便跑出来一堆人,开始讨伐“修图者”,开始嚷嚷滤镜对身材自信、心理健康罄竹难书的损害和影响,他们势必与之斗争,直到取得胜利。
丰乳肥臀是错误的审美,白幼瘦是错误的审美,好皮肤是错误的审美,瘦脸是错误的审美,拉长腿是错误的审美……
上传照片的时候不许丰唇、不许改变肤色、不许提高鼻梁,绝不允许在代言产品时候修改自己的面容。我们的生活应该展现“好的、坏的、和丑陋的”。
但我们真的活在一个“好的、坏的、和丑陋的”什么都有的世界吗?
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该不该有这样的声音说大家素颜好相见?可以有。
该不该有声音说,大家应该尊重的不是某种统一的审美标准?
而是多元、丰富、个体自我自由的表达,这是该尊重的。
我能够理解哪些想看到“真实皮肤”的声音。
但该不该走极端?开始天天在小屏幕上把满脸痘痘、层层堆积的肚腩都以高清形式在社交媒体上放大了贴上去,还大声说这是政治正确,不这样做就是背离我们人的本真?
你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样是健康的“美”吗?
可以说,这样的去滤镜化活动,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审美清洗。
美不美什么的自己说了算
其实,刻板的标签永远也撕不完,重点是在于不去定义什么是“美”。也不是刻意去纠正大众的审美观念。
而是每个人照着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而不受偏见的影响。
想素颜就素颜,就算带着口罩也给自己化一个精致的妆也无妨。
拍照不喜欢美颜磨皮是很真实,但也没必要站在制高点上指责那些瘦脸,丰唇的人“不高级”制造颜值焦虑。
“美”这件事本就无高低贵贱之分,它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任何一种美,只要存在就有其意义,也必然有人欣赏。
这场去滤镜化运动的核心点在于“以自己为中心”,大众审美是会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不断的变化的。但在这些转瞬即逝的潮流面前,自身的快乐和健康才是恒古不变的首要目标。
不要去理会所谓的标准,也不要轻易受到影响,随意的去评价甚至批判他人的审美,所有人都有权去选择自己眼中的美。
正如苏轼所说: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