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又给了俄罗斯一记大耳光
新年伊始,俄罗斯收到一份大礼——德国正式宣布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德国的官宣一向严谨,不必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石油、天然气、煤炭全部清零,这是断了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德国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镇,此番“割袍断义”的意义之大,毋庸赘述。事已至此,对“俄罗斯能源武器威力无边”的想象彻底破灭。
煤炭的供应替代太多了,本来也没什么悬念。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离开俄气,欧盟过不了冬”已经成了个笑话(可以回看去年10月那篇《除了乌克兰,俄罗斯在另一个战场也不乐观》,预判基本准确)。更“可气”的是,欧盟天然气市场价格,已经跌得比战前还低。
煤炭没故事,天然气尘埃落定,俄罗斯仅存的“能源武器”石油也失去了锋芒。
01
01
欧美对俄油出口的制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俄油出口的收益,而不是彻底禁绝。这是一个小刀子割肉的渐进收紧过程。所以,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出口石油收入一度暴增,让一些人产生了“俄罗斯越打越有钱”的幻觉。然而,随着制裁手段的层层收紧,形势急转直下。
2021年5月底,欧盟宣布对俄实施“禁油令”,标志着对俄油出口的制裁进入实质阶段。俄罗斯对欧美市场的出口渠道越来越受限,只能寻求亚洲国家当“中间商”,比如印度。
地球人都知道“中间商赚差价”,俄油不打折,谁给它白打工?更要命的是,俄罗斯陷在战争泥沼中,保持石油出口收入规模是刚需。价格跌了,还得靠增加出口量去弥补缺口。结果去年下半年俄罗斯石油产业很悲催,量增价跌,总收入反而下降。比如去年11月份,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增加了27万桶,创下4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是,当月的石油出口收入竟然下降了7亿美元。讲白了,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打折贱卖了自家石油,让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更搞笑的是,正和俄罗斯打得热火朝天的乌克兰也趁火打劫了俄油出口。乌方通知俄国石油公司,乌国境内的石油管道费要涨价。敌国涨价过路费,可谓侮辱性很强,伤害性不小。俄罗斯能忍这个?还真忍了。11月就向乌方交钱了,一点也不强硬。
到了这个地步,谁还说欧美制裁无效的,真该找个失物招领处去找找自己的脑子了。
制裁是有效的,而且制裁还升级了。12月5日,欧盟、七国集团与澳大利亚正式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限价令”——2023年2月5日后,将俄罗斯海运石油价格上限设定为每桶60美元。当时全球油价在70-80美元的区间。这一限价措施硬生生又给俄油出口收益又切掉了一块。
俄罗斯照例强硬,宣布禁止向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还要实施减产。减供保价和限价的针尖对麦芒,看你们慌不慌。可是,市场恐慌没有发生,而是“丧事喜办”,国际油价不升反降。
事实证明,市场判断是正确的。先顶不住的是俄罗斯。俄财长说了大实话,石油限价导致出口收入下降的影响很大,2023年的俄罗斯财政预算赤字会扩大至GDP的2%以上。这话是说给俄罗斯的强硬派听的,意思是,战时的财政刚需只多不少,限价已经很痛了,还要主动减产减供,你们看着办。于是,俄方强硬表态,柔性操作。对“敌对国家”的部分公司解禁了,能源出口的卢布结算也不要了。和气生财的态度很诚恳。
俄方态度那么好,市场的判断继续乐观。跨年之后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收跌。WTI 2月原油期货收跌4.09美元,跌幅5.31%,报72.84美元/桶。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收跌4.26美元,跌幅5.19%,报77.84美元/桶。
俄罗斯都客气成这样了,德国还是不依不饶,不等2月5日以观后效,提前主动清零俄油进口。虽说其他欧盟国家不见得会跟进德国,但是俄油在欧洲市场的议价能力肯定是大打折扣了。此前主张对俄油限价压到30美元的波兰等国,腰板挺得更直了。乌克兰向俄罗斯石油管道涨价的气也更壮了。亚洲中间商赚差价的倒油生意更稳了。
2023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还得大出血。60美元一桶的限价,还给平均生产成本30美元一桶的俄油留了点利润空间。这是逼着俄方“薄利多销”,自己挣不到多少钱,还得帮忙稳定全球油价。这就是小刀子割肉的精髓。
02
02
还是那句话:立场不能改变事实。俄罗斯的“能源武器”并不比他们老掉牙的战争机器更好用。在这场“能源战争”中,主动权一直在“买方联盟”的欧美手中,并且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事到如今,胜负已分。
俄罗斯输掉这场能源之战,首先是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孱弱。全球能源市场何其庞大复杂,实体交易仅仅是价格机制中的很小一部分,天量资金、无数玩家参与的期货交易等金融衍生市场才是价格博弈的主战场。能源战争的本质上是金融战,这是个用钱当武器的战场,俄罗斯根本无力与欧美抗衡。而且,随着战争对俄罗斯经济的侵蚀,双方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战前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还能顶个广东省,打着打着越来越向广西靠拢,怎么打金融战?拿油桶去砸吗?
克林姆林宫陈旧的经济观念,让他们高估了“能源武器”的威力。
石油、天然气、煤炭确实很重要,所以全世界都需要。正因为全世界都很需要,利润空间很大。以俄油为例,俄油的平均成本是每桶30美元,在全球主要石油供应中是偏高的。即便限价60美元依然有利润空间。这种暴利给俄罗斯的帝国梦想续命,却也吸引了大量投资随时进场、替代供应磨刀霍霍,俄油被制裁后,老朋友伊朗都不顾多年“交情”,大幅增加了对欧洲的石油出口,不遗余力地抢占市场空间,更不用说其他石油生产国。人家平时喊喊“储量枯竭”、“生产能力到极限了”,就是为了保价。哪能当真?因此,能源大宗商品卖方的市场份额优势,充其量就是让买方付出一点替代成本,“离开俄气过不了冬”的“卡脖子”想象是荒谬的。
最根本的是,俄罗斯搞错了对手。他们正在挑战的不只是欧美西方,而是全球经济体系。来自布鲁塞尔、华盛顿的制裁之所以有效,不是靠航母导弹,而是全球经济体系站在他们这边。
比如,西方对海运俄油的限价令,不是靠航母导弹,而是禁止保险企业向违反限价令的航运机构提供保险服务。世界上有多少船东、航运经营者敢于冒着动辄以亿计的风险,赚那点运费?又有多少港口允许那些没有保险兜底的大型油轮进港?
没人知道还有多少“经济武器”将会被投入到对抗俄罗斯之中。高度复杂的全球经济体系,远远超出了克林姆林宫的认知,他们根本不知道下一个被投入能源战争的商业工具会是什么。用战争打破市场边界的后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
03
03
2023年,俄罗斯将会失去更多。比起乌克兰战场的慢性死亡,输掉能源战争的后果会更为直接、更深远。能源收入的大幅缩水,让俄罗斯陈旧的战争机器更加举步维艰,造成周边的连锁反应。白俄罗斯的忠诚正在受到考验,中亚“势力范围”更是岌岌可危。
如今俄罗斯自顾不暇,全球能源市场洗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怎会无动于衷?忠诚是重要的,市场更重要。全球能源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很难拒绝,这些国家随时可能改换阵营,以释放长期被俄罗斯抑制的能源产业潜力。
哪怕这些潜在的背叛还未发生,俄罗斯的帝国光环也已经黯然失色。那个曾经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俄罗斯,如今却要为家门口的“安全”操心,事实上已经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