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靠外界供给、完全自足的生活,真的可能吗?

不靠外界供给、完全自足的生活,真的可能吗?

生活


“自给自足”这个概念,对于热衷在世界各个角落种菜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所有人大概都在阳台或厨房里水培过几颗蒜苗,进阶版则是在泡沫塑料箱中种植西红柿。


然而,想让一个家庭不借助外界的供给,完全自足地运转,真的可能吗?


在澳洲花艺师、“零浪费”践行者 Joost Bakker 的想象中,一个自给自足(self-sustainable)的家庭的终极模板,其实正是大自然:在自然界中,从来没有“浪费”这个概念;一切东西最终都会成为其他东西的食物来源,完美地融入生态链和食物链之中,而人类是唯一会产生垃圾的物种。



今年,这幢早在大流行之前就构思完成,经历了近两年工期的“零废物温室”,在墨尔本的亚拉河畔(Yarra River)落成了。这座仅仅 87 平方米、有两间卧室的小屋,在各种意义上都完成了 Joost 的构想。


自给自足的第一件事,是自己生产食物:在这栋住宅,有一个蔬菜园、一个蜂巢、一个蚯蚓养殖场,以及一个“鱼菜共生系统”。


© SMH

在 Joost 的温室中,生长着 200 多种植物

© SMH

● 用于产出蜂蜜的蜂箱


在这个“温室之家”中,最核心的运行规则是循环。所有有机废物会被送入生物发酵桶,并被转化为烹饪用的气体、或者农产品的废料。而收集到的雨水会被用于灌溉以及鱼菜共生系统,植物也会利用鱼类排泄的废物生长。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Joost 还在房子里设置了一个“菌丝墙”,用咖啡渣和洗澡时产生的蒸汽来种植蘑菇。


这座温室的农产品产量相当惊人:他们能够从一平方米的土地上收获 35 斤土豆,这显然并不是我们在厨房里水培小葱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地满足了日常的食物供给需求。


© ADR

● 厨房中色彩缤纷的防溅板,来自回收的旧滑板


假如只做到这个地步,Joost 的温室似乎和普通的家庭农场并无区别,但这个寄托着“零废物”雄心壮志的家,还有更多激进的细节与设计。


譬如,这栋房子的核心结构并不是地基,而是屋顶花园——通过逆向工程设计,利用屋顶的重量来保持整个房屋结构的稳定,而不需要再在地基上浪费金钱和资源。


通常,屋顶花园只是建造房子时锦上添花的元素,而在这里,一切都围绕着这片供给食物的迷你绿地而展开。


© ADR

● 屋顶花园中种着菱角、西葫芦、茶叶和虎坚果


而这栋三层楼房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没有采用常见的水泥预制板或木材,而是使用了一种名为 Durra Panel 的稻草板搭建,原材料来自大麦、小麦及其他各种农作物收货后留下的空心秸秆——对农民来说,这些秸秆是每年都必须面对的麻烦,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较慢,而焚烧秸秆会各种空气质量问题。


除了稻草板之外,Joost 的温室中还使用了一些钢材:虽然钢铁业是一个“碳密集型产业”,但至少钢材很容易被回收利用,而木材虽然看似足够环保,却有着更多破坏地球的隐患:木材建筑业让野生森林逐片消失,物种多样性也因此被破坏。


Joost 在自己的农场中种植了一些树木,并且会长期固定地保留一部分用于野化,剩下的才会按需采伐制作成木材产品。


© ADR

● 房屋项目中位数不多使用木材的地方:由一棵被雷电击中的、130 年树龄的柏树支撑的楼梯

© ADR

● 房内湖绿色的地砖,是由粉碎的回收酒瓶代替沙子浇筑的混凝土


而让这座房子彻底实现“自给自足”的,是 100%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房屋中采用了被动导向的气密性设计以及双层玻璃窗,这意味着它在温度上足够舒适,几乎不需要空调或风扇来制冷或制热。



房屋中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板完全能够满足低能耗的供暖、制冷和热水系统的运行,因此也让这栋住宅能够完全“脱离电网”(off-grid)


Joost 相信,和食物系统一样,电力系统的去中心化也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庞大的电网工程常常需要砍伐大量森林和树木,还会涉及到大量沉重的原材料运输,这无疑会为地球增加更大的负荷。



但除了这些“硬装”以外,Joost 还为这座温室设计了一个温柔的细节。他希望住在里面的人,醒来时不是打开手机刷社交媒体,而是静静地注视着日出。因此,东边的日出会直射进卧室的窗户,冬天的厨房中也会有美丽的阳光;而在夏天时,正午时最热烈的阳光并不会直射进来——一幢环绕着自然阳光而设计的房屋,如今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已经是稀有物了。


© ADR

● 房内的床帘、地毯等都取自德国原生羊毛制作


遗憾的是,这栋理想的温室在墨尔本市区只拥有短暂的使用权,再过一段时间,整幢房子会被搬到 Joost 的家乡 Monbulk,并赠送给他的母亲作为新家。


而这个温室,实际上也只是 Joost 关于实现零浪费的构想的一部分:过去十年间,他一直在推动“未来食物系统”(Future Food System)的实现,而这所住宅则是他所有构想的具象化实现。


“一个能自己运转的建筑、一个零废物的生态系统,这是从自然界偷来的想法。如果所有人都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农业所需的土地,让受损的土地能得以恢复和野化——或许,这个概念可以解决粮食安全、营养不良和环境退化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的城市重新拥抱生物多样性。”



而这个接近理想主义的想法,却根植在严肃的现实问题之上:人类种植、收获、运输、销售食物的方式,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活动之一。世界上 58%的碳排放是由我们当前的食物系统造成的,而食物浪费每年会给全球经济带来 9400 亿美元的损失。


而 Joost 为“未来食物系统”写下的原则,其实相当简单:“如果你不能回收它、或者它不能被生物降解,就不要使用它。”


Joost 温室除了居住之外的另一个功能是作为餐厅向公众开放。与他合作的两位厨师 Matt Stone 和 Jo Barrett 会完全使用“温室”生产的食物烹饪:用自己养殖的贻贝和鱼类作为蛋白质,蜂箱中的蜂蜜则可以提供食物中的甜味,谷物则来自澳大利亚原生的高粱。


© BBC

● Joost 和厨师 Matt Stone 与 Jo Barrett 在厨房里


他们还创造性地研究出了许多作物的新用途:阳台上种植的虎坚果(tiger nut)富含脂肪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磨成面粉制作面包和蛋糕,也可以制作牛奶和冰淇淋。


Joost 和两位厨师都相信,在“未来食物系统”中,提供好吃的食物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人们相信,选择可持续,并不意味着选择苦行僧式的生活——对地球友好的食物,也可以很美味。


● Greenhouse by Joost 提供的餐品们


通过这个自给自足的温室项目,Joost 想要证明的是,城市中一个个微型的自足食物系统,将会有巨大的潜力:它完全可以满足家庭的日常需求,并且能够从源头上处理废物,让他们变成肥料,回到事务系统之中。


长此以往,那些被破坏、被抛弃的农村耕地会重新焕发生机,重新变成森林、池塘和湖泊,成为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新家园。


● 厨师 Matt Stone 和 Jo Barrett 在屋顶花园上


让人高兴的是,这样的趋势并不只是在墨尔本这个小小的温室中发生:蒙特利尔和新加坡已经向所有的“屋顶花园”实行免税,而纽约也冒出了越来越多的屋顶农场。


“零废物”和“自给自足”的愿景,看上去相当激进——但在过去十年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在一步步拥抱这个概念。


2008 年,一位记者采访 Joost 时,曾直言不讳地说过:“零废物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在十几年过去之后,越来越多的零废物解决方案开始涌现,而人们也在各种层面上试着减少生活中的废弃物:可持续和可堆肥的日用品、可重复利用的产品都在市场上越来越普及。


● Joost 在采摘自己种植的作物


Joost 的努力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墨尔本 Trader House 集团已经聘请 Joost 为顾问,帮助他们解决企业内部的浪费问题。


现在,集团旗下的餐厅们产生的食物垃圾会交给专门的农业技术企业 Bardee,转化为有机肥料;而传统的纸张被替换为“I Am Not Paper”公司提供的“无树、无塑”纸,并且还会采用大规格桶装牛奶而非瓶装奶,来减少包装垃圾。


© Bardee

墨尔本本土企业 Bardee 专注于循环食品肥料


除了大企业层面上的努力以外,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许也能从 Joost 的温室中得到许多关于“打造一个小型家庭生态系统”的启发:在厕所里换用低冲水箱(low-flush cisterns)、把塑料袋和保鲜膜换成可重复利用的保鲜盒、自己在厨房种些蔬菜、试着用咖啡渣和鸡蛋壳堆肥……



在今年新上映的一部关于 Joost 如何建造“温室”的纪录片中,让人感动的并不只是打造自给自足的家的这个宏伟愿景,更多的是那些普通人参与其中的努——工人、工程师、厨师和设计师们,都在贡献自己领域中的小小想法,共同打造一个理想化的小小温室。



而其中最重要的启发是,想要参与到“零浪费”的运动之中,其实并不需要一个 Elon Musk 那样的“大人物”出现——我们的邻居、家人、同事,或许都能提供灵光一闪的解决方案,而将它们集合起来,就是由一个个微小的举措构成的、向着“可持续”和“零浪费”方向不断生长的生态系统。

作者:Lili  版式:Andy

① Joost Bakker’s new self-sustaining, zero waste Fed Square home is good enough to eat,The Fifth State

② Joost boost: Eco house documentary to help ‘inspire’ climate action,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③ Joost Bakker on why zero-waste living is the future,BBC

试图让家人和自己都开心?编辑部新年行李箱物品公开

乌云装扮者年度书单 | 来自作者、译者、编辑、书奖和读者

2022 环球杂志封面盘点,纸媒记录的历史、变化和感动

国外的购物中心,为何变成这样了?

你的下一个办公室,何必真的是办公室?

01/2023

试刊

EARTH

< 向左滑动

IMDb 刚刚公布了 2023 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电影,位列榜首的是 Margot Robbie 和 Ryan Gosling 共同主演的《芭比》——毕竟,这部电影的路透图们已经让娱乐媒体和时尚博主们津津乐道一整年了。榜单中还有马丁·斯科塞斯和小李子再度合作的《花月杀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以及蚁人和 John Wick 的最新续作。


完整榜单(均为北美上映时间):


Barbie(2023 年 7 月 21 日上映)

Winnie-the-Pooh: Blood and Honey(2023 年 2 月 15 日上映)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2023 年上映)

Oppenheimer(2023 年 7 月 21 日上映)

The Little Mermaid(2023 年 3 月 26 日上映)

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2023 年 4 月 7 日上映)

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2023 年 6 月 30 日上映)

John Wick: Chapter 4(2023 年 3 月 24 日上映)

The Expendables 4(2023 年 9 月上映)

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2023 年 2 月 17 日上映)

插画:力力

资讯:Lili

模特:柴犬小猴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JetlagBooks 三里屯太古里店

山海四合 by JetlagBooks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退休老人的福利还是梦魇一键消除所有胡思乱想可能吗?观点丨马亮:南大《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部退出风波:学术自由还有可能吗?坐着电梯上太空有可能吗?| 1分钟科学03周濂:正直的生活有代价,其实不正直的生活同样有代价从美国邮寄花旗参回国不可能吗?“三天收货”有何秘笈?学会了海外抖音才发现:靠副业生活,真的不难!搬家,却不入住小区里的“狼嚎”讀李敖《北京法源寺》终于承认了,因存在事故风险,特斯拉在美召回 36 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商务范VS马姐:靠第一桶金获得开挂的人生,这有可能吗?一生只爱一人,可能吗?我还是坦白从宽吧...在国内,一辈子租房可能吗?皮带哥跳楼了吗?可能吗?《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刊,我们正在经历或将要面对的生活,给你好看50岁前退休可能吗?教你9招做好退休准备三市合并,升格副省级!可能吗?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标签将在加州属于非法女子网购198元羽绒服收到棉服,店家:这价钱买羽绒服,你觉得可能吗?县级球队淘汰北京国安,国足的下限真的那么低了吗?过好一个人的生活,那个TA就会来吗?自律的养成,不靠孩子的自我管控,也不靠父母的催促,而是...张子枫的演技,还有翻盘的可能吗?巧克力丝滑主要靠外壳,还会诱惑你无法拒绝当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我们“走出疫情”了吗?洗鼻子,真的可以预防新冠、缓解症状吗?邓小平对中共不是犯错而是背叛高通胀下的美国“自给自足”生活:搬到农村,自种自吃,太阳能发电,牧马,孩子远离手机...[日签] 热爱你的生活,过你所热爱的生活​一个月,冲刺拿下AMC8全球top1%,可能吗?巴厘岛著名景点船沉没,乘客集体跳水!澳洲人:完全自救!戴锦华|在变迁多端的世界格局之下,思考女性的生命与女性的可能为何三体人脱水后还能复活?生物学上可能吗?国内唯一光刻机制造商落后15年,自研光刻机可能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