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中国影响力”,美时隔30年重回太平洋岛国
美国务院称,这座大使馆规模不大,将首先配备2名美国外交人员和5名当地雇员,每年的费用为180万美元,最终计划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设施,配备更多人员。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相邻,人口约72万。2019年,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领导的政党联盟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决定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并同中国大陆建交。
历史上,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仅运营了5年,1993年就被美国关闭。此后,美政府将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官派往所罗门群岛,维持驻当地领事机构的运行。
时隔30年,美国为何突然想起“重回”这个太平洋岛国?
美国总统拜登(左)与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图源:美联社
美联社报道称,美国务院在上月23日发给国会的一份文件中声称:“随着中国积极寻求与所罗门群岛政商界接触,我们看到美国与所罗门群岛的这种联系正在减弱。”
“在中国强烈融入所罗门群岛之前,现在是增强所罗门群岛韧性,深化安全、民主治理和自由开放经济合作的机会。没有大使馆,严重限制了我们与这个处于战略位置的国家快速、准确接触的能力。”
“美国需要在霍尼亚拉建立永久性的外交存在,以有效制衡日益增长的中国影响力,并深化我们与该地区的接触。”美国务院称。
在拿“中国影响力”说事的同时,美国务院还不忘抹黑中国,声称中所合作“使用一种常见的模式,即做出奢侈的承诺、提供潜在的昂贵基础设施贷款,导致潜在的危险债务水平”。
30年后重返所罗门群岛,美国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仍是所谓“担心中国影响力”的地缘政治考量。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美国重开驻所使馆的计划早有雏形。去年2月,美国就表示将重开使馆。美国务院当时在给国会的文件中的措辞,与此次如出一辙——“担忧中国”贯穿主题。
当时,拜登政府发布了“美国印太地区战略”文件,宣称将在印太地区投入更多的外交与安全资源,以抵制所谓的中国“试图在该地区建立势力范围”、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国家”的举措。美媒当时分析称,重开使馆的声明符合新的“印太战略”。
此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动作频率飙涨、规格提升,意图编织“太平洋关系网”、 提高区域影响力,同时不忘渲染“中国威胁”——
“印太战略”宣布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访了太平洋地区,会见日本、韩国、斐济等多国外交官。其中,布林肯对斐济的访问,是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
去年4月,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安全合作协议,美国游说阻挠不成,后派出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等官员,率团访问所罗门群岛等三个太平洋岛国。西方媒体称,这一罕见的高级代表团访问,凸显了华盛顿对中所达成安全协议的“警惕”。
坎贝尔出访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还在新闻发布会上继续抹黑中所合作,声称协议“可能会加剧所罗门群岛内部的不稳定,并将为更广泛的太平洋岛国地区开创一个令人担忧的先例”。
去年6月,白宫宣布同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英国建立“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称五国将在这一框架下密切合作来应对“基于规则的自由开放国际秩序承压上升”等挑战。
去年7月,美国派出副国务卿温迪·舍曼,以及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前往所罗门群岛搞关系,二人的父亲在二战时期曾在所罗门群岛作战。
去年9月底,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拜登亲自接待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拜登还宣布将为太平洋岛国提供超过8.1亿美元的额外援助资金,希望拉近关系。
索加瓦雷出席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图源:视觉中国
讽刺的是,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信誉显然让区域国家心有余悸。就在峰会召开前夕,马绍尔群岛暂停了与美国就更新其战略伙伴关系的谈判,以抗议美国未能解决1946年至1958年在其环礁周围进行核武器试验造成的经济、环境和健康遗留问题。所罗门群岛也拒绝签署峰会声明,让“旨在加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参与的框架”在公布前就蒙上了阴影。
从国务卿创纪录出访,到总统本人亲自出马,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突然热络,地缘对抗目的大于真心帮助,此次重开驻所使馆也只是其中一环。对此,太平洋岛国也看得十分清楚。
美国和平研究所此前指出,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希望华盛顿作出始终如一的承诺,而不是出于地缘政治竞争的角度争取地区支持。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气候变化对太平洋岛民的生计、安全和保障乃至低洼环礁国家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才是其首要的安全问题。
而对于美国与太平洋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明里暗里处处拿中国说事的相关做法,中国外交部已有多次回应。去年6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应询指出,任何针对南太地区的合作倡议,都应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尊重太平洋岛国的独立和主权。不应该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更不应该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