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江小涓:不要把现在经济增速的低迷完全归于疫情的冲击

江小涓:不要把现在经济增速的低迷完全归于疫情的冲击

公众号新闻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22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在“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江小涓认为,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光提高质量肯定是不行的,量的合理扩张才能够实现目标。

江小涓分析,现在经济增速的低迷不能完全归于疫情的冲击,在疫情之前,从2010年开始有经济的下行趋势,从10%掉到6%左右。疫情两年有一个深跌和反弹。“相信疫情之后会有较强反弹和复苏,但保持中长期增长并不容易。疫情之前已有近十年速度下行,主要受劳动力成本等各种条件变化的影响。”

如今,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有一个收入水准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标准是13000美元左右,2021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2553美元,还差几百美元。如果发展顺利会很快进去,大概是高收入国家的边缘底线水平。

江小涓指出,如果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有收入水平的要求,总不能还处在高收入国家最后一档水平。抛开少数极富裕小国,现在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处在13000美元至7.1万美元之间,如果五等分,要进入倒数第二档,需要超过2.5万美元左右。“与2022年相比人均收入再翻一番,要求年均5%左右的增长,任务艰苦,需要持续努力。”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江小涓: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不久,所以这个时间点召开会议很重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是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选这个题是我们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一个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发展的质与量,这些都是会议公报中间的内容。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这一条在讲明年速度问题、量的问题——要更好的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中央对经济工作的要求一贯是要增长和质量相统一,但是在这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中,确实对量的增长的分量比较重的,同时也要是高质量的发展。
根据我们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跟大家分享三点内容。第一,为什么要讲质的提升?主要是条件在改变。质的有效提升,我们才能够继续有量的增长,什么条件发生改变了?最重要的是经过40年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极大地提升。这个柱体中间的红色,就是中国的GDP的占全球的比重,1980年的时候几乎是看不着的。在1980年的时候,我们这么大的国家GDP不到两千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6.7,德国的20,日本的17。
2000年,我们这个数据已经增长到了美德日的40%、179和105%,到2021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增长到了美国的77%,德国的419%和日本的359%,所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这么快速地增长,实力这样高速地提升,一定会带来很多方面条件的变化,今天和经济增长相关的,重点讲四个重要的变化,过去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在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劳动力成本变化了,这条红线是我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这个分别是和其他国家是我们工资的倍数。这是美国相对于中国工资的倍数,这是日本相对于中国工资的倍数,这是德国相对于中国工资的倍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低的,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现在人均收入显著的提高,不可能不带来劳动力成本的显著提升。我们和这些最发达的经济体比,现在我们大概是它的1/4、1/2这样的水平。但是和我们后期的一长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已经是一个中高成本的经济体了。那么过去保持推动我们增长的,以低成本劳动力大量生产中低档产品向全球出口,这种增长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再保持那样的速率在增长了。这是第一个变化,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第二,就是中国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从左向右第二张图。这张图不是一个绝对数量,相信大家对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变化图看过很多张。我们换一个图就是,人口的抚养比的变化,这个和劳动力数量直接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一个意思。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这个基础上,其实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同样重要,一个劳动人口要抚养多少非劳动人口?干活的人多还是吃饭的人多?吃闲饭的人多。可以看出来,中间这四个最低的柱体,是非常低的人口抚养比。这个低人口抚养比肯定是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这个因素,恰好这四个低人口抚养比的十年,就和高速增长的40年是匹配的,中国整个抚养比的结构又在快速地往回走。长期以来的低抚养比会转为高抚养比,人口结构,从轻负担型,我们几乎没有一个平台期,直接很快就转为重负担型。人口红利和人口结构的红利,同时消失了,这是第二个变化的因素的的。
第三个变化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左向右数第三张图。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柱体上是三种颜色,从下向上数是农业占在GDP中间占的比重是,工业占的比重和服务业占的比重。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制造业的比重从降到升,最近几年,又有明显的比重的下降。我们结构的变化,就是制造业为主转为了服务业为主。2012年服务业是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制造业是大量使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效率。但是服务业在长期以来,主要是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低效率的产业,就是所谓的鲍莫尔病。鲍莫尔病认为,一个国家服务业为主的时期,它的增长率会掉下来,主要的依据是技术加入的程度的多少?
最右侧一张图,是资源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人口占GDP的,占世界的比重,第二个是和GDP占世界的比重相比,我们很多重要的资源是明显的短缺,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天然气储量、石油探明储量等。这张图是,这是天然禀赋资源,老天给定的资源。中国一占全球的比重,一直是这样。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占全球的比重只有百分之二点多,然后升至6%、11%。在那个阶段的时候,资源占比第一并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和经济总量相比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和还要继续提升的经济总量相比,资源就变成一个非常明显的短缺因素。成为各种要素中间明显的短板,中国资金的能力,现在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GDP的能力,就是投资的能力。
总的来讲,资源真正在和经济总量相比,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让高速增长的条件迅速发生非常的变化。我们长期用低抚养比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劳动力主要投入可以用技术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的制造业中间,那么那个时候资源,土地淡水资源都没有那么短缺,所以没有那么昂贵,这些让我们过去40年高速发展的条件的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个必须是在新的质量基础上发展,原来的发展模式是走不下去的。
针对条件变化,必须提升发展质量,这也是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大报告中间提到的。第一句话都是原话,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更多的使用先进设备,更多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层意思,是针对刚才讲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大量的用劳动密集型的这种产业,竞争力是要下降的。
第二条就是要加强重要能源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针对我们和不断扩大的经济总量相比,资源的短缺程度。
第三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技术产业要继续加快发展,这些产业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他们提高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能够支撑更多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竞争力,也是根据我们自己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还有传统的产业中间的能源约束等所提出。
然后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间大显身手。前面提到了,传统的服务业是一个非常低效率的产业。有幸的,我们恰好在数字时代,来到了服务业为主的时代,数字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提高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第五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间孕育的新机遇,要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和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中间,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我们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特别有竞争力的新的赛道,仍然需要全球市场,需要全球分工。比如在风电、在新能源汽车,中国最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中间,国内的产能非常饱和。要继续发展的话,还是需要有新的赛道,新的海外市场出现。那么,开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当然这个出口一定是升级基础上。不光有劳动力,而且要有资金和技术的含量进去,才能继续保持竞争力。
另外,要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的进口。针对条件的变化,条件变化我刚才做了更加详细的深度的解读,是什么变化,所以必须提升发展质量。这些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都很有针对性,和我们现在的国情相关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光提高质量肯定是不行的,量的合理扩张才能够实现目标。我们先看左边这张图,不要把现在经济的速度低迷,完全归于疫情的冲击。在疫情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差不多十年的左右的,从2010年开始,这是中国经济40年的增长率。
从2010年开始有一个持续经济的下行渠道,大概从10%多,掉到了6%左右。这是疫情两年,疫情两年有一个升跌。如果今年是3%左右,我们三年平均大概就是4点多。如果过去两年平均,就是5%这个虚线。我们可以看出来,如果把这两年的特殊冲击给它平滑掉,把它平滑成一个平均数,我们经济持续下行,前期也有一个下行。
说这个事实的想说的观点是,经济可能有一种向下压的力量很重,不单是疫情的原因。前边讲的条件的变化,是影响下行速度非常重要的因素。速度不那么简单,速度不能轻而易举的说,好像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
为什么速度重要呢?讲一个理由,我们现在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现代化的要求,有一个收入水准的标准。实现现代化,还在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之外,说不过去。中等水平的现代化,或者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总不能还站在高收入国家的边缘,这是我们现在的收入。去年12553美金,按照年末的汇率算。2021年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大概是13000美元左右,还差几百美元。如果发展顺利会很快进去。现在大概是一个高收入国家的边缘底线水平,如果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的现代化,人均收入肯定要提高。提高多少?我们在那个时间不说提到发达国家的一个中段位,这可能做不到,那在从13000美元到7.1万美元这个高收入区间,起码要达到五等分的倒数第二档吧,即人均超过2.5万美元吧,这也要求年均5%的增长。
现代化的要求,是有数量的要求的。达到下1/3这个段位大概是26000美元左右,也恰好是高收入底线国家,是现在乘二这样一个水平。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在未来13年要翻一番。翻一番的要求,是年均速度要达到5%左右。
如果到时候还在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很底线的那么一点台阶上来波动,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已经初步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我觉得实现现代化就是有数量的要求,还要保持一个增速最好偏高一点的增长。韩国去年是3万5千美元,这个速度如果要达到,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要6点多的速度才可以达到,我们先不做这样的预期了。
要做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还是要抓住优势,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这也是今年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要开好局、起好步。那么,到底要做一些什么事情?看一看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需求要着眼于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是学习以后的体会。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的地位。今年工作会议特别提到了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有的是我们的需求,有我们是能放量的点,有的是我们的新赛道,都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投资角度讲,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的投资,把政府投资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要加快实施十四五的重大工程,这是对2023年工作的一个部署,在需求方面。供给要着眼于大规模制造体系和多赛道的并跑、领跑,这也是我们的总结,后边这几句话都是我们公报中间要求的。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前沿技术开发应用。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是经济工作会议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对平台企业的发展怎么样让他转变预期、稳定信心、能够更发挥更大作用,提了很多的要求,这是需求供给。
从改革,要切实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法律制度上把对民企,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去,强调了落下去。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从改革角度。
从开放角度提的要求,开放要立足稳定,透明、稳定、可预期,这就是扩大制度性开放,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我们的开放要透明、稳定、可预期,这样内资外资才愿意去做,需要长期回报的投资,来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这是目前开放比较弱的领域。要落实好外资,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要稳住已经有的外资,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总之外资是经济工作会议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要保障安全。要求是要围绕极端状况下的循环畅通。我们可能到别人断供或者我们断链的时候,不是最高标准的继续畅通,但是总要可以畅通。这样围绕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要集中优质资源合理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总的来讲,要做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有机统一,在当前经济总体增长比较缓慢的情况下,用多种方式促进经济加快回升增长,是相当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经济工作会议做了一个全面的部署,要继续认真学习、落实到位,促进我们明年经济能够起好步、开好局。谢谢大家!
    👇【 热门视频推荐 】👇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
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关于疫情的一些推测和看法2023年将是糟糕一年 全球经济增速或跌至14年来最低节选《答陶斯亮》|“经济为主、疫情为次”的防控放开方针的科学依据是疫情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马上走出疫情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财经》封面感染高峰到来,重读加缪《鼠疫》:关于疫情的认知,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了中澳恢复通行,中国留学生数量仍低迷!最新公布:2022年数字仍低于疫情前!从 Independence Pass 到 Black Canyon - 多彩科州之旅(六)不用戴口罩了?有大规模后遗症?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关于疫情的解读(信息量极大)预见金兔|兴银理财徐寒飞: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低位企稳转为持续复苏Processed food是怎样一步步让你overeat关于疫情的10句大实话!深度好文: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对创业、投资有哪些影响?2022各行业的低迷,能否成为2023年经济的拐点? | 年终盘点澳洲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第三季度GDP仅增长0.6%!明年经济遭普遍看衰,ABS公布最新经济数据!两会 | 摩根大通朱海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5.6%,再次呼吁发放消费券毛泽东如何看台湾从ICU到火葬场:疫情的扩散 和正在经受考验的“城市韧性”江小涓: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于疫情冲击关于疫情、经济、股市的杂感和预判疫情对工业的冲击 ,还未真正到来重磅利好!央行副行长:明年货币政策力度不小于今年!商务部原副部长:明年将以8%经济增速领跑全球...“我们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达美国10倍”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超5.8%;美国低通胀时代或一去不返经济增速天下第一,越南国运压不住了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天弘基金: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A股有望迎来战略机会这真的应该是疫情最后一个冬天了…关于疫情的一些推测和看法50年来罕见!欧元区经济增速超过中国和美国1930年代航拍的中国老照片,能不能看到你的家乡?李克强:随着优化调整措施的落实,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持续回升!刚刚,国家又有重要通知!更有重磅发布,全文来了新加坡新冠超额死亡5000多人;间接死于疫情的,是直接病死的两倍全羊了: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上海疫情的处置失当美国入境档案--饶漱石陆璀全球加息浪潮下,明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重磅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十大关键信号,经济增速、货币政策、平台经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