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现在的疫情中我们该多获得些什么? | 汪涛

从现在的疫情中我们该多获得些什么? | 汪涛

公众号新闻

一、躺平派的罪恶是什么?

这段时间没有更新,因为我自己和家人也阳了。上周日(11号)晚上我太太开始发高烧到39度,至上周三(14号)早上完全退烧,吃了三次(每次一粒)布诺芬退烧药。我没有发烧,但嗓子刀割一样难受,只吃了一次(四粒)莲花清瘟胶囊,那几天生病期间每天保证四个鸡蛋,不停地喝水。到现在虽然具体症状已经都没了,却依然感觉浑身无力。虽然我刚刚在之前的文章中呼吁不要低估这个疫情,希望大家尽量延后受到感染,但疫情来得实在太快了。本来月初北京就已经是每日新增数千,无症状感染者2万多的水平。一旦放松防疫,瞬间整个北京就传遍了。这种情况在周围人群中非常多,单位同事大量发烧。现在网上已经没有确切数据来反映现在疫情到底是什么状况,因为核酸检测已经很少做了。就以我个人和家人为例,从开始出现症状直到现在,既没有核酸(没找到单检的地方),也没有抗原检测(刚开始买不到抗原,等单位同事想办法搞到抗原,家人烧都已经退了,再做也没什么意义),因此根本没法计入疫情统计数据。这已经是目前很普遍情况,即使是网上不断报出的死亡人员,大多也没法说是不是因为新冠原因。只有在以后的超额死亡数据核算中,才能估算出因新冠导致的死亡数据是多少。并不是民间和专业机构没有确切数据,即使是官方也不可能有确切数据了。从一些模型的估算来看,目前全国日新增感染量会是数以千万计算的水平。有一个内部资料估计2022年12月20日当天新增感染人数是3699.64万,但这个只能是估算,没有直接的测量数据,也无法真正验证对还是不对。浙江通过抽样调查认为现在日新增在百万的水平,很快到达峰值时会是日新增感染2百万。所以,卫健委25日索性宣布不报每日几千的疫情数据了,因为报的这个数据肯定是相差上万倍的,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北京协和医院在网上开展了新冠调查,在这里做下义务宣传吧,请所有读者尽可能去微博上参与这个调查。这是提供真实数据的极少渠道了。

为什么我们要用“罪恶”一词,因为其造成的恶果足以配得上这个词汇。他们的错误并不在于支持现在放松防疫的政策措施,而是用完全错误的、反科学的理由来支持。即便我们认可现在的措施是必然的,甚至也不得不接受因此必然会造成一定的额外死亡,但以网红专家为首的躺平派用完全错误和反科学的方式极力淡化疫情,人为造成了今天放松防疫措施的仓促和被动,尤其对疫情的人为轻视刻意扩大了疫情造成的后果。历史必将对其罪恶进行清算。尽管我们很难有尽善尽美的防疫政策措施,但至少不应人为制造一些认知错误,去人为加重疫情的后果。很显然,现在的疫情状况远比一个月前很多人认为的要严重得多。从科学的角度说,越是不重视疫情,后果就会越严重。

在医疗条件最好的北京,清北等高校都天天在发讣告,大量退休教授和职工死亡,成堆的院士病故,这样的信息已经充斥网络。当然,我们并不能认为所有这些死亡都是因为新冠造成。例如,截至2022年12月25日,今年已经有53位院士离世。2020年全年有38位院士逝世,2021年有28位,平均每月也都有2到4位,这种死亡的速度是正常的,甚至直到今年11月底(当月有5位院士离世),也还算是正常的。但进入2022年12月,已经有15位院士离世,尤其进入12月下旬,每天都有院士离世,23日一天之内居然有5位院士离世,明显偏离正常状态,并且集中在疫情严重的北京。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顾真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逝世,享年90岁。

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野生动物管理学家马建章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6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学家将华良在上海逝世,享年57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细胞科学专家张友尚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童坦君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其中尤其让人痛心的是将华良院士,逝世时只有57岁,2017年刚当选的院士,本人就是做新冠药物研发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媒体上的相关消息明确了他本人逝世与新冠并无直接关系,他的死因是“心脏骤停”,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当然无法说清与新冠是否有关系。

将华良院士



二、为什么现在有症状比例明显比专家预计的高很多?

正如我一贯采取的态度,我一般不会去轻易怀疑他人的数据,而是关注其数据是怎么来的。在之前的数据统计中,无症状的比例的确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接受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唯有网红专家提供的数据肯定要除外),也看到现在疫情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解释两者间的差异?

有人将其归结为疫苗作用期限的原因,认为年初上海的疫情中无症状比例较高是因为2021年底普遍接种了疫苗,在年初疫情中疫苗产生的免疫力较高。但现在大多数人离最后一针疫苗时间已经1年左右了,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已经明显减弱。

但是,这个只能解释现在的疫情与年初数据的差异,并且,上海疫情的很多统计数据,上海的网红专家说得比较多。我在前面文章中分析过,其明摆着是用完全错误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其说是数据统计,不如说是公然造谣(参见: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疫情(下

很显然的数据差异是,仅仅1个月前的统计数据,甚至就是北京的疫情数据里,无症状的比例也是很高的。仅仅几个星期内数据差异就这么明显,显然不可能用疫苗免疫力差异来解释。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我在前面文章中其实已经指出过,就是病毒入侵量的差异。

实际受感染后症状的轻重并不仅仅取决于病毒品种,还取决于受感染者的免疫力,以及更重要的一个因素——病毒入侵量。显然,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入侵量越高,症状就越重,甚至入侵量过多会导致免疫力很强的人死亡。

在之前严格管控条件下,人们受感染往往是在外部环境产生。例如曾在网上作为段子讲的“走过你走过的路,吹过你吹过的风”就会造成感染。一个已经受感染的人在路上行走,与其有交际超过仅仅十几秒就可能成功传播病毒。这种极短时间内且在室外环境下的感染,一般入侵量是会比较少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常态化地核酸,携带病毒者会被及时发现并隔离,即使传播,也是在其体内载量相对较低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的感染,其入侵量一般都比较低。

但是现在,因为不再查验核酸,病毒携带者直到发烧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感染,此时实现的传播显然病毒载量普遍就较高,对其他受感染者的病毒入侵量也就会较高。

还有一个很让人心情沉重的原因是家庭内部的感染,往往会使其他家庭成员的病毒入侵量较高。很多人反映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家人一旦有感染往往就是全家人一起生病,并且往往是大多数都是高烧,却会留下一个人症状很轻,好象就是老天爷故意留一个症状较轻的人照顾其他家人似的。事实上,造成这种奇怪现象很可能的情况就是:症状较轻的那一位是在外面受到感染的。虽然现在可能普遍感染和入侵量都较高,但在外面大街上通过走过他人走过的路受感染,显然入侵量相对还是会较小一些。而在家庭内部,一旦有一个人受到感染,其病毒在体内载量迅速升高后,再传给其他家人的过程中,一是处在室内环境,二是感染过程的时间会很长,三是距离很近。因此,家庭内部其他成员受到的感染入侵量一般都会非常高。这是造成家庭内部感染的症状普遍较重,但最初在外面受感染的那位成员却很可能症状较轻的很大可能原因所在。

以上分析给我们哪些启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千万不要轻易去看望家里的老人。如果实在是不能不去,请务必要采取非常严格的措施。进门前用酒精消毒液体对自己全身消毒。在老人家里一定要全程带口罩。尽管这操作起来很麻烦,但保护家里的老人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未来一个月正好是春节,很不幸,大量返乡探亲会带来很多农村地区的传播,并使留守农村的老人遭受一场很大的灾难。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就传出留乡的农村老人成批感染死亡的案例。如果北京上海那些院士、教授等医疗保障条件最好的老人群体都挡不住,你让农村的留守老人们如何挡得住?

家里要注意通风,经常用酒精或食用醋对家里进行熏蒸消毒。

预防家庭室内感染是减轻重症和死亡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防疫的方法

我们现在可以亲眼见证很多防病治病的“偏方”是如何出现的过程了。现在网上各种防疫和治疗方法满天飞,搞得人们无所适从。很多人也在网上问我防疫的方法是什么,我感到很为难。终于明白每当社会处于这种大疫状态时,为什么会出现成堆骗子原因何在了。如果不克制自己不理性的冲动,真的一不小心就会去大量传播各种偏方。需要向读者强调一下,我不是专业的医生,不能把我所说的建议直接当成治疗方案。我会把一些认真学习和总结的非常简单有效,而且不会有害的防疫建议传给大家,但建议大家此时不要轻易去接受任何到处传的而且有可能是互相矛盾的偏方。见到各种建议也要多对比思考一下。

例如,就是我在前面说的要多喝水,有些读者也给我发来有些人认为水喝多了也会“水中毒”。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只是喝水的话,会导致在把病毒冲走的同时,也会导致人体内的电解质等减少,因此最好是喝加点盐分的水。这个说法原则上是对的,过去我也见到过这个说法,只是我自己曾尝试过,但根本无法接受只是加了盐的水,太难喝了。不同人不一样,如果你能接受这么做当然是好的。其实这个也很简单,在多喝水的同时,吃饭时多吃些盐分比较多的菜,或适当加多一些盐分的菜叶蛋、适当多加一些盐分的鸡蛋羹、适当多加一点盐的汤等就可以补偿了。不是说在喝水时必须得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全加进来的。新冠最难受的就是高峰期的三、四天时间,在这几天里只要能喝,就不停地多喝水,另外多喝点盐分较多的汤等,这个一般来说就不会有问题,平时喝水的量当然不用那么多。就是这么一点小方法,就得充分讲明白才不会产生误解。其他还有很多方法就更难保不产生误解了。

在药物获得比较困难的时候,更是千万不要乱吃药。也不用过于担忧这个疫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靠自身免疫力扛过来的。因此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方法都是好的。只要能吃,想吃,这几天里就通过少吃多餐地吃东西。生病的几天时间可能很难受,一般可能吃不下东西。但一旦可以吃得下的话,一定要吃,不能单靠吃药。这个是不会有错的。康复也得靠营养来保证。

四、通过发展医学测量学让医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本次对疫情的判断出现严重偏差,并不仅仅是某网红专家人为的错误,而且是医学界普遍出现的问题。出现这些偏差原因并不在于某个专家个人,而在于医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就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因此,在统一测量学为基础系统地发展医学测量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具体内容我在前几篇文章中已经提到,此处不再重复。

文2022年12月26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纯科学(从现在的疫情中我们该多获得些什么?,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 扩展阅读

世界标准日 、美国与标准战略 | 汪涛
如何科学地看待围绕“人民经济”的争论?| 汪涛
中国科技企业如何避坑:十年7个技术方向,1/128,选择题全对 | 汪涛
北京本轮疫情为什么迟迟不能清零?| 汪涛


■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现为析易船舶总经理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疫情结束了吗?真正的疫情才刚刚开始!直播预告丨少儿妇科肿瘤发病率增高,防患未然我们能做些什么?一夜回到解放前让数据说话——是什么保护了疫情中的他们?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男孩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品味高情商的人。看完这一篇,疫情调控有准备!给宝妈们的疫情防控指南法国巴黎,卢浮宫油画珍品i-Weekends | 《流浪地球2》明日上映!在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和创投的共性:除了感恩父母良师益友,别忘了感“恩”将你当假想敌的人直播预告:《美国宝爸》后续,我们在疫情中分离又相聚 | 围炉夜话学中文视听99篇《莫斯科地下艺术宫殿》10种促进宝宝学说话的方法,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敏感度,我们能做些什么?从现在开始,跨设备互传文件又多了个新选择!正在直播丨少儿妇科肿瘤发病率增高,防患未然我们能做些什么?名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多地120被打爆:疫情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被我们忽略了!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多地120被打爆:疫情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被我们忽略了!疫情会在2023年结束吗?疫情中加拿大华人一般健康状况如何?调查系列报道四(结束篇)面对4.2亿中国“三高”人群,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阳”性躲不过又面临流感来袭!预防重症与感染,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第二波疫情高峰到来前,我们该做些什么?FPA新规定:婴儿食品铅含量将降低2成多!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障孩子的健康?宝宝肠胀气、肠绞痛!除了飞机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附解决方法)从现在开始, 务必珍惜你手里的现金!​​​​​我们的疫情专家,还值得人民相信吗?川普正式登记参选2024: “美国的回归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品味高情商的人从现在起,你要停止对自己做的18件事在感情中我总是怎么不住想作怎么办?确定再战2024 川普参选演说:美国的回归从现在开始!潘 斯考虑角逐2024大选 称有比川 普更佳选择!共和党赢回众院只差一席压倒房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京东为拼多多打了场广告;关于富士康印度工厂我们知道些什么?从现在到圣诞节,湾区适合小朋友的圣诞活动集锦生男孩更难带?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男孩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医院爆满、药物短缺,面对疫情,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和小孩等群体做些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