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3公关传播的15个趋势

2023公关传播的15个趋势

公众号新闻


1


说假话会死得更难看


“公关要说真话”,这个不是趋势。这是死理。

公关行业在100多年前,就统一过认知:公众理应知晓。(艾维.李)

但,实际上,没有做到这点的企业实在太多了。怎么说呢,不说真话企业的比例,可能比现在上海北京阳性比例还高。

如果“初衷”打动不了人,那看看“后果”会不会更有说服力。

最近,公众对于“真实性”问题的关注,还在显著提高,很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公关对于真实性的敏感度更高、容忍度更低、挖掘力更强。


首先,公众对于“真实性”的敏感度不断提高,不管哪类传播,影响公众判断和情绪的要素里面,“真实”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甚至,很多“真的”都被怀疑是“假的”了。在没有足够信任度的情况下,公众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怀疑,被怀疑可能就是一些组织和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常规状态。没什么好委屈的。

很多案例显示,公关现在要把“真的”说好,说得大家一下子就能听明白、能接受,都挺费劲。

其次,公众对于“真实性”的容忍度不断降低,也就说,说谎、造假不是什么小事,而且属于人品有问题的“根本性”错误,容易被一杆子打死的那种。

容忍度低的表现,除了直接给目前正在发生的这件事上价值,还会牵连过去和未来。包括,一并怀疑过去做过的事情也是假的,以及给未来要做的事情都扣上不值得相信的帽子。

最后,公众对于“真实性”的挖掘动力和能力,已经突飞猛进。

一方面,揭秘揭露类内容本来就符合传播特性,比较容易形成快速扩散,对于发布者来说,“打假”在各个维度上都是有价值的,既是有社会价值的,也是能够获得流量的。俗称,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很多以前不太好发现的问题,难以论证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式。

拿最简单的来说,以前只有专业媒体才能查到的信息,如今企查查、天眼查随便一看,就门儿清。

举个例子。3月份,一位名叫“超级小桀的日常”的主播在某平台直播参与拼多多砍价免费领手机活动。有网友推算,在数万名粉丝的关注与助力下,该主播已将价格砍到了大约小数点后6位,却仍没领到手机。“拼多多六万人砍价不成功”的相关话题随即冲上热搜。

我们都知道的,拼多多的砍价规则是“机密”,没有几个人知道的状态。

过去,我们要验证一个这种规则是不是很操蛋,难度挺大。别说普通人了,媒体都做不到调动几万人来砍价。但是,今天状况不一样了,可以做的这个规模的主播大把存在。

事后,拼多多否认,称“未砍成功”不实,但没有透露究竟有多少用户帮助前述主播参与砍价。
 


怎么说呢,也就是拼多多,就算这么干了,你居然也还觉得“还好”。别的企业,要是出了这种程度的事件,几乎要去掉半条命。

场面话是,企业在做总体传播战略时,要把“真实”放在更重要的角度来重新评判。

实际上我都是这么跟企业说的,不要自作聪明,他们比你想象的更有时间、也更有动力。你们办公室的这几个脑袋,是斗不过全网民的。


2


品牌形象可以“变形”


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品牌在基本形象稳固的前提下,可以延展、下沉、扩散。

我关于公关的概念里,统一性、一致性的位置摆得非常高。讲课时候,我会经常提“是否符合XXXX”、“能否关联XXXX”。

但是,最近我们发现,公众对品牌形象变化的“宽容度”越来越高。公众可以接受品牌在某一些特定渠道中产生变化,并且不会觉得“违和”,出现品牌形象认知差异。

甚至,公众还会认为在某一个状态下,品牌这样做变得比较可爱。比如,赫莲娜与Manner咖啡的联名。



Manner从价格和定位上来说,肯定属于大众。我中午会拿个杯子去买Manner,Manner的小杯拿铁15块钱,自带杯的话还可以减5块,只要10块钱。我拿个杯子去是因为环保吗?也不能说不是,不过主要还是因为穷么。

赫莲娜是著名的贵妇产品。百科上都是这样写的:HR赫莲娜 (Helena Rubinstein) 是欧莱雅集团旗下的顶级奢华美容品牌,也是现代美容行业的奠基品牌之一。

明星单品绿宝瓶在没有活动的时候,50ML官网卖1580元。绿宝瓶还是赫莲娜家比较便宜的东西。

两个品牌在客群、风格、段位上,都有明显差异。对于赫莲娜来说,与Manner合作是明显的“下沉”行为。这次联名还有开屏广告投放,以我的辨认,甚至是赫莲娜投的。

我一直在想,赫莲娜为什么要做这次合作,肉眼可见的回报是Manner上千门店是宣传物料展示,以及触达比较年轻的新客群,对于平时不会触及这类渠道的赫莲娜来说,是全新的,也是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直接当作收益的。

事实上,公众的反应比我们一开始以为的好。讨论度挺高,而且没有什么负面。这波小样发下去之后习惯去Manner买咖啡的人会不会复购,还不好说,然而想得简单一些,流量有了,话题有了,对于品牌没有伤害,预算又能盖住的话,就可以做。

多说一句,Manner最近进入疯狂联名模式。太多了,单个联名的效果已经衰减打折。

公众对于品牌出现一些“变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端品牌,以前不太愿意破坏调性,觉得有的事情不能做啊。这类结论,需要重新评估。

高端品牌整体形象牢固的情况下,偶尔做些出乎意料的操作,伤害不大。相反,从舆情反应来看,公众还会觉得比较鲜活,或者是“有诚意”。

注意,也不是说什么都可以尝试,丑的不行,阴间的不行,割韭菜的不行。自己以为自己是下凡,结果是下头的,操作不当翻车的例子也不少的。


3


“营销咖”是个负面词


流量红利衰退,“营销咖”的负面性增加,品牌会被带上长久烙印。想要“洗白”或者“翻身”,需要付出绝对代价。

“营销”和“公关”一样,在公众面前就要已经变成一个负面词了。我还是那句话,公关没有问题,黑公关才有问题;营销没有问题,过度营销、恶意营销才有问题。

这两年国内新消费兴起过程中,大量品牌存在过度营销的行为。过分依靠营销手段来达到企业发展的预期,包括频繁使用流量进行推荐、引发价格战、控制渠道、制造话题、利用认知偏差、粗暴广告等等,都会让品牌和所在的企业被盖上“营销咖”的戳。

我们说过很多“营销”与“公关”塑造品牌的不同,内容太多,这篇不做展开,就说其中一点,“营销”是很明显的操作方式,公众会有清晰的感知,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对抗性心理。

广告为什么要播怎么多遍,是怕你记不住吗,不是的,是知道你不会直接相信。整个渠道的KOL都推荐是东西这么好吗,不是的,是品牌肯花钱。

更难处理的是,重营销的关联词是轻研发。大部分人会认为,把钱都砸在推广上的品牌做产品就不怎么认真的。

拿化妆品来说,之前投放地轰轰烈烈的完美日记,信息密度和销量都在急速下滑,最近几个大促的榜单很多次都掉出了前10名。而且,这么多硬砸之后,出货还是依靠营销类形式,需要外部引流,真正沉淀在自己品牌上的东西,真的不多。



同样情况还有零食行业的三只松鼠。

与之相对的是几家靠做原料出生的,死死抱着研发这点。华熙生物靠着玻尿酸还能再打好几年,只要它少弄弄玻尿酸饮用水这种反智的东西。可复美靠着医美牌子,类人胶原蛋白的生意相当不错。

自己不能做研发的,参考珀莱雅。6年前,我在做化妆品的时候,珀莱雅真的平平无奇,要撒撒没有。如今,一副国货化妆品科技小巨人的样子了。自己不会,就拿钱出来做投入。

哪怕一定要做很大程度营销,至少有些东西可以进行对冲,表明“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被各种信息狂轰乱炸了好几年,买过不少鬼东西,消费力又正在下降的公众,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过度营销”的氛围。

营销过重的品牌,不容易让人相信他们会好好做产品,相当于放弃了某些品牌形象的塑造。比如,踏实、稳健、真诚、长久。

可不可以先用营销卖货,再用赚到的钱重塑品牌呢?

看看元气森林吧。如今想要修改品牌印象,一直都在花钱,花很多钱。效果肯定有的,就是一时半儿不会很明显罢了,搞个5年还是有希望的。而且,饮料本身就是没有什么门槛,都是兑兑。如果所在行业是产品主导的,那就更难改观。

每次营销,就是公众对于品牌印象的累积。虽然流量红利已经下降,依然可以快速扩大销量和份额,只是“这笔账早晚要算的”。


4


重新理解“词语”


公关传播,要重新审视词语的用法,公众对很多词语的理解已经发生剧烈改变。
比如,“奢侈品”这个词。

CHANEL有的衣服不能水洗,也不能干洗。GUCCI的游泳衣不能沾水。PRADA的158美元的回形针……看到这些东西,我脑中闪过的三个字是“我不配”。自带杯去喝Manner更适合我。



买奢侈品的人,真的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实用价值,不到售价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吗?并不是的,他们都知道的。相反,他们买就是因为知道,买这些东西的目的包括了展示我花得起。这是奢侈品的标准定义。顶级品牌都有实用性以外的大量溢价。

但在如今公众语境中,“奢侈品”几乎和“智商税”划上了等号。苍了天了。所以不买的人,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清醒”?奢侈品公关应该也没想到,“智商税”的帽子有一天会扣下来。

是的,世道变了。很多词语被用在原本不会有的时候、不匹配的场景。公关要去重新盘一下公众对于行业看法、态度是否发生整体改变,对于企业评价有什么趋向。不要想当然,不要只顾着看前车之鉴,前车走过去的时候跟你走过去的时候,可能完全不同。


5


重新理解“优势”


先举个例子,以往企业会认为,从国际大公司挖一个人才过来做高管,是中国企业特别骄傲的事情,这代表企业即获得了高端人才,又证明了具备全球竞争力。以前,找从国际公司挖走外国人来中国公司干活,是硬的不能再硬的优势。

但是,今年李宁的帽子出事之后,网友就把李宁集团现任执行董事、联席行政总裁钱炜扒了出来。这位70后高管19岁前往日本留学,目前已经变更国籍,据说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叫高板武史。


这个信息,在整个事件中,贡献了很大热度,并被认为是李宁品牌亲日的证据。在危机处理中,肯定属于高危害度的物料。

发现没有,一些企业邀请美国籍日本籍高管,就会被公众挖出并抵制,本来的人才“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同样可以仔细考虑的是,年轻团队是优势吗?用户主导产品是优势吗?

是的,世道变了。公关在对“优势”进行传播之前,要从公司角度转化为公众角度,只有公众认可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6


社会意识左右消费决策


有明确意识形态倾向的品牌,在消费者购买中的决策权重增强。

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东西的时候,除了产品本身,还会叠加很多额外因素。

昨天讲的奢侈品能够获得高溢价,很大程度就是包括对于品牌价值观和品牌定位的认同,以及具有通过自身购买行为与之产生呼应的意愿。

我们普通人的逻辑是“打不过就加入”,奢侈品的门槛是“打得过才能加入”。

但是,或许你也已经发现,品牌定调对于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正在持续增强。现在品牌越强调自身明显的特征,越容易赢得特定消费者的站队。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HUAWEI MATE 50与IPHONE 14在9月份进行了一场正面对决。没有5G和麒麟芯片的MATE 50,一直卖断货到11月。


除了产品性能本身,综合品牌力的加成左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华为与品牌,都是品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极其清晰的公司。(这个不作展开,容易惹祸)

从目前的结果上看,双方没有什么出于意料之外的输赢,却证明了国内高端机市场依然只有2个王者,其他品牌很难插手。

再比如说,植物基产品经常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绿色环保理念挂钩。是不是保护地球,成为喝哪个牌子燕麦奶或者豆浆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越是高的消费层级,意识形态主导作用越强。

这个局面也被逐渐打破。一些社会母题类的话题,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品类。比如,爱国。情绪被点燃之后,谁也拦不住啊。

然而,除非准备干一票就跑,否则还是想要强调,请看看自己的产品配不配。建立在社会公共意识上的情绪,企业大概率没有能力去做控制,一旦没有处理好,反噬也很明显。


7


品牌会被公众打上标签


大部分情况下,企业自己塑造品牌。

但是,被动地,被打上标签的情况也不断出现。品牌一旦“被定义”与“被代表”之后,很难解除。

个人品牌有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杨笠。


杨笠一开始还很多次企图用完整叙述方式说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作用极其微弱。几乎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使用她说过的句子,杨笠本身到底想要传递什么,反而没人在乎。

杨笠挣扎一番之后,也就想开了,既然也说不明白,那就别耽误赚钱了,否则才是真的亏啊。

我们在与很多企业沟通发现,公众认定和企业自我认定之间,经常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导致很多负面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被打标签、被定义、被代表的最大问题在于,因为不是本质状态,后续容易出现“不一致”。你只能选择就按公众的理解继续走下去,或者做好疯狂被骂的准备之后扭转回来。

企业不想被困住的话,必须更加主动、明确、到位地把自己展示清楚。

另外,所有的“误解”都要尽快消除,“过度夸赞”这类看似正面内容,也只能以有限比例存在。膏方也不是能随便吃的,虚不受补,懂不懂,要知道自己什么体质。

举个例子。鸿星尔克的现在和社会慈善的关联度很高,所以它在为河南捐款的时候,赢得了“国货之光”的拥护。而在今年天猫品牌日期间,鸿星尔克做的另一场活动却被指责为慈善营销。


8


爆款,对于品牌塑造的作用减弱


过去,基本上能出爆款的,品牌也会跟着打响。

随着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的改变,卖货和打造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减弱,独立性增加。

真正的爱情,就跟鬼一样,很多人只是听过、并没有遇见过。品效合一,也是。

要想明白:依靠占领渠道和短期高曝光获得的销售收益,可能无法转化成有效的品牌累积。

桥归桥,路归路。

甚至,过度营销反而还会注定品牌无法达成某些特质的塑造。这点昨天已经讲过。

麻六记酸辣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和张兰超强的一股脑儿的令人敬畏的战斗力,处于卖爆状态,连带“麻六记”这3个字获得了绝大部分品牌10年都凑不起来的无限流量。

但是,如果我问,你对“麻六记”这个品牌是什么印象?会有什么答案?多少是与品牌定位直接挂钩的?

作为看了一堆资料的公关从业者,我的脑中都无法形成关于这个品牌的描述,就是……一家川菜?

今天的选题并不讨论这个品类是否有必要去塑造品牌,或者张兰和汪小菲有没有意图去塑造品牌。强调的是,哪怕承接巨大流量的爆款,也不等于可以形成品牌累积。

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麻六记酸辣粉”,推出来的几条都是关于麻六记酸辣粉使用代工厂的信息。


报道里说,麻六记酸辣粉的代工厂是阿宽食品。阿宽食品成立于2016年,正在冲刺IPO,公司主营新型方便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合作方包括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韩国MDS等。好吧,看完之后,我对阿宽食品的品牌印象比麻六记还清晰。


9


可视化内容的“公关效果”差


可视化内容传播肯定还会继续流行,这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可视化内容与公关衔接的最大问题仍在“完整度”和“保真度”。

可视化内容对于营销卖货的效果,我不多嘴。作为一个公关,超出专业范畴了啦。

但是,可视化内容对于品牌塑造和传递企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我总觉得常年处于“自欺欺人”的状态。

个人认为,视频对于内核信息的展示,存在巨大局限。强调一遍,不是视频不行,是视频表现内核不行。

深度内容一定需要足够的“时长”来做呈现,也对受众有比较高的要求。按照视频内容越来越趋向于简单粗暴,要靠短平快爽打天下,播个《指环王》都有那么多人骂街的现状,我实在无法对可视化内容在公关传播方面的作用表示乐观。

7月,B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火遍全网。


我们先把真假问题放一放。这是一个文本过硬、内容扎实、观点清晰的优质视频。

而且,相对来说,理解门槛并不是很高。比99%企业想要传递的品牌核心,明确很多。再次强调,企业传递一个特定的东西,比自媒体公众号或者主播传递一个他想传递的东西,不是难一点点,而是10倍、100倍的上难度。

即便这样,最终公众接收到的信息,“完整度”与“保真度”也很一般。忘记的,可以先做出自己的理解,再去对照视频后面的留言和当时各类的外部解读。当然,你的理解也不一定是有完整度和保真度的。

目前看来,知识类的产品,使用可视化内容进行品牌塑造的效果还算比较好。特别是个人标签浓重的产品。那几位出来做年末主题演讲的,都是在做品牌塑造。

此外,公众有一定理解基础的,被广泛熟知的品牌,可视化内容对于公关传播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一个新的快消品牌,想要弄个视频把公关做起来,几乎没有可能,不如找个靠谱主播好好卖货。


10


不买,但是可以骂你


公关总是在强调公众与用户的区别。

在做营销策略时,方案和着眼点都会锁在用户,推进一点,会把潜在用户和合作方考虑进去。这没问题。这就是营销负责的事情。

回到公关,就不是这个范围了。我听过有的企业会把公众分成10几个类别,去看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并且针对性做出不同应对。

是的,在理论上,公关要面对的是所有公众。公众会有不同群体组成,他们对于企业的关注度、好感度、贡献度,可能完全不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品牌塑造主要依靠的是“用户”,我们总是爱提“口碑”,口碑的基础就是使用者的意见和看法。

然而,社交平台越来越致力于把所有人的关注度都往几个点去做引导之后,公众开始对他们用过没用过、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的任何东西,随意发表意见,并且也不怎么需要付出代价。

这就导致,如今品牌塑造和公关风险,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公众。

社交平台,过去不是你的用户、今天不是你的用户、以后也不是你的用户的公众,对于品牌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有的企业,之前的深度案例解析课上,我讲了小鹏汽车创始人放在微博上的几张图。


真的,买不买车,丝毫不影响骂他。

也是希望企业在做社交传播时,可以评估评估内容是否考虑到了公众。

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要“做自己”。公关只是负责提醒,你会挨骂。


11


意识左右消费决策
算法改变传播的逻辑和规则


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过去是人找信息,未来越来越多地将实现信息找人。

一定意义上讲,算法将进一步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并将和数据、算力一起,决定包括媒体在内的传播介质的竞争力。

传播永远都要围绕受众进行。

说得好听一点,叫做:从用户的多维需求出发,让用户直接参与到内容生产和传播中来,构建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生态。

说得坦白一点,就是只给他看他能看进去的东西。俗称,喂猪食。

技术和技术支持下的算法,就是通过已经搞到的数据(用户行为),继续搞数据(提高受众数量、阅读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也就是传说中的,实现精准推荐。

但我们都很清楚,人们愿意看到的内容和有价值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两回事。

你去看看大号上的推送,与品牌方合作的内容,比自然选题的内容,数据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大号阅读量和互动量,日常是没有推广的。叠加算法之后,这个差异还会被放大N倍。俗称,指数级。

来自企业的内容,只有负面,一马平川、所向披靡,哪哪都能给你个免费推荐。这是人们愿意看的。

公关定义上有价值的内容,在很多算法中,基本上就P都不是。系统判定词可能是:这个东西鬼要看啊。

讲得更细一点,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要追热点。企业创作能把本身调性和热点融合的内容,和随便一个网红直接追热点,在算法判定上,网红的内容肯定“更加优质”。

如果别人可以获得更多推荐,就意味着公关传播更难进行。因为注意力也是资源,资源就意味着有局限。

另外,麻烦的是,平台不可能把算法完全透明的公开,公关也不能像搜索引擎优化行业,靠着大量数据总结出的经验来指导后续。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肉眼观察不同程度内容的效果,来做判断。俗称,靠猜。


12


说不准的传播趋势


传播走势呈现更大的随机性,预判难度剧增。

现在很多舆情系统,可以展示某个事件的舆情演化路径,并且给出重要节点。结果不能说是多么精准,看个大概模型,还是可以的。就像现在实在买不到血氧仪,搞个运动手表、运动手环,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看看。

如果一直关注各类事件,你会发现,整个走势判断,越来越难猜了。特别是爆发点,经常产生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渠道来源和时间差。

不是针对李宁,就是再拿来举个例子。李宁“倭寇风”的设计舆情集中在10月16日到10月20日这几天,实际上照片是9月21日“李宁2022逐梦机场大秀”上拍的,时间差有一个月。


而我们追溯的不一定对的诱发点是常年利用爱国情绪被网友称为冈本六君子之一的“拆台CT”这个账号在微博发布“李宁你自己觉得这样子好看吗?”

不是针对海天,就是再拿来举个例子。国庆节前9月30号,海天冲上热搜,距离9月10辛吉飞发布合成勾兑酱油视频也过了20天。炸点则是辛吉飞的自己销号。

除了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一张日本产品的截图,海天被舆论推到更加难以处理的“双标”话题。

9月21日的李宁,9月10日的海天,对于后续舆情走势做出的判断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很大偏差,也不奇怪。

不能预判导致的后果包括:

首先,无法根据来临时间和严重程度,做出安排。能不能都做安排呢?不能。因为没空。也没钱。

其次,没有说服力。公关自己知道,“不一定发生”是常态。可是,说了不要紧的炸了一个大的,以为很要紧的却没什么动静。老是出现这种状况,团队和个人,在公司肯定会丧失话语权。

公关能力的绝对表现之一,就是在预判难度极高的情况下,比别人判断得准。

我以前说,说对50%,就可以在公关界横着走了。有人来说,“是”与“否”随便猜,也能对一半啊。

这位是上到几年级啊,只做过是非题吗?不定项选择题了解一下。

而公关对于传播走势预判包括爆发点、传播速度、观点走向、公共热度、媒体跟进、主管部门询问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大量外部因素需要叠加,比ABCDE个选项里面有1-5个正确答案还要难得多啊。


13


黑天鹅事件影响增大


2020年,2021年,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都是新冠。没有之一。

同时,没到这种程度的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结果的影响力增加。黑天鹅事件离企业,离公众越来越近。

举个例子,新冠这只巨大的黑天鹅,最直接又莫名其妙击中的受害者之一,就是与“冠状病毒(Coronavirus)”英文名极其接近的啤酒品牌科罗娜(Corona)。

科罗娜的母公司美国星座集团(constellation Brands)股价从2020年2月下旬开始跳水,2个月时间累计跌幅约37%,亏损额度高达2亿2100万英镑(约19.6亿人民币)。

科罗娜官方不得不多次申明:科罗娜的英文名字跟新冠病毒只是巧合,喝科罗娜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KRON和CNN为此特意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关于疫情下会不会购买科罗娜啤酒,采访了737人。结果显示:

有38%的美国受访者,表示绝对不会买这个牌子的啤酒;

有16%,“不确定”;

有14%,表示以前经常买,但现在他们去人多的地方,不会点科罗娜;

还有4%的前·科罗娜粉丝,甚至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喝科罗娜了。

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判的,能够提前想到的就不是黑天鹅了。企业很难意料到有一天会栽在某个事情上。不得不说,黑天鹅事件的隐藏性增加了,决定性也增加了。

公关传播需要有随时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心理预期。


14


极端斯坦带来更多“洗牌”机会


平均斯坦被打破,极端斯坦或许会给行业和其他品牌带来更多机会。

“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是《黑天鹅》这本书中提到的两个词。平均斯坦,就是钟型曲线,大差不差的平均水平。极端斯坦,意思是极端事件的影响力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先来说个知识点。

一般来说,越是锋利的菜刀,硬度越高。硬度提高,韧性就会降低,也就是菜刀会变脆。

为了保证菜刀的锋利度,需要通过淬火+回火、感应淬火、表面渗碳、表面渗氮或碳氮共渗等方法提高菜刀材质的硬度。

用这样的菜刀拍蒜、拍黄瓜时,刀面受到的瞬时冲击太大,菜刀因为太脆无法跟随变形,很可能就会发生断裂。

所以,是的,追求锋利的菜刀就是不能拍蒜。

张小泉的菜刀拍蒜断裂,可以说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至于其他操作真的全都一言难尽。

然而,此前几乎没有什么负面、并被广泛信任的张小泉,出现这样极端斯坦的事件,巨大关注度导入的同时,整个行业长久以来的平均斯坦状态被打破。

机会,也就出现了。

之前,王麻子一声不吭、二话不说,在自家直播间,拿刀哐哐拍蒜,一拍就是一整天。


效果也很明显,品牌知名度、声誉、销量都迎来大幅度增长。算是品效合一的优秀案例了。

公关传播来说,也应该了解这种变化,要放下平均斯坦的理想主义,重视极端斯坦带来的危与机。


15


企业要做取舍


面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性,企业只能做出取舍。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这句可能高中就教过了。

这趴主要讲讲对立。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意思就是,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非要。

植物肉进入中国之后,核心是寻找挖掘早期使用者、种子用户、意见领袖。用户标签包括环保、素食、运动、身材管理、健康、萌宠、时尚等,年龄以24-30岁为主,更容易接受新事务。同时,植物肉0胆固醇、0反式脂肪的特点容易被30+岁的三高人群接受。


但是,植物肉经常提及的“健康”概念,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来说,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阶段,根本不用“多虑”。而“选择食用植物肉可以有效减少动物的碳排放”这点,不一定有多少人关心,也甚至可能会成为互相打口水仗的话题。

在比如说,很多品牌追求年轻化而选择的代言人或者合作艺人,导致原来群体看不惯,被反扑的也不少。

公关面对的是公众,公众是由不同群体组成的大合集。企业很难想出一句话,是所有人听着都开心。所以,只能做出取舍。

取舍,不仅要考虑今天明天,还要考虑明年后年;

取舍,不仅要考虑收益,还要考虑沉默成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

取舍,不仅要考虑卖货,还要考虑招人、引资、谈合作;

取舍,不仅要考虑用户,还要考虑永远不会成为用户的绝大多数大众。

所有决策都可接受,只要是真的想清楚的。


欢迎加入市场部网微信社群



地区群:北上广深等50个城市分会群
行业群:互联网、电商、快消食品、耐消、美妆美业、母婴、医疗健康、教培、家居、地产、汽车、餐饮、零售、服装、文娱、旅游、B2B、金融、企服
资源群:媒体资源、公关资源、渠道资源、IP资源、MCN直播、招聘


扫码加入

嘿,你在看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刘元春:2023年会有一个趋势、两个不确定性、三重风险和四大机遇比春晚更好看!2023CES上令人期待的5个新趋势分析:2023年手游市场8个趋势和预测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消费真的复苏了吗?这里有7张图和4个趋势总结深度分析:2023年全球手游市场值得关注的8个趋势再进大公司,英年早逝的老板《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座谈与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收藏!2023公民申请父母/配偶最新经济担保标准未来5-10年,这个趋势将重构各行各业神秘的古老之光:埃及阿布神庙一支令人破防的大片背后,是品牌社会价值传播的范本2023年浴室设计的10大流行趋势【装修干货】论美女,对于新闻传播的重大作用8篇Cell/Nature/Science | 高福,何大一,袁国勇等团队揭示奥密克戎的抗体逃逸及迅速传播的潜在机理2023加拿大最需要的15个工种 正高薪招聘这些政府工品牌人说|李倩:2023年,关于品牌的20个趋势和走心建议2023公募第一瓜文明传播的十字路口——何新《历史的枢纽》评述2023公务员晋升年龄表发布:35岁以上的公务员基本没有升迁机会家里钻进乱贼,搅得天翻地覆4组数据,5个趋势,步入成熟期的法律服务市场高致病禽流感首次在哺乳动物中传播,人际传播还远吗?20岁女生跨年夜惨死!被五名醉驾男拖拽13公里,死状凄惨引众怒猫妹(5)2022年危机公关盘点:多重冲击,公关重塑!加拿大移民:2023年加拿大最热门的15个工作,年薪高达10万加币2022年GRE政策变化汇总!照这个趋势来看GRE还有必要考吗?国家卫健委:尚无新冠病毒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报道电商主播的2022:3大新超头+20位垂类新星|年终盘点③北京楼房马桶冲水竟能传播新冠,横跨23层楼!中疾控最新研究提示:警惕厕所气溶胶传播2023年新能源车的11个趋势油价每加仑3.25元 降至去年平均以下!特斯拉股价大跌6%,马斯克失去世界首富!卧底立功:佛州扫毒123公斤 可致230万人丧命加拿大2023年最热门的15个工作,年薪高达10万!国殇日看《西线无战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