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杜海滨:用纪录片,参与社会的共建

杜海滨:用纪录片,参与社会的共建

公众号新闻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谈及中国独立纪录片,杜海滨导演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


1972年杜海滨出生于陕西,一开始学习美术,经历过好几年的曲折才在九六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大三时,他和其他几个同学组建了“道光”电影小组,自己用一台家人作为礼物送给他的松下VHS摄像机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1998年他拍摄同在北京追求艺术的青年同乡,并完成了首部纪录短片《窦豆》。


1999年临近过年,在《站台》剧组拍剧照的杜海滨正逢剧组放假,准备毕业作品的他打算回宝鸡过年时,在火车站遇到了一群流浪在铁路附近的人,于是他正式放弃了剧情片计划,开始以他们为主人公拍摄纪录长片。自此,《铁路沿线》在当时中国兴起的DV创作浪潮中横空出世,在2001年获得了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同年又在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上获评为当年的最佳纪录片,年底还去到柏林国际电影节。


杜海滨《铁路沿线》(2000)


受到这部作品鼓舞,杜海滨开启了他高产的创作阶段,次年他延续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依然是将视野投射到社会上不同的人群,很快就拍摄了新的作品《高楼下面》,2002年冬天还拍摄了一部剧情短片《北京纪事》。但是此刻的他家中遭到变故,杜海滨在比较艰难的状态下开始了新片《人面桃花》的创作,这部纪录片入围了当年的釜山电影节广角单元,还拿到了釜山电影节首次设立的纪录片创投奖。这期间,他还拍摄了张元导演电影《看上去很美》的纪录片《电影童年》。2005年10月,杜海滨回到了毕业时机缘巧合接触到的北京远郊昌平石山开采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石山》。


杜海滨《人面桃花》(2005)


2007年,杜海滨的作品迎来了自己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伞》,也让他在国际电影节上为更多人所知。他将镜头对准了务工、经商、求学、参军四组不同的小镇青年,记录他们为了离开故土而做出的不同尝试,这部作品以其对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及极具时代印记的质感,入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单元”,并获得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杜海滨《伞》(2007)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所有国人来说不光是一个巨大的、悲痛的意外事件,对纪录片人来说也是一个重新思考纪录片人道伦理的考验。本来不打算拍摄的杜海滨,还是决定不能放弃个人对历史的见证视角,在现场投入他的记录,在回忆时他表示,刚开始拍摄的前十天连人都不敢拍,再到从废墟开始,重拾勇气慢慢开始拍人,像一个失明或失聪的人,逐渐获得听觉和观察的能力,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创作《铁路沿线》时的状态,带着未知的勇气还有责任。这部还原灾后真实现场的《1428》获得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杜海滨《1428》(2009)


当年年底杜海滨从威尼斯归来,正好与未来《少年·小赵》的主人公赵昶通在平遥古城的大街上相遇,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镜头将跟随这位19岁的小赵,从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那些年中国社会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杜海滨《少年·小赵》(2015)


《少年·小赵》于2015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CIFF独立影像展纪录片大奖、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并入围第二十二届雪菲尔国际纪录片影展、第三十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第三十八届亚美国际影展、第六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第二十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第五十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等。

2018年奥斯卡官网公布的评委入选名单


2018年6月26日,世界著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的928名会员大名单,杜海滨入选奥斯卡评委(纪录片领域),共同入选的还有著名动画导演、时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健,同批名单中还有刘德华、金城武、张艾嘉、严歌苓、娄烨等多位华语影人,他们会参与之后每年的奥斯卡评选工作并拥有投票资格。



  对话杜海滨  



Q是什么促使您从最初的美术方向进入了纪录片创作领域?


杜海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进入纪录片创作领域,最早我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想要考美术学院,实际上我总共考了五年,并且到第三年的时候考中了一所不是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我没有去上。而在考美院的过程中,尤其是经历了几年的练习,当你已经达到了应试的某种标准后,会慢慢反思绘画这件事,在应试之外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我当时的老师很有想法,他一直在刺激我、引导我去思考绘画的终极目标,我也开始读一些艺术家的传记和资料,我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一两百年前完全不同,绘画和现实之间的链接比以往更远。直到后来开始逐渐接触纪实影像,我突然发现抓到了一种特别实在的感觉,它正是来自于纪录片给我带来的无比强烈、无比真实的感受,这也回答了我多年前开始学习绘画时问自己的那个问题。


杜海滨在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摘得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


Q您在学生时代是怎样开始第一部纪录短片《窦豆》的创作?它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杜海滨:1996年我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和一些同学组织了一个叫“道光”的实践小组,和贾樟柯他们的青年电影实践小组一样,当时还做过交流,大家都想拍自己的作品,拍完以后内部放映讨论。后来大三时学校开了一门纪录片公共课,我第一次看到《北方的纳努克》,所有人都看得很认真,我也被打动了,我意识到我也可以结合之前的创作拍摄一个作品。


于是我就想起了与我一起到北京求学的同乡窦豆,最早我们坐火车到北京时住在地下室几乎天天一块讨论艺术,几年后我考上了电影学院,他在社会上继续漂泊着但从未放弃艺术梦想。重逢以后我们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那时候虽然是在拍他,其实也是在拍我自己的另一种可能。现在想来,我和很多纪录片作者一样,都是在一种比较懵懂的情况下就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纪录片确实给那些热爱电影的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果你有热情和兴趣就可以立刻开始你的创作。


杜海滨与万玛才旦共同担任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颁奖嘉宾


Q为什么您一直能够坚持纪录片的拍摄?


杜海滨:我相信每一个选择纪录片的人,首先是因为喜欢这件事,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相应的乐趣,可能也是某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从影像创作的角度来说,我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的需求,并不是为了市场或者商业的意图。而且因为纪录片不像剧情片,相对不是那么依赖设备和人力,音乐画面层面的条件不需要那么高,我之前积累的经验也让我知道怎样去降低成本,自我消化。另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中,纪录影像不应缺席,往大一些说,在中国做纪录片,是有情感和责任在身上的。加上我会在纪录片之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获得回报,所以久而久之还算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创作循环。


2017年,杜海滨《少年·小赵》在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获“IDF年度优秀纪录片奖”


Q从事纪录片拍摄这么多年,您是如何处理和被拍摄对象的关系?


杜海滨: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大师,纪录片导演与拍摄对象之间都不是画家和模特的关系。剧情片可以将演员当作模特或者符号,但是纪录片不可以,我们是在跟真实的人合作。一般在拍摄环境中,你的发言和行为方式都会对拍摄对象有影响,我希望是尽可能根据拍摄对象自身的情况如实记录,不去做太多的干涉与改变。从个人经验来说,你需要跟拍摄对象建立一个很好的氛围。而在不拍片的情况下,我和拍摄对象都是好朋友。


我们经常提到尊重拍摄对象,这里面还包括他的知情权,这也是在考验你的沟通交流能力。如何让一个本来就是事实的事情,你在表达时让对方觉得你是诚实的,而不是有所掩盖,这也是每个人纪录片人要不断面对的。当拍摄结束后,拍摄对象的生活继续,并不会因为拍摄中断,也不会因为拍摄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所以你要更早地想清楚你的拍摄承载了什么,你想要体现什么,你所呈现的与真相的关系能不能接受审慎的反省。


杜海滨与《少年·小赵》的主人公小赵(左)在香港国际电影节


Q您现在怎么理解真实之于纪录片?


杜海滨:奇斯洛夫斯基早期拍了十年纪录片之后才开始拍剧情片,他觉得自己获得真实的能力愈来愈弱,他说“离对象愈近,就离真实愈远”。其实我们在纪录片创作里也一直有这种怀疑,实际上纪录片创作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真实,可我们经常会很无奈,摄影机是很有欺骗性的,它天生会让人信以为真。关于真实,大家很少会直接讨论这个话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对方式。这里一方面是一种电影的判断,一方面也是一种道德判断、美学背景的判断。近些年我已经很少用到“真实”这个词,一般都用“现实”,但我不觉得不谈真实就不是纪录片,而是当你意识到了纪录片的脆弱性、局限性以后,你在拍摄的时候会更加克制、更加冷静,会有更多的自省和判断,也更能用一种良性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人和事。


杜海滨,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首届IDF优秀纪录片获得者,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博导。自2000年来先后创作纪录片作品:《窦豆》《铁路沿线》《高楼下面》《电影童年》《人面桃花》《北京纪事》《石山》《伞》《1428》《少年·小赵》等。作品先后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日本山形纪录片电影节、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国际电影节、丹麦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法国真实国际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巴西国际电影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纽约电影节等多个国家的近百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得十多项国际大奖。


 来 源 |电影学院

 编 辑 |贾毓秀 谢嘉懿

 责 编 |胡清盈

 审 核 |丁红旗 刘智海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伪纪录片是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结合吗? | Hishorts!论坛实录深度了解国家宝藏的18部博物馆纪录片,快带孩子一起看!(附观看地址)专访|杰弗里·亚历山大:演员、观众、危机与社会生活的戏剧职业与社会责任,被夸大的新冠相关心肌炎医学界“2022年度作者”正在评选,参与有奖雅莹集团:紧跟可持续发展大势 追求实现商业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导演公开这部纪录片,多一人看到,少一眼歧视红潮哪去了?假期在家和孩子看这些高分纪录片,比出门旅游收获还多(资源推荐)纪录片丨给不想读书的孩子看看这部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胜过叨叨一万句美国入境档案--杨惠敏、刘德伟、周书楷等1938年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KIT 57 | 达特茅斯录取: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元气少女,与藤校一拍即合!快评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时尚与社会责任,一次有关“BETTER FUTURE”的思想远足Woolies重磅活动!孩子们免费玩儿,大人们免费吃,参与方法公布(多图)时装与社会责任:意大利制造的秘密|展览冯墟:因为爱。。。。(《夜杀》剧评)1000元卖女儿还赌债,老父亲惨遭子女弃养?这部小众纪录片,揭开了多少家庭的养老遮羞布...这14个人,参与了这件大事用纪录片抓住时代脉搏纪录片《镜头里的中国》重磅开播!来看国际纪录片人的中国情缘三名少女被虐杀近30年后,网飞拍成纪录片,观众重回现场竟找到一人指骨巴菲特出演!这10部值得N刷的金融纪录片,揭开投行隐秘真相!9.7高分纪录片,揭露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与保时捷一起庆祝中国新年,参与赢取2023年保时捷日历!NAR|武汉大学胡争团队发现HPV整合产生一种细胞超增强子,参与调节全基因组转录纪录片:建造一个族群共同记忆的底线 | 专访纪录片评审杨超导演跟着专业剪辑师拉片,快乐似神仙 | 纪录片剪刀手拉片小组成员招募网传“1888万彩礼”,参与调查人员回应!当地官方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市民:天价彩礼只是个例上汽,参与成立40亿元半导体产业基金射箭、舞剑、踢毽,对身体的益处臧字源考我,参与制作《满江红》铠甲,开淘宝店月入50万福岛核灾十二周年|携手并肩伸张生态与社会正义张家港保税科技出资9.8亿元,参与设立并购基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