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真正热衷“考古”的对象,实际上是那个百花齐放、佳作频出的娱乐行业,而非偶像形象千篇一律、水平却让人难以恭维的娱乐圈。
作者 | 施 歌
编辑 | 许诗雨
插画 | 于 瑒
王心凌又火了。原来当年一首《爱你》,不仅让女孩子纷纷穿上制服、梳起高马尾,模仿MV里的舞蹈动作,也让男生们悄悄留在心间牢记多年。浪姐3第一期播出后,王心凌在QQ音乐飙升榜上的表现被戏称为“屠榜”
小男生的心思真不好猜。很可能,那个乍看起来对爱豆不屑一顾,用摇滚重金属标榜自己的少年暗地里藏了甜妹的专辑海报,对外却不好意思说。毕竟青春时光里受欢迎的男生形象,应当是“白衣少年打篮球”,而不是偷偷练舞的小迷弟。王心凌和《爱你》像一个闸门,打开后记忆就奔涌而出。比如,这首歌开头的Rap,是由当时如日中天的男团——“183club”里的王少伟唱的。是的,就是那位在《王子变青蛙》里饰演男二徐子骞的男明星。还有,王心凌的《睫毛弯弯》是曹格写的,《我会好好的》作曲是伍佰大哥……类似这样的“考古”,向来是网上冲浪的一大乐趣。早年作品、感情纠葛、戏里戏外的兄弟姐妹朋友情,都能成为社畜娱乐生活的精神养分。当然,更典型的例子是开播已十年的《甄嬛传》,至今还有一批又一批剧迷拿着“放大镜”在找快乐。今年,确确实实掀起过好几波娱乐圈考古潮。在这波台偶考古前,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决选13强中的部分选手也被考古了一下。在综艺《欢迎来到蘑菇屋》中,陈楚生、苏醒等6位快男重聚,平日就非常熟悉的几人将兄弟之间嬉笑互嘲、互相走心的情景还原在了节目里,全程回忆杀。观众不仅惊讶于当年互相PK的对手,竟然有如此真挚的情谊,而且猛然间意识到:原来初代选秀偶像的业务技能那么好!再把当年“快男超女”的比赛合集拿出来重温,全程真唱、原创作品频出,在当时还饱受争议的“选秀明星”其实专业在线,实力满满。放到现在的偶像综艺里……嗯,咱就不拉踩啦。这或许就是我们热爱“考古”的本质原因:青春里,还有那么多好作品,它们本身就是值得回味的。上周在视频号里连播两天的周杰伦演唱会,也算得上是集体考古了。其实早在3月,我就因为上海疫情被封闭在家、缺少娱乐生活,开始了对影视作品的考古。王心凌的《微笑pasta》《天国的嫁衣》也在此列。当然,对偶像剧的考古就是另一个话题了,电视剧要“甜”, 也得讲究点逻辑。长大后,我们再老片新看,难免会觉得剧情经不起推敲,人设不忍直视,怀疑自己“小时候都在看什么”。还是以王心凌出演过的电视剧为例,B站up主“香菜碎碎念鸭”就剪辑过以《天国的嫁衣》女二号视角看全片的视频,换个角度看,女主陶艾青确实有点“绿茶”。我考古了十多部影视剧的经验是:如果追求“甜”与逻辑并重,豆瓣上8.0分以上的偶像剧,确实要比7分以下的好看很多。比如说集合了众多狗血剧情却逻辑在线的《下一站,幸福》,连重温都觉得它不愧为台偶剧巅峰。跳出台偶剧的范畴,以当代视角考古老片,总会有些不再符合时代潮流的剧情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比如经典爱情剧《东京爱情故事》,有95后的小伙伴看了半集就大呼震惊:什么!人物关系竟然这么复杂?其实,这不过是早年间爱情剧的常规操作:男主在两位女性之间犹豫不决;帅哥男二浪荡多情,既爱温柔贤淑的女二,也爱自己年少时期的白月光……几对人物关系交错,误会总是一个接一个。但今天我看起来的感受是:多角恋情简直是自找不痛快,直球一点不好吗?而且,这不是发生在职场里的爱情故事嘛,是老板不够push,还是业务快要凉了?怎么有那么多精力放在谈恋爱上。长大带来了价值观的成熟,但也可能会有一些固定。对比现在的开挂爽文、人工糖精,当年这些剧对人性的呈现或许更加充足,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老片的调调是:不经一番寒彻骨,甜甜的恋爱是轮不到男女主的。想想那些年我们看过的偶像剧,有哪一个没经历过身份、家族、地域、时间的考验?最近的爱情剧可就大不一样了,热门的剧大多是“一爽到底”,男女主负责撒糖,男二和女二是搞笑担当,负责调节气氛。爱情之路上当然有阻碍,但“第三者”的角色已经消失了——没有人能阻碍我们的爱情,除了我们自己。时代变啦,浪漫主义、爱情至上的观念,在言必称“搞钱”的小时代里,被更加强调自我实现、个体独立等命题取代。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更喜闻乐见的是一路打怪升级的《延禧攻略》,讨论女性自信成长的《爱很美味》,霸道女总裁姐姐和帅气实习生弟弟的“姐狗”恋。这时候再看《东京爱情故事》,奔放洒脱的女主角赤名莉香,放在这个时代也不违和,但她遇到的偏偏还是上个世纪的传统男主,咱们现在的观众看着能不着急吗?其实王心凌的再度翻红,也是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等因素的叠加。男生想起的,是自己还没有被生活琐事牵绊的青春。而长大后的女生,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看到的是王心凌的成长——几年前急于摆脱“甜妹”形象、转型艰难,现在逐渐摸索出新风格,又能与自己本身的气质和解,这是多好的“破茧”范本。再来聊一聊另一种影视作品,考古时不由得让人感叹,当年这玩意儿怎么过审的?比如《千山暮雪》,刘恺威饰演的男主为了复仇,把女主角“囚禁”将近3年,行为近乎犯罪,放到现在,一个“PUA”就能把这部剧骂上热搜了。不过,考古归考古,强上价值也没必要。《千山暮雪》这样的剧当年受到极大的欢迎,还在黄金时段热播,说明了它有群众基础。要是三观都得正,何书桓与陆如萍必须得happy ending,《情深深雨濛濛》写到第三集就可以杀青,好多作品都能在豆瓣上下架啦。反过来,其实应该审视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尺度正在逐渐缩小?变的到底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一篇论文提到,近年来为了抢夺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在创作中追求“强情节”“名场面”,倾向于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定制话题”,影视作品呈现出碎片化、垂直化、快餐化的特点。回到开头说的唱片行业,道理是一样的。当年,唱片业还在繁荣期,为了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让人实打实地掏钱,专辑大多概念完整,封面、内页、歌曲顺序、MV都精心设计。王心凌仍能在舞台上完整演出,少不了十多年前在成熟唱片工业体系下的锻炼。而现在,我们好像只能跟着算法,记住一些15秒的流行旋律。总结一下,如今我们真正热衷“考古”的对象,实际上是那个百花齐放、佳作频出的娱乐行业,而非偶像形象千篇一律、水平却让人难以恭维的娱乐圈。呐,再为当年的小观众们找补一句。我们曾经为了那些长大后看起来有点傻气的故事而疯狂,不能说明自己的审美水平低。冷清秋和金燕西门不当户不对,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在一起,这是现实的我们为自己作的决定,但文学不是现实,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要是能重来,估计观众还是会爱上那个帅气浪漫的副总理家的儿子。最后的最后,如果趁着这份回忆杀热潮再做一个大胆的梦吧:谁不想看瘦回去的周杰伦再来一场实打实的线下live呢?
从明星成长经历来看,不需要为了他人的眼光而做出不适合自己的改变。男人至死可以是少年,甜妹也永远可以是甜妹。“钢铁直”可能只是一些男同胞的保护色。“你一票,我一票,心凌80还唱跳。”听到他们内心为甜心教主呐喊的呼声了吗?还不够的话,直接上短视频网站搜搜王心凌男孩,看看他们的舞步吧。社会经验丰富之后,看人也能透过表象看到内在了。比如当年不理解陈楚生在芒果台跨年演唱会开播前夕“消失”,惹下官司和巨额赔偿。被社会锤过后才明白,明星也有不得已之处,并不是当了冠军就能自由地掌控事业。追剧的新体悟就更多了。当陆如萍面对追求她已久的杜飞说出“你在我心里就是没有性别的好朋友”的时候……嗯,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还有男女演员“假戏真做”,成了真CP,再重温时也会发现一些撒糖的蛛丝马迹。原来真八卦也需要年龄加持才能看得懂啊。不考古不知道,原来那时候的造型如此深刻地塑造了自己的审美。女生齐刘海、黑长直、厚底靴,男生直板烫、牛仔裤配一条斜着的嘻哈金链子,如果你觉得十年前的自己打扮有点“土”,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当年明星的妆发也很“土”。《爱你》里的JK制服就不提啦,据说有位朋友一直对“香槟色”念念不忘,是因为明道在《王子变青蛙》里送了陈乔恩一个香槟色耳坠。哦,原来我后来爱的人,各个都像他。喜欢弹吉他的忧郁少年,可能是当年《有没有人告诉你》影响仍在。还有那会儿流行没那么受人瞩目但活泼开朗的男二号,虽然没被男主角选中但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二号,有可能就是你未来对象的“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