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8|法律留学如何玩转娱乐江湖—访星娱乐法创始人
分享嘉宾 | 李振武, 星娱乐法创始人, 娱乐法律师, 曾任职于香蕉计划、某中级人民法院和金杜律师事务所
采编|阿绥,UCLA LL.M.
匡美龄,UCLA LL.M.
审校|张旭东,UCB LL.M.
编辑 | 吴青,BU LL.M. & 浙大PhD candidate
本期为这样的你提供了玩法
1. 想出国学娱乐法,如何准备?
2. 在国外学娱乐法,学什么好?
3. 回国想做娱乐法,没啥头绪?
4. 应聘娱乐法工作,雇主看啥?
5. 娱乐法工作难找,有何捷径?
6. 特别话题:娱乐法中的“另类”——游戏法,或是留学生的蓝海与优势
Q1
我想出国读研学习娱乐法,可以如何准备?
1. 量力而行,学术上培养研究的能力。
如果想去国外申请娱乐法相关的法律专业,想要提前做些准备,可以试着动手做一些实务上的研究、基础的数据调查等匹配学生这个阶段能力的事情。如果直接去写一篇关于娱乐法的论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去做一些针对某一个话题的社会调查报告、针对某一类判决的司法观点整理。虽然这些可能不会发在学术刊物上,但若有机会被国内一些比较好的媒体引用,对申请很有帮助。
2. 抛开法律人的身份,在行业实践中体验娱乐法。
可以暂时抛开法律人的身份,直接去做和行业有关的事情,先了解一下国内的行业环境是如何,再去有的放矢地学相应的法律知识。现在正好有机会跳开法律的圈子去做更多尝试,很多娱乐法律师后来也会去做经纪人、制片人。不如尝试放飞一下自我,也许以后的路走到行业里去,就成为行业人了。
现实中找行业内的岗位比找法律的岗位简单的多,比如说花一点时间去做编导、做个短视频剪辑或者短视频策划的文案、甚至自己做自媒体,同样也能学到很多。我相信申请的学校也会很看重这些经历,比如在简历里面说我在中国运营了一个国内top3的自媒体,即使是一个穿搭博主,也会是一件让国外学校认可、觉得很厉害的事情。我相信抛开法律的视角去做一些行业内的事情应该是一个加分项。
Q2
目前已经在国外学习娱乐法,有哪些课程值得我们关注?
1. 学好法律类课程是基础项,比如英美法的案例研习都是基本要求。
2. 除此之外还推荐大家学习一下传播学。
我利用个人时间已经学习完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传播学的课程。传播学理论的观点、概念对于以后再处理跟艺人或行业里影视制片人的关系、中国互联网舆情非常有帮助。很多娱乐法律师后来都会被卷入到所谓的明星丑闻事件或者是明星的各种危机事件中。这种情况下,律师自己必须了解一些传播学的舆论处理经验。传播学本身就是一个从美国过来的舶来品,在那个土壤里面学传播学一定是最好的。而且传播学迄今短短100年历史,学起来也不会太费时间。
3. 还可以学习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和情绪控制能力。
学习心理学可以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是所谓的沟通技巧。无论做这个行业的经纪人、制片人还是游戏发行,其实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跟人沟通,这个行业就是跟人打交道。和同样的人沟通,可能话术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影响在艺人和演员的沟通过程中特别明显。心理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沟通范式。
其次,情绪控制和压力控制也是学心理学比较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行业如果你服务的是有名望的人,势必自己也会被卷入这些有名望人的纠纷中,而且有可能被人曝光、受到人肉攻击和网络暴力。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处理好客户的情绪问题和压力,还需要学着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觉得可以去涉猎心理学。在本科的时候学法律的人也许很少去学传播学和心理学,但我觉得这一块对于中国以后的娱乐法律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4. 证据学也是一门特别重要的课程。
跟娱乐法相关的所有事件中,包括跟法律相关的事件中,证据学都很重要。现在网上公证很方便,我指的证据学更多的是在庭上用到的证据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之类的。
Q3
我计划学成回国后从事娱乐法,会不会水土不服?
国外比如美国的影视娱乐法更为知名和工业化,而我们国内的影视业其实并没有那么成熟,可能从美国学回来的这些东西在中国并没有适用的土壤环境。美国很多的规章制度,比如编剧的期权这些在中国就没有用武之地,但不代表没有必要或完全不学习国外的娱乐法。
与此相反,你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先了解一下国内的行业环境是怎样的,去发现国内行业环境中不成熟的、缺失的、迫切需要补充的成熟娱乐法经验与实践,再在国外学习的时候,针对性地就这些国内的问题,寻找国外成熟的制度或实践经验或操作。例如去了解中国每年的影视和投资合同的解约率高不高?那么美国、英国这些娱乐行业及娱乐法业务相对成熟发达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在处理解决这一类问题?
这样有目的地去国外学习,学成后不仅不会水土不服,而且还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或者说成为国内某一领域的第一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localization本土化”。
Q4
我现在想毕业回国求职,娱乐法团队招人会重点考察哪些方面?
从面试官的角度,首先我觉得海外回来再求职有很强的英语的优势,但是国内娱乐法的行业里对英语的要求本身不是特别高,刚回国可能与求职者预期接触大量国际业务有一定距离。
此外,说说我自己面试候选人的一些看法,可能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
1. 学校背景其实已经决定了雇主对你的评价。
应届生其实是用学校来评判专业能力的。可能听起来会比较残忍,但一定是会有一个框架在这里的。本科或者硕士阶段专业上面的成就,比如说奖学金、论文这些东西虽然是加分项,但我们对于应届毕业生这一块的能力并不会要求这么高,因为进来本身也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学生大体上专业的能力上不会相差太多。
2. 我自己比较看重的是检索的能力。
大部分的团队想要应届生进来做的事情是基础的数据处理或者给一个大的法律意见,或者去研究大的诉讼案件中的某一个小点然后给到意见。需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资源整合和检索的能力。正如我前面说的,看判决书、写文章,这都体现了研究问题的能力。
3. 要涉猎行业相关的东西,并且热爱这行。
我自己在选人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偏好,如果申请者有一技之长,比如会写剧本、参加赛跑比赛、在家里的报社或电视台实习,涉猎跟这个行业相关的东西,我会觉得这个人是热爱这个行业,想干这行,我很看重这一点,而不仅仅是说只看之前在律所、法务的一些经历。有好多人给我的简历就是前面都在律所干别的事情,然后突然就想要做娱乐法了。我个人会觉得要么就不要写这一段实习经历,写出来倒会让人觉得不相关。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得在学生时代和实习的时候就要先走好这一条路。
Q5
我现在开始找娱乐法相关岗位,有哪些渠道呢?
1. 网上直接检索招聘信息。
我的公众号《星娱乐法》、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等都会经常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其他的也可以靠自己去检索。
2. 主动向他人毛遂自荐。
有些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一些岗位,公开渠道上能检索到很多信息,比如说想做律师就去律所的网站上面直接发一封感情充沛的求职信。具体而言,可以多看看律师的书和文章、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通过求职信律师觉得你很熟悉他并做过很多功课,就是很大的加分项。律师都有邮箱,我现在也能收到很多学生的邮件写想要来应聘我们团队,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因为有些律师可能其实没有招聘计划,但是你发了邮件他发现你很优秀,可能会愿意把你推荐给别人,或者说是他会愿意见一下你。
3. 通过社交场合去发掘机会。
其实有些岗位是被你自己创造出来的。积极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就能看到比如说某某公司的法总参会了,主动去沟通、加微信或是能当面跟他拿到名片,之后直接给他写邮件。
4. 通过检索创造机会。
自己做一些检索,比如说想去偶像经纪公司,那就搜偶像经纪公司的名录,如乐华、哇唧唧哇,去看每一家公司的网站,页面里面肯定会有联系我们,或者叫求职招聘、加入我们的信息栏,找到后就可以给他们发邮件。
特别话题
娱乐法中的“另类”——游戏法,或是留学生的蓝海与优势
Q6: 在娱乐法当中,游戏法算比较另类的一个分支,但也有人说游戏法不算娱乐法。如果要划分到娱乐行业里面去的话,其实游戏行业的利润率包括目前增长率其实是很高的。表面上看游戏法业务基础庞大,但为什么反倒从事游戏法的人很少呢?
1. 游戏行业的垄断比较严重,其中从事服务的人比较固定。
游戏行业不像别的行业,比如说音乐影视和经纪行业,一些小的公司也可以进去竞争,说不定能捧出红人或者做一部黑马电影。至于游戏,基本上就只有网易、腾讯等几个大厂。游戏行业的垄断比较严重,而这些企业的法务也已经发展成型。游戏产业投入也比较大,开发成本较高,属于寡头行业,能够服务到的这些公司的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很难再进入。
2. 游戏行业有较高的技术、语言壁垒。
影视经济和音乐大体上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其中我们需要处理的还是传统版权法的内容。然而,游戏产业会涉及到理工科的知识,比如编程、建模,门槛过高。大部分律师没有机会深入游戏企业、了解如何设计游戏,也不知道游戏行业要怎么提供服务产品。此外,中国游戏厂商做海外市场的,发行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内的律师存在语言上的壁垒。所以我倒是建议可以在国外好好学学游戏法,然后回来专攻这块,有了语言优势与前期知识储备将大有可为。
就像米哈游,总部在中国,对于法务也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有国际背景的。前段时间米哈游因为违反日本的法律引起纠纷,也一直在招募有日本法律背景的职员。其实国内很多游戏公司要么就是做本土化,要么就是海外发行,小的公司最后还可能被大公司并购,主要是做发行和汉化的工作,涉及到很多IP交易,专门做这块的团队可能少一些,且和传统娱乐法稍微会有区别。所以,有语言的优势加上海外背景,留学生是可以在游戏行业有落脚点的。
采编后记
采编期间,我们了解到不少同学或准备秋季的LL.M.入学,踏上娱乐法求学之路,或刚刚夏季毕业礼成,回国投身娱乐法行业,在这里先预祝各位同学一切顺利!也正是循着这份初心,我们邀请到了娱乐法的老法师李振武老师,向他请教作为一名留学生走近娱乐法的锦囊妙计。采访中,我们也被李振武老师行走娱乐江湖的多彩经历与执着热爱所深深吸引,因此,我们也将继续与大家分享李振武老师与娱乐法的那些事儿,敬请各位期待。
注:欢迎在评论区向嘉宾提问
往期回顾:
人物专访1|我在Law Review收获了什么?-公司法总&斯坦福编辑
人物专访2|我在Law Review收获了什么?- 美国律师&加州法评编辑
人物专访3|我在Law Journal收获了什么?-高校教师&纽约大学期刊编辑
人物专访4|从华尔街到康奈尔,Whitehead教授谈职业规划
人物专访5|访加州伯克利名师Fernholz暨新书发布资讯(附视频寄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