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类文章明明要考,为什么很多家长却没想过给孩子读?

这类文章明明要考,为什么很多家长却没想过给孩子读?

育儿



前不久听小半说,最近的语文“随堂小测”,有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阅读理解,他居然恰好读过原文。


他倒是轻松应对了,但班上很多同学对古建筑感兴趣本来也少,阅读过相关内容的更少,考试的时候突然遇到,很多同学就被“烤糊了”。


小半说的这篇,恰好是我们一起在读的《新母语》五年级分册中有一篇梁思成的《千年屹立的木构杰作》,小半他们的语文小测中选了这篇的一个片段。



作为家长,这件事情还是让我很感慨的。近几年的“大语文”的趋势下,语文考试是越考越灵活,考察孩子的阅读领域也越来越广。换做以前,我是想不到小学阅读理解还会考这个。

 

我觉得这肯定是好事,咱们的语文教育今后的趋势,一定会越来越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让孩子学会“用母语去学习”,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但是,这样一来对家长来说困难也变大了,孩子平时的阅读积累就要更下功夫,现在来看,孩子们的阅读缺口可不小!

 

最近把一些我觉得好的阅读书籍理了一遍,又仔细研究了近些年的语文试卷和新课标,有两个小学生阅读方面的感想,很想和大家分享分享——


1

非虚构阅读, 不等同于科普


你以为非虚构阅读就只是“科普”吗?

 

现在老师都很强调非虚构阅读,但多家长就是把非虚构阅读等同于科普,而忽略了人文领域的阅读。

 

比如这次上了小半他们语文小测的这篇《千年屹立的木构杰作》,和咱们平时认知中的“科学科普”很不一样,甚至都不太像是“古建筑科普”,更多的是梁思成作为建筑师的一些见闻和观点,人文属性很明显啊~

 


人文类的非虚构阅读,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科普”是有很大区别的:


其一,更多关注一些社会、文化、历史方面的内容。

其二,观点性很强,比硬科普更有温度,更具人文视角。


以前给大家分享过,语文是唯一可以从中高考倒推“怎么学”的科目。


我看了看近些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人文类的非虚构阅读占了很大的篇幅,而且越来越受重视。从小半的语文测验中,这一类文章也出现得更多了。


2020年全国卷三


那什么样的文章算是“人文类非虚构阅读”呢?

 

如果直接讲概念下定义,可能几句话说不清楚,我拿手头的《新母语》为例,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了。

 

比如这篇写【考古】经历的《五千年古国探寻者——良渚古城考古队》,不仅有大量的关于考古的“硬知识”,从考古队人员的角度出发,对中华文化起源的一些思考。



有著名的敦煌文化学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给大家讲述她眼中的【敦煌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她研究敦煌文化的经历是怎样的。孩子读这些内容,我觉得比单纯看“敦煌的科普”收获更大。



还有关于【生态保护】相关的《生态良知》,并没有泛泛而谈要怎么做生态保护,而是深入探讨了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教育、生态与信仰等等的关系。



这一类阅读,别说小半这个年龄的孩子读的少,我作为一个大人都觉得很新鲜,读完后颇有收获。我敢肯定,也是很多孩子的阅读盲点。

 

现在的语文考试内容越来越广泛,考得越来越灵活,都知道要多阅读,但是如果阅读内容的范围上不拓宽,只在文学和科普中打转,恐怕还是不行。

 

除了《新母语》这一类的选篇很好的文集以外,还有新闻通讯、观点性杂志、纪实文学等等的人文类阅读,最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加上。


2

应用文阅读, 一定要抓住


如果前面说的是“内容范围”的盲点和缺口,还有一个“文体”上面的阅读缺口——应用文。

 

各位家长,请回忆一下。你们学生时代的语文考试有没有考过写一封信、写演讲稿、写倡议书之类的,特别特别容易失分。

 

二十多年过去了,考试还是要考这些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从小半他们的语文考试来看,这些还是经常“考倒”孩子们。

 

再想想。这些内容在我们孩子的阅读中间是不是好大一个空白?

 

其实除去考试的因素,这些应用文体也蛮值得阅读的。今天分享2类很值得重视的应用文阅读。


01

书信


书信是少有的完全第二人称的文章,不管一封书信的语言或是平实,或是恭敬,它们最大的特点都是感情真挚。而小学生作文里最常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 小半某次的作文作业的要求


在《新母语》中我读到过詹天佑的书信。历史书上的这位伟大的工程师,大都描写得很客观。但是从书信中认识的詹天佑,笔尖流淌的情感非常澎湃,我们完全感觉得到他对修建铁路这件事非常自豪、非常振奋,对祖国抱有一腔的热情。



还有梁启超的家书,比起历史书中的梁启超,作为一位父亲的梁启超显得亲切和真实了很多。里面透露出的关爱和情感也很令人动容。



要知道,真实性强,是书信的另一大特点。我们在看很多历史纪录片的时候,也会用一些应用文稿来佐证历史的真实性。

 

现在大语文的趋势下,大家都知道读历史非常重要,不妨在读历史的同时,配合一些历史人物的相关书信来读,让历史更有温度一些。


02

演讲稿


有两类演讲稿,我觉得特别值得孩子读。

 

一种是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演讲稿。

 

比如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情感饱满,相当热情澎湃,其中的观点也是掷地有声。



这篇文章后面附带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种“演讲稿”,能让孩子对一段历史更加有代入感,对历史理解的更加透彻。


另一类是“顶级学者”在特定场合下的演讲。

 

这一类文章里,里面既有这些学者的思考,有他们对科学、对真理的态度和观点,甚至包含了一些少见的硬核知识,每篇文章都是个大宝藏,非常值得孩子读。

 

比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感言,我和小半读完以后都非常感动 。



再比如爱因斯坦在哥白尼逝世纪念会上的讲话。



上面两个相信我不用摘抄内容,大家都明白为什么值得读,功利点说,这都是作文素材,现成名人例子,写进文章里大大加分。


还有印象深刻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大江健三郎写给孩子的《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我觉得也可以看作是他对儿童的一场“演讲”。

 

用自己童年的一些经历,来论述“孩子需要上学”这个观点,表述既亲切又容易与孩子共情。



Btw,这篇文章选自《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新母语》里还选了这本书好几篇。



这种顶级学者如果是听现场,还是专门说给孩子谛听的,不知道门票要多少钱(关键是没有),于是这本书我干脆整本买了。给小半当积累作文素材也好,用学者的精神陶冶熏陶一下也好,都是好书。


▲ 通过《新母语》拓展的书单可不少,这只是其中之一



EASTWEST


今天的大部分例子都是来自高年级的《新母语》,一来是这篇文章的思考,本来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而起的;二是自从和小半一起认真的读这套书,我们父子俩的阅读范围都被它拓展了不少。


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孩子们阅读范围需要更加广博,作为家长,更是要主动去拓展孩子阅读的内容。


从学习考试来说,只有保证有广度、有深度的阅读,才能适应以后语文学习的趋势,不管未来学习政策的变化,也能心中有货,遇事不慌。


而抛开所有功利的方面,在孩子富有生命力的阶段,用优秀的文字,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掘他们的灵性,构建孩子的精神格局与世界观,这不就是阅读的力量吗?



“阅读原文”书籍店里有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囤货?这个烦恼肯定没想过!为什么她一直染发,却没有“发缝焦虑”?反战之反战邻居家爱意满满的小花园今日聚焦:她是谁?张桂梅老师12次送考,为什么感动亿万国人?中西方医疗拔罐对比阿雅专栏:为什么我们的时间被填满了,心里却没留下什么?今日聚焦:《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惨遭删除?这个话题,为什么屡被提起?这种鱼真的不能给娃多吃,很多家长都在买这6个威胁孩子安全的习惯,杀伤力99%!很多家长都没意识到加拿大壕横撒钱2.21亿$$, 这次专门给魁省! 省长却不高兴了…这部史诗名著,终于淘到适合孩子读的版本原野上的树看完演讲想说几句为什么很多人的WHY MBA站不住脚?| 哈佛体验课回顾都知道要逆向投资,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到?陆舜:肺癌活检和临床研究,为什么很重要?【COVID专题】为什么家里有人感染了新冠,而另一些人却没得?百万富翁怒告清洁工好友:借给你的20万镑为什么不还?!清洁工:明明是你送给我的!原创丨全球酝酿3大危机,很多人却没发现!直到人类文明崩溃的那一天,我们也实现不了星际航行?“明明我养的是三狗一猫,为什么大家都说我养的是四只狗?”我的切身体会:不要随便给孩子读四大名著这一届留学生明明很爱国,为什么在毕业后却都不敢回国?在中国,为什么很多女性不抽烟也得肺癌?10岁男孩打两年羽毛球,练出了严重脊柱侧弯!给孩子选运动前,一定看看这篇文章我写过那么多家长里短,为啥从没提过婆媳矛盾?男孩家门口被车碾压!4大安全隐患就在身边,90%家长却未留意为什么很多人不去美甲店做指甲了?100 万好评的儿童速冻水饺,钠含量竟然这么高,很多家长都中招我关注到教育新政背后的3点重要信号,忙于鸡娃的家长却没有察觉...明明是个天神,为什么魃却不招人待见?为什么很多狗腿子都会装瘸?昨天美国发生了什么:“我从没想过我妈妈的过去,会成为我女儿的未来”为什么孩子明明没那么差,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