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丨选举的反乌托邦:殖民主义中的民主与菲律宾现代性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近日,小马科斯(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当选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家族在菲律宾腐败统治的历史记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讨论
在大多数自由民主政体中,选举往往具有两面性(Janus-faced)。一方面,它们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对社会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程至关重要。投票作为必不可少的仪式,是一种具有集体后果的个人行为,旨在确保和平的政权交接和社会变革的合理合法。另一方面,选举通过对民众进行政治动员,使他们彼此对立,甚至让社会陷入动乱状态。当然,选举竞争并非必然促成社会对立,也起到了释放长期积聚的社会张力、遏制冲突的作用。
这种选举的双重性质在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便业已存在,但也有不同变体。对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来说,自由民主是通过征服战争和殖民化等最不自由的手段实现的,其选举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投票是西班牙人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引入的殖民实践。彼时,殖民地官僚机构的最低职位向当地人和混血精英开放,以期后者协助西班牙人对殖民地进行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当地精英及其代理人可以在其群体内部选择担任村长(cabezas de barangay)或市政长官(gobernadorcillo)的人选,推举结果由总督做出最后的裁定。不可忽视的是,高度本地化的选举活动受到西班牙传教士的严格控制,后者对任何候选人均保留否决权。此外,选举权存在较大局限性:只有现任和前任官员及其家庭中的男性以具有投票权。而在外省地区,通常是由精英家庭的代理人而非精英本人竞选公职。于是,选举成为了对精英合作进行合法化的工具。它通过维护当地领袖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巩固了殖民地的等级制度。
1897年,反西斗争取得初步胜利,菲律宾革命政府成立,而此时政府领导层的构成需要通过选举选定。选举的参与者主要是极少数男性革命领导人,其中许多人来自在早期殖民地官僚机构中任职的省级精英阶层。在谣言、人身攻击和选举舞弊中,埃米利奥·阿吉纳尔多将军(General Emilio Aguinaldo)战胜了所谓的“革命之父”安德烈斯·博尼法西奥(Andrés Bonifacio),赢得了菲律宾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不满选举结果的博尼法西奥及其支持者决定策划政变。听闻此消息后,阿吉纳尔多下令逮捕并处决博尼法西奥。概言之,在革命紧急状态下,第一次菲律宾选举具有欺诈、过程争议、候选人拒绝接受结果、政变企图以及暴力打击政治对手等特点。这种由精英集团内部竞争演化为暴力斗争的模式在菲律宾之后的选举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经过漫长的拉锯,美国最终推翻了菲律宾共和国,但叛乱却在整个美国殖民时期持续爆发。急于结束战斗的美国将选举作为一项镇压叛乱的手段,以笼络包括许多菲律宾军队领导人在内的当地精英,从而确保美国在菲律宾的权力基础。1901-1903年间,地方选举在美军占领区举行。1907年,第一届菲律宾殖民议会代表的全国选举举行,这时的选举仅仅局限于富人和受过教育的男性。1907年时,仅有约1.7%的人口有投票资格,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美国统治时期内逐渐上升。
作为一项旨在平定叛乱的手段,选举导致保守结果的产生并不令人意外。与西班牙殖民时代类似,选举在美国统治时期的目的也是使精英合作的合法化,其在客观上起到了维系阶级和性别等级制度的效果。
20世纪上半叶的选举是一系列政管实践的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政治参与,确保殖民秩序和对该秩序至关重要的社会不平等得以维系。由此,民主制度再一次被用来实现不民主的目的。对于这一殖民悖论,其关键是暴力的使用——不仅包括国家的代理人,而且包括松散的、非正式组织的民兵(他们经常充当准军事力量和政治家的私人保镖)。再加上殖民地国家的中央机构薄弱,缺乏专业的殖民地公务员队伍,这进一步突显了地方力量的相对优势。
首先,他们改变了竞选方式。过去,总统候选人大多在小范围内进行竞选拉票,公开露面的机会有限。然而,1953年拉蒙·麦格赛赛(Ramon Magsaysay)的总统竞选改变了这一切。麦格赛赛将竞选活动变成了一系列公共场景——他依靠与美国军队的密切关系和反共平民主义的名声在全国各地推动了极具戏剧性的活动,如与种植水稻的农民合影、视察谷仓,他还在竞选中广泛使用华丽的词藻,安排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载歌载舞吸引民众等。
最后,统治精英应对选举权扩大的第三种方式是加强暴力的使用并实施对竞选对手的恐吓或暗杀。为此,他们从曾参加过游击队、地方警察部队、犯罪团伙的暴徒中招募保镖和私人武装。
费迪南德·马科斯能够上台,正是因为他承诺消除腐败。而在赢得1965年选举并在1969年取得连任的过程中,他被证明是最腐败的政治家。执政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了宪法,废除了国会,设立了有名无实的议会和最高法院,并以行政命令实行统治。与此同时,他下令解除一系列私人军队的武装,以压制右翼的精英对手。另外,他还动用菲律宾武装力量打击左翼的学生活动人士、工人、农民和共产党人。为垄断暴力,马科斯将菲律宾军队和警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在掌权20年后,马科斯最终被马尼拉一场名为“人民力量”(People Power)的非暴力运动推翻。这一平民领导的起义是在一次失败的军事政变之后发生的。为了向华盛顿的批评者证明他仍然受欢迎,马科斯宣布举行临时选举。然而,他大大低估了当时由于尼诺伊·阿基诺(Ninoy Aquino)在机场遭遇暗杀而产生的紧张气氛。选举中,马科斯一如既往地进行操纵和算计,以求窃取选举结果,但这一次没有成功。在其选举舞弊行为被公开后,人民力量运动推翻了马科斯政权。
第一个遗产是菲共毛派及其武装新人民军(New People’s Army)实力的迅速增长。在戒严令即将结束时,新人民军已经成功地控制了20%以上的农村地区,并在地面上建立了广泛的盟友网络,组成了一个名为“全国民主阵线”(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的城市联盟。
第二个遗产是有组织的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的蔓延。1968年,一批穆斯林新兵在贾比达(Jabidah)进行集训,被信奉天主教的菲律宾军官下令集体枪决。这一事件发生在棉兰老(Mindanao)穆斯林人民和天主教定居者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紧张关系的大背景下——天主教徒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马尼拉天主教政府的支持,而穆斯林群众则被菲律宾主流社会严重忽视并边缘化。这一宗教矛盾持续发酵,导致了持续至今的分离运动。如今,在一些外国武装分子的帮助下,分离组织的年轻成员受到全球圣战运动的影响,在持续的暴力和贫困状况的催化下变得更加激进,导致了马拉维危机(Marawi Crisis)的爆发。为了打击这些所谓的“恐怖活动”,杜特尔特在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批准下,在棉兰老岛宣布戒严。在此背景下,棉兰老岛的选举政治,又重新回到了马科斯的威权时代。
战后,菲律宾的选举、金钱与暴力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三者植根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社会,也是菲律宾国家和公民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民粹主义暴力(populist violence)最初针对马科斯,现在则针对菲共武装及各种犯罪团伙。在继任总统克拉松·阿基诺(Cory Aquino)的领导下,警方及其志愿者被默许对疑似菲共领导人执行即刻处决。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公共空间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展示。
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历史为菲律宾选举创造了历史条件。通过加强资金流通,政治精英们在选举中尽可能地大规模动员选民。但是,选举也加剧了武装治安警员和行刑队的扩张,后者胁迫政治对手,并通过敲诈勒索敛取钱财。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被视为军队平定叛乱的补充。现在,他们已演变成了先锋队,在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伴随着二战后菲律宾选举的发展,先锋队、治安警员和各种准军事志愿者长期以来一直是菲律宾选举政治中无法剥离的特征。
与其他现代国家一样,菲律宾政府一直走在一条看似矛盾的道路上:在外包暴力的同时寻求暴力使用权的垄断,在使用不文明手段的同时寻求社会的文明安定。由此,合法和非法之间的界线变得十分模糊:警察兼任治安警员和敲诈勒索者,并在法律的掩护下开展活动;法外杀戮被视为低效且腐败的法律体系的补救措施,恐惧成为治理的主要手段;公共资源被用来打造私人军队,暗杀成为“伸张正义”的形式之一。
总的来说,选举的双重属性在菲律宾这样有殖民历史的国家清晰可见。由于植根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格局、有罪不罚(impunity)的文化、根深蒂固的庇护政治和司空见惯的欺诈(routine fraud)传统,选举产生保守甚至倒退的结果丝毫不令人惊讶。值得注意的是,选举也是动员民众的时刻,它会激发人们各不相同的诉求。在2016年的菲律宾总统选举中,杜特尔特成功当选,引发了人们的不同期待。六年的执政使杜特尔特赢得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在其离任前支持率达到80%。而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中,费迪南德·罗穆亚尔德斯·马科斯和萨拉·杜特尔特成功当选总统和副总统,这是民主的巩固,还是威权主义的回潮,都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无论如何,选举对于菲律宾政治和社会的意义在于它为事物的发展与改变提供了可能性。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责编:伍勤。
本期微信编辑:伍勤。
本文为思想市场原创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澎湃新闻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