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罗伯特·洛威尔:我为这虚构的文本着色,用的是第一手证据

罗伯特·洛威尔:我为这虚构的文本着色,用的是第一手证据

文化

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的《海豚》出版于1973年,与之相关的一场婚外情,以及他在写作中窃用被遗弃之妻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的绝望书信入诗的行为,给这本书带来了诸多非议。这些异议首先来自读到手稿的朋友,出版后又受到一些批评家的谴责,但是它仍获得了1974年普利策奖。半个世纪过去,往事尘埃已消散,那场是非中的当事人也都已长眠,中文版《海豚》终于姗姗到来,洛威尔低沉的、戏剧化的独白与多声部对白开始在中文里混响,夹杂着1970年代的纽约、伦敦的种种噪音,一切仍然鲜活如初。



作者 | 王一笑

《海豚》,作者:(美国)罗伯特·洛威尔,译者:程佳,版本: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




找回自身活力的渴望


与乘坐“五月花”号抵达荒蛮美洲大陆的显赫祖辈们相反,洛威尔选择离开美国进入欧洲“垦荒”。1970年春,洛威尔和妻子哈德威克以及十三岁的女儿哈丽特结束意大利的旅行,母女俩返回纽约,洛威尔则前往牛津万灵学院做访问学者,随后接受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职,准备举家迁居伦敦。他想借此改变生活,美国长年持续的越战所引发的反战运动对他的消耗,他自身疾病的困扰,他不得不面对的种种压力(每周往返于纽约与哈佛,或许还有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加之新出的诗集《笔记本》好评寥寥,这一切令他疲惫厌倦。他渴望改变,重启生命与艺术的活力。


在牛津,他遇到英国女作家卡洛琳·布莱克伍德,两人很快坠入情网,洛威尔搬入布莱克伍德住的红崖广场,“鱼线断了,或是结拉开了——我自由了。” 婚外情未必不是洛威尔进行自我穿越的一个痛快出口。可以说,真正引发《海豚》这本诗集的是洛威尔找回自身活力的渴望,“改变我、大地或天空,我依然故我”,所以,《海豚》是一本关于改变的书,它诞生于他“纵情一生”的意愿,亦是他一个人的艺术复兴。


罗伯特·洛威尔(1917—1977),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自白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代表,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被誉为“他那一代最好的美国诗人”,“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


《海豚》也是一部内省之书。书中随处都是诗人“此时此地”的体验、记忆或沉思,如同意识旋涡中的“漂聚物”波荡在“用铁构建出的迷宫”里,而这意识的旋涡紧紧抓住“海豚”这一中心意象,沿着小说般的情节回旋,让他的诗句呈现一种亦真亦幻的动态流溢感。《海豚》也是一部爱之书,是爱让诗人的生命变得富有活力,赋予他的存在新的意义。在书中,卡洛琳作为“海豚”(缪斯女神与爱神的化身)与洛威尔相遇、结合,使他充满欢乐、诗兴盎然,她“只以惊奇引领我/令我忘却一切”,令他感到“希望在热烈鼓掌”,有时又让他觉得自身文化移植后的不适应:“是月光在为我的人生扣上金帽”,这诗意的桂冠,在洛威尔看来,更像一种负担。


当洛威尔讲述他此刻的新爱时,难以忘怀旧日妻女,他对女儿尤其充满愧疚,卡洛琳则对他时而热烈、时而疏远,她自身也有酗酒等问题。这段新情感看起来悬而未决,而他又无法回到与哈德威克的昔日生活。他的心绪奔突在新欢旧爱之间,将这种摇摆也酿入诗中:“从沮丧的旧世界,到空白的/新世界——简直是摇摆不定的水刑。”如此,《海豚》又是一部“生活研究”:“这本书虚虚实实,/如一张鳗鱼网”,其中有洛威尔自己真实生活的碎片,也有点燃诗情想象的虚构生活。


1977年,洛威尔谈到其三十年的写作生涯:“我的感觉是,把它们串联起来的线索就是我的自传。”他在《沉重的呼吸》一诗中说:


我们的人生从来就不是一本书,不过它的火花

会在书页上留下表面的灼痕;

我为这虚构的文本着色用的是第一手证据,

信件和谈话我都作为虚构文本来出售——


这“第一手证据”犹如灼痕,然而它并非火本身。对洛威尔来说,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虚构的形式,一种道德和审美感知的结构。


《臭鼬的时光》,作者:(美)罗伯特·洛威尔,译者:程佳,版本: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让生活与艺术重叠


在《海豚》中,洛威尔带着一种“为来世开膛破肚”的勇气公开最为隐秘的私语,不惜掀起一场道德灾难的沙尘暴,这或许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他的作家的天性看来,艺术创作高于一切。


《海豚》是洛威尔所渴望的思考性创造,而不仅是事实性的回忆,当他讲述他的生活和爱情时,他也在思考艺术创作,而这创作意识又反作用于他对生活的感知、思考,形成一个存在—意识—艺术的开放式循环。洛威尔的生活与创作离不开艺术,从文学、绘画、造型艺术,到建筑、摄影、音乐、电影,他的诗都有涉及,他在与朋友的来往信件中时常谈论艺术。他认为自己与卡洛琳的恋爱过程与自己的写作密切相关。他在诗里展现画家(马奈、德加)、摄影师费宁格(摩天飞机)、但丁的肖像、福特的《最惨故事》《三角》、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白》、普鲁斯特《追忆》等——他还写下:“和你一起生活就是活出一部厚厚的/《战争与和平》。”


他在诗里常上演情景剧:“老演员读不了他那些朋友,/他把自己读得响亮”,“像演员一样,我们战战兢兢跟随剧情/自择自愿走向无可挽回的分离。”作为一个人,洛威尔无往不在枷锁中,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自由的。洛威尔通过展现他一系列的“生活”这件艺术品,让生活与艺术重叠。《海豚》是一架思绪碎片组成的艺术装置,它由词语雕琢而成,与作者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具有艺术化的真实。虽不能说《海豚》是洛威尔最好的诗集,但确实是他的生活体验与艺术经验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以《谋划好的》(Plotted)一诗为例:


飞机像箭一样划过最高天,

母鸭带着小鸭V字形游过池塘的皱波;

上帝把动物变成事物。

我在一间间书店漫游,浏览图书,

在一串引导字符上如履薄冰,

因为在执行我已完成的谋划。

我觉得哈姆雷特是这么一回事,

他被父亲给他的“复仇剧”刺中,

在伦敦这片凝结的天空下

犯了傻。他像一堵纸质护墙上的猫,

慷慨陈述提词员喂给他的那些话,

明知道习俗怂恿他去谋杀,

终是丧失自由意志和舞台自由。

死并非生之事,生时无法经历死。


第一句中飞机拉动视线高升,有超拔的意味,V形鸭群,池塘的皱波显示此时风平浪静,或暗示此刻他内心的风暴已平息。第三句诗锋突转,从自然景致转向上帝(Providence也作“天意”),“动物”(animals)变成“事物”(things)是一抽象陈述,将有生命的动物(也包括人)变成无生命的“物”,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转变,却揭示出人生本相:人终有一死。随后他切入哈姆雷特这一深陷于命运、爱情与死亡的典型角色,其行动和选择看似自由,实则受到作者与情节的操控,如被命运之线操控的木偶,从而进一步揭示人作为一种意义的存在者本身的处境。


从存在主义哲学看,人的生活是一种角色性的生存,而角色可被他人替代,只有当他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或必死性时,他才可能找到真实自我,在面对死亡时,我不可替代,无人能替我去死。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思的方式先行到死亡中去直面自身的终有一死性。但此处,洛威尔明显不赞同这一观点,他在诗尾引用维特根斯坦对死亡的思考,即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人无法活着经历自己的死亡。哈姆雷特式的死亡如今失去了悲剧意义,他变成一个舞台角色,重复着台词,借用沃尔科特的话,就是“现代人的痛苦再也无法谱写成辉煌的悲剧,只能以崩溃告终”。这首诗也表明,此时的洛威尔从他早期怀旧、宗教和激进政治的话题转向了个人生活,进入艺术和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洛威尔既是角色又是作者,他看穿了叠加在哈姆雷特身上的“习俗”,叠加在“现在”之上的过去的一切。换言之,此刻洛威尔的心理结构凌驾于社会结构,他摆脱了陈规俗框,从焦虑中解脱。精神崩溃曾时刻威胁他,但现在,他似乎自由了。在1971年给斯坦利·库尼茨的信中,洛威尔谈到:“有那么一两次,我觉得自己有可能要死了,说不上很享受那种意识状态,但那一刻真是一种解脱。”(《海豚信》)




与世界和解


《海豚》与《致丽兹与哈丽特》《海豚信》是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三本书,通过对照阅读可以发现,洛威尔的《海豚》诗中确实有多处“道德失误”。他歪曲了一些信件原句,例如在一封信中,哈德威克称自己是“一个妻子”,“为所爱的男人做了一切”,洛威尔挪用这句话,让这个“妻子”自称“奴隶”,“跪着服侍你,样样满足你”。但我们读他的诗,并非是要实施某种诗意正义,而艺术家更像是在道德准则与艺术准则之间走钢丝的人。洛威尔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喜鹊”般的人物,热衷于收集各种典故,汇聚前辈和同代人的声音,当然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笔记本》中,他还引用与艾略特、威廉斯的对话,毕肖普和艾伦·泰特给他的信件等。洛威尔的诗将个人生活与他人、公共事件、历史密切交织,汇成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史诗,试图捕捉政治和个人事件与一生积累的记忆、梦想和知识相互作用的瞬间。


然而,当艺术扭曲事实时,艺术家是在玷污真相还是指向另一种超越现实的真实?


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罗伯特·洛威尔和哈丽特·洛威尔,1960 年代中期。据说,洛威尔1977年去世那天,他的公文包里带着这张照片。


哈德威克对《海豚》事件的回应令人钦佩,她坚强地走出了苦涩的混乱,以写作重新确立自我。她本来就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她随后发表一系列文章,出版批评文集《诱惑与背叛》,创作自传体小说《不眠之夜》,重新获得声誉。哈德威克在《海豚信》里这样审视这位让她伤痛却深爱着的男人:“这个独特的灵魂着实让人心疼不已。他的宿命是如此不同寻常,仿佛冥冥中被两台引擎牵引着,一台奔向毁灭,另一台奔赴救赎。”


在本书最后一首诗《海豚》中,洛威尔为自己与缪斯的“通力协作”而道歉,为“又或许与自己谋划人生时太过随意/不免伤及他人/伤及自己”而道歉,他坦言“我的双眼已目睹我的手工之作”,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海豚》证明他已从混乱中超脱,已与世界和解。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王一笑;辑:张进;对:薛京宁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专题《何以为“家”》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6月19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俄乌战争的性质决定了结局不可能是韩国方案新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INFP人格如何成为电影界喜剧人?香港的科兴疫苗数据是否靠谱?[7月14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杰伊·莱特·福雷斯特(Jay Wright Forrester)赵昱鲲:我为什么反对用零花钱等方法鼓励孩子做作业?[6月2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罗伯特·莫里斯·佩奇(Robert Morris Page)在越南15年的华商:我为什么要去越南?越南会取代中国制造吗?大娃的文言笔记第二波(附打印文本)看似虚构的几种动物,其实真实存在!加上画框挂上墙,乐高集团正式发布万众期待的21333 文森特·梵高——星月夜!劳伦·格罗夫就“堕胎草药”言论道歉,“大眼睛”画家玛格丽特·基恩逝世|文化周报人物|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联合创始人霍斯特·舒尔茨:对客户的关爱不是通过技术传递的,而是通过人高考作文:我为贾宝玉捏把汗当我们的工作被虚构“知识”有三大等级,最厉害的是第三等,掌握的人寥寥无几!捣练子: 摄影欣赏 : 晚霞夕照尽流连唐山恶性打人事件:我为禽兽行径愤怒,更为勇敢女孩痛哭德克萨斯州警方:一名教师在罗伯小学枪击案发生前关上了被撑开的学校外门开源朗读者:我为什么从 Mac 转到 Linux | Linux 中国7/18 波士顿新闻汇总|海德公园母亲为躲避火灾将婴儿从窗户扔下 校车撞向诺伍德餐厅致1人受伤 詹妮弗·洛佩兹和本·阿弗莱克结婚新片上映|基特·哈灵顿的《亨利五世》,一位“问题君王”的塑造勒庞家族太想当总统!8次落选、屡败屡战!泽穆尔:我不得不上Highlights | DIOR JARDIN限定系列发布、凯特·布兰切特官宣LV品牌代言人……一线直击:上海私募圈复工复产进行时!坚守两月的基金经理回家了,一手复工,一手防疫高频有两大误解!百亿私募世纪前沿陈家馨:对抗量化周期一手策略升级,一手多策略配置国潮风云|353岁的同仁堂:一手中药,一手国潮养生一周亚裔新闻简报|旧金山教育委员会决议重启洛威尔高中择优录取制度 一亚裔美国退伍海军在洛杉矶韩国城遭袭逼真度超越「AI设计师」DALL·E 2!谷歌大脑推出新的文本生成图像模型——Imagen克里斯·洛克在脱口秀中取笑安柏,明星们在德普案件中站队表态从月薪4000的执行策划,到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老板 :我为什么离开游戏行业?我和娘亲在外婆“老虎灶”的往事回忆 (中)以康复护理为特色,惠泽健康如何构建触达超500个城市、10000家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在线直播:与吴琦聊聊,非虚构写作与纪录影像2022年猜奥斯卡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