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好消息”!拯救经济的终极方案,已经找到了

“好消息”!拯救经济的终极方案,已经找到了

公众号新闻


转载自 | 楼市黄大大

作者 | 瓜片


一夜之间,拯救经济的方法突然被找到了!


有专家发现,光是在去年,全国人民悄咪咪地在银行存下了十几万个“小目标”。


只要拿出其中的1/3,买买房子车子、搞搞装修消费,何愁经济复苏不了。


问题只有一个:


既然手头这么有钱,为啥大家都不买房呢?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民在危机中存钱的能力。


在这困难的一年,大家居然存了史上最多的钱!


央妈公布的2022年金融数据显示,全年住户存款暴增17.84万亿元,比去年多了将近8万亿!


那条高高跃起的直线,看到了没?


来源:说财猫


8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个数额,不仅超过了去年浙江全省的GDP总量(7.35万亿),还可以帮4个恒大还清债务。


500万一套的房子,我粗略算了一下,差不多可以买160万套!


如果算上以前的存款,全国人民放在银行的钱,超过了120万亿。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然而,房地产还躺在ICU里呢。去年新增房贷还不到3万亿,比起去年的6万亿直接腰斩,更是创下了近8年的最差成绩。


所以说,这么大一笔存款,很快被给盯上了。


前几天,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说:


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被怼上热搜之后,他赶紧出来澄清说,自己不是在逼低收入群体买房,而是鼓励有能力支付的居民买房。



可是,就连银保监会郭主席也表示:


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一说到拉动消费,住房又被摆在了第一位。


具体表述有所不同,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老乡,这么多钱别老存着了,赶紧拿出来买房吧!


普通人也很困惑:这是在喊我吗?


去年赚的比前年还少,一整年下来压根儿没存下几个钱,这么多存款到底是谁的呢?


这个问题,背后大有玄机。



到底是谁存了这么多钱?


其实,疯狂存钱的主力根本不是普通人,而是土豪们。


一份机构研报的数据显示:疫情前后的储蓄率变化,呈现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正相关性。


所谓储蓄率,指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


比如小王的可支配收入是10万元,其中的2万他选择存起来,那么储蓄率就是20%。


疫情发生后,高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在上升,低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却是在下降的。


换句话说,因为有钱人变得更爱存钱了,所以存下来了更多钱。


招商银行去年年报的一份数据,早就揭开了赤裸裸的现实。


2021年日均资产超50万元的个人客户,占客户总数的2.12%,却贡献了超八成份额;客户数量占比近98%的普通客户,人均资产只有1.14万元。


极多数的钱,都攥在极少数的人手里。“二八定律”诚不欺我。



至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很多早就没钱了。


数据表明,疫情对两类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一类是经营性收入,另一类是工资性收入。


对应的主要群体则是小老板和打工人。


跟同学当了几年网友,刚走出大学校门的00后一下子懵了。还没来得及“整顿职场”呢,老板怎么不见了?


今年以来,16-24岁青年失业率没有掉下过15%,一直徘徊在高位,最高甚至冲到了近20%。


来源:说财猫


就像段子里说的,难怪你找不到工作,毕竟老板都出来找工作了。




互联网大厂,曾经最大的高收入群体“制造机”,一部《消失的同事》从年头播到年尾。


脉脉最新发布的《2023抢滩数字时代人才发展报告》,数据堪称惊悚:2022年互联⽹岗位量足足减少了50.4%。


刚刚过去的12月,B站、知乎、小米、字节跳动、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大厂都传出了人员“优化”消息。


有个自称前大厂员工的姑娘说,自己阳了且发高烧的第二天,挣扎着起来接听老板电话,结果却是一场离职通知的三方会谈。



去年成功渡劫的打工人,勉强还能“保住份工”,却也没有以前赚得多了。


那位在网上当众破防的清北硕士,已经站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鄙视链顶端,照样会被大厂开出月薪2万的“侮辱性工资”。


前几天在公司楼下,我听到一个大哥懊悔不已地说:我为啥没能早点来这家公司啊,前几年简直是神仙日子!


他同事幽幽回答道:前两年哪家公司不是神仙日子呢?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2023年的主题大概率是“休养生息”。


那么,拯救楼市的逻辑已经无比清晰了:



2022年铺天盖地的大救市,为何掀不起多大水花?


究其原因,是政策和需求出现了错配。


刚需上车的最大障碍是高房价。但房价,是万万不能降的。


有些城市甚至还出台了“限跌令”。到底是谁不想让房价下跌,你们自己琢磨琢磨。



最大力度的政策,无非是降低首套房利率和首付、允许父母公积金给子女买房等等,让利幅度太有限了。


就拿房贷利率来说,一套房子一两百万,降息后月供少个几十块钱,性质跟劳斯莱斯5元代金券差不多。


指望他们买房,太不实际了。


改善置换的最大障碍是房难卖。除了一线城市,基本都放松了限售年限,甘肃省会兰州甚至不限售,房子拿到产权证即可上市交易。

本意是鼓励“卖一买一”,结果事与愿违,在多个城市引发集体抛盘,二手房市场血流成河,价格踩踏极其惨烈。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来源:链家网、锐理数据、诸葛找房、透明网、卓易数据、公开报道等


特别是一些小城市的房子,卖房简直是地狱难度。我们之前也写过一个县城大姐卖房有多难


投资买房的最大障碍是没房票,特别是优质城市的房票。这个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只需要放开限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铜墙铁壁的强二线城市开始逐渐“放飞自我”。


到了年底,佛山、东莞直接取消限购,不看户籍、社保和个税,随便买。


换句话说,在一座城市没有户籍、社保和个税,说明并不实际生活在这里,但又有买房需求,不是投资是什么呢?


最近就连高层提起“炒房”的时候,用词也温和了许多。从“坚决遏制”到“原则上不支持”,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楼市正处于近5年来调控政策最温和的时期,对投资需求的打压力度几乎是最轻的。


与此同时,有些城市逐渐开始“跌无可跌”。比如二手房价跌回3年前的杭州。


良渚板块某楼盘,去年成交价从4万/平跌到了3.2万/平。据当地中介说,业主挂牌急售的房源越来越少,接下来不太可能会继续降价了。


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就如我们在“2023年楼市十大预测”中说的那样:


全国性的家庭资产迁移潮,正在到来


越来越多中小城市会被抛下。大量家庭为了实现房产保值、增值,将会向一线城市或强二线城市、强省会迁移。


2023年,很可能会是跨城买房的一个牛年。


长三角将出现一波华北、中原的“移民”购房者;


成都、重庆将迎来一波西部购房群体。


上海、苏州、杭州,成都,广佛、东莞、深圳等城市,都将是高净值购房人群的重要地区。


新年才刚过,长三角又出现了“摇号神盘”,佛山一些网红盘又开始涨价了。


看到了么?


手握最多存款的那批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千山万水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严选好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富人拿着钱从瑞士银行跑了,因为他们已经找到更好的落脚点!未来十年,什么能力才是人类的终极武器美国档案--杜威的护照申请表和入境档案拯救摩尔定律的终极办法三重压力下 中央紧急号召以“四敢”救经济2022留学圈的终极大瓜来了巨巨巨巨显腿长!拯救XO型、小粗腿的神裤都在这!!北卡西南部一个月也看不够(1):概述写给大脑的消息|有一种消息,叫做好学生的好消息、坏学生的坏消息凤凰独家|院士高福:新冠病毒已经找到多种动物宿主探寻教育的终极意义剧宣的终极内卷在抖音里科学家发现能吃掉并消化病毒的微生物!病毒的终极天敌要来了?高福院士:新冠病毒已经找到多种动物宿主;XBB会不会导致2次感染;N95有效防护时间为4到6小时冬天鼠兔会断粮?“好消息是,牛粪有的是!策略策划终极方法别再用「沐浴露」了!!拯救冬季干燥起皮,还是得靠它,真香!!【质疑】移民是拯救经济的猛药?加国敞开大门收更多移民!Million Dollar Road 的雪 - 多彩科州之旅(八)泽连斯基出面,乌等来“好消息”杭州理发店,完成了拿捏人性的终极进化七年前的今天北上广深的终极PK,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中国出入境“好消息”刷屏留学生朋友圈 留学行业迎利好救经济、救濒临枯竭的地方财政,当务之急是松绑“三条红线”​势在必行!拯救堪比大熊猫的国宝,保护民族的根早财经|上海已监测到XBB.1.5!院士高福:新冠病毒已经找到多种动物宿主;今年过年能放烟花爆竹?多地调整燃放政策VR的终极形态是「假眼」?Neuralink前联合创始人掏出新产品:科学之眼!换装+开放世界,叠纸新作《无限暖暖》就是女性向的终极大招?讴霭咨询:生活方式品牌-消费品牌的终极战略拿捏!同房和谐的终极秘密,终于被我get了……资深玩具玩家:有烟火气的渠道才是生命力极强的终极增长渠道父母会送你游戏机吗?那种快乐已经找不到了好消息!华人回国办探亲签证放宽这要求啦!hiQ Labs v LinkedIn的终结,还是hiQ的终结重新解释E=mc2后的首战---估算夸克速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