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拯救经济的终极方案,已经找到了
转载自 | 楼市黄大大
作者 | 瓜片
一夜之间,拯救经济的方法突然被找到了!
有专家发现,光是在去年,全国人民悄咪咪地在银行存下了十几万个“小目标”。
只要拿出其中的1/3,买买房子车子、搞搞装修消费,何愁经济复苏不了。
问题只有一个:
既然手头这么有钱,为啥大家都不买房呢?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民在危机中存钱的能力。
在这困难的一年,大家居然存了史上最多的钱!
央妈公布的2022年金融数据显示,全年住户存款暴增17.84万亿元,比去年多了将近8万亿!
那条高高跃起的直线,看到了没?
来源:说财猫
8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个数额,不仅超过了去年浙江全省的GDP总量(7.35万亿),还可以帮4个恒大还清债务。
500万一套的房子,我粗略算了一下,差不多可以买160万套!
如果算上以前的存款,全国人民放在银行的钱,超过了120万亿。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然而,房地产还躺在ICU里呢。去年新增房贷还不到3万亿,比起去年的6万亿直接腰斩,更是创下了近8年的最差成绩。
所以说,这么大一笔存款,很快被给盯上了。
前几天,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说:
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被怼上热搜之后,他赶紧出来澄清说,自己不是在逼低收入群体买房,而是鼓励有能力支付的居民买房。
可是,就连银保监会郭主席也表示:
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一说到拉动消费,住房又被摆在了第一位。
具体表述有所不同,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老乡,这么多钱别老存着了,赶紧拿出来买房吧!
普通人也很困惑:这是在喊我吗?
去年赚的比前年还少,一整年下来压根儿没存下几个钱,这么多存款到底是谁的呢?
这个问题,背后大有玄机。
到底是谁存了这么多钱?
其实,疯狂存钱的主力根本不是普通人,而是土豪们。
一份机构研报的数据显示:疫情前后的储蓄率变化,呈现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正相关性。
所谓储蓄率,指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
比如小王的可支配收入是10万元,其中的2万他选择存起来,那么储蓄率就是20%。
疫情发生后,高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在上升,低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却是在下降的。
换句话说,因为有钱人变得更爱存钱了,所以存下来了更多钱。
招商银行去年年报的一份数据,早就揭开了赤裸裸的现实。
2021年日均资产超50万元的个人客户,占客户总数的2.12%,却贡献了超八成份额;客户数量占比近98%的普通客户,人均资产只有1.14万元。
极多数的钱,都攥在极少数的人手里。“二八定律”诚不欺我。
至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很多早就没钱了。
数据表明,疫情对两类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一类是经营性收入,另一类是工资性收入。
对应的主要群体则是小老板和打工人。
跟同学当了几年网友,刚走出大学校门的00后一下子懵了。还没来得及“整顿职场”呢,老板怎么不见了?
今年以来,16-24岁青年失业率没有掉下过15%,一直徘徊在高位,最高甚至冲到了近20%。
来源:说财猫
就像段子里说的,难怪你找不到工作,毕竟老板都出来找工作了。
互联网大厂,曾经最大的高收入群体“制造机”,一部《消失的同事》从年头播到年尾。
脉脉最新发布的《2023抢滩数字时代人才发展报告》,数据堪称惊悚:2022年互联⽹岗位量足足减少了50.4%。
刚刚过去的12月,B站、知乎、小米、字节跳动、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大厂都传出了人员“优化”消息。
有个自称前大厂员工的姑娘说,自己阳了且发高烧的第二天,挣扎着起来接听老板电话,结果却是一场离职通知的三方会谈。
去年成功渡劫的打工人,勉强还能“保住份工”,却也没有以前赚得多了。
那位在网上当众破防的清北硕士,已经站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鄙视链顶端,照样会被大厂开出月薪2万的“侮辱性工资”。
前几天在公司楼下,我听到一个大哥懊悔不已地说:我为啥没能早点来这家公司啊,前几年简直是神仙日子!
他同事幽幽回答道:前两年哪家公司不是神仙日子呢?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2023年的主题大概率是“休养生息”。
那么,拯救楼市的逻辑已经无比清晰了:
2022年铺天盖地的大救市,为何掀不起多大水花?
究其原因,是政策和需求出现了错配。
刚需上车的最大障碍是高房价。但房价,是万万不能降的。
有些城市甚至还出台了“限跌令”。到底是谁不想让房价下跌,你们自己琢磨琢磨。
最大力度的政策,无非是降低首套房利率和首付、允许父母公积金给子女买房等等,让利幅度太有限了。
就拿房贷利率来说,一套房子一两百万,降息后月供少个几十块钱,性质跟劳斯莱斯5元代金券差不多。
指望他们买房,太不实际了。
改善置换的最大障碍是房难卖。除了一线城市,基本都放松了限售年限,甘肃省会兰州甚至不限售,房子拿到产权证即可上市交易。
本意是鼓励“卖一买一”,结果事与愿违,在多个城市引发集体抛盘,二手房市场血流成河,价格踩踏极其惨烈。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来源:链家网、锐理数据、诸葛找房、透明网、卓易数据、公开报道等
特别是一些小城市的房子,卖房简直是地狱难度。我们之前也写过一个县城大姐卖房有多难。
投资买房的最大障碍是没房票,特别是优质城市的房票。这个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只需要放开限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铜墙铁壁的强二线城市开始逐渐“放飞自我”。
到了年底,佛山、东莞直接取消限购,不看户籍、社保和个税,随便买。
换句话说,在一座城市没有户籍、社保和个税,说明并不实际生活在这里,但又有买房需求,不是投资是什么呢?
最近就连高层提起“炒房”的时候,用词也温和了许多。从“坚决遏制”到“原则上不支持”,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楼市正处于近5年来调控政策最温和的时期,对投资需求的打压力度几乎是最轻的。
与此同时,有些城市逐渐开始“跌无可跌”。比如二手房价跌回3年前的杭州。
良渚板块某楼盘,去年成交价从4万/平跌到了3.2万/平。据当地中介说,业主挂牌急售的房源越来越少,接下来不太可能会继续降价了。
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就如我们在“2023年楼市十大预测”中说的那样:
全国性的家庭资产迁移潮,正在到来
越来越多中小城市会被抛下。大量家庭为了实现房产保值、增值,将会向一线城市或强二线城市、强省会迁移。
2023年,很可能会是跨城买房的一个牛年。
长三角将出现一波华北、中原的“移民”购房者;
成都、重庆将迎来一波西部购房群体。
上海、苏州、杭州,成都,广佛、东莞、深圳等城市,都将是高净值购房人群的重要地区。
新年才刚过,长三角又出现了“摇号神盘”,佛山一些网红盘又开始涨价了。
看到了么?
手握最多存款的那批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