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流行病毒席卷全球,或比新冠更可怕,很多人还浑然不知
5月30日晚上8:00
百家讲坛名师、原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系教授毛佩琦
分享《读懂庄子,获得人生智慧》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最近几天,国外又传来让人紧张的消息。
一种名为猴痘的罕见病毒,在欧美地区集中爆发了。
在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瑞典、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相继出现确诊病例。
截止目前,猴痘已经蔓延了20多个国家,报告了226例病例。
这就有点吓人了。
新冠未去,猴痘又袭,人们的神经再一次紧绷起来。
十点君后台也收到很多读者的私信:
猴痘会和新冠一样吗?
下一步会不会传到中国?
猴痘和天花一样吗?是不是打过疫苗就有抗体了?
……
猴痘到底是什么情况?
十点君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捋一遍。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
猴痘病毒显微镜图像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一开始是从用于实验的猴子身上发现的。
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
2003年,美国首次出现非洲大陆之外的猴痘疫情,之后的零星病例都与非洲有关。
所以在本轮疫情爆发以前,猴痘一直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但这也说明,猴痘并不是刚刚出现的全新病毒,只不过这一次波及范围较广,情况变得有些紧张。
现在有很明确的两种传播方式。
第一,动物传人。
虽然一开始是在猴子身上发现该病毒,但它不过是恰巧背锅。
人们已在包括松鼠等在内的多种动物里面发现了猴痘病毒。
如果接触了这些被感染动物,例如被染疫动物抓伤或咬伤、接触其体液、血液等,以及随便吃野味,都有可能感染。
第二,人际传播。
猴痘也可以通过与患病者任何形式的持续皮肤接触传播,例如体液、唾沫、被污染的床单和衣服传播。
此外,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但目前情况来说,这种人际传播率很低。
所以大家最理想的心态就是,重视但不恐慌。
前面也说了,猴痘和天花属于近亲,所以他们的临床表现也相似。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
感染初期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几天后发展为全身皮疹。
起痘,脓肿,溃烂,从面部扩散到全身。
(图片高能,谨慎左滑)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通常是温和的,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
但即使痊愈,身上也可能会留有麻子,甚至毁容。
这或许是猴痘让大家恐惧、厌恶的最直接原因。
尽管人感染猴痘病毒的临床严重程度较轻,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疾病还是可能致命。
根据相关报道,近些年来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约为3%至6%。
主要集中在儿童和免疫力缺陷群体。
感染后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我们需要拥有更加强劲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来抵御愈发强大的病毒对手。
这次猴痘疫情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想到了水痘,还有自己胳膊上的疫苗疤。
虽然名字里都有“痘”字,水痘是与猴痘完全不同的疾病。
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所以,水痘产生的抗体管不了猴痘。
但好消息是,天花疫苗对猴痘感染可提供85%的交叉保护。
而坏消息是,由于1980年天花病毒已在全球范围被根除,我国从1981年起也逐步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
也就是说,现在年轻一辈大多没接种过天花疫苗,40岁以下的人群对于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
不少朋友手臂上那个小疤其实是卡介苗留下的,用于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
目前,国外大多采取预防措施:
美国、西班牙等已经开始相关疫苗的采购;
比利时则已要求猴痘感染病例进行为期21天的隔离。
虽然猴痘尚未传入中国,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定记得避免食用野味和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
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
这里我想多说一句。
没事就别去有疫情发生的地区旅游了,如果非得去,回来如有身体不适,一定要立即就医,并如实反映情况。
其实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传染病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
虽然我国还没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随着国外病例不断增加,我们要面对的输入性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这几年的抗疫经验也告诉我们,国外控制不住,我们也很难独善其身。
大家应该始终保持警惕,但同样,现在并没有理由恐慌。
猴痘的毒性比天花要弱不少,且我国已在消灭天花后,对牛痘进行了封存。
“虽然病毒已经被消灭,作为功勋的牛痘则被安全地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60年前我们可以打赢天花这场战争,今后也一定可以。
但目前中国还没有相关威胁,也希望未来永远不用重启疫苗。
在这次的诸多报道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这次国外出现的猴痘病例,大多并没有非洲旅行史,与非洲出口动物也没有明显关联。
于是大家刚刚松弛的神经,又紧绷起来。
猴痘会不会像新冠一样,成为另一个大规模传染病?
答案是不会。
现有研究表明,猴痘病毒基本传染数R0值一直小于1。
这个数字越小,说明猴痘病毒的传染力越弱,成为大流行疾病的可能性越低。
事实也证明,最近在一些“非流行”国家发现的猴痘病例,在追踪密切接触者后,可有效切断传播链。
大多数专家也认为,从已有研究看不太可能出现一场猴痘大流行。
总之,猴痘还掀不起很大的风浪,这也算是目前最好的消息吧。
这个问题没人敢打包票。
毕竟有新冠在前,谁也不敢保证病毒不会有下一轮变异,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完全控制病毒。
万一变异出一个更厉害的变种,那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但至少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猴痘病毒会通过某种形式变得更加致命,或从根本上改变该病毒的生物特性。
猴痘病毒和新冠病毒的不同点在于,猴痘病毒从发现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
人们对猴痘、天花等痘病毒有更多的了解,一旦发现异常,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传播。
所以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听从国家指挥,做好自身预防,不要有额外的负担。
有人说,自从新冠大流行后,各种病毒开始纷至沓来。
这么说,其实有些绝对。
事实上,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做和病毒抗争史。
不管是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还是2002年的非典,2016年的埃博拉病毒。
又或是一些隐藏在原始森林、万年冰川的远古病毒。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地球上,那么,病毒就始终是人类的威胁。
传染病一直存在,只不过,新冠疫情带来的阴影让我们更关注这些疾病罢了。
换句话说,我们和病毒是共生共存,就是看谁跑得快了。
不过幸运的是,和病毒抗争这么多年,虽然无法完全彻底地消灭它们,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与之抗衡。
我们的医疗和科技不断在进步,人体免疫能力也在提高,去很好地抵抗病毒。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遵循基本健康要求,继续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但最重要的一点:
敬畏自然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长远之计。
最后,也请点亮【在看】,并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见。
防控不松懈,心态不恐慌。
也希望这个世界,早点好起来吧。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猴痘病例四起,会传入中国吗?》
2.新华网《多国报告人感染猴痘病例,是否会大范围暴发?》
3.每日经济新闻《猴痘会不会大面积爆发?是否与新冠有关?如何传播?》
作者 | 十点小嗲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