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加阔柴烧茶器,激发茶香,提升茶汤滋味,越用越美!
·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数 3k+ ·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不同的茶器,表达出茶汤的不同韵味。
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收罗的20余种烹茶器物,再到宋代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茶器是实用与美感的结合。
对器的重视,正体现了爱茶人对品茗的不懈追求。
90后匠人谢加阔,从瓷都德化的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放弃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福鼎的小山村—— 做“为白茶而生”的茶器。
谢加阔的工作室,位于福鼎市太姥山脚下“老城区”,距离福鼎动车站约65分钟车程,一个转角,两种风貌。
去工作室要走过一条300来米的小巷,约2米宽,三合土夯实的粗粝地面,两侧是砖石结构的老房子。
墙体门框破败坍塌,爬上了疯长的藤蔓,垂挂一片绿意;木门被刷得泛白的,只住着老人家,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巷子与朴拙的柴烧盖碗气质,偶尔腼腆的面孔,有种理所应当的和谐。
七年的隐居中,柴窑是他亲手搭建,他无数次烧得窑毁壶坏,依然坚守在几平方的小柴窑里。
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作为土生土长的福鼎人,为家乡的白茶设计专属茶器,成为谢加阔的创业初心。
从设计到制作,不仅拜访了福鼎当地的传统陶艺人,更得方守龙、梅相靖大师等多位资深茶人的指点。
经过上千次打磨,终于设计出适合白茶专用的“小乔盖碗”。
用小乔盖碗冲泡的白茶,不仅茶汤滋味醇厚,香气也更为高扬。
|图片由“淘茶集”审评团队提供
根据“淘茶集”审评团队的专业测评,对比白瓷盖碗、紫砂壶,通过小乔盖碗冲泡的福鼎白茶,香气、滋味、汤色等内质评分都更胜一筹。
审评标准:SN/T0917-2000
用水:桶装纯净水
取样:5g白牡丹
取水:150ml
水温:100℃
|小乔盖碗
盖碗不经上釉,高温熔融而成的自然落灰釉,没有丝毫的粉饰之气,粗而不陋。
整体造型古朴清雅,既有金属般的质感,又有玻璃般平滑的光泽。
那么,小乔盖碗为什么能够为白茶“增香提味”呢?
小乔盖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方守龙老师泡茶随时使用的大碗,以及福鼎当地日用的粗陶大壶。乍看粗狂质朴,实则细节考究。
特殊的器型,让白茶有足够的空间舒展枝叶,更好地表达福鼎白茶的茶性。
小乔盖碗对于香气的提升,突出表现在“香气入水”上,汤感也更具醇厚感。从测评结果上看,叶底更加蓬松舒展。
加上小乔盖碗的柴烧“厚胎”升温慢,升温以后散热也较慢,更好地激发茶香,提升茶汤口感。
敞口的设计古拙大气,大而宽,出水快速顺畅,断水利落干净。
小乔盖碗的器型设计,目前已获得国家外观专利认证。(专利号:ZL201730125143.X)
在泥料的选择上,福鼎太姥山的原矿岩泥也加分不少,其内含丰富的铁离子,冲泡的茶汤滋味更饱满。
|润养的前后变化
而且,原矿岩泥原料还“越用越美”,悉心用上几周时间就有明显变化,质地更有光润动人,肌理效果更为丰富。
如今,福鼎越来越多的茶人、非遗大师认可他的作品,在当地已小有名气,量少而精,常常供不应求。
现在,一条生活馆有幸邀请到谢加阔,带来“为白茶而生”的柴烧茶器,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发起众筹,买到就是赚到。
它们分别是:
柴烧琥珀花神杯(60ml)
柴烧罗汉杯(90ml)
柴烧公道杯(200ml)
柴烧小乔盖碗(180ml)
柴烧龙蛋壶(140ml)
并且,众筹期间入手任一茶器,都可获赠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志平老师亲制的茶品,2020年古法炭焙的牡丹王,好茶搭配好器,尽享花香蜜韵。
|三年陈 纯炭焙特级牡丹王。5g/泡,30g/盒
小乔盖碗,为白茶而生
白茶不炒不揉,人为干预少,天生自然。
小乔盖碗的特殊设计,能较好地表达白茶的天然韵味。
无釉裸烧而成的盖碗,只需稍加泡养,便能形成光润动人的包浆,色泽愈发温润,肌理效果更为丰富多变,越养越好看。
|“怀抱式”持盖碗。王琼老师创行茶手法。
小乔盖碗在器型设计上,有“宽碗沿,厚圈足”的特点。
不仅容量大,即使盛放沸水也不会烫手,采用“怀抱式”持盖碗,贴合手感,轻巧不费力,即使手小的女性也能轻松拿捏。
像是增加了白茶的陈放年份一般,它兼顾实用与美感,可以说是爱茶人必入的一款茶器,尤其是白茶的藏家、发烧友。
柴烧琥珀花神杯
清康熙年间,御窑诞生了一套传奇名瓷——十二月花神杯,清雅秀美,风雅之极,后世不断有人进行仿制。
这款柴烧花神杯灵感便来源于此,但却不拘泥传统,以1200摄氏度的高温淬炼而成的自然釉色,颜如琥珀,凸显花神杯的线条美。
杯型端庄秀美,身型匀称,腹圆饱满。通身不加修饰,釉色素净清雅。
圈足作为支撑,口沿微微外撇,大小合宜,拿捏舒适趁手。
素雅又端庄的花神杯,不争汤色,不夺茶香,置于茶席之中,百搭小巧,尽显柴烧的自然古朴之美。
谢加阔柴烧罗汉杯
小众又经典的罗汉杯器型,来源于形似僧人所用饭钵,沉稳敦实,满满禅意。
拉坯一气呵成,杯身线条流畅圆融,杯上纹理清晰丰富,线条增添几分流动之感。
杯口徒手处理向内收口,因此茶香难散,能够更好地体会茶之本味,触感较为自然。
整器大小适中,恰盈一握,舒适且温暖有度。
落灰的不同效果,杯身光滑富有光泽。置于席上,清雅之气顿生,入口更能感受茶的醇厚。
谢加阔柴烧公道杯
素雅、简洁的公道杯,柴烧而成的落灰痕,初看古朴含蓄,细细观察釉色丰富,似有淡淡的金属光泽,略显古旧韵味,简约而又雅致。
观其整体,勾勒出的线条细腻稳重,釉色保留了手工纹理的痕迹,彰显手作之美。
配上精致的鹰嘴,灵动不呆板,利于倾倒,出水潺细流畅,断水干净利落。
虽看起来厚重,实则质地轻薄,手感拿捏非常舒适。杯量也大小合宜,满足日常品饮需求。
谢加阔柴烧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形,但说到柴烧的岩泥龙蛋,还是非常少见。
柴烧从炙热到冷却,凝焠为自然的落灰釉色,构成了人工难以控制且无法预计的美丽纹路。
色泽优雅温暖,层次丰富,搭配龙蛋壶,于娇憨中更增几分稳重,散发着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
龙蛋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丰腴圆润如蛋状,很是可爱。
容量约为140ml,如果放在紫砂壶中,属于“小品壶”的范畴,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壶钮做成简易的桥梁状,便于拿握,隔热防烫。
短嘴为直流状,短而聚香,出水流畅。
环耳把弧度适中,手握舒适。
多孔设计,方便过滤茶渣,且能保持出水流畅利落,饮茶方便。
这款龙蛋壶手工精制,执壶冲泡,实为雅致。稍加泡养,便会呈现出愈发古朴的包浆。
柴烧,每件都有不一样的美
柴烧是完全用木柴做燃料,烧窑难度相当高,烧成后的器物表面千变万化,每一件都有着特点不一的美。
柴烧,作为中国古老的烧制技艺,如今逐渐被更为便捷的电烧、气烧取代,费时费力。
谢加阔说:“柴烧没有尽头,每一窑都是未知的,对我来说,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窑。”
拉坯、成型、修坯、装窑、烧制……从一团泥巴到一件作品,需要经历大大小小一二十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
|揉泥
在数百次对泥料的筛选、调整配比、反复实验之后,他最终挑选出了适合泡白茶的泥料——太姥山原矿陶泥。
也许就像谢加阔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福鼎的土壤孕养了福鼎的白茶树,同样这福鼎的矿泥,也更适合氲养白茶的滋味。
来自福鼎800米地下深处的矿泥,刚采挖时是成块的原石,不能直接用于拉坯,需要磨碎配料后入水浸泡,进行炼泥,层层加工后才可用。
泥料足够细腻,才能拉制出好的陶坯。
在燃料的选用上,需要精选晾晒五个月以上的松木,否则含水量过高,很难达到特定的烧制温度。
|晾晒5个月以上的松木
每次烧窑需要收集四到五吨的木柴,历时70多个小时。
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火势,不断观察,添加柴火,一刻都不能放松。
先低温烧制,再持续加柴升温。
烧窑过程中,火焰焚烧会在泥坯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火痕,燃烧后的灰烬随热气流窜入窑内,附着在坯体上。
烧窑时温度需要在1200℃~1300℃之间,坯体经过这70多个小时的猛火洗礼后,形成层次丰富的自然落灰釉。
|出窑
成品的表面会形成不同的火痕和落灰,会因薪柴材质、烧窑时间长短、坯表落灰多少、在窑内的位置及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
每一只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柴烧的魅力所在。
|烧制失败的残片 成品率仅30%
每有成品出窑后,他会拿去给当地人分享、使用,从得来的反馈中再思考如何修改。
而对于不满意的作品,他都是毫不犹豫地砸掉。
柴烧采用不施釉的裸胎烧制,任由火痕着笔,烧制难度可见一斑。
而烧制成品率仅仅只有30%,其中25%为普品,5%为极品,每一款都来之不易。
因此,一器一式,质朴自然,大家所收到的每一只柴烧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孤品,也不必担心撞款。
每款茶器均采用礼盒包装,送人自用都非常合适。
小乔盖碗还附有相应的原创设计证书,证书上可见匠人简介,并有谢加阔老师的签名,确保正品。
支持1850元,可获得谢加阔烧制的福鼎原矿岩泥《柴烧龙蛋壶》,价值2680元,限量5只,附赠非遗传承人亲制2020年特级牡丹王30g/盒,附锦盒。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