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六首诗流传后世,却代表着盛唐之音
本文节选自
《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很多文人把科举视作通往美好前程的光明大道,王之涣偏偏更想成为侠士。读书之余,他喜欢舞刀弄剑,结交朋友,饮酒打猎。不过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弱冠年纪就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就已经熟读经典。
年少轻狂的时代一晃而过,王之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在开元年间入仕,调补担任主簿这样一个小官。他规规矩矩地做着本职工作,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贪不腐,也不逢迎拍马。
可有时候即使王之涣不想惹麻烦,麻烦也会找上门来。他遭受了别人的诬陷诽谤,忍无可忍,于是辞官而去,不再蹚这浑水。
他在回乡的路上途经黄河,登上鹳雀楼远眺,日落群山、黄河入海的美景让他心情激荡,不由得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不过,官场生活也不是没有收获,上司欣赏王之涣,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感谢王之涣的妻子,在他辞官后,她没有抱怨他不思进取,而是和他一起安贫乐道。
闲居在家,王之涣开始潜心作诗,经常与好友王昌龄和高适唱和。后来他一路北上来到边塞,被边塞的壮丽景色所倾倒,一挥而就写下了《凉州词》。
无拘无束的生活是怎样也过不够的,但是王之涣的好友毅交感叹他洁身自持,多次劝说王之涣再次入仕,王之涣听从了他的劝告,再次进入官场。他这个人做事,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好好干。
不管怎样,王之涣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可没过多久,他就得了重病。也许王之涣再也没有机会远行了,可他的心依旧在边塞飘荡。
盛唐边塞诗名作
这首著名的边塞诗是王之涣在边塞游历时所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二句中,「黄河远上」指的是远望黄河的源头,「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山极高。
这两句诗描写了边塞孤城的壮阔风光,诗人在《登鹳雀楼》中的名句「黄河入海流」描写了黄河入海的流动之美,而这首诗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观察角度正好与黄河流向相反,意在展现其源远流长的闲适之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句中,「羌笛」是唐代边塞常见的乐器,「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诗中常用杨柳来比喻送别,「度」是吹拂的意思,「玉门关」在古代是通往西域的门户。
这首诗与王翰的《凉州词》都是边塞名篇,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格调豪迈高昂,还体现了将士们戍边不得还乡的怨情,不过此诗有怨却不消沉,而是充满悲壮,成为盛唐之音的代表。
《凉州词》在当时广为传诵,后人甚至将它评为唐代最佳的绝句之一。
《登鹳雀楼》
这首《登鹳雀楼》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登高望远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以及他由此激发的远大志向。也有说法认为这首诗名为《登楼》,是朱彬所作。
这首五言绝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常被引用来表达积极向上、不懈进取的态度。
《送别》
古人送别时多折柳相赠,这首诗便借写柳来写离别。诗人没有直接刻画离别的场景和情感,但正如《唐诗解》所评价的那样:「离别之多,柳尚不胜攀折,岂人情所能堪!」柳枝被折下那么多,正是因为离别多、离情浓。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