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你该闭嘴了
张文宏居然还在说话。
这两天他又说了不少,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指导医护人员救治患者,要求大家抓牢“黄金72小时”。
他还预测,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日期将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
头两天,网上四处出现的“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也是他的新语录。
网友们对此表示疑惑:该相信他说的吗?
更有人嘲讽:忙成这样,还有空带着摄像下基层呢?
这些日子,网上对张文宏的嘲讽声和笑骂声不绝于耳,不少吃瓜群众感慨:张文宏真行,挨骂了还敢说这么多话。
兴许,张文宏是麻了。回看他这两年的“网红”生涯,就像一块大馅饼被放在火上烙,昨天被骂得狗血淋头,今天被夸得世间少有,明天再重复一遍昨天的流程。翻饼烙饼之间,神经千锤百炼。
回顾一遍张文宏的“网红史”,噫吁嚱!这完全就是一部“挨骂史”。
张文宏的流量,和疫情紧紧捆绑。
2020年1月15日,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公众如临大敌,一线医护人员疲惫不堪。
1月30日,张文宏参加上海市常驻市级专家组会诊会议,作为一个“普通专家”对媒体发言。
他当时说,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也上。他还说,不能欺负老实人。
他就这么火了。
全网点赞:这个大夫不但负责任,说话也不打官腔,了不起。
张文宏就此成为“张网红”,一举一动备受瞩目。网上各路营销号开始杜撰“张文宏语录”。
那阵子,“张文宏假语录”比“鲁迅假语录”还多。
传说网红的半衰期是三个月,张文宏红了三个月,也迎来舆论危机。
2020年4月,在一次直播中,张文宏建议家长,中国孩子早上要吃牛奶、鸡蛋、三明治,喝粥没营养。
马上有人跳出来,说他“崇洋媚外”。
“欧美的饭好你去欧美吃啊。”
“中国人吃什么洋饭,老祖宗喝了这么多年粥才有了你。”
当时网上有个大V,点名批评张文宏的“早餐论”是“崇洋媚外过头”,下面三十万人点赞。
人黑了,干什么都是错,他开辆沃尔沃上班就是不爱国,被传“年薪184万丧医德”。
这么闹了好些天,大家说累了,开始默默给自己的早餐增加蛋白质。疫情风声日紧,吃饭的事还是听大夫的好。
那两个月,鸡蛋属实好卖。
张文宏声望日隆。他奋战在前线,总是有话说。他说什么都有人点赞,不但叫好,还叫“爸爸”。
“感谢张爸爸的分享。”
“听张爸爸的没错。”
2020的疫情迈过2021的门槛,没完,张文宏继续火,反转再次出现。
8月,有人举报张文宏的论文涉嫌抄袭。一“查重”,满江红。
张文宏又臭了:
“假专家,伪君子,咱们打根儿上就错付了。”
被骂的人全程无辩解,一周后调查结束,复旦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要求,无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风声立刻转向,网民人均“欠张医生一个道歉”。张文宏还是“人民的好医生”,一言一行都能让人“看到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傲骨和悲悯。”
哪怕他转发上海迪士尼的烟火,下面也有七千多人回复,粉丝嗷嗷喊:“张医生,我爱你!”
还有,“张医生是我本家。”
“张医生像我弟,看着就亲。”
反正网红就是这种命运,大家喜欢你,你就是电是光是唯一的神话,看你又像弟弟又像爹。
不爱了,你就是臭狗屎,粉你就是认贼作父。
2022年3月底,上海疫情爆发,张文宏被网暴,大家要他对因疫情死掉的人负责,张文宏从此不再发微博。
8月,他生日,一群人追着骂到官方生日祝福下面,说他丧良心,信他个鬼。
到了年底,骂张文宏已经成了一场全网狂欢,骂得最有水平的是一个大V,写了篇古文骂他是千古庸医,骂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眼看着,张网红气数将尽。
没想到,2023年一开年,他的长录音在网上刷屏,微博居然开始回粉了。
看来,张文宏还能接着说。
很多人都不理解,张文宏怎么还能接着说。
两年的网红生涯几经沉浮,千万次的赞和骂把人撞得东倒西歪,铁杵粗的神经也能折磨成针,搁谁也不敢出声了。
可他怎么还敢接着说?
或许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多事又多话的人。他总是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华山医院有个周岘医生,曾跟着张文宏抄方,一直记得一件事。
一对老夫妇去看病,张文宏接诊。二老听力下降,腿脚不便,又无人陪伴,张大夫就给他们写了一张便签:
“1.先去挂号收费处缴费;2.去1楼抽血;3.下礼拜一再到1楼拿报告;4.下礼拜一拿到报告后到××号诊室给我看;5.不要再挂号!”
他平时字迹潦草,那次却将字条写得很清楚,周岘在旁边看着,心里很感动。
类似的事,张文宏干过不少。几年前他接诊一个男孩,病情很复杂。因为家境贫寒,一万块钱的治疗费花出去,家里的姐姐就得辍学。
张文宏看不得这种悲剧,和另一个主治医生秦智勇一商量,一万块钱的治疗费,两人各捐5000元,把问题解决了。
工作这些年,他得了个“仁医”的名号:不收红包,不乱开药,不忽悠病人,偶然下班时在医院门口遇见病人一家赶火车,他还会捎带手送一趟。
这世界这么多人,他谁都想帮一把,看见什么事都想多说一句。
这大概是天生的性格。张文宏高中时的学妹说过,张文宏中学时就很“多话”,看见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就要纠正,遇到看不惯的事就同人理论。
他从来没想博什么名声,就是基因耿直。
很多年后,有记者和张文宏探讨“耿直”的问题,张文宏说,所谓的耿直,是能够把最专业的东西,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广大民众能够清楚。对防疫专家来说,只有把真相告诉民众,才能让大家免于恐慌。
如今,有些大V说他是“心理按摩师”,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说错。张文宏放松了很多人的神经,但他说话并不是为了“按摩心灵”,或者成为“意见领袖”,他只是想把知道的事都告诉大家,让民众心里有底。
“因为我一直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所以我会发表意见。”
诚然,他说的并不总是对的,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医生,一个普通的复旦博导,在疫情出现之前,他每天为了工作忙忙叨叨,白天坐诊,晚上操心论文,抽空跟学生沟通,凌晨两三点回邮件。
他只能用有限的能力做有限的事,不能掌控人类生死,无法准确预知未来。
他不是神。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热爱造神,不仅在网上,不只针对个人。案例比比皆是。
2021年7月21日,国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宣布,紧急捐赠5000万元物资驰援河南灾区。
网友炸了:感觉你都要倒闭了还捐了这么多!简直是中国品牌的良心!
这事上了热搜第一,全网赞叹:季度净利润负6000多万,抬手就捐5000万赈灾,自己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一天能感动中国一百次。
人们爱死了鸿星尔克,冲进它的直播间,问最贵的鞋多少钱,发现最贵的只要二三百,惊讶之余一口气买六双,还嫌自己不够善良。
大人小孩奔走相告:鸿星尔克,yyds。
不过,只过了一周,“鸿星尔克诈捐”的传言就蔓延全网,很多人开始打脸,不少人要求退货。
粉丝怒骂:被资本家当猴耍!
yyds,永远的神,一个礼拜就变了永远的屎。
后来,谣言澄清了,还是质疑还在。再后来,这事再无人在意。
最后,鸿星尔克还是不好卖。
人类造神,从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无非是寻找心灵支柱,或满足一些私欲。“神”被架上神坛,全靠粉丝的集体无意识狂热撑着。一旦人们逐渐清醒,或环境又变,神就没了支持,登高跌重。
鸿星尔克如此,其它的“神”亦如此。
曾经林徽因蕙质兰心,是人人想娶的美女建筑学家,后来成了被人酸“多情”的民国绿茶。
在国人一场又一场造神运动中,下场最惨的是一个虚拟人物——小说《三体》中的程心。
程心本是一个普通的博士,搞航天发动机专业,因缘际会有了流量,被人民熟知。
因为长得好看,她获得了人类的信任,被民主选举为第二任“执剑人”。
人民爱她,叫她“圣母”,让她承担起整个地球的命运。
可她搞砸了。地球沦陷那天,全世界都恨她,恨不得她死一百遍。
其实她做错了什么,她不过是一个认真工作的博士,有一颗渴望世界和平的心,做出了几十亿人都会做的选择而已。
刘慈欣用小说生动演绎了,什么叫人心难测。
都说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科学的时代,可直到今天,勒庞在130年前写的《乌合之众》依然具有参考意义。当群体里面所有人的情感和想法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人民有意识的个性就消失了,个人的智力被削弱,无意识的性格特点占据了制高点。
只要节奏被带起来,赞美、谩骂、嘲讽、暴力,都是群体的狂欢,任何行为都不会受到理智和良心的约束。
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海量信息,尤其容易受到集体思维的影响,做出不理智行为。
非常可怕。
囿于人类天性,我们无法对群体要求过高,只能寄希望于自我智慧的提升。希望在文明越来越进步的时代,理智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所有人都能理智筛选信息,理智对待网红。
拒绝网暴,警惕信息的陷阱,屏蔽外界的干扰,与诸位共勉。
15 / Jan / 2023
监制:视觉志
编辑:逗逗龙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