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很多孩子“躺平”了?浙师大教授任俊:我们只教他们吃苦,却忘了培养“乐商”

为什么很多孩子“躺平”了?浙师大教授任俊:我们只教他们吃苦,却忘了培养“乐商”

教育

 看点    如今,有不少孩子出现了“躺平”的心态。在浙师大任俊教授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而家长自以为平常的一些举动实际上在不断助长孩子的无助感,比如总和孩子强调要会吃苦。可实际上,会吃苦也会享受快乐的孩子,对习得性无助有更强的“免疫力”。而享受快乐恰恰是很多孩子稀缺的一项能力。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岁    编丨Luna


疫情放开一个多月,有不少家庭已经经历了一轮“阳康”,带着孩子前往他们向往的地方,补偿三年来错过的时光。


但是,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并未就此消失,管控和经济影响让孩子们经历了更多的挫折感,比如想买的东西不能买,想去的地方不能去,想见的人不能见。很多调查都显示,孩子们的焦虑、抑郁状况严重了许多。


2022年4月,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杨彦平博士对上海中小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其实,这种反复出现的挫折感,是非常需要警惕的,因为这正是引发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简单说,就是觉得自己努力不努力都一样,有一部分孩子表现出所谓的“躺平”“摆烂”,正是这种状态。


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在疫情期间出现,过去、未来,它都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


有的孩子听厌了“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因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爸爸妈妈只会问为什么没人家考得好”;


有的孩子对学习又痛苦又迷茫,“爸爸妈妈只会让我下次努力,却从来不问我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有的孩子甚至厌学、不想出门,因为“不管我想做什么,最后还是要爸爸妈妈来决定”……


那要如何让孩子走出这样的消极状态?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预防孩子产生或再次出现这样的心态呢?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任俊教授看来,从字面意思看,习得性无助是孩子们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以后,产生的不愿意努力,以及觉得努力没有意义的心态。既然是应对习得性无助,那么培养孩子的“习得性乐观”便是正好,也就是培养和提升乐商(快乐的能力)。


任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PPA)执委,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但乐商并不仅仅指用快乐替代无助。


在多年的研究中,他发现孩子的习得性无助有些是因为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有些则是在生活中失去控制感,或两者兼而有之以后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有时成了大人为了达到目标、满足控制感以及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而大人却在这个过程中打着教育的名义。


培养乐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获得乐观面对生活的习惯,让快乐不仅是一时的,更成为一种长期的处事习惯。


30分钟就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

孩子们比成人更脆弱


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很多人虽然不了解,但也有所耳闻。5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动物实验中首次发现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后来,他又以控制感为核心,设计了关于人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参与实验的被试者都是大学生,最终实验结果也证明,人确实会患上习得性无助。


从本质上说,习得性无助指个体觉得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那些挫折和失败还是会发生的,因此就不再努力了。在这些实验中,对象都是成年人,那么孩子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带着这个问题,任俊和自己的研究生,做了一个关于儿童习得性无助形成时间的实验。结果令人担忧,儿童形成习得性无助比成年人更快,在失去控制感的情景中,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实验中是30分钟)就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



孩子的生活比成人简单,操心的事情远不如成年人多,为什么孩子的情况反而更容易受影响呢?


任俊教授从习得性无助形成机制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态,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经历持续的多次失败,二是在生活中缺乏控制感。


先说孩子们的挫折和失败经历。成年人的阅历多,工作、育儿、日常生活等方面,经历的挫折、失败经历自然也多。那孩子们的经历又从何而来呢?


一种是孩子亲身经历的挫折。比如疫情导致家庭经济受影响,孩子们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这就是挫折。还有学习上的挫折。


有位妈妈发文说,儿子升入六年级以后,忽然变得很叛逆,学习也有所退步。好不容易问清楚,才知道儿子是因为一些知识点消化不了,加上居家网课和升学的压力,才导致着急、焦虑。问他为什么不早说,儿子委屈地说,“告诉你也没啥用,肯定还会说我不好好听课……”



而另一种,则是替代性失败经历。任俊教授说,“孩子们看到其他人或社会上的多数人的失败经历之后,尽管自己并没有经历过,但也会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这种无助感。”


小到家长抱怨居家时天天做饭、做家务很累很烦,大到一些社会新闻,比如学长学姐们在中高考失利,很多人失业等,都可能引起这种替代性失败经历。


如果说挫折感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己遇到了困难,那么控制感,可以说更多是因为家长夺走了,才导致孩子感到无助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被讨论了很多次的“直升机父母”“经纪人父母”。为了让孩子高效地学习,父母总是牢牢地把孩子的日程表抓在自己手中。连生活中小事的决定权都被剥夺,孩子的控制感自然就无从谈起。



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副教授田宏杰就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姑娘在一次去练琴的路上,想先在公园里逛一逛,可是刚过三分钟就被妈妈催促着去背谱,让她又难过又失望。在这样高压力的状态下,虽然她四年级就过了钢琴十级,可是升入初中后,很快就厌学,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


还有的家长总是习惯给孩子更高的目标。孩子退步了,就让他们“反思”为什么没做好,进步了,就说不要太骄傲。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不管自己努力不努力,结果都是一样的。


任俊说,“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是因为我们许多人在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很正常的行为方式,可能会无意中就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被忽视的快乐,

恰恰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毫无疑问,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觉得自己的努力不会带来改变。为了让孩子摆脱这个泥潭,任俊提出了乐商(乐观智商)的概念,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使自己变得更乐观。


除了让孩子有更多快乐的体验,乐观还有个重要的影响,就是让人可以更主动地行动起来。任俊提到,有研究表明,高乐商的人会更爱微笑,而微笑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乐商的人更愿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


遇到好事,他们更愿意分享,遇到坏事,他们也更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问题。


任俊教授多年来深耕积极心理学领域,已出版作品包括《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积极教育:提升孩子乐商,成就优势品格》


和大家比较熟悉的情商相比,乐商和情商有交错,但侧重点不同。任俊解释道:“大家说的情商主要指社会情感能力,强调在社会交往中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乐商,顾名思义,指快乐能力,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自己或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比如孩子看到好朋友在难过,情商强调孩子要能看懂对方的情绪,以及给予合适的反应。而乐商则会强调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对方,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对方也快乐起来。


可以说,情商是乐商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习得性无助,乐商又比情商更有针对性。而因为经历和环境不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高乐商的。所以,乐商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



但在实际生活中,乐商这个能力总是容易被忽略。


一方面,是很多人忽视了孩子短期的快乐体验。


比如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时,家长可能会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孩子不够聪明”,或是“孩子不用心”“爱偷懒”。但许多时候,孩子可能是因为当时情绪正沮丧,所以才不愿意努力,或是觉得有心无力。如果直接给孩子贴上“不聪明”“爱偷懒”的标签,那么他们很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一时的坏成绩、坏表现也很可能变成一种习惯。


曾被评为美国国家教师的马文·科林斯就遇到过这么一个小女孩:


一年级的埃里卡上学才三个星期,就被老师认为“学不会阅读”“需要调到特殊班级”,班上的同学们也都嘲笑她疯疯癫癫。转到马文班上后,她也很抗拒学习,总念叨“老师说了,我学不会的。”


就算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马文,也花了好几个月才让埃里卡摆脱“笨孩子”“坏孩子”的心理暗示。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同学关系更包容的班上,埃里卡不仅阅读能力进步神速,还成了一个小书迷。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没有帮孩子养成乐观看待事物的习惯。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缺乏品味快乐的能力。任俊说:“对快乐的品味能力是现在孩子非常缺乏的。有的家长总教育孩子要笑不露齿,不能得意忘形,这其实不对。笑就是要露齿才会对快乐体验得更深刻,得意忘形了才会让这一时刻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比如孩子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回家,家长却说“孩子,成绩代表了过去,快把它忘记,你要继续努力”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品味能力。



所以,虽然快乐每个人都有,但是如何更好地去体验快乐,甚至能长久地用乐观的态度生活,是孩子们非常需要锻炼的能力。


学会做一个对快乐有品味力的人,

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三年疫情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孩子们的快乐体验也减少了很多。

曾有妈妈在微博上说,自己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但是三年来,一家人在外一起吃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甚至连女儿过生日时,她原本计划好了要带女儿去游乐园,但犹豫再三,还是在家过了。


但好在一个人的生活不会总是不快乐的。对孩子来说,要想提升乐商,其实就可以从提升即时的快乐体验和培养乐观心态两方面着手。



提升即时的快乐体验,也就是提升短期的快乐体验。就从导致习得性无助的无助感来说,把控制权交还给孩子,其实就是一种方法


任俊提到,有些家长喜欢自己动手帮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夸大事实、光许诺不兑现、涉及孩子的事不跟孩子商量或自己任意决定涉及孩子的事。但实际上,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应该尽量让他们自己做主,而超出孩子理智的事可以由家长代劳。


有位妈妈在之前的居家期间,就给全家人(包括女儿)分了工。除了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家务,爸爸负责给女儿找有意思的数学题,妈妈负责安排每天一小时的全家阅读时间,女儿的任务比较虽然多,但是也处理得游刃有余:每天她都要带着爸爸妈妈一起做运动,然后选一首诗,全家人一起学习和背诵,最后她还负责掌管家中的储备零食,要保证没有人吃太多。


虽然这些只是小事,但是这位妈妈把它们当作女儿的家庭责任,不仅让女儿有了控制感,而且每天做完运动、学完古诗、控制好每个人的零食摄入,也都会给女儿带来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



任俊还曾在南通遇到一位苦恼的妈妈来求助,她一直把孩子放在首位,可结果却是孩子没教育好,家庭生活也一团糟。


“如果妻子和丈夫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很容易把抚养孩子变成一场没有止境的竞争。”任俊说。其实,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妻子和丈夫都把对方放在首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


而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就是让孩子能够长期过得更快乐。尤其是孩子稀缺的品味能力,需要着重培养。


这种品味能力,并不仅仅指享受当下的快乐的时刻,还包括品味过去,如经常回想或念叨自己曾经的快乐时光,也包括品味未来,如为自己做一个美好规划并为之努力。


不管是哪一种品味,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幸福或快乐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实的幸福。品味不是去欺骗别人,而是帮助孩子挖掘真实的事。


实事求是地说,生活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平淡的,不会每天都经历大事件。但一个会品味的人,其实可以从小事中也发现快乐。相比旅游时看到的美景,小区花坛里新开了花、有小鸟恰好停在窗前,或者是路上顺手帮助了别人,这些事虽小,却也是值得孩子去品味的。



家长的表扬和赞美也可以提升和延长孩子的快乐时光,但同样要实事求是,并从孩子能控制的维度去赞美。


“你真聪明,考了这么好的成绩,要为你庆贺一下”这句话很常见,但聪明却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反而有可能会削弱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但“你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换来了这么好的成绩,要为你庆贺”这种说法,孩子就能接受得多,因为努力是可以控制的。


值得注意的是,品味能力并不一味地追求幸福和快乐。面对失败和挫折,也不能用乐观打马虎眼,而是要正确地应对,尽量降低失败带来的影响。


有妈妈曾分享过这样的小故事:


儿子过去总抱怨英语很难背,她忙着做家务,也只是简单回他“那你再努努力。”可每次回过神来,儿子总是一副沮丧的样子,对英语也越来越提不起劲。


后来,她意识到,其实儿子是需要她帮着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的。于是,她把回答改成了“没关系,等我几分钟,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她的引导下,儿子很快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也很少再为了学英语而愁眉苦脸的。


当孩子多经历几次这样的场景,他们就会把品味快乐、应对挫折的方法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一些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高乐商的人遇到糟糕事件的几率会比低乐商的人少。而这也将会成为孩子心理上的一个积极循环。



三年的疫情是一场重要的经历,受到疫情“次生灾害”影响的孩子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在网络上,有很多家长留言或是发文表达感慨,说疫情让自己明白,拼命“鸡”娃、“鸡”成绩是不理智的,孩子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任俊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家长总是跟孩子强调要会吃苦。所以,会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俗语流传。但如今,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坚韧,让他们能吃“苦”,也要教他们如何快乐,让他们会吃“冰激凌”。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什么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都被“牛鞭效应”给拖垮了?这场疫情中,是ta给了我“躺平”的勇气...悉尼男子街头擦车窗,2小时赚$150!“只要肯吃苦,机会很多”渡十娘|抗疫三年,美国人真的“躺平”了么?你敢信?我那个天天“躺平”的医生同事,中标国自然了……美国职场最流行词汇竟是“躺平”?人大代表谈“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当保洁”:既没有“躺平”,也没有“摆烂”,鼓励先就业再择业BBC最佳动画短片:用一只海螺的故事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躺平”?两千年秦兵马俑这年头靠稿费能养活自己吗?是的。对个体来说,还是法治清爽。但中国的“大局观”虽因压制个体而遭到反抗与蔑视,但却一直在整体层面起作用。悖论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被 “伪自律” 给拖垮了?前大厂人退居四线城市,是什么让我如此坚定地“躺平”?对谈漫画家蔡志忠:想培养出真正厉害的孩子,就千万别教他“刻苦努力”!衡水中学决定“躺平”,家长奋起抗议:我们不想做改革的牺牲品!“养猪不如养上海人”?浙江一热门旅游地口号?当地和涉事教授回应大厂“躺平”后,14亿中国人失去春晚红包每周硅闻 | 多家公司再曝裁员危机;Apple选择“躺平”;硅谷最后的希望也没了?!2022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资产负债表“躺平”与宏观杠杆率攀升的迷思为什么中国调整防疫政策与美国“躺平”有本质区别尴尬了…拜登为金恩儿媳领唱生日歌 却忘了她名字视频丨加拿大中小学真的不卷吗?能一路“躺平”到大学?当中年危机遇上裁员潮,不敢“躺平”的中产父母选择离开……不卷了!给娃做陪读这么些年,我决定“躺平”(内含福利)北大教授:我们不能用分流手段把40%的孩子定义为“你未来是低收入者”解禁今宵博诱莱“鸡娃”热火朝天的时候,长大的孩子却开始“躺平”北大教授忆师长文,启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江宇:“放开”“躺平”将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巴菲特极力推荐的工具!普通人也可以“躺平”赚钱猫咪的吃全国最卷的衡水中学,决定“躺平”衡水中学决定“躺平”日本32岁未婚妻患罕见癌症寿命剩2年,男子嘴上“不离不弃”却没钱治病、准备继续“躺平”?我不怕吃苦,我只担心有些苦难毫无意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