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究竟随爹还是随妈?儿科专家说了:娘胎里就决定了,后期很难改变!
“这孩子没法管了,你看看,跟你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知道让我生气!”
“要是跟我有半分像那就好了,我看啊,他大部分脾气都是像你!”
类似这样的对话,相信在每个家庭都上演过。(尤其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出现概率为99.99%)
其实说起孩子的性格究竟遗传了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句话:
“男孩像妈,女孩像爸”。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认为,孩子的性格跟遗传没啥关系,主要是靠后天养成。
那么,究竟哪种言论更有科学依据,更值得参考呢?今天晨妈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正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孩子性格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分为“先天派”和“后天派”。
不少学者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都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尼苏达双胞胎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200多对同卵双胞胎从出生起,就由父母各自带一个孩子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实验结果发现,虽然双胞胎两人被分开养育,但是他们在每种特征上的相关系数惊人地相似!
因此得出结论: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相当的大。
除此之外,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也同样进行了一个关于孩子性格是天生还是后天养成的实验。
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Emily Johnes,依次在五个只有半岁的宝宝面前展示了同样的几种物品。
当五位宝宝面对相同的一样物品时,竟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应激反应。
比如,看到玩具弹簧狗时,有的宝宝瞪大了好奇的双眼,有的宝宝十分冷静,还有的宝宝当场被吓哭……
Emily Johnes由此指出,孩子们在婴儿时期,就带有不同的气质(积极或谨慎),这种气质是刻在基因里的,没有办法改变。
即使日后成长的环境对最终性格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气质就是个性的起点和底色。
换言之,气质天生就是活泼积极的孩子,日后很难变成谨小慎微的那类人。
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一位拥有25年工龄的妇产科医生说,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发现一个规律:
九成爱哭闹的宝宝,其父母肯定会有一个是急性子,而比较安静听话的宝宝,其家属相对而言更好沟通。
所以,不管是实验结果还是经验之谈,都说明了“性格是天生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把孩子的性格比作一张白纸,那么父母的基因则是给这张白纸铺上了一层底色。
但决定孩子最终性格的,仍旧是父母所创造的成长环境。
也就是说,基因——是可以被后天“改变”的。
为了探究基因与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位于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深入观察了近百对同卵双胞胎,并将此拍成了纪录片《性格的真相》。
图上的这对中年双胞胎,长得一样,上的学校一样,甚至连交往的朋友也一样。
起初,她们的性格也都属于阳光开朗型,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经历了不同的事情后,她们二人,一个依旧乐观,一个却患上了抑郁症。
除了这对双胞胎,在被观察的百对双胞胎中,还有近30对也是如此,一个正常,一个抑郁。
由此,蒂姆教授在片中指出:
一个人性格的40%~50%,取决于遗传差异。其余部分则是随机形成或取决于环境因素。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彼得·纽鲍尔做的一组秘密实验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当时,他将刚出生的三胞胎兄弟,大卫、罗伯特以及艾迪,强行分开,让他们分别被三个阶层的家庭收养。
大卫的养父母为工薪阶层;
艾迪的养父母是教师,属于中产阶级;
罗伯特的养父母是医生和律师,属于上流社会。
兄弟三人自小便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的圈子也完全不同。
在穷人家长大的大卫,他的父母虽然不能给他足够的经济支持,但是会尽全力支持大卫的决定。
罗伯特的养父母文化程度最高,教育方式开明积极,也深知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就算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陪伴罗伯特。
但处在中间阶层的艾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一直接受着军事化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沟通甚少,隔阂很深。
最后三人的结局也大相径庭,大卫和罗伯特对任何事物都很积极,充满热情,而一直压抑天性的艾迪最终因患躁郁症,自杀身亡。
尽管这个秘密实验在公开后被所有人诟病,民众认为彼得·纽鲍尔是造成这出悲剧的“凶手”。
但若是只从实验结果来看,其实足以证实:
先天基因,只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真正能够决定其一生轨迹和命运的,是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教养方式。
虽说每一种性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作为父母,我们仍旧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好性格,这样他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性格好的孩子呢?结合前文的例子来看,孩子的性格跟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就像那位妇产医生所说,爱哭闹的孩子,其父母多半是个急性子,安静乖巧的孩子,其父母相对而言更有耐心,更好沟通。
因此,想要孩子性格温和,不偏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对待孩子。
这也要求我们做情绪的主人,尤其是孩子犯错的时候。
比起一顿骂,向孩子疯狂输出自己愤怒的情绪,其实平静下来,思考如何跟孩子讲述做了某件事的后果以及正确做法,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当然,控制情绪并不容易,晨妈这里提个小建议,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很多时候,孩子往往是出于好心或者是好奇心去做了这件事,并非故意而为之。一上来就批评他,不仅会挫伤他的内心,还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
除了温和待人,性格好的人,一般有接纳各种不同观点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同样要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知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就像每个孩子生来就有不同气质,他们的兴趣爱好、喜好自然也不相同。
大到上不同的兴趣班,小到每天穿的衣服颜色、款式。
大的事情我们可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比如告诉他不同的兴趣班会学什么东西,长大后会有什么不同的职业方向。
而小的事情,诸如当天穿什么衣服,就可以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我们尊重了孩子的想法,那他才会感受到被尊重的好处,从而做到尊重他人。
性格没有天生的,它和言语特别相似。 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把你生在哪你就说什么话。性格也是一样,把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形成近似的性格。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妈妈手册惊喜福利
注意啦!注意啦!
晨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下周三(6月1日)
妈妈手册请大家免费看电影——
《开心超人之英雄的心》!
是的你没听错,先到先得,
赶紧扫描【图中二维码】报名吧!
这个儿童节,
快带上家里的小朋友一起开心一下吧,
咱们在电影院不见不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