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氛围感,一半全靠它来堆
没有一个回家的年轻人,能逃得过满满当当的过年日程表。
从囤年货到抢车票,从整行李到大扫除,和爸妈视频讨论走亲戚的次序,顺便再到社交平台上看看大家的过年活动,男女老少都在身体力行地让“年味儿”一步步浓厚起来。
前几天,一则“你有多久没回家过年了”话题引发热议。
根据国新办发布会的消息,经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猛烈增长的数字,直观地表达出人们的思乡之情。
作为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诸多团圆活动,也被传统习俗萦绕着。
饭局,就是其中的重头戏。
年轻人,
成了今年春节饭局的主力军
春节将至,吃饭逐渐成了一件大事,新闻媒体与社交网络的关键词中,有关饭局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吃一顿饭,看似只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却是维系人们之间感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几天前,“10余位30年老友连续10年相聚”这一话题,就引来不少人的热议。
一群从小结识的发小年年相聚,这种朋友间浓厚的人情味儿,让不少人都十分艳羡。
在各类街头采访中,被问及过年的意义之时,线下聚会也成了高频回答。
久未见面的亲友、不敢联系的暗恋对象……对于习惯线上交流的年轻一代,饭局更像一个宝贵的机会,能够与自己牵挂的人面对面互动。
对于饭局,年轻人有自己的组建方式。
来场家庭火锅局,和家人一起涮肉,耳旁是围坐聊天的笑闹声,电视里放着爸妈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是基础的饭局三件套。
更新颖的饭局方式,或许就属当下流行的盲盒饭局——
以陌生人社交的方式,打开聚会带来的欢乐气氛与人情之味。
甚至还有00后利用自己的专长,专职干起了“年货策划师”,负责提供年货采购、布置家宴会场,给饭局提供满满的仪式感。
微博@猛犸新闻
几年前,网络上不乏抵制饭局之声,短短几年之后,年轻人便开始拥抱饭局。
种种现象之下,也让人不禁好奇,过往网络上不乏抵制饭局之声,如今却愈发有人热衷参与,饭局对年轻人,到底做了什么?
饭局,
为什么让年轻人又爱又惧?
对于中国人来说,饭局不仅是吃、喝、聊天,也是一件富有文化的仪式性活动。
这种仪式性要素已存在数千年。初高中课本上,刘邦项羽的鸿门宴中,便已经有了座次的讲究——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主人、客人与陪客的朝向以及座次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讲究座次,分清主次,这是传统饭局的一项重要规矩。
社交网络经常热议的,是山东酒席的座次。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人吃顿饭格外讲究“名正言顺”。主人(主陪)坐主位,旁边是主宾与副宾,对面则是副陪。彼此职能不同,重要程度清楚,这些到今天仍旧延续。
同时,伴随着座次的,还有一些吃饭与喝酒的礼仪,体现对不同人的尊重。
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敬酒礼仪。
作为天然的社交用品,酒在饭局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二期中,就介绍了一些地区的敬酒方式。
比如甘肃天水将敬酒称为“看酒”,晚辈端着盘子,盘子上则有几杯酒,分别敬与长辈。
而在神农架地区,敬酒叫做“开会”。当一个人被敬酒时,需要同时跟在场所有人分别喝一次。
尽管各地区习俗不同,但他们都在用本地区的特色,达成趋近一致的目的:
热情待客,望宾至如归。种种规矩,表现的是尊重与情谊,让饭局成为一件体面的事。
虽风俗各异,但仍能汇聚成同一种尊客好客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异乡人,亦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家的热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人和”。
但有时用于表达好客态度的种种风俗,也成了一些年轻人的困扰。
在年长者一辈中代表情谊的劝酒文化,并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消失。
年轻人为了体现对年长者的尊重,不得不在各种亲友的觥筹交错中疲于奔命,超出自己能力的饮酒量,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营养专家王旭峰提及,饭局饮酒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心情好,别空腹,要适量。
在对健康高度重视的当下,饮酒应该作为怡情的产品,而非以酒量多少体现关系的亲疏。
而除去酒的因素,饭局中的痛点还包含着亲友间令人无奈的问候方式。
长辈容易将自己的经验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继而强加给年轻人,关心由此成为训诫和教训。
一到过年便上演催婚、苦口婆心劝年轻人回家发展、换份稳定工作等情况,逐步升级成“打压式教育”。
前段时间,因为被打压式教育而将姑姑拉黑的新闻,登上热搜 / 澎湃新闻
实际上,饭局中“以老为尊”“以主人为尊”的规矩,折射出传统文化的背景,这被有的专家学者称为“经验型社会”。
在长辈眼中,不按照经验行事,很可能无法获得稳定而幸福的生活。
年轻人理解长辈对后辈的担忧,但表达方式的错位,让彼此无法传达情谊,也影响着饭局中和气的氛围。
美食评论家董克平便感慨,其实饭局二字,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局”——和什么人吃才重要。
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饭局,而是更愿意与自己的知己一起,放下一些没有必要的规矩,享受饭局带来的快乐。
与情致相投的人一同吃饭,悦己也悦人,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生活智慧。
疫情三年,对大部分人们的观念都产生了影响。外出的年轻人对家乡及亲友的思念格外强烈,而在家乡留守的老一辈,也格外想与子女相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要的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长辈来说,他们要的则是“什么都不用带,人回来了就行”。
两代人的观念逐渐靠拢,饭局中的规矩与体面变得不那么重要,享受美食,以及美食中蕴含的回忆与情谊,此时更为占据上风。
实际上,味觉与嗅觉具有一种“遗忘记忆瞬间召回”的功能,诸多细碎的细节,伴随着食物的享受,一瞬间让人回到童年与过往,召唤着浓厚的情谊。
“家乡味”,最让人感动,最令人动容。
吃饭,此时变得更具有本真性——吃得健康,吃得开心,成为饭局的第一要义。
此外,人们对团聚的心理观念,也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生了一场大病,你会发现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你自己的存在。”
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身体的健康才是第一位,至于工作、收入、相亲等面子上的事情,都只是人生的一时高低起伏。
长辈与年轻一代都更重视人与人本身的相聚,饭局中自然少了诸多讲究,心灵的距离也就拉进。
放弃两代间的争执,珍惜共同的回忆与情谊,这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念。
正是这种和而不同,使得饭局上的年味儿愈加浓烈,亲友间的感情更为纯真。
而这其中的粘合剂,正是这饭局中的美食与美酒。
美食代表的实实在在的家的味道,美酒则是让人们彻底敞开心扉、诉说知心话的催化物。
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规矩与体面,又能让人们对食材和品饮更加精挑细选,更重视舌尖上的美味、饮酒的适量,与健康的追求。
自然,在酒的选择上,也要选择高质量好酒,在饮酒的方式上,也要追求健康的理念。
毛铺草本酒,正是过年聚会团圆的佳选。
草本浆,真年份。一瓶毛铺酒,以酱香、浓香、清香三种基酒为底,按精心配比调制而成,并融入草本原浆,味道丰富但包容。复合醇香之味,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毛铺酒选用12年真年份陶缸酿造,一点一滴的时间,汇聚酒中真情,时间汇聚一瓶陈年佳酿。
不仅有味觉的享受,更有对健康的追求。
毛铺以现代科技提取苦养麦、葛根、枸杞子、桑叶、针叶樱桃等五味草本活性成分,富含黄酮、葛根素等功能因子,适应当下品饮需求。传统佳酿邂逅现代科技,成为一瓶和而不同的现代佳酿。
在和气满满的过年饭局中,增添一抹独特的滋味。
在传杯换盏间,放下两代间的观念差异,与亲友畅聊时代记忆,与家人共话一年来的经历。饭局之上,不仅是酒味,更是“和”味。
相会毛铺,让我们以“和而不同”的智慧,觅得前进的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