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电视剧热播频上热搜,《解码三体》又出圈!
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2882天
第1713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作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另一部《三体》影视化作品,剧版《三体》从宣布定档起热度便居高不下。
1月15日开播前,腾讯视频《三体》的预约已经超过300万。在豆瓣,这部剧的想看人数达到了9.3万,而想看春节档大片《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人数分别是5万和4.2万,1月14日开播的反黑题材剧《狂飙》只有3.5万。
开播当晚,《三体》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三体电视剧# 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上线仅一小时,《三体》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000,打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01
自2010年最后一部正式出版,近13年来,无数读者和科幻爱好者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刘慈欣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巨制,真的有可能拍出来、拍得好吗?
也是因为这样,1月15日在央视八套、腾讯视频开播的电视剧《三体》,引发了超乎寻常的关注:上线一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突破2.5万,成为开播最快突破2万热度的剧集,还一举打破平台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与此同时,有关《三体》电视剧的讨论,也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参与讨论,剧情、角色、特效等超过150个热搜话题,证明了人们对这部作品极高的期待和讨论欲。
IP剧难拍,而《三体》这样世界级的高关注IP,想拍更是难上加难——数量庞大的书迷首先会带着问题追剧:改编靠谱吗?
从目前播出的集数来看,电视剧足够严谨,它几乎是按着原著一字一句地拍成的。无论是离奇自杀的科学家们留下的“物理学不存在了”的经典台词,或是纳米科学家汪淼眼前出现倒计时的可怕画面,以及汪淼亲眼见证“宇宙为你闪烁”的盛大场面,剧中的每一幕都能在书中找到准确对应,“不要回答”“邪乎到家必有鬼”等台词也让书迷瞬间沸腾。正如一条豆瓣高赞评论所说,电视剧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直接抠书,台词、场次全部按部就班。原著粉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对那些没有看过《三体》的观众而言,电视剧也并不晦涩。第一集,汪淼被请入特别作战中心,多位著名物理学家自杀的消息立刻勾起观众好奇。紧接着,动画呈现的“射手假说”、“农场主假说”,也都显得简明易懂,让人不自觉地跟着剧情展开更深层的思考:如果真有科技实力完全碾压地球的外星文明存在,人类要如何自处?
此外,剧中不少细节也增强了观众的亲近感:从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的各类宣传,到汪淼、史强使用的诺基亚直板手机,以及闪回中青年叶文洁在建筑兵团工作时朴素的装扮,谁看了不赞一句“接地气”?
从这个角度上说,《三体》电视剧目前为止的表现称得上一句“挺稳”,它既让原著书粉能够沉浸其中,也为更多观众打开了欣赏科幻作品的大门。
02
有了好的改编基础,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演员的表现怎么样?
张鲁一扮演的纳米科学家汪淼,是目前剧集里戏份最重的人物。在五集的时间,张鲁一以精湛的演技,立住了一个敏感脆弱但又理性坚强的形象。从一开始的迷茫不解,到眼前突然出现倒计时的惶恐惊慌,再到决定勇敢面对、打入“科学边界”组织的坚定,张鲁一把汪淼的心路转变把握得恰到好处,“宇宙为你闪烁”的经典场面也还原得极具带入感。
于和伟扮演史强,则更具突破。原著中,这是一个五大三粗但却心细如发的老警察,很多人都曾担心,于和伟是普通身形,他真的能还原“满脸横肉”的大史吗?别说,于和伟真就传神还原了人物的精气神,给作品接上了地气。尤其是一场史强与汪淼在爆肚店吃早餐的戏份,他给汪淼连满三杯二锅头,毫不客气地吐槽店主“麻酱太咸”,气定神闲的姿态一下子就把人从对未知的恐惧中拉回了热腾腾的烟火生活。
备受关注的青年和老年叶文洁虽然戏份不多,却绝对是最抢眼的存在。王子文扮演的青年叶文洁,一开篇就冷静地破译出了“不要回复”的消息,但她却依然摁下了发射坐标的红色按钮,清冷、绝望与复杂的设定,引人思考。而一直被认为是“最佳选角”老年叶文洁,也在实力派演员陈瑾的诠释下实现了极高的完成度:她冷漠地望向窗外,在女儿葬礼上几乎一滴眼泪也掉的深沉表现,都让人惊艳。
此外,严肃的常伟思(林永健饰),神秘的申玉菲(李小冉 饰),绝望的杨冬(何杜娟 饰)也都各有特色。尤其是平时以喜剧作品见长的林永健,他诠释的常伟思深沉内敛,不怒自威,同样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03
科幻作品创作之难,不仅仅在于改编与选角,更在于能否真正营造出浩瀚的想象世界,带领观众一起大开脑洞。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内容看,《三体》电视剧在氛围感上下足功夫。一方面,主创大量使用了实景,观测塔、天文台、实验室等场景让观众有了强烈的沉浸感;另一方面,“三体”游戏等凸显想象力的场景,则采用了动态捕捉和 CG 的方式制作,有了不输电影大片的质感。
从已经曝光的预告看,接下来电视剧里还有诸多大场面等待观众检阅。比如用纳米丝瞬间切割一艘轮船的“古筝行动”,是以往影视剧从未展现过的高难度画面。据透露,主创们先用挤压机把钢铁一片片地挤压成片,再组合起来进行焊接处理。电视剧会呈现怎样的视觉奇观,令人期待。
当然,《三体》电视剧稳扎稳打的表现,同样值得业界思索。
外界最初听闻《三体》影视化的消息,是在2016年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上。此后,该剧用三四年的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和剧本策划,有了十几个版本的修改,才最终确立了创作方向。之后,剧组又用超过一年的时间进行剧本打磨和筹备,连后期都做了三年。
同样是改编自刘慈欣作品,一部《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跨上了新台阶,《三体》电视剧会是开启国产科幻剧集创作新阶段的作品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祝愿。
04
“就像产房外来回踱步的父亲”——有网友如此形容等待剧版《三体》开播的心情。
作为世界级IP,剧版《三体》的高热度在意料之中。但书粉和普通观众更关注的,是这部剧的质量。《三体》系列的电影一再难产,动画版则遭遇了口碑滑铁卢,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7.9分一路下滑至4.6分。在《三体》影视化改编过程中,书粉经历了太多的等待与失望。
《三体》剧版目前释出的4集内容,稳住了大部分书粉的口碑。
截至首播次日的1月16日早8点,该剧在豆瓣的短评已接近万条,五星和四星占据了多数。点赞最高的一条称赞该剧忠于原著:“比起领会不到精髓的瞎胡搞,最明智地选择就是直接抠书,台词、场次全部按部就班。原著粉松了口气,终于讨到口能吃的。”另一条点赞量超过2500的评论甚至表示,“只要全剧维持第一集这个水准,Netflix的不用看了。”
“谁还没有点理想呢?”剧版《三体》开播前,制片人白一骢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在《三体》播出前释放的纪录片中,主创纷纷表示,这部剧的开发周期大大超过了腾讯视频原有的剧集,光剧本就做了很多个版本,但最终选择了贴合原著的方式来创作。
他们在直播中透露为这部作品付出的努力:导演杨磊为了拍摄某一场戏,看了十来部纪录片,最终找到了感觉,编剧田良良曾翻来覆去地看《三体》。就连在拍戏过程中,演员都时不时停下来翻翻小说。
剧版《三体》对于原著的还原,在某些情节上可以说到了逐字逐句还原的程度,有不少整段台词直接“抠书”,一些人物的反应镜头也忠实于原著描写。就连叙事结构都是“拷贝”原著,从纳米物理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联手调查多起科学家的自杀事件切入。
在白一骢看来,剧版《三体》能够走到今天,核心还是能不能讲好故事。“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把作品打磨到了我们认为相对可以接受的程度。”
然而,《三体》数量庞大的粉丝能否撑起一部爆款网剧的播放量,仍是个未知数。当“看热闹的人群”散去,剧版《三体》的热度还能维持多久?
05
“可以忠于原著去拍一部烂片,也可以毁掉原著拍一部好片。”导演李安在介绍改编经验时曾经说过,把文字翻译成电影,没有意思也不太会成功,因为怎么拍观众都觉得没法超越小说。
对于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的《三体》IP来说,尽量忠实原著也许是最优解,但这注定是把双刃剑。
在《剧版》三体的弹幕中,既有书粉惊喜于该剧对于原著人物、氛围、台词的还原,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看不懂或无聊。有原著粉试图打“预防针”——要有耐心慢慢进入故事,但新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
据酷云实时数据,《三体》CCTV-8的收视率从刚开播时的1.3%一路下滑至1%。收视率下滑,意味着留不住电视端前的观众。作为对比,2022年同档期、同一播出时段的《雪中悍刀行》,大部分时间收视率呈上扬趋势。
不少网友将其归因于剧版《三体》过于追求贴合原著,导致理解门槛太高。
将文字“翻译”成影像,固然讨巧,也忽视了电视剧需要的节奏和起承转合,只能限定于书粉圈“特供”。这样的改编方式,虽然取悦了大部分书粉,但对于没有阅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并不友好。
作为一种比文学作品受众更广谱的艺术形式,剧版的叙述方式显然没有降低原作的进入门槛,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观看障碍。比如为了营造科幻氛围,大量使用摇晃镜头和空镜头,以及大段引用原著台词,这些处理方式不仅拖慢了叙事节奏,而且让部分观众觉得有故弄玄虚之感。
此外,《三体》第一部的故事背景相对接近现实生活,可以采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去贴近原著,但当未来的故事展开,这样的处理方式或将面临更大的障碍。
正如豆瓣上另一高赞评论所言,剧版《三体》的基础文戏都是直接从原著拿下来的,虽不会犯错,但剧本也不会讲故事。“比如我妈这种没读过原著的人,看第一集看得明白个啥呢?讲故事要从好理解的点着手,剥洋葱步步深入,不能意识流。”
还有网友吐槽,剧版《三体》最后的呈现结果,是一群演员围在一起办了场读书会。
06
对于爆款缺席了大半年的腾讯视频来说,其野心显然不止于做一部“圈层特供剧”。
2022年,腾讯视频以《雪中悍刀行》《开端》两部爆款开启,但领跑之姿未能贯穿全年。自暑期档的《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之后,腾讯视频仅推出了《昆仑神宫》《爱的二八定律》两部高关注度的独播作品,且口碑并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仅6.9和5.8分。而爱奇艺下半年相继推出了《罚罪》《唐朝诡事录》《卿卿日常》《风吹半夏》等多部热度破万的剧集。
据云合数据,2021年,腾讯视频、爱奇艺全网剧集有效播放都在1145亿左右,腾讯视频会员内容有效播放479亿,居首位。但到了2022年,形势已然逆转。爱奇艺全网剧集正片有效播放1190亿,同比上涨4%;会员内容有效播放614亿,同比上涨46%。腾讯视频正片有效播放972亿,同比下滑15%;会员内容有效播放485亿,同比上涨仅1%。
爆款内容直接关乎会员规模。据腾讯财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总数为1.20亿,同比减少900万,环比减少200万。
因此,在兵家必争的寒假档和开年档,腾讯视频亟需一部爆款作品拿下一个“开门红”。
2016年,《三体》首次公布影视化的消息。2022年6月,腾讯视频放出了《三体》电视剧海报、宣传片和演职员名单,再到2023年1月首播,整个过程历时7年。
但剧版《三体》的首播高开,并不意味着腾讯视频高枕无忧。
以动画版《三体》为例,随着口碑走低,其在B站内的播放量也遭遇腰斩:第一集播放量6793.9万,第二集为2831.7万,后续几集播放量仅维持在2000万上下。
除了在原著粉和非原著粉之间的口碑割裂,剧版《三体》还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2023年即将播出的Netflix版《三体》。
据白一骢介绍,Netflix版《三体》一集的预算可以拍腾讯视频版的一季。除了资金更充裕外,Netflix版《三体》的制作班底也更大名鼎鼎:由《权力的游戏》编剧大卫·贝尼奥夫、丹尼尔·威斯联手《真爱如血》编剧亚历山大·吴打造剧本,《三体》小说作者刘慈欣和英文版译者刘宇昆担任制片顾问,第一集由《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执导,吴宇森和布拉德·皮特等担任联合执行制片人。
在动画版刚开播时,《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关于《三体》影视化的一段采访重新被翻了出来。在他看来,对于高维度的文明来说,人类就像是那只蚯蚓,能够探知到的宇宙有限。怎样用具象的影像,或者用三维度的头脑去营造一个高维度的世界,这是难点所在。
或许,正如郭帆当时所言,《三体》影视化的时机仍未成熟。
07
《解码三体》在正式上线前,先公开了一支先导片。这支先导片,让嘉宾们亮相的同时,也是在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解码《三体》?
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CEO姬少亭认为《三体》对中国科幻行业的影响将会绵延数十年甚至百年,“这个影响不亚于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三体》改变了整个社会对于科幻的理解,它可以是更商业的,它可以是更高大上的,可以是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场合被讨论的。
不仅仅在中国,《三体》在世界科幻领域都有自己的位置。
截至2021年底,《三体》的国内实体和电子书发行量近3000万套,全球输出31个语种,海外实体书销量逾330万册。2015年,《三体》还获得了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而在此前,《三体》已经横扫了国内几乎所有科幻文学相关奖项。
在参与节目的大咖们看来,《三体》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为政治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理论,提供了十分具体而又想象力丰富的场景,因此多个学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解读方式。
《三体》把很多经典理论设定,还原到了一个具体的故事情景,读者们可以看到这些可能有些枯燥、学术化的设定,会在现实中如何一步步展开。
《三体》有足够多面、立体的因素让它被“解码”,对源源不断涌入的新读者来说,这些丰富的元素也需要进一步被“解码”。而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三体》观众来说,这档节目也是一把入门的好钥匙。
据《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读物销量的67%为《三体》,说是中国科幻的半壁江山并不为过,仍有不少00后乃至05后在成为《三体》迷。
施展还从经济崛起的角度这样解读《三体》的“出圈”:在它火起来的那几年,正好是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各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大规模展开的过程。在那个时候,人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有着宏大格局的想象力。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让很多在其他国家不足以成型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成为可能。但这需要宏大想象力的支撑,而《三体》正是近些年罕见的一个呈现宏大想象力的范本。
与中国经济走势的暗合,让它的影响力绵延至各个领域,也成为文化娱乐从业者们都想要征服的那个最难的挑战者。剧集的上线,也让《三体》来到一个特别适合“解码”的时机。
《三体》的游戏、电影、剧集、动画的开发一直未停止,仍然有不少创作者前赴后继地向前。白一骢就在《解码三体》中透露,剧版《三体》做了七年。剧版《三体》可以在2023年这个节点诞生,是建立在影视基础设施足够发达的条件下。到了这一阶段,国内影视行业终于有了可以还原《三体》这个宏大世界的能力。
影视作品的热播,在舆论场上营造出了热烈讨论三体的气氛,不论是三体迷还是非三体迷,都可以在《解码三体》里得到更多新鲜的、审视这部作品的视角。
08
请来二十几位业界大咖的《解码三体》,并不止有大咖们单向的回答和输出,还有多个领域思想的碰撞和交融。
节目一共有10期,分别从三个角度“叙事学”“未来学”“人文学”来解读《三体》。“叙事学”分析的是《三体》本身的故事、人物及作者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特色;“未来学”会从各个学科的理论角度,拆解《三体》中的科幻设定与脑洞;“人文学”则是试图找到《三体》隐藏在科幻外衣背后的表达。
后续节目的内容,并不都像先导片一样,是学者面对画外的回答。后续内容中,还会呈现一系列的采访和对谈。比如科幻研究者严蓬就采访了电视剧《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从书迷的角度表达了对剧版筹备过程的好奇。科幻作家韩松也和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围绕《三体》的“阅读体验”问题做了充分讨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对这档为“三体迷”准备的节目印象深刻。据他回忆,录制现场沉浸式地打造了一个三体元素十分丰富的场景,比如有概念设计图分散地贴在墙面上。“这个场景非常吸引我,我非常愿意在这样一个三体元素环绕的场景中去讲《三体》,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除了在一个沉浸式的环境里聊《三体》,更令“三体迷”王元卓兴奋的,是与同好们聊一些鲜少被人关注的细节,比如三体人到底长什么样,什么样的体型才会让信息没有延时、无损耗的传递。
参与过不少对谈节目录制的王元卓,也感受到了不同领域嘉宾“碰撞”的魅力。“比如严蓬老师本身是对科幻的影视和小说创作很有理解的专家,我们每个人从资深的领域去聊,互相都会有启发、有碰撞,我可以从他的视角去了解到他思考的内容,所以参加这个节目对我本身的收获也很大。”
知识节目的“曲高和寡”,一直是其出圈难题。
大部分知识节目是一个宽泛主题的呈现或者讨论,要么是对谈观众,要么是对谈主持人,天然就缺乏了趣味性,单向的互动很难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用简单的镜头和高密度的信息量留住观众。怎么样用丰富的信息量而非情绪去打破圈层,吸引“高知”以外的受众,是每一档知识节目都要试着解决的。
而《解码三体》站在《三体》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是节目的讨论点就聚焦于《三体》这个IP,请来的嘉宾都是书迷,书迷自身感兴趣的话题才会在这里延伸讨论。其次,由于与剧版同期上映,剧集与节目之间的“套餐式连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感,追剧的人在看完更新的剧集后,也会被这档解码的节目所吸引。
请来的嘉宾横跨多个领域,形成的碰撞就天然具有看点,许多趣事和犀利的见解,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出来。比如白一骢聊到跟朋友们聊天,朋友们说“不知道是谁胆子这么大敢拍三体”;戴锦华也会很直接对韩松表示“我阅读这本书没有感觉到快感”。
被“出圈难”的问题所困扰的知识节目,不妨试试《解码三体》相对轻巧的解法。
探讨的主题不必宏大,就聚焦在一个相当细的点,把它作为支点撬动更多的话题。这个点可以是一个IP,也可以只是一个具体的话题。同时,对于本身就有营销困境的知识节目来说,上线时间也至关重要,上得早不如上得巧,和在映影视作品的联动更好的有1+1>2的效果。
在寻找嘉宾时,也不用只局限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上。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学者们交流,自带碰撞的火花,或许会诞生出许多学者们、节目制作者们乃至读者们都想象不出来的爆点。
对消费一个IP的用户来说,主动去找各种资料,与同好共同解码是常见的动作,这时候如果恰好有一个节目能顺水推舟帮一把,何尝不是在解决一个具体的市场刚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