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父母皆祸害”?为什么我们为孩子付出所有,却换来被子女视作“仇敌”的结局?

“父母皆祸害”?为什么我们为孩子付出所有,却换来被子女视作“仇敌”的结局?

公众号新闻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

作者:静思,阅读第一特约撰稿人


豆瓣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

这个小组成立于2008年,在小组辉煌时期,曾有12万人之多。成员多以以70后、80后为主。大家聚集在一起,抱团吐槽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绝对想不到,自己在一部小说里塑造的主人公之因为青春期叛逆,吐槽自己父母时撂的一句:“父母皆祸害”,竟然成了地球另一端12万苦主们抱团取暖的小组织。

当然,如此“大逆不道”组织肯定是不能长久苟活于世的。在几年前“父母皆祸害”小组被封掉了。虽然组织不在了,但那些孩子们曾经遭受的痛苦是不会被抹去的。

在那个小组里,有被家人猥亵的、有被殴打的,有被家长毁掉大好前途逼着替家里还债的。

当然,更多人没有遭受上述那么残忍的事,而是经历着那些看上去伤害性不大、“琐碎平常”的家庭教育,比如被父母长久以来语言暴力辱骂、经历打压教育、活在pua式亲子关系里。

从吐槽的故事来看,青春期成为孩子们遭受伤害的高发期。

青春期里的那些痛

我翻过小组里的一些故事,有两个故事因为平凡与常见,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一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因为11、12岁时自己在摩天轮里咬冰棒,被妈妈当着几个陌生人的面打了一耳光。十多年过去了,她只要靠近摩天轮就会内心恐慌。

在女儿看来,这一段尚未治愈的伤痛;但在妈妈看来,这只是父母对子女一段天经地义的管教。挨打?哪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就你这么矫情有了精神创伤?


还有一个故事也挺常见,是典型的“妈妈是为你好”的剧本。

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含辛茹苦一个人把儿子养育成人。妈妈是小学教导主任,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句“妈妈是为你好”一直在他头顶盘旋着,伴随他长大。

男孩要参加什么辅导班、放弃什么兴趣班、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都是母亲一手操办——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遥控”。

直到大学毕业后,他第一次决定了自己想要去的城市和工作。妈妈不满意,于是连夜飞到他所在的城市,苦口婆心劝说、哭哭啼啼咒骂、甚至要找他的领导谈谈。所有这些就是为了让他听妈妈的话、走妈妈帮他选择的路。

最后,他被母亲那句熟悉又刺耳的话彻底击溃:“你现在生妈妈的气,等你年纪再大一些,就知道妈妈是为了你好。”

“妈妈是为你好”,就是他人生中循环播放的一个魔咒。

比起那些长期遭受家暴、被家长侵犯的孩子来说,这两个伤痛微弱到似乎不值得一提。大是大非的问题——比如虐待、遗弃往往更容易下评判;反而是父母因为育儿“无知”或者传统教养方式的“惯性”而产生的这些伤害,更难掰扯清楚。

孩子一方觉得父母给自己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却不知道真诚道歉;父母一方则认为自己为了儿女倾尽所有,打骂管教不过也是为了子女成才,何错之有?

家有青春期孩子
父母“爱你在心,口难开”

其实,我相信,这世上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为了孩子会奋不顾身。尤其是中国父母,为孩子付出的精力、时间、金钱绝对一骑绝尘。不像国外家长会有很多吸毒、酗酒、家暴、做出反智行为的事情。为什么到头来,孩子会揪着自己一点压根算不上什么的问题怀恨在心呢?

而且之前我看小组里面留言诉说伤痛的人,基本都是在写自己青春期与父母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了内心的“愤恨”或阴影,使得自己长大成人后也无法痊愈。可见孩子的青春期如果不能和父母和谐度过,对双方都是一辈子的遗憾和伤害。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加深,并不是有大是大非的问题横隔在中间,反而是那些没说开的小矛盾累积所致。

因为在孩子最难熬的青春期,不少父母要么选择硬碰硬的对抗管教、要么选择沉默不语的忍耐教育,放弃了正面对话的机会,从而错失了解孩子内心的时机。

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健康度过青春期,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话”。这是我在《青春期对话法》这本书里学到的宝贵一课。


《青春期对话法》是韩国青年问题咨询师姜琴珠的著作。

作为曾经的中学、高中老师、青少年问题咨询师、《青春期孩子的纸条》杂志策划人、以及两个孩子的妈妈,姜琴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良久。她每年会收到4000多封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信件,在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作者认为,要想解决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冲突、要想让孩子健康度过青春期,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话”。用“对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其他方法也无法解决。

曾经有一份北京中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随机受访的3000名中学生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选择“极度反感和痛恨父母”,“喜欢父母”的孩子人数则不足5%。

这份数据估计要令家长们心头发颤了,本该在关键期里成为孩子守护者、帮助者的家长们,怎么就变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恶魔”?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多数爹妈对青春期的孩子“爱你在心,口难开”。


一方面,人在不合心意或者心情不佳时会拒绝对话,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这样,“真讨厌他们(父母)这样”“完全不理解我”“为什么不行呢”……当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时,对话之门就关上了。

面对情绪化的孩子,很多父母选择忍耐:“他现在是青春期,我忍一下吧”“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说吧”“这次不说也没什么”...

一次两次地忍耐,从而放弃了正面沟通的机会,最终错失了解孩子内心的时机。慢慢地,父母就从不想跟孩子对话,变成了无法与孩子对话。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虽然做好了与孩子对话的准备,却缺少应对冲突与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口、说些什么、应该用何种方式说……完全不懂。

姜琴珠相信,在亲子关系里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够用“对话”来解决,只要还有对话的可能,总能找到症结,慢慢解开。而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对话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有效对话的“九大要素”

说起“对话”,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说些什么”、“怎么说”,其实准备工作可远不止这么简单。

在《青春期对话法》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有效对话的九大要素:时间、地点、语气、责备、提问、反问、称赞、助兴、沉默。

比如,与孩子对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像考试临近时、考试结果公布时、新学期开始时都属于不合时宜的时间,在这些特殊时刻展开对话,成效很低、也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还有对话的地点。多数时候我们会在家里展开对话。比如家长敲开孩子的门站在门口,孩子坐在书桌旁或者躺在床上心不在焉听家长唠叨、废话。在这样的场景里,对话效果可想而知。

作者建议,去家附近的咖啡店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招待,二是在公共场合,大人也会注意一下自己的语气。

而且,在家之外的场合与孩子对话,父母很容易站在第三者的视角,客观地评价孩子。或者在公园的长椅聊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带冰激凌或者一些简单的饮品,与孩子边吃边聊,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卸下心防。

当年我读高中时,我妈每半个月都会带我去我喜欢的一家自助火锅店吃饭。小孩子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很容易和父母掏心窝子了。


如果家长能在对话中加入一些助兴的语句,和孩子的对话就更容易展开了。

“助兴”有点类似于相声里捧哏的角色,“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呢?” “就因为是你才成功了呢” ,诸如此类的话,可以传递出来自家长的信任、肯定和鼓励,会帮孩子打开话匣子,更加愿意与父母沟通。

书中为家长总结出了让孩子滔滔不绝的12句助兴台词。


当然,对话并不意味着父母要一直滔滔不绝地说,有时对话中需要一些积极的、恰当的沉默,尤其是当孩子非常固执、恪守己见、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时,父母可以用沉默来应对。

我相信养过孩子的人都有过无数次想对孩子大吼、甚至捏紧拳头的时候,特别是孩子不听话、顶嘴的时候,身为父母难免会产生“他怎么敢这样跟我说话?谁给他这个胆子,让他如此顶撞父母?”这类想法。

此时,如果家长能够短暂的沉默一下,可以舒缓波动的心情,让自己更加冷静地去和孩子交谈;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了平定情绪、反思自己的语言或行为的余地。

当然,作者认为沉默也是有时间限度的,建议控制在5分钟以内为好,然后继续开展对话;而且保持沉默时不要移动空间,待在原地最好,否则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在无视自己。

掌握好这对话的九大要素,父母和孩子肯定可以提升对话的质量。

孩子,值得我们在周末“浪费”一小时

随着孩子学业加重,很多家长会叮嘱孩子不要浪费时间,把放学后、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周末多刷几套卷子、多背几篇单词才是正事!估计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

但作者认为与数学卷子、英语单词相比,孩子的情绪、困惑、理想这些与实打实的分数相比来说“轻飘飘”的问题更值得父母去费心,虽然我们与孩子天天在一个屋檐底下生活,但完全了解孩子的内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如此,作者提出了“周末一小时对话”的建议。

为了确保对话能够顺利展开、且产生一定效果,请父母遵守以下七个原则:

第一,与孩子提前商定好对话时间。

对话的场所可以改变,但对话时间最好固定下来,可以是周五晚上,也可以是周六中午或晚上,可以跟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对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并自然接受。在对话期间,务必关上手机,只有不被手机支配,才能全身心集中于对话。

第二,对话场所可以变化。

对话场所只要安静舒服即可,只要不要去太过喧闹、人来人往的地方即可。

第三,对话可以从令人放松的话题开始。

比如父母的青少年时期、儿时的朋友或者年轻时狂热喜欢的东西。准备些孩子喜欢的饮料、零食,可以边吃边聊。


第四,提前制定一个对话主题。

当孩子习惯一小时对话之后,可以提前制定一个对话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或者是能够改变孩子想法的主题,而非满含父母要求的主题。父母也可以把这一小时当作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孩子的时间。

第五,不要只局限于当天的主题。

“我今天要教会他什么”“我今天务必告诉他什么”,如果只关注自己想要说的话,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话。制定对话主题不等于一句题外话都不能说,父母与孩子对话,是为了倾听孩子,了解孩子。

第六,一对一对话是原则。

周末一小时对话应该是妈妈与孩子或者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一对一对话,这将有着非凡意义,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全身心关注。另外,两人之间的对话没必要与其他家人分享,否则孩子会感到背叛或者羞愧。当孩子习惯一对一对话之后,可以征求孩子意见,允许其他家人参与进来。

第七,不管孩子说什么,父母切忌一口拒绝。

如果孩子说出意想不到的话或者提出过分要求,父母不要妄下结论、一口回绝,告诉孩子需要点儿时间考虑。这是因为,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基于对父母的信任。

仅通过周末一小时对话,肯定无法了解孩子所有的想法,也未必能马上开启孩子的内心,但这一小时帮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想法、相互建立信任、维持了良好关系,与孩子独处的这一小时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写在最后

在《青春期对话法》里,作者还结合实战经历总结出了和孩子进行对话的“五种错误的提问”、“五种能促成长篇对话的问题”、“九种需要避开的对话主题”等实用建议和技巧。


我相信,这些对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家长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以改善亲子关系的“良药”。

跟孩子对话,就像在孩子的内心播种。有的种子一播下去就会生根发芽,迅速生长;有的种子播下去没过几天就枯萎了;还有的种子,父母费劲播下去,只会开花却不结果。即便如此,到了一定的时机,那些对话也会在孩子的人生中结出60倍、100倍的果实。

身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就算今天的对话种子没有发芽,父母也不要气馁,坚持把好的对话种子播种下去、静静等待就好。


“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派出所上门询问为什么订出国机票!还有网友刚订机票就接到派出所电话!出国全面卡死?所有人护照上缴?魔幻!中国女子嫁小20岁外国男子拿PR!出资给丈夫“买春”,隐忍却换来家暴扯白||为什么我们要去过一种“有远见”的生活DC电影公司的年度大作扑街了,申请破产保护将会是唯一的结局?惨!83岁华裔老人被骗光200万毕生积蓄!被子女抛弃 多次想自杀…从德约的“天下无敌”,我们能学到什么?德州女子付$5250搬家,却遭卷款跑路,还要花钱赎回物品被子越重,睡得越香!盖7kg左右的厚被子,显著改善睡眠;盖4周,失眠改善50%!原因竟是...砸钱送儿子念贵族学校!英国亚裔父母这一举动的结局令人意想不到……害怕孩子未来被 ChatGPT 取代?你灌输的知识技能越多,孩子越输在起跑线考古发现旧约以色列仇敌亚摩利人曾拥有自己的语言,证实旧约历史的真实性太魔幻!中国大妈在澳打拼,嫁小20岁小鲜肉拿PR!出资给丈夫“买春”,隐忍却换来家暴,网友褒贬不一为什么我们更容易理解自然科学,却难以欣赏数学之美?澳女视力模糊就医, 眼球竟被摘除! 全是因为在夏天没注意这件事派出所上门询问为什么订出国机票!还有网友刚订机票就接到派出所电话!出境必须报备,否则上不了飞机!出国全面卡死?所有人护照上缴?端知东京有山林加拿大BC省再现“人民公园相亲角”!中老年交换子女照片信息,为孩子寻找潜在对象华人外卖店老板娘在英国生活的别样人生体验昔日下属成特朗普“强敌”?!妮基·黑莉正式参选2024年美国总统,这位50岁印度裔女性凭什么?(附视频&解说稿)费孝通:为什么我们总说乡下人“土”?《崩坏3》迎来第一部大结局,为什么我依旧对它满怀期待?我在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这一步要不要迈出去。。。这位总统质问:为什么我们坐拥黄金,却如此贫穷拍脸按摩手法(face-slapping)是什么?【健康】湿巾有毒?为什么我们应该减少使用湿巾?一段山东父女视频冲上热搜后,全网都在恶心韩女的女王行为,这也可能是我们以后的结局“父亲犯罪孩子一定不是好人么?”周世虹委员:建议消除对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真的狠!列治文华裔父母帮孩子付完首付,直接被轰出家门?!我们为什么要寻找外星人?世界上还有多少“红岸基地”?烧香拜佛求升官!他将权力视作“提货券”...妹子不慎滚落楼梯,嫌太"社死"直接装晕,却被送进医院!这结局??跨越十国朝圣世界杯,却换来露宿街头 | 谷雨从138㎡搬进46㎡后,他们为孩子打造暖心亲子宅,还坐拥三室+双卫?【居住榜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