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孩子未来被 ChatGPT 取代?你灌输的知识技能越多,孩子越输在起跑线
爱贝睿编辑推荐
小爱也在担心自己被机器换掉
停课了,我需要在家教孩子吗?
疫情那两年,幼儿园中小学一停课就是几个月。家长最担心的是耽误孩子学业,几个月没学东西,时间荒废了。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美国90年代研究发现,一个暑假孩子会损失一个月的学习内容, 尤其是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对于概念和能力,孩子更容易忘掉的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内容。越是高年级这种暑假滑坡现象越明显(Cooper et al., 1996)。
我的儿子小海豚的学校曾上了一段时间网课,家长们接到了校长的一封信。信里第一句话是:请不必担心孩子的学业进度。校长从源自19世纪的工厂模式的学校课程设置安排开始讲起 ,强调当代的学习模式已经完全不同于100多年前。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发展中,所以小朋友的发展是有独特的特点,不同于青少年尤其是成人的学习风格和方法的。校长还提到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助推」。等到孩子们身心准备好了才开始正式的学业教育。当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规定孩子6岁,甚至5岁入学的时候,芬兰法律规定7岁入小学。
有着家长和发展心理学家双重身份的我,读了校长的信几乎感动到落泪。一方面为校长有这样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而欣慰,另一方面为我不给小海豚在停课期间加码学习找到了学校的支持。
二战以后的70年里是人类历史上知识和科技急速发展的时间。19世纪以前,人类的知识翻番需要100年时间,到1945年,这个时间变成25年,1982年这个时间为1年。现在每12个小时人类的知识就会翻番 (R. Buckminster Fuller)。Marc Rosenberg 用一张图来表示知识更新的速度。
Adaptability 适应性
Autonomy 自主性
Character strength 性格强项
Collaboration 合作
Content (学科)内容
Critical thinking 批评性思维
Confidence 自信
Communication skills 交流能力
Conscientiousness 尽责性
Creativity 创造性
Cultural sensitivity 文化敏感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情绪的自我调节
Empathy 同理心
Grit 坚毅
Goal orientation 目标定向
Growth mindset 成长型心智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高阶思维
Integrity 诚信
Intrinsic motivation 内在驱动力
Initiative 主动性
Organization 组织能力
Perseverance 毅力
Perspective taking 观点采择
Persuasiveness 说服力
Playfulness 游戏力
Positive attitude 正面态度
Professionalism 专业精神
Resilience 百折不挠
Self-control 自控力
Self-motivation 驱动力
social skills 社交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669工作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能力呢? 我想介绍三类游戏,结合发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来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回归到亲子教育。
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是指没有成人的干预的,孩子自发的玩耍。试想一个婴儿来到世间,所有东西都是全新的,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不可预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世界,学习在不确定性中成长。神奇的是,他们似乎做得非常成功。
那么小朋友是如何在自由游戏里学习的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研究(Bonawitz et al., 2011):研究者给两组4-6岁孩子同一个塑料玩具,上面有不同按键,每个键有不同功能。在「意外学习组」,研究者走进房间,「一不小心」碰到了玩具上的一个键,玩具发出了哔的声音。之后研究者把玩具教给孩子自由地玩,发现孩子们可以尝试各种可能性,很快就发现了所有键的不同功能, 有的能发光,有的能演奏音乐,有的后面藏着小镜子。在另外一组「故意学习组」,研究者走进房间,像一个老师一样跟孩子说:看,我有一个新玩具,我来演示给你看是怎么玩的。然后有意地按了一下会哔的那个键。之后研究者把玩具交给孩子。神奇的是,这组孩子只是反复按那个哔的键,最后也没有发现其他的键有什么功能。
这个研究听上去很可悲,当家长或老师有意地去教小朋友怎么玩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也限制了他们探索的空间,和学到新东西的可能性。这也验证了皮亚杰所强调的在婴幼儿阶段,发现是学习的最好途径。
因为在自由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其实是在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的。比如去观察孩子摆积木,会发现他们会不断改变方式,横着摆,竖着摆,立起来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快就知道哪种摆法最稳定,积木不会倒。
这不就是在学习物理吗?如果家长过分干预,直接告诉孩子怎么摆,某种意义上就剥夺了孩子学习重力的一个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探索的意愿,在新的环境里没有成人指导就不知所措。这不是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吗?
所以过度「教」孩子,其实是费力不讨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玩具递到孩子手上,然后管住手闭上嘴看着就行了。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可以说,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摆积木呢?或者:你探索了很多方式呢,真棒!
引导游戏
游戏不只是孩子自发的自由游戏,还有成人发起和支持的引导游戏。引导游戏也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但要这个过程真正起到学习效用,需要是孩子自主控制,引导游戏进展方向。研究显示(Weisberg et al., 2015),引导游戏比起完全自由的游戏或者完全成人主导的直接教学,学习效果都更好。
成人如何引导游戏,在游戏里又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成人要帮助孩子准备学习的环境, 比如提供材料。比如蒙台梭利教学里,老师会在教室里提供适合孩子能力的各种教具,孩子可以自由探索这些教具,从中学习。成人也可以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比如带孩子去博物馆,游乐场,甚至是提供好的,能够支持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软件或游戏。有时候孩子在过程中会失去兴趣,家长可以问一些开放式问题来促进孩子的探索,比如:如果这样玩,会怎么样呢?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
我曾经探访一家幼儿园,很惊讶地发现教室里的桌子是四脚朝天拍的。问了老师才明白,原来小朋友们过去的一星期都在读海盗主题的书,非常喜欢扮海盗的游戏。老师就想办法支持孩子们的假想游戏,建议把桌子翻过来假装海盗船。孩子们很开心,结果桌子就四脚朝天地躺了一个星期,孩子们每天都上船来玩不同的海盗游戏。
这就是一个引导游戏做得很好的例子。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然后给出一个提意,更好地支持游戏,使得游戏内容更丰富,延续的时间更长。
户外游戏/课间休息
户外游戏对孩子非常之重要。现在疫情开放了,一定要多给孩子创造户外游戏的时间。户外游戏不仅促进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降低近视风险,还能够促进创造力和注意力发展。
由于户外成人的监控比较少,更能够培养孩子和同伴的社交能力、问题解决和自由探索,并学习生存技能。
有一个研究(Uhls et al., 2014)发现,在森林夏令营生活几周之后,小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社交技巧、同理心和心智解读。另外的研究(Lambrick at al., 2016)发现,课间休息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大运动量活动一下、跑一跑,下一节课他们的认知执行功能更好,注意力更集中。
为什么游戏有这些正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功能呢?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是非常集中注意力的,包括电子游戏,他们非常认真。
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喜欢做的、有自主性、有内部驱动力。然后游戏又好玩,对孩子来说,在游戏中练习未来在社会上会遇到的技能,包括问题解决和社交技能,对孩子是很有意义的。
等孩子身心发展准备好了再上学
下面,聊一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入学年龄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单纯地幼儿园阶段有没有教写字的问题,而是幼儿阶段的学习方式跟小学是很不同的。
我们前面讲到婴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游戏,不在乎你学什么内容。4岁的孩子通过游戏一样可以学习编程,或者学汉字。虽然现在教育局强调不可以在幼儿园教汉字,但是如果仍然在幼儿园排排坐听老师讲课,依然是小学化的,这种方式不适合幼儿的学习。家长在家教孩子背乘法口诀,也是小学化的,因为孩子不理解概念。前面提到芬兰的入学年龄晚,但是芬兰整体教育水平很高,中学生在国际标准化考试比如 PISA 中表现很突出。
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发现,早期对学术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孩子当下的考试成绩,但是入小学之后1-3年这个优势就消失了(Carlsson-Paige et al., 2015; Marcon, 1999)。
关于入学年龄的研究也发现,入学时年龄较大的,比如月份大的孩子从学前班到10年级,都领先于那些入学时年龄小的孩子,有些优势甚至保持到成年阶段。如果孩子月份小,可以考虑推迟一年入学。
研究发现推迟一年入学的孩子到升大学时成绩都比较好,甚至开始工作的早期收入也相对比较高。那些月份小的孩子刚入学时表现出更多的ADHD症状,因为他们的大脑不够成熟,不能够长期集中注意力,所以跟上学业有困难。要知道在5,6岁的时候,差几个月可能发育上就差挺多的(Datar & Gottfried, 2015; Görlitz et al., 2019; Matta et al., 2016; Wendt et al., 2018)。
总结一句话,关于教还是不教,我倾向于不教,相反,给孩子自由玩的空间和时间,多去户外跑跑跳跳玩泥巴,等到孩子身心发展准备好了再开始上学,正式的学知识会事半功倍。过早地教孩子学业内容,反而会「输在起跑线」。
最后,回到亲子教育问题。
这张图是美国的数据,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家长花在育儿上的时间(黄色),妈妈多了40%,爸爸多了3倍。
我们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我猜很多是在操心孩子的学习上了。「过度养育」成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正面的成长环境, 又不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弄巧成拙,成了父母必须面对的问题。
Eva M. Pomerantz是一位研究中国和美国亲子教育差异的专家,她指出:
While high-pressure, high-control 「Tiger Mom」 parenting does yield better academic results, especially in math and science, it may also produce 「dampened happiness」 and 「dampened emotiona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虎妈」式的高压高管控教育模式确实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折损孩子的幸福和心智情绪功能。
在婴幼儿阶段,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机会,就是创造机会和鼓励孩子主动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发地按照孩子自己的节奏发展,不要「助推」。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身心健康。◈
@爱贝睿科学早教,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陪你与宝宝共同成长。
不想错过更多前沿优质育儿资源?快来加星标哟!跟着下面动图3 秒钟就搞定~
星标设置方法如下,三秒就能完成!
转发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