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完年,终于没人再说年味淡了
大年初五了,三年以来全面开放的第一个春节,正红红火火地进行着。
今年,能回家过年不容易,抢票回家变得更困难,年前,游子们积攒了三年的归心似箭,也积攒了三年的思念和遗憾,都在春节的这一时刻呼之欲出。
外卖再好吃,离家在外也已经吃得有些腻味,还是妈妈炒的红油火锅更对味,不会包饺子也不算什么,多的是累得连米饭都懒得蒸的打工人……总之,对漂泊在外的打工人来说,回想起过去两年的年节都在冷清的出租房中度过,这样的春节已经不愿再过第三次。
回家不易,打工人叹气,无论是对家乡年味儿的期盼,还是离开工作的烦恼、重回家乡的热闹和温馨,都让明知回家难,但依然坚持迎难而上的打工人坚定了回家的信念。
今年春运,异常热闹
对许多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今年春节意义非凡。
因为,这可能是他们三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
许多年轻人都在社交网络上纷纷吐槽,今年的机票实在是太贵太难抢。在#今年为了赶回家过年有多拼#这个话题下面,有网友表示自己宁可加价买个抢票VIP,也得努力抢到票回家,还有人说碰到了家里住得偏的小区保洁,他说火车没法直达,只能坐耗时更长的汽车回家,虽然一共放假才八天,但还是想回家看看。
甚至有人为了赶上除夕的年夜饭,不得不以高铁的价格买硬座票,时间也并不算好,中间还得转一趟车,将近一天的车程才能到家,但还是想回家,为了回家过年,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惜一切代价了。
有些人抢不到硬座的票,宁愿选择站一天也要回家,累了就蹲在地上休息 / 图虫创意
实际上,春运难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为了回家两个字,中国人一直经历着九九八十一难,抢不上票,只是其中的基础操作。
抢不到票也都只是其中的小小坎坷,真正麻烦的还在疫情突然的爆发和病毒的不可预测上。
不用说别的,公共交通有可能造成的传染风险相当之大,在阳得不那么均匀的情况下,缩着脖子担心小刀拉嗓子苟到现在的朋友,回家路上感染的几率也显著增加。
考虑到频繁改换的航班和列车班次、公共交通的感染风险,自驾回家显然成为了想家的人相对顾虑更少的一种出行方式。
然而自驾也有自驾的苦,爆满拥挤的高速路段,电车车主们找充电桩难,和别人抢充电桩更难,油车车主走走停停,看着暴增的油耗陷入无语,但这些都不算什么,至少车主们还有车开,没有车的人,只能潜伏在各个拼车群里,努力找到一个可以拼车回家的人。
高速路段堵塞,也是春运时期最经常发生的事 / 图虫创意
即便如此,即便回家的路上山一程水一程、深一脚浅一脚,随便问一个人今年要不要回家,他们的回答依然会是:
我要回家。
交通部每年的春运旅客发送人次统计数据最能说明中国人回家过年的热情。
2019年,交通部门统计当年春运旅客发送人次将近30亿,其中道路发送的旅客人次就多达24.6亿人次,几乎把全中国的人都来回运了一趟[1]。
而在疫情开始的三个春节中,为了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即使很想回家,许多人也暂时按捺住了心情。不过,尽管非常困难,即使在疫情最为严峻的2021年春运,也依然有8.7亿人次在春运的路上来回。这一年中高速公路累计流量甚至有所增加,其中客车流量同比2020年甚至上升了75.8%[3] 。
一张车票,承载的是回家的心情 / 图虫创意
和过去三年相比,今年公布的春运客流总量预计数据也能显著说明中国人回家过年的热情。这份报告中预计探亲人流将达到总人次的55%,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也会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甚至将会超过2500万辆[5]。
其实,自驾回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2018年开始节假日免高速费通行,自驾回家、自驾游兴起,道路客运的占比也在逐步下降[2] 。
相比航班和高铁,自驾显然是更为自由和便捷的选择,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自从买了车,每年春节都选择自驾回锦州老家;另一位在上海工作、老家在安徽淮南的李先生,则持续关注拼车群里的信息,打算和别的私家车车主拼车回家[4]。
但无论要用什么方式回家,对过年回家的期待,往往才是年味最浓的部分,除了家乡特有的繁复仪式,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们心中对团圆的向往。
明明这么难,
为什么还要回家过年
无论是抢高铁票飞机票、挤公共交通,还是长途自驾回家,对打工人来说都并不容易。
但也只有回家,才能让打工人感受到暌违三年的年味儿。
大城市里的年味儿,总是特别淡。
北上广深这种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楼房公摊面积很大、套内面积很小,邻居和邻居之间根本不认识才是正常状态。大年三十互相敲门相约去楼门口放烟花爆竹的互动,基本约等于无,高层楼房狭小的楼道里,也很难开展驱傩、舞狮、祭祖这样大阵仗的传统活动。
在门口贴上福字,是城里打工人年味最重的活动 / 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出于环境治理的要求,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后固然减轻了环境污染,但这也让大城市减少了过年的热闹氛围,过年变得冷冷清清。
仅这几项,就足以让年味儿骤然缩减。
而平时习惯了埋头工作、到点外卖的打工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学习做饭,连炸厨房的机会都没法见缝插针,更不太可能亲自下厨做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至于小时候过节才能吃到的宝贵零食,也在成年后经济条件大为改善的情况下,彻底实现了一日三餐零食自由。
不管是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进口巧克力、还是过年才能穿上的好看新衣服,都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刷刷购物软件,就能通过大城市极其发达的物流网络获取丰盛的物质奖励,于是仅仅从过年的活动和食物中,现代人也很难再找到超出日常的惊喜。
小时候过年才能买的零食,现在随便就能买到 / 视觉中国
大城市的物质丰富度的确提升了居民日常的幸福感,但只要一到过年,早已被拉高了满足阈值的人们难免会觉得难以翻出新花样。
年味儿就这样在高速发展中消无声息地消失,陌生城市的游子只有回到家乡,才能充分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大湾区有一家人围桌吃巨型盆菜的传统,而陕西和山东的传统艺能则是团团在家里一起学着捏枣花馍,泛着晶莹润油的甜烧白和甜皮鸭是四川人年节必备的硬菜……这些都是轻易在北京上海广深这种大城市里见不到的年俗。
只有回家过年,才能吃到这么丰盛的年夜饭 / 图虫创意
更不用说和亲人聚在一起挨家挨户串门、吃百家饭喝百家茶的活动,晚上和亲朋好友相约去放烟花爆竹、赶集、逛花市,感受久违的烟花自由和集市自由,熟悉的家乡话萦绕耳旁,在烟花的亦真亦幻中,它们都是无可替代的年味儿。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能和许久未见的亲人团聚在家里,感受家的温馨,也让春节成为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奢侈时段。
何以为家,我心安处
没有阻碍、安心上路回家过年的这个春节,年味儿早已经在期待回到想象中“家”的场景里,日渐隆重了起来。
对大部分人来说,“家”是一个只要想到,就能让人精神放松的地方。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有自己的判断,但不变的则是“家”的联想带来的安心和陪伴。
哪里能让人安心,哪里就是家。
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就是在外打工人一年之中最期待的事情 / 图虫创意
过去三年中,紧张和随机的日常总会让人猝不及防,航班取消、高铁延误都已经是家常便饭,随时可能突发的疫情状况,则是心头最惴惴不安的焦虑来源。生活的不确定感在过去三年中成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注脚,给每个想回家而不能的人带来深刻的无奈。
好在今年春节,我们终于无需担忧这些不确定的风险,放心踏上了回家的路,充分浸润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中,只要开始踏上回家的路,就离这种令人激动的温馨又近了几分。
想到回家,每个人心中总会有几个承载着幸福的片段,这几支由领克09联手网易新闻共同打造的片子里,就有三个关于回家过年的故事:
《舌尖2》的陈硕导演,除夕之夜时,却需要带上大队摄影器材,奔赴离老家宁波五六个小时车程的拍摄地点,记录别人的年夜饭。而领克09的超长续航能力,终于让他赶在半夜11点到了老家。吃着父母特意为他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对他来说,家就是父母永远为他留饭的安心。
内蒙古向导朝勒门,一年365天都在向外地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家乡呆久了的人,总想出去看看,这一次春节,他决定四海为家,自驾出行,只做自己一个人的向导。对他来说,家就是旅途中领克09超强安全和强悍性能给予的安心陪伴。
带孩子们回家看父母的二胎家庭则需要考虑更多。除了疫情爆发导致的公共交通不方便,也有家里旧车空间不够大、装不下两个孩子和年货的烦恼。幸好妻子选择了一台空间更大的领克09,一起开着这辆安全移动堡垒回家和父母团聚。对他们来说,家是一家团圆,三代人的幸福安心。
尽管这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家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义,但回家的渴望却是天涯共此时,在这样一个期盼了三年的春节中,领克09希望你能幸福平安,回家过年。
为了解决你过年送礼无从下手的烦恼,领克09特地联合网易味央,共同制造了一款超大的黑猪肉礼盒兔年限定版,让全家安心的黑猪礼盒为过年的餐桌添财添福,内含网易味央的匠心甄选“猪九件”。
这份礼盒也饱含了领克对中国家庭新春佳节的祝福,带着#新年,09要一步到家#的美好祈愿,陪伴中国家庭一起过年。把这份一定用得上的超大件年货放进领克09的超大豪华后备箱,不仅一步到家,更能一步到胃,全家享口服。
春节既是上一年的尾声,也是下一年的启程,尾声渐息,也意味着新的篇章正在展开,在尾声和新篇章之间,回到家里,回到最熟悉的地方,休养生息,整装待发,就是过年回家最重要的意义。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郭运帷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