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出内伤的大厂人,决定回县城创业
文|徐晓倩
编辑|史成超
来源|时代财经app(ID:tf-app)
2022年,被迫频繁跳槽的张栋决定结束漂泊的职业生涯,回到故乡寻找新机会。在降本增效、二次裁员的多重风险下,一部分大厂员工向往起县城岁月静好的稳定生活。
“县城的工厂、企业人手比较紧缺,一年到头都有招人需求。”一位从武汉回到老家的互联网员工向时代财经说道。
县城经济的崛起为返乡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2022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四个县级城市进入大城市行列,分别是昆山、义乌、慈溪、晋江。
另一方面,大厂纷纷把引流重点放在五环外,电商大厂把小镇青年、中老年人当做重点目标,一些新的消费趋势在一线城市兴起后,能很快与县城接轨。
除夕当天,张栋坐上了回山东临沂的动车,临走前,他向还在北京的朋友一一道别,因为年后大概率不会继续留在北京。
五年前,张栋以北大硕士身份毕业,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顺利地拿到了头部大厂的offer,从事客户体验岗位,每个月1.5万元的薪资附加一连串的福利,看上去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过,互联网大厂的竞争总是瞬息万变,五年后,张栋所在的公司从头部互联网行列掉队。由于不在核心岗位,张栋看不到职场晋升的空间,而大厂涨薪的速度跟不上膨胀的欲望。每次过年回家,这份工作带来的光环正在逐渐减弱,当大家开始谈论房子、车子等其他硬性指标时,张栋总是尴尬地回避话题。
眼看着大学同学纷纷完成人生的预设脚本,比张栋提早回到老家的同龄人不少涌进创业浪潮,在县城里购置了好几套房子。
“大厂工作十年,也不一定能找到在一线城市的归属感,老家的亲戚不看每个月的收入,只要你还是居无定所,就是‘混不开’。”张栋向时代财经说道。
对于张栋来说,身上唯一值钱的履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证书,这份荣誉能为他减少创业初期的税收,“如果不回去试试,总觉得有些可惜”。
最终让张栋下定决心回家的导火索,是两个月前家里接二连三的紧急状况,有几个长辈没有熬过冬天,身在北京的他,既无人脉也无精力处理,总觉得自己是游离在故乡和一线城市的局外人——在大城市毫无存在感,也失去了在老家安身立命的关系网络。
相比张栋的犹豫和焦虑,同样从北京离职的谢婷婷已经步入了创业正轨。两年前,谢婷婷还是字节跳动一款明星产品的元老人物,随着项目整体被砍掉,过往的辉煌经历也在公司内部一笔勾销,她不得不考虑其他退路,老家区县发展的势头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家普遍意识到大厂竞争的内卷化,有的同行找到工作后还会经历二次裁员,这种漂泊感是难以消除的,而且裁员的波及范围也从基层员工扩展到中层管理人员。”谢婷婷在教培赛道深耕了十余年,回家创业的念头在她心里酝酿多时,只是受大厂工作压力和工作量的影响,一直被搁置。
保险起见,谢婷婷做了两手准备,她给自己定下为期一年、投入成本不超过50万元的项目底线,老公依然留在北京工作,以便创业失败后重新回到一线城市的大本营。从此,夫妻二人开启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每个月营收六位数,三个月成为头部玩家
经过长达半年的考察,谢婷婷有了初步的创业思路,期间,她试水过线下教培课程、宠物线下商店和电商直播,90%的想法都死在了市场调研的第一步。比如当地的主播资源并不成熟、部分宠物产品的客单价仅有北京的三分之一等。
“电商、宠物行业已经有了很多头部玩家,我更想找到扎根于本地土壤的蓝海行业。”谢婷婷向时代财经说道。
去年夏天,谢婷婷确定了第一个项目:户外桨板运动。谢婷婷观察发现,一线城市的新潮项目几乎能与二三线城市快速接轨,当露营、飞盘、陆冲等户外运动成为一线城市的潮流项目时,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也被同样的新潮刷屏。
产品推广的第一阶段,大厂市场经理的身份帮了大忙,通过社交媒体打卡引流和当地头部农家乐品牌合作,三次活动过后,谢婷婷的创业团队就收回了成本。
在户外运动需求最旺的夏天,谢婷婷团队一个月的流水能超过六位数,平均利润率达到50%,三个月内跃升行业的头部玩家。返乡创业的激情冲散了职场上积攒多年的焦虑,接触的合作方提起谢婷婷时,不忘强调她是80后的人才,谢婷婷才意识到自己距离“退休”还有很长的时间。
“很多当地的公司不太懂互联网营销方式,也不知道项目引流,在市场调研完备的情况下,想要突出重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谢婷婷向时代财经说道。
王琦的创业项目也在2022年夏天正式启动,团队由三个年轻人组成,他们身上相似的特点,都是被大厂卷出内伤,暂时处于半躺平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投身一次创业项目,相当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掀起点波澜。
王琦把创业的第一站放在了小红书,经营起了原创饰品品牌。从供应商筛选、选品、定制包装、产品上架,团队的电商生存指南直接拉高了县城同行的标准。“我们基本摸清了一些门道,现在看到某一类型的友商就能快速识别出有多少水分。”
县城的B面:人情包裹下的江湖
正月初三,谢婷婷负责推广的全新户外项目迎来新年开门红,原本以为人流会在下午5点左右散去,结果忙到晚上9点才能抽身。
两个月前,谢婷婷找到了新“靠山”,她把创业公司卖给当地一家头部企业,自己占有25%的股权,并且负责市场推广部分。
在做出决定之前,谢婷婷一度想要重返职场,原因是单一户外项目的营收规模有限。当时,谢婷婷还拿到了两个大厂offer,但年薪总包远远不及往年的市场行情。
“习惯了创业的节奏后,很难再接受打工人的状态了,而且我也不甘心放弃户外运动的市场,毕竟已经做出点水花了。”谢婷婷向时代财经坦言。
回顾一年多的创业经历,谢婷婷认为最难突破的是家乡的人情社会。
离开老家县城超过10年,她对当地的人际往来处于半陌生状态,熟人圈子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在初期开拓市场的环节,谢婷婷还得借助团队里从未离开老家的初中同学,撬开与当地合作方的沟通渠道。对于谢婷婷来说,当前找到一个靠谱、稳定的团队,无疑能分担一部分社交压力。
95年的梦瑶暂时没有把自己归为创业者的行列,从深圳一家互联网小厂离职后,她毫不犹豫地退回三线城市。在她看来,能够独当一面的一般是大厂生存体系里的佼佼者,可供梦瑶选择的只剩下考入体制内或者继续找工作。
在考入隔壁县城编制内后,梦瑶第一次感受到了“工作致贫”的滋味。3000元的月收入让她不得不过上精打细算的生活。由于当地近几年发展旅游业,每个月的房租吃掉了收入的三分之一。为了能省点手机流量费用,梦瑶甚至需要提前在办公室传输完视频、文件。
这样的拮据生活只持续了一年,梦瑶主动结束了体制内的工作,她把求职范围锁定在老家国企单位,原因是其他工作鱼龙混杂,不是公司制度条例不完善,就是五险一金缴纳漏洞百出。
国企朝九晚六、年薪10万的工作让梦瑶找到了一线城市和县城的平衡点,但又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她面前,办公室基本被“关系户”包围,梦瑶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瓶颈,再过几年,她只能在继续躺平或者在创业中开启下一个阶段。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回县城创业的大厂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