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明家的坚持和乐趣
来源:六禾致谦(ID:liuhe-capital)
2021年9月,戴森电器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的自传《发明》(Invention: A life)出版,作为一名满意的产品使用者,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詹姆斯背后的故事,恰逢上海疫情,宅在家的我翻开《发明》,走入了他的世界,读到了他的冒险与坚毅,尤其在那段特殊时期,也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
这个春节,变了的形势、换了的心境让我决定在旅途上重温一遍,而这次,我又从中读到了满满的温馨、感动和快乐。
作为一家私人企业,戴森的故事相较于那些公开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无疑更有着神秘色彩,即便戴森家族已贵为英国第二大富豪,即便其产品已经销往84个国家。
因而,这本混合了他的成长史、创业史、他崇拜的创造者的事迹、以及他对部分法律及政策质疑的“自传”,为我打开了一个大大的窗口,去观察这样一位设计师、工程师和企业家的结合体。
拮据和债务
1947年,詹姆斯·戴森出生于二战后英国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父亲是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精通古典学,博学智慧,在肯尼亚当过老师,也参与了二战,但是当时的英国受制于战争的过度消耗,物资始终紧张。家中几乎没有任何消费品,没有暖气,还需要自己种菜、养鸡。
更不幸的是,他8岁多时,父亲就死于癌症,他们一家甚至都没能见到远在伦敦治疗的父亲的最后一面。当地学校免除了他和他哥哥的学费,才得以让他们家庭继续生存下去,母亲也不得不出来工作。
家中最年幼的詹姆斯也开始分担家务,他学会了缝纫、编织、制作地毯以及做饭,甚至自学了修理自行车。
虽然算不上贫穷,但这种拮据的生活状态一直伴随着戴森的前半生。
成年后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的戴森,在20岁时就决定结婚,他和太太戴尔德丽是同学,虽然事后回顾觉得这个年纪结婚太过于急躁,因为他们都靠补助金生活。而学校提供的补助金难以维持婚后的开销,所以他们俩靠着做兼职来赚钱购买食物、支付房租。
1974年,27岁的戴森决定创业,推出他的“球形推车”。这个发明,也是得益于他处于成本考虑,不得不自己动手装修房子时发现的机遇。
戴尔德丽·戴森亲自为推车拍摄广告
但这个时间节点似乎并不妥当,彼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6%,次年更是达到了24%的峰值,失业人数超过100万,创下了1930年代的最高水平,正式进入了经济衰退,并且他们已经有了2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
他们当时不得不面临高达24%利息的贷款,现在看来几乎难以置信。
而他5年后,决心第二次创业——也就是日后让其驰名立足的气旋分离吸尘器时,英国经济依然在衰退中,不少房屋被银行清算收回,没有政府的计划支持创业,没有风投机构肯投资戴森。他们甚至又开始种菜,自己做衣服。
当他终于抓到了一次银行放贷的机会,但必须抵押仅有的房子,他和太太最后选择了这种all in式的赌局,如果失败,他们将无家可归。
而所有的贷款直到他48岁时才还清,此时离他决定研发吸尘器,已经过去了15年。
失败,不停地失败
在戴森32岁时,他的球形推车渐渐得到市场认可,却因为经营意见不一致,被公司股东给踢出了公司,由大股东的儿子来经营。
因为他的技术专利转让给了公司,因而对其而言,同时失去了生产许可、专利和公司,又一次身无分文、没有收入,而家中刚添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他称当时的自己是愚蠢的,本应自己持有专利授权给公司,而非直接转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他的第一款商业产品球形推车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不是在使用层面,而是商业层面。
这个失败的代价的确非常巨大。
而戴森吸取这次教训,着手研发气旋分离吸尘器,但他也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停地面临失败。
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在他家中的马库里,做了5127个原型机,最终找到一个可以授权量产的模型。不是50多个,不是500多个,而是5000多个!
他曾展示过他的手稿,每一个原型机都有一页数据,他不停地失败,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改进,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5127个原型机的故事后来成为了戴森品牌的重要象征,在美国的广告中也广为流传,但在书里,戴森对此并没有过多渲染和描述,我们无法想象在这么长的日夜里,背负着家庭重负的他是如何度过的。
诉讼,希望曙光的“欺骗”
1984年,戴森37岁,研发吸尘器成功后的他四处寻觅合作商,最终将经营授权卖给美国的安利公司,才有了收入,看到了希望曙光。
安利公司在合作一段时间后,他们交还了所有图纸、原型机、专利技术和机密信息,决定终止协议,并发起一场欺诈诉讼,想要收回他们付给戴森的钱。
因为诉讼期间,经营权无法授权给第三方,所以戴森退还了钱,同时节约精力。但不想不久后,安利公司推出了戴森吸尘器的盗版产品。
面对这个情况,戴森不得不一边发展业务,一边对安利公司发起了诉讼,对抗这家大公司的诉讼漫长而艰难,总共持续了5年。
让戴森印象深刻的一点,作为美国诉讼流程的一部分,对方律师可以在法庭上盘问主要证人。戴森电器的主要证人就是戴森本人。他们对戴森的盘问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30分,连续3个星期,日复一日。
5年的诉讼漫长而又折磨,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尤其对债务不断滚雪球的戴森而言。
这让戴森一家伤痕累累,几近破产,当他准备放弃,了解官司时,他的太太告诉他决不能妥协,不久在即将又一次奔赴美国的飞机前,他接到了电话:安利公司愿意和解了,不用再坐飞机了。
他的儿子在回忆这段困境时说:
坚持和乐趣
戴森从创立第一家公司到被扫地出门历经5年,研发吸尘器又花了5年,处理诉讼又消耗了5年,彼时距离他还清债务依然还有5年。
数个5年,数次回到原点,一直负债累累,屡次濒临破产。
但在书中,他却对此平平描述,只是说:
人们喜欢歌颂英雄面对困境时的坚持,每个杰出的企业家都或多或少都面对这种九死一生的难处,戴森的确也拥有这个品质。
前面提过,当戴森的吸尘器业务需要发展,只找到了一家银行的放贷。戴森问银行经理为什么愿意借钱给他时,经理说:好吧,你在美国打了5年官司,所以我看得出你对此充满决心。
戴森从小喜欢长跑,作为学校3英里的长跑冠军,渐渐开始跑5英里,10英里。他说喜欢这种感觉,长跑时总会面临一个疼痛极值点,你一旦坚持住,越过它,自然就轻松了。
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甚至感动的地方在于,在旁人眼里的那些所谓的艰困、痛苦乃至磨难,在戴森眼里却并不是,他发自肺腑地认为其并不辛苦,甚至是一种乐趣。
1974年,他创业前夕,买下了一幢旧石头农舍,这意味着他结束了长途通勤的生活,开始了充满大量艰苦的体力工作的日子(屋子需要修缮)。但他认为正是这些体力工作激发了他的灵感,促使他发明能够改善日常生活的产品。
在修建花园时,使用运土手推车的糟糕经历,促使他思考如何改进,经历过多次尝试,他用一个球体代替了原来的轮子,一个从罗马人设计发明后就几乎没有变化的工具迎来了改进。
在他长期步履维艰的创业历程中,他们家始终没法享受迷人的假期,但在许多方面,戴森认为这段时光犹如一首田园诗:因为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能量,我知道我想做什么,并且正在为之努力。
他一直认为科学、工程和技术是不分家的,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场冒险之旅,尤其通过应用技术改进产品,带给人们愉悦甚至惊讶的使用体验,会给他带来安静的兴奋感。
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创造的冲动、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说坚持作为优秀的一种品格,支撑着戴森在从低谷中爬出来,那这种安静的兴奋感,视创造为一种乐趣的价值观,引领着他不断挑战高峰。
动手、动手
成功后的戴森面对采访时也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给企业家或年轻人有什么人生建议吗?
他说:我从不给建议,也从不让人听从别人的建议,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行动起来,干完它(walk through it)。
他在大学的兼职工作是设计一款海上卡车,供海上多功能运输使用,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设计卓越,但不懂工程,所以只能自学,这也渐渐引导着他从一位设计师变成了工程师。
而当产品雏形设计制造成功,恰逢他毕业,他在这个项目上的师父杰里米决定全职聘用他作为海上卡车的部门负责人,制造并销售它。
但是他略有犹豫,因为他对销售也一无所知,杰里米对他说:“你对海上卡车了如指掌,细到每个螺母和螺栓。你已经把它制造出来了,你是销售它的最佳人选。”
戴森只能硬着头皮上,渐渐学到了销售的学问与艺术,让他也渐渐从一位设计师、工程师变成了企业家。
可以说,几乎任何事情,他都愿意亲自动手去尝试解决。
在制造球型推车需要喷颜料时,他发觉每1-2小时不得不停下来清理粉末灰尘,效率大打折扣。
他在构思有没有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学习到一种技术叫气旋分离,可以有效清除灰尘,于是他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气旋分离机器。
而正是这台机器,让他萌生了将其运用在家用电器上,改变需要频繁更换吸尘袋、吸力减弱、使用效果差的吸尘器。
在吸尘器业务平稳后,他对供应商的马达始终不满意,带领着团队自研超高转速马达。掌握这项技术并不断精进后,结合气旋分离,为戴森后续在干手机、无叶风扇、吹风机等一系列产品的研发拓展上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公司第二、第三发展曲线。
戴森屡次强调的一点,就是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
这种耐力正来源于不停地动手去做。
戴森甚至沉迷于此,在生活相对富足后,他们买下一个旧庄园,需要一定修复,但他们决定不找工程承包商,而是自己动手,循序渐进,边学边做。
把这项工作本身看成是一个长期的、有益的的挑战,对买来的旧游艇也是如此。
甚至儿子因为喜欢打板球,屡次把家中窗户打破后,戴森会和儿子一起修窗户、切玻璃。
结尾
读完两遍书后,我依然很难给詹姆斯·戴森贴出一个鲜明的标签,他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发明家,他产品的所有技术都是已有的,他只是将其做了应用上的创新结合,但他又切实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现在的人们把他视为一个将设计、工程和商业成功结合起来的典范,但他当时甚至没能想到自己能够制造东西,曾以为会成为一名医生或遵循父亲的脚步,从事古典学。
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动手改善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也正是此,他甘愿为之冒险,因为他视其为乐趣,充溢着人生心流,引领他走到现在。
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些过去的发明家、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故事,他们都是戴森的英雄,我想戴森也能够格与他们并列。
以上就是《发明》给我的一些启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