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系中,我们很讨厌「被控制」,许多人也感觉自己是被控制的一方。
但你是否察觉:有时候,自己“需要”被控制着?
其实呀,关系中没有一方是真正的受害者。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于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或者渴望让自己得到「完美结果」的选择。当他们无法做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选择,便会放弃自主选择,转而寻求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同时又是为他们担责、负责的人,通俗一点讲,就是给他们背黑锅的人。当我们期望有人能够为我负责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一段控制的关系里。就好比投资者投资了我们的公司或者项目,那么他们势必会对我们的运营、战略等方面指点一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处在一段控制型的关系当中,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得到了被控制的益处,而不愿意去承受失去自由的弊处。我们需要看到在控制的关系中自己会获得什么益处,如果不能够看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会一直在抱怨这是一段控制的关系。往往越是控制的人,越会抱怨,抱怨我们控制以后仍然降临的失控。而且当我们觉得自己处在一段被控制的关系里边,也许预示着我们在“控制”的权利斗争中是属于失败的一方。这并不是代表我们是被控制的一方,只是我们或许是「想控制但却失败了」的那一方。在控制的关系里,我们也许正在配合对方完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剧情。当我们问出“我该怎么办?”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希望对方能够给到我们建议或是指引。但这又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到一个被控制的状态,很简单的原因,我们听从了别人。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把“我要怎么办?”变成“我怎么了?”。或许当我们问出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内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回答,我们期望对方做出改变。他说:“我太太是一位特别强势、控制欲又特别强的女性,强势到我在家里边一点地位都没有,我该怎么办?”他说:“你开玩笑呢,怎么可能换人,我也换不了啊。”我问:“那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想过你正在配合你太太完成这个剧本。因为你似乎把你太太界定为错误的人,同时你内心里其实是觉得你的太太不应该这样控制你。”他沉默着,我又问他:“你不想你太太控制你,你有直接告诉过她你的想法吗?”我再问:“你真的说了吗?真的有跟她讨论过你被控制的感受吗?”因为他并没有去认真讨论过这件事,因为他正在默契地配合他们之间的关系互动模式。实际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模式,在这样的关系里,是他们熟悉的、已知的,也就是他们待在了自己的舒适圈里。就好像有一些人知道自己只要晚回一会会,对方一定会发火,但他又知道自己怎么做就能够让对方熄火,让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成为过去式。在这样的相处中,到底谁在控制关系,谁又在关系中被控制呢?与其不断地追问怎么办,不如去觉察自己在控制的关系里:是否感受到的「痛苦」,多于自己获得益处时的「快乐」。关系里,谁痛苦谁改变。假使你觉得控制让你感到痛苦万分,你可以选择做出改变。但是很多人经常去寻找怎么办的答案,实际上是期望我痛苦你改变。就像有些年轻人常常抱怨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控制欲太强,交朋友要经过父母的同意,穿什么衣服要父母允许,选择什么专业要父母决定。然而他们又无法保持独立,因为他们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基本上他们也都是靠父母养活。本身就无法独立,那又有什么权力去追求不被控制的自由呢?最起码,我们要拥有独立的能力,才能够去改变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由于家里拆迁,父亲想把旧房子里的空调保存下来再拿到新的房子里安装。因为旧房子里的空调用了好多年,新房子也还没建成,空调拆下来之后,如果放在家里几年,既不方便,也容易放坏,我就建议父亲卖了空调,也顺便让收空调的师傅帮忙拆下来,这样我父亲也省事。他当时已经70来岁了,还要爬到房子外墙那里去拆空调,那地方又高,家里也没有安全措施,我是既担心又倍感压力。如果按照平时,我就上手开拆了,那么我父亲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我的控制。但是那次是真的很危险,我内心挣扎了很久,鼓起勇气去面对来自父亲的压力,我拒绝了他,对他说:“我不拆,你想自己拆就自己拆。”然后离开了家里。当时说完,我内心是很慌张的,怕他不顾安危,乱来,我也没敢走远,就在附近关注着家里的动向,一旦出现什么情况,我也能及时处理。后来他发现自己搞不定,最后还是请收旧空调的师傅来帮忙。无论是我,还是你们,如果我们的内在被很多的东西控制住,比如道德、亲情,又或者在现实生活中要依赖对方才能生存,比如经济,那么我们就会一直在控制的关系里。我们是无法既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让自己具备独立的人格,这很冲突矛盾。因此,当我们处在一段控制的关系里,可能是我们也得到了某些好处,所以无意识中也在配合着对方,完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模式。那么要去改变这样的关系模式,首先不要随意去抱怨这段关系。越是抱怨,越是离不开这样的关系模式,只是在不满自己需要付出某些代价,自己要为此承担某些弊端。积攒起勇气与能量去抵御来自控制方的压力,好比我拒绝父亲控制前,充分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再去行动,能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再者,当我们在确定自己有能力去为自己负责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主动做出改变。选择与以往不同意义的方式,不再去过度依赖对方,能够保持独立。
作者简介:胡慎之,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胡慎之家庭教育课》《胡慎之家庭课:重建亲密关系》《高情商人际关系沟通术》。看清真相,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本文转载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在可靠、专业地引导下
打破固有相处模式
寻找新的关系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