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社会2023-02-11 04:02*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谢九最近,全国很多地方开始新一轮医保改革,很多人打开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发现每个月的存进来的钱少了一半甚至更多。尤其是很多退休老人对此深感不解和失望,武汉、西安、黑龙江、湖南等地方政府纷纷做出回应。图 | 视觉中国比如武汉医保局的回应是,“改革后,从当期看,大部分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划入会减少;从长期看,所有参保职工都增加了此前没有的普通门诊待遇,特别是患病群众和老年人受益更多。相当于用个人账户减少划入的钱为参保职工增加了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最终受益的还是参保职工自己。不仅如此,改革后统筹基金的规模更大,对参保职工的支付能力更强,对病种的保障更全。”简单而言,武汉医保局的大意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确实变少了,不过,这部分钱是用来增加门诊待遇的,所以个人并不吃亏。《急诊科医生》剧照在这一轮医保改之前,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职工自己缴纳一部分,按照工资基准的2%进入个人账户,二是单位为职工缴纳一部分,单位缴纳的部分有30%进入个人账户,和个人缴纳部分基本持平。其余70%进入统筹基金。2020年8月份,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份关于门诊改革的的征求意见稿,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做出调整。“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以内,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按所在地区改革当时基本养老金2%左右测算,今后年度不再调整。”2021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医保局的征求意见稿变成正式的政策文件。随后,各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将政策落地,于是很多人开始发现,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大幅减少了。《公主小屋》剧照那么,改革办法对个人医保账户的影响有多大呢?从在职职工来看,以前职工的个人医保账户中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两部分,大概合计有4%的工资收入,按照新的改革办法,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再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收入大概缩水一半,有些地区以前单位缴纳部分较多的,缩水程度可能更高。对于退休人员的影响主要在于,由于新的资金划入办法按照当地基本养老金2%左右为基础,所以,有些原来个人医保账户标准较高的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收入会出现明显下降。湖南医保局近期做出测算, 2021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两者平均为3675元/月,以此为基础计算,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2%就是73.5元,一年大概900元。湖南医保局也表示——近期收到的公众意见集中在反映“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下降了”,特别是原个人账户年计入水平在2900元以上的退休职工。《咱们的工会主席》剧照这一轮医保改革之所以要减少个人账户的资金划入,主要是为了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提升门诊的保障水平。我国的医保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日常门诊小病,统筹账户由政府统一支配使用,主要用来支付住院费用。这一轮医保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医保改革之所以要从门诊入手,表面上的原因在于,有些老人的门诊费用较高,仅靠个人账户无法覆盖支出,所以纳入统筹基金之后,可以减轻一些多病老人的门诊开支压力。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通过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减轻医院的住院压力,进而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最近几年,我国的住院率(年住院人数/年门诊人数)快速提升,2008年的住院率不到9%,2019年提升到19%。住院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很多专家认为原因在于门诊报销比率不高,所以很多病人会尽量选择住院来报销医疗费用。反之,如果门诊报销水平提高,纳入到统筹基金,选择住院的病人就会变少。《开端》剧照如果以此来看,门诊改革既可以提高民众的门诊报销率,又可以降低医院的住院压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的成本由谁来承担?医保局当年的改革意见稿提到,“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也就是说,门诊改革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医保账户。所以,随着这一轮医保改革陆续落地,很多人开始发现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通过个人账户资金来提升门诊待遇,对于民众而言有什么好处呢?武汉医保局的回答是,“提升了职工医保互助共济功能。门诊需求多、患病多的参保职工明显获益,之前不能报销的门诊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特别是身患慢性病的参保职工,实际获益金额远远超过个人账户减少金额。”这一轮医保改革才刚刚开始,对于更多普通民众而言,直接可见的影响是个人账户的资金大幅缩水,至于潜在的更大好处能否兑现,还需要等待时间来验证。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民众切身体验到医改的好处,医保改革的阻力才会越来越小。《一切如你》剧照一直以来,中国经济都在努力向消费转型,民众不敢大手笔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只能靠自己积极存钱以应对意外风险,由此就减少了消费开支。尤其是疫情之后,民众更是开始“报复性存钱”,去年的居民存款猛增了18万亿元,同比新增幅度高达8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刺激民众的消费信心,唯有将社保体系搭建得越来越厚实,老百姓对养老和医疗的后顾之忧越少,消费的信心才能越强,否则,如果社保体系变得越来越单薄,老百姓也就只能靠自己省钱来应对将来的养老和疾病,留给消费的钱也就变得越来越少。《背着奶奶进城》剧照 排版:周蕾/ 审核:小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