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陀|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在今天是否业已过时?

李陀|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在今天是否业已过时?

公众号新闻
1月18日,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通过星海直播,将剧作家刘树纲先生编剧的话剧《行走南国·周先生》在网络重演。《行走南国·周先生》撷取鲁迅在广州短暂的任教、生活经历,留下了鲁迅思想转变的足迹和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无奈与恐惧。
在刘树纲先生的多部话剧作品中,《鲁迅在广州》是作者晚年最惦念的作品,在沉淀了近四十年后终于搬上舞台。剧本获第四届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二等奖。
评论家、作家李陀先生曾为刘树纲话剧剧本《鲁迅在广州》撰写评论,肯定这部作品在今天迫切须要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时候具有的特殊意义,认为在《鲁迅在广州》的四场戏里,作者将鲁迅对知识分子深刻的鄙夷细致而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并以鲜明的鲁迅态度介入,使何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等实践问题又一次被尖锐化。

谨以此文纪念剧作家刘树纲先生。

 

鲁迅的鄙夷

——刘树纲话剧剧本《鲁迅在广州》读后有感

作者:李陀

本文原载于《新剧本》杂志2019年第二期

刘树纲先生(1940-2022)

在今天发表剧本《鲁迅在广州》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刘树纲编剧作品《鲁迅在广州》剧本,原载于《新剧本》2019年第2期

1927年,广州发生了“四·一五”蒋介石反革命的清党,两千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于一夕之间倒在了血泊里;对于“抱着梦幻而来”,以为自己是来到了“革命策源地”的鲁迅,屠刀和鲜血来的真是太突然,太猝不及防——“我恐怖了。而且这种恐怖,我觉得从来没有经验过。”我们都熟悉鲁迅的孤傲和强项,然而此刻竟如此直言他感到了恐怖,可见其时屠刀上的血腥味是多么浓厚。

鲁迅是1月18日从厦门抵达广州的,于9月29日和许广平登上“山东”号轮船离开广州赴上海,在广州度过8个月零9天。也就是说,“四·一五”之后有五个多月,鲁迅是生活在“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恐怖当中,那么,他是如何面对这恐怖的?话剧《鲁迅在广州》为此给我们在舞台上勾勒出了两个鲁迅:一个是在愤怒中爆发的鲁迅:“我不能丢下学生就走!血的游戏已经开场”,“我就索性自卸甲胄,不保留一片铁甲,赤身挺在那里,应对那些明枪暗箭”;一个在痛苦中反省的鲁迅:“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泪,我说不出话”,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将来总可以比较地有生气。可是我这妄想破灭了”,“你不要这样宽慰我,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

这“两个鲁迅”构成了广州时期鲁迅的完整面貌。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不过《鲁迅在广州》的写作,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空间:鲁迅和各类黑暗势力的爪牙的激烈冲突,这些爪牙都是知识界中人。

读鲁迅,很多人都有会这样的感受,性情本来严峻的大先生,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往往是格外严厉的,好感少而恶感多,赞赏少而批判多,其时有名的学者、教授、大师、文化名人、思想权威,很多都是他的投枪匕首之所向,且无不是所当者破,丢盔卸甲。不过,虽然同样是凌厉的“骂人”,诸如“乏走狗”“叭儿狗”“媚态的猫”“嗡嗡叫的蚊子”等等,比之先生对“反革命者”的无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什么差别?我以为先生如此用词,是因为内心动机里有一种深刻的鄙夷,一种对知识分子特殊的鄙夷——分析这鄙夷,当然可以进入鲁迅和知识分子关系的很多层面,涉及鲁迅的思想、性格和心理,涉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谱系和现状,但是,无论怎样分析,其实都难免把其中的复杂性趋于某种简化,而《鲁迅在广州》凭借舞台空间,凭借生活在舞台上的鲜明人物,不仅触及到了这个重大问题,还把它处理为全剧戏剧冲突的中心线索,使得舞台上的戏活了,人活了,同时也把演出和观众一起带入了沉重的思考。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这表现在有四场戏,都是写鲁迅和朱家骅的冲突;在这四场戏里,和鲁迅的硬骨头形象对比,朱家骅的软骨头天性得到了生动的刻画——正是这天性中的软骨头,让鲁迅不能不在惋惜中生出鄙夷。然而,剧作并没有简单把朱家骅处理成一个天生的“反面人物”,相反,和很多风云人物一样,他有过绚烂的革命经历,有过光荣的战士身份,这见于在抢救学生的戏中,两人有这样的对话:

朱家骅  豫才别说了,不说这些……我们一同走过,经历过……历史的记录本,已经撕去了那一页。那梦……就留在北京的大街上吧。 

鲁 迅  难道你真好了伤疤,就忘了历史、背逆历史……你现在怎么会不站在学生这边,不为青年人说话了呢?那是一群年青鲜活的生命啊……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朱家骅显然没有忘记,他曾经和鲁迅是战友,在五四运动及以后多次反军阀政府的暴行中,一同在北京怒吼过,抗争过,行动过;但是他把这一切,都当做了“已经撕去了那一页”,当做一场模糊的梦。不过在剧本里,这“撕去”被处理得很细致,被演绎在一场一场的具体情景和冲突之中。舞台上的朱家骅,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背逆历史”?显然知道,为此他还有些伤感,有些羞赧,甚至有些亏心。或许正是这羞赧和亏心,让他对鲁迅一直保持尊敬,当鲁迅坚辞中山大学一切职务的时候,还再三挽留,然而真正需要行动的时候,这人就成了完全的软骨头,“你把我逼到了墙角”,“我无能为力,插不上手”,“我爱莫能助”。最终,如鲁迅所说,他加入了“成功了的新贵”的行列,“弹冠相庆的时候,却不知道个个脸上有血污”。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舞台上的朱家骅和历史上的朱家骅自然有异,历史上朱家骅的复杂角色和功过自有史家去评判,但是《鲁迅在广州》所创作的鲁迅和朱家骅这两个对立的舞台形象,以及在两个人的戏剧性冲突中展现的内涵,在今天迫切须要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时候,我以为有特殊的意义。进入改革时期以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应,中国知识分子数量的增长,也同样惊人,不论其它,仅以每年都有数百万人从高校毕业来说,这些年来该增加了多少知识分子?有统计说已经上亿。这当然是中国社会非常深刻的改变,不过,诸多问题也由此而来,究竟什么是知识分子?谁是知识分子?难道中国社会真的已经拥有了千万数量级的知识分子了?倘如此,知识分子的概念在今天是不是须要重新定义?知识分子对社会应该有何种责任?面对历史又该有何种担当?其实,疑问远不止这些,而且也未必有谁能一一作答,也可能根本就无人能答,这不是理论问题,是实践问题。虽然如此,剧本《鲁迅在广州》以鲜明的鲁迅态度介入,使这些问题又一次被尖锐化,我以为功莫大焉。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回顾鲁迅的写作,知识分子可说是最经常的一个主题,作为投枪匕首投掷出去的那些杂文自不必说,若是检阅小说,大体也是如此:知识分子题材不仅数量最多,且笔下众多的知识分子文学形象,已然构成了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人物画廊。自《狂人日记》始,《孔乙己》《酒楼上》《祝福》《伤逝》等等——其中的每一个人物,无不都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痛切思考,如果再比照杂文中的相关论说,可以说先生这种痛切有如基因,已经内在于我们文化的血肉骨髓之中,是我们无法拒绝也不可能拒绝的一笔沉重的精神遗产。时移世易,山河易色,今天的形势当然和鲁迅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然而先生对知识分子的很多深刻痛切的批评是否业已过时?我以为没有。试想一下,如若先生今天仍在,他该怎么看今天的知识界?当他听到教授竟然被大众直呼做“叫兽”之时,会有什么感受?难道他不会又生出更强烈的鄙夷吗?不会有更严厉的批评吗?

《鲁迅在广州》剧照,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提供,摄影:黄映洲

1925年5月15日,赴广州的一年多前,鲁迅在《莽原》上发表的题为《导师》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今天读《鲁迅在广州》,再读鲁迅这些文字,不能不觉得先生正在一旁冷眼看着我们,尽管有人睡着,有人昏着,有人躺着,但毕竟,会有很多人是醒着的,是要前进的。

* 话剧《鲁迅在广州》由原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刘树纲编剧,发表于《新剧本》杂志2019年第二期

刘树纲(笔名柳岗,1940—2022), 河北省南宫市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65年成为中央实验话剧院专业编剧。历任中央实验话剧院编剧、院长,系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话剧剧本《南国行》《灵与肉》《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都市牛仔》《一场关于爱与罪的审判》,电影文学剧本《再塑一个我》《都市枪手》,电视连续剧剧本《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条战线》等,专集《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刘树纲剧作集》。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剧本创作曹禺文学奖;1988年被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评为“全国十名优秀剧作家”之一,获第一届振兴话剧金狮奖;《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获第二届钟山文学奖;1995年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戏剧文学奖;《灵与肉》获文化部观摩评比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其剧作曾被美国、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翻译出版并演出。
李陀,生于1939年,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原名孟克勤,曾用笔名孟辉,杜雨。著名作家、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电影编剧。著有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香水月季》《不眠的春夜》《雪花静静地飘》《无名指》,评剧剧本《红凤》,电影文学剧本《李四光》《沙鸥》。主编《中国寻根小说选》《中国实验小说选》《中国新写实小说选》《中国前卫艺术》《七十年代》等,为《今天》特约编辑。

相关推荐

李陀 著

视野”丛书

活字文化 策划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1月

李陀从80年代至今,一直是文学评论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中国当代文艺变迁的深度参与者。本书收入其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新世纪不同阶段的评论文章,从中清晰可见一条中国当代文化流变的线索。作为对文化与时代的思考成果的记录,作者的观察与批评具有宽阔的视野和理论的功力,其中有许多如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的犀利意见。

《雪崩何处》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专访|70岁上海阿姨「知识分子风」穿搭走红,退休生活​就该这么过!​李克强忆导师厉以宁:教之严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学一点统计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地方动态丨广东召开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座谈会马斯克这次再成了该去当总统!知识分子的使命国内这张照片可以上《时代》杂志封面知识分子堕落为何更可怕葡萄牙金乔海滩(Guincho beach),著名海滩美国6岁孩子不满老师批评,拔枪射伤老师!川普:早就说过全员配枪!知识分子对犬儒主义的批评,为何反倒可能助长犬儒主义?王德威|什么是知识分子?文学如何见证时代的躁动和不安?富人移民通道上锁,知识分子移民通道打开THE MOLAB|5 件单品 稳稳拿捏时髦知识分子风“伟大”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消亡我仔细想想,这可能就是命吧武汉博士世家火了!5人住140m²bug房,花53万改造后,网友怒赞:知识分子装修,绝!转细颈瓶题词 账号被封禁100年了,为什么卓别林的电影毫不过时?地方动态丨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开展“科技自立自强·党外知识分子高校行”活动“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县委书记回应:工作人员擅自发布,已被批评,欢迎老乡回来站不起来的知识分子,何时才能退出讲台?知识分子是如何成为权力的帮凶的?从这里开始,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歌颂“毒枭爱情”?这部小说被点名批评,出版社回应2023年,知识分子三位总编辑想说……【社会】“知识分子”男友用水银下毒,46岁巴黎女企业家暴毙李陀|夏加尔眼里的巴黎充满了神秘“泥腿子们”办文学社:文学不是知识分子专利为什么孩子常常把家长的批评当作耳边风?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面临哪些挑战?6岁男孩被批评,掏枪将老师射成重伤!中弹后为保护学生,她忍痛喊“快跑”!知识分子找实习生,好奇心加分6岁男孩被老师批评,掏枪将其射成重伤?!美国今年这过于离谱了…邓晓芒: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根本毛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