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坚决不再买的东西育儿2023-02-02 00:02 春节前,家里大扫除,可真扔了不少东西。准确说,整理的,扔的,几乎都是我的家当,小D的东西每天都会整理,而小D爸爸的东西特别少。每次“断舍离”,我都会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的消费观。为了提醒自己,有些消费大坑就别一而再地跌进去了,我还趁着这次大扫除,认真总结了一下,30岁后坚决不再购买的东西。年过完了,搬出来也和你们共勉,更加欢迎你们留言补充哦。来自某宝的提醒😭👇🏻01好看但不舒服的内衣,不买说出来不怕被你们笑,我曾经深受言情小说洗脑,觉得亲密时刻需要穿美丽的内衣,哪怕是不舒服的。买过罩杯很厚的,肩带极细勒得不舒服的,蕾丝薄到像纸片一样,感觉下水手洗都会散架……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记得自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内衣,不想穿内衣。现在这类内衣坚决从我的购物清单里剔除了!我现在只买薄杯、没有钢圈、3/4罩杯的内衣。我开始理解,胸部下垂是地心引力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内衣支撑度不够造成的。比起取悦别人,我更愿意取悦自己。我愿意花更多的预算买材质舒服的内衣,了解自己的胸围和臀围,选择合适的,确保随时随地,穿任何的衣服裤子,都不会露痕,更加不会让我有“窒息勒住”的感受,并且内裤每三个月会更换,内衣半年更换一次。花钱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让自己舒服,这才是最大的爱自己。02材质差的基础款,不买要说普通人有穿衣风格,其实啊,80%的风格,就是我们衣橱里面最多的那些款式决定的,也就是基础款。比如我,春夏是衬衫和牛仔裤最多,秋冬是毛衣和大衣最多。拍视频的时候也大部分是基础色、基础款👇🏻年轻的时候没有鉴别力的,很容易陷入看啥都想“买买买”的过程,还觉得便宜就多买几件啊,甚至无法理解别人差不多的款式,我老板那件为啥比我贵那么多。而现在我有了几个购物原则,衬衫第一选择是真丝,而且至少18姆米以上(直观来说就是不能很薄没有质感的),其次是全棉,下手的时候还要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每次穿之前都要熨烫一下。牛仔裤不能卡裆、需要提臀线、并且不能很硬。选择到合适自己的牛仔裤后,基本上就不要再花时间换品牌了,因为其他品牌大概率都是踩雷的。毛衣和大衣,我基本上首选就是羊绒了,而且必须是有“筋骨”的羊绒(羊绒质量和含量)。也不是没买过那些价格看起来非常划算的号称100%羊绒的毛衣,但上身发现是“塌”的,哪怕我这个小身板,都会显得有点虎背熊腰,小家子气。确定了购物选择以后,每次入手一个单品,确实会有点“心疼”,但长期下来,反而为我省钱了。我有好几件大衣、衬衫都是穿了几年甚至快十年的,比起头脑发热买的“月抛/季抛“衣服,这些陪伴我长久的衣物,cost per wear(单次穿着成本)非常低。而且每次入手了“好的”,反而抑制了我在淘宝没事刷刷就想随便买买买的欲望,也是更加省钱了。我从不鼓励超过预算买东西,但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买得起但挺贵”和“很便宜可以妥协”之间做决策。那么我现在就会告诉自己,基础款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而且我鼓励大家,尤其年轻女孩,去摸摸、看看、试试那些在基础款领域做得很好的大牌(尽管有人会喷说,这些牌子都是营销费用)。但不要第一时间去排斥“和我们目前生活方式不同的东西”,我们看过、摸过、体验过,才能更有判断力,而不是轻易地听到“便宜/性价比高“就被收割了。03非经典款包包,不买这点我做得并不好,所以更要写出来再次警钟长鸣。我2012年开始全球轮岗,每年都会给自己买一两个包作为努力工作的奖励。那会儿,不管在巴黎还在是曼哈顿,名牌店的营业员们都爱对着我“念咒“,你任何时候都能买到这些经典款,但是这些季节性特色包,错过了就没了。我曾经买过很多一时很火的包,但真到了要跨国搬家,第一个淘汰的就是那些流行款。更加要命的是,那些很流行很火的包,卖二手基本上相当于白送。所以我现在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再被潮流款所左右,而且也尽量少买包。说实话,我这些年经常背的包,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么几个,我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流行款。话虽这么说,我仍然爱买包。在我取得某个小成就的时候,在我达成年初计划的时候,我仍然觉得,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很厉害,而不是虚荣。但我现在给自己这些奖励的时候,我会更加清楚地问自己,这是我自己真的喜欢的想拥有的,还只是因为“别人有,所以我也想要”呢?每次经过灵魂拷问后,我都发现自己并不再需要一个包了,有时候一个冰淇淋、一杯奶茶,一段和自己相处的下午,同样也是在给自己奖励。04“全套”的东西,不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被柜姐洗脑,总爱买“套装“,全套护肤品才能对皮肤更好。20个颜色的全套眼影盘,选择更多,也更好搭配。每到圣诞新年,各种品牌出的套装也是乐此不疲地收,反正这些东西我都要用啊,还送了一堆没试过的新品。结果,我只用某个品牌的面霜,其他的水啊、洗面奶啊,我真心不喜欢用;至今眼影我仍然是大地色系,很无聊,但好用啊;那些新年礼盒装的附加品,都成了每年除夕大扫除的“鸡肋”。不谈是不是多花钱了,这些用不到的东西都是“资源浪费”。现在我很少再买“大而全”的东西了,我知道自己用不完,用不到。而这些再延展一下,其实我们经常会为一些虚假愿景而买单:再瘦几斤就能穿得下的牛仔裤……以后可能有重要场合需要礼服……别人都在用,我也想试试的……不合适自己,但风很大的香水或者护肤品……买买买是快乐的,但只买自己需要的,立马会用的,只选合适自己的,“多余资源”是负担,而不是获得,不为了便宜而买。05大钱的潮流款,不买看到这里,也许你们会说,都不去尝试,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吗?这些年,新消费品崛起,的确有了很多“新概念”、“新潮流”,我其实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都希望体验一把。但对于这些“潮流款”,我自己心里特别清楚,大概率就是踩坑的,所以我不会再花大钱购买。我每年的消费预算,80%都是给衣服的基础款(前面已经提过),反复回购合适自己的护肤品化妆品,剩下的20%才弄来尝鲜。当然这不包括我作为博主替大家尝试的预算,这算是我工作而不是我个人生活了。就我个人消费经验来说,大部分潮流款已经不适合我了,但我仍然希望拓展一点点自己的舒适区,也是为了让自己保留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包括自己的容错空间。比如,我画过的红色眼影,穿过的BM风格衣服,那些又大又松的潮牌服装,虽然有的大家觉得还OK,但长久以往,我自己知道,这些都不是“我”的。那么花钱的时候自己就要清楚,花多少钱去试错,失败了也不会懊恼影响心情?每次探索新的领域,我能承受得起的底线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不仅仅只是适用于消费。钱是工具,消费是手段,并不是所有人拥有更多存款就更快乐,也并不是所有人买得更多就更快乐。我一直觉得,人要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我曾经花钱消费,最终还会有纠结内耗甚至懊悔否定,那是完全没必要的。那不如梳理一下自己的消费观,花钱让自己开心,让自己舒服,更让自己自洽。大J叨叨叨马上要开学了,隔壁号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开学好物专场,需要给孩子补点学习用品的,记得去看看👉 开学倒计时,这些刚需必备好物,亲测好用,现在入来得及!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刷完《流浪地球2》眼泪还没干,就想到有个育儿重点必须写,我最近补了好几部春节档,看完了《无名》、《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打算最近再去看一下《深海》。感觉连看电影都是好久之前的事了,这次一下子看了那么多,也觉得很幸福呢。2023年,真的总是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鼓励👇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