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入是抵达科技浪潮之巅的不二法门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这些年,诸多仍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去科创板、港股IPO,引发了投资人的热议。
面对如何看待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要不要给予支持等一系列问题,笔者的态度很明确,我始终认为,科技的崛起需要巨大投入,纵观每一轮大的科技周期,都是这样的规律。
寻找技术与现实的临界点,再进行高研发投入向技术产品化、规模化转化,几乎成为了每一个科技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通过掌握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逐步制霸或改变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如英特尔,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无不是先投入,而后修成正果。
这意味着,没有高研发投入就没有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没有资本支持就难有商业遐想空间。
因此,看待硬核科技企业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高付出与投入,更要看到广阔的未来与充满想象力的市场。
硬科技创业是长期主义的修行与实践
先谈谈什么是硬科技企业。
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
如今为人所熟知的特斯拉,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硬科技企业。要知道,当年它走高端纯电车路线,在当时高达1000美元/KWh的电池成本与产业链配套尚不成熟的客观环境下,依然能够走自己的路,坚信纯电是未来的趋势,敢于下注。
马斯克更是曾倾尽所有,在公司现金流烧光、最危险的2008年,为了维持公司运转,马斯克拿出了自己仅存的6000万美元,全部用于押注“超级工厂”,以及加快特斯拉汽车的生产。
在那个年代,马斯克会在特斯拉会议室里放一个睡袋,因为有时他会在晚上连续熬夜上班。
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才让特斯拉走过最难的早期创业阶段。
随着业务的起色,传统车企以及美国政府开始入局特斯拉,通过收购公司股份或提供低息美元贷款等各种融资方式强力支持公司的发展。如美国能源部曾低息贷款4.65亿美元帮助特斯拉改善现金流,戴勒姆、丰田以购买公司股份的方式分别注资了5000万美元,帮助其渡过IPO前最危险的时刻。
所以说,没有特斯拉创始人的眼光,没有马斯克的All in ,没有后续财团资本的支持,就没有后来畅销的 Model 系列。据公开资料,特斯拉Model Y在2022年成为全球销量第四的汽车,而在今年,这款紧凑型SUV或许还有可能一举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汽车。
如今特斯拉的登顶,无不印证着电动汽车的强势崛起,背后也少不了诸多投资人的站台和长期看好,明星和KOL砸真金白银来购买支持,也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赛道的普及程度。
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未见衰减
人形机器人又火速报到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外,特斯拉还瞄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去年,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预计售价2.5万美元,引发市场火热关注。大行分析师们纷纷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将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转折点。马斯克进一步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会达到百万台量级,商业化落地场景将十分丰富。
近年来,各种服务机器人迅速涌现于生活中,速度之快远突破人们的想象。这或能从侧面证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
但当我们谈论起人形机器人,大家往往更关注特斯拉等科技玩家。但鲜少有人关注到,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水平亦处于全球前列。比如,中国人形机器人龙头优必选科技并不广为人所知——尽管优必选科技在相关赛道成绩斐然,并在《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中名列第186位,估值达约三百亿,一举成为全球估值较高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事实上,这个前景广阔的赛道引来全球科技玩家纷纷下注。从技术门槛的角度讲,人形机器人因为关系到计算器视觉、语音交互、伺服驱动器、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以及定位导航等多项复杂技术,是当之无愧的硬科技领域,也是技术水平的“试金石”。
这些年,机器人赛道早已成红海,前仆后继那么多企业在其中沉浮,但能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公司IPO材料里,有一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这家公司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产生营业收入20.87亿元,研发投入却高达12.71亿元,年均研发投入超过60%。
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每赚一块钱,就有六毛钱投进了研发。
众所周知,高科技企业要发展就要提高研发投入,而先进性与领先位置的获得从来都是投入得到的。笔者看到,英伟达、三星半导体、英特尔、高通这些业界天花板,都是年年研发支出创新高的企业。
也正得益于优必选科技的高研发投入,公司将大量资金用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上,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具备全栈式技术能力(包括计算器视觉、语音交互、伺服驱动器、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以及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公司之一,全栈技术能力已积累超1500项专利。
另从商业化进程看,优必选科技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更是全球率先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历史上留下了中国企业的印记。
据悉,在针对涉及复杂的制造技术或战略用途的多个机器人产品的核心元器件上,优必选科技坚持采取自研模式,屡次完成中国厂商在关键零部件上零的突破。
硬科技没有风口,唯有坚守
硬科技企业的“突围”刻不容缓,资本下注硬科技企业亦是大势所趋。
但从科技企业发展历史看,技术创新是一个“慢变量”。
比如无人驾驶的发展,它受制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等基础设备,没有强大的算力,优秀的算法,以及5G、6G通信技术带来的大规模信息传递,无人驾驶技术自然难有作为。
只有等这个产业链都成熟了,新兴技术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而这些都需要几十年的投入布局, “后天” 才会发生。
科技进步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只有长期主义才能赢取未来,科技投资放眼长远。
我们能相信的,是对未来技术突破的坚持与信仰。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All in硬科技的企业,也不应因坚定的投入而遭受白眼与嘲笑。
总结来说,硬科技不是什么风口行业,它既不像“低垂的果实”唾手可得,也不像“风口上的猪”一朝升天,只有长期坚定地投入这一条路可走。
而崛起中的中国硬科技力量,优必选或已向大队伍中流砥柱的C位逐渐靠拢、挪动。星夜赶路走向港交所上市的它,实际上也对外表明了一种极为进取的态度:长期主义是抵达科技浪潮之巅的不二法门。
文章来源:格隆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