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感叹,好几个朋友给我留言说,哇,你这份工作竟然做了8年了啊!
我曾经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很清楚个人职业发展(尤其是在外企),基本上3年就是一个节点,要在三岔路口重新选择。如果超过5年还停留在相同的部门,基本上也就看到了职业天花板。
而我在“博主”这个部门已经“原地踏步”做了八年了😂。很大部分原因是有你们,就像我朋友圈写的,一直到现在,我仍然会因为你们的一句留言而感动,而收获力量。但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我通过这个“职业”赚钱了。从当初的一个人,到现在的小团队。今天就彻底地开诚布公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怎么通过公号赚到钱。其实,不管我们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的,行得通的“赚钱路径”都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出赚钱的本质,大概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提供给需求方,在“交换”的过程中得到差价。
比如古时候,农民把牛养大,你花钱买过来,赶到很远的城市里交换给需要牛的人,他愿意付更多的钱,这样不用自己养牛,也不用跑老远去买。
现在,我们打工,交换的就是自己的脑力或者劳动力,完成大项目中的一些小环节,解放了老板的时间,让他不用亲力亲为什么都干,每个人参与到大规模合作中,也让我们人类能够完成更大规模的生产。
交换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差、借助资源、提供价值、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等等来变现。
拿我来说,当我在2016年决定不回老东家,而把这个公号当作事业来做的时候,我就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有什么可以用来交换?
那时我写公号已经一年多了,从反馈中我了解到,你们认可我的关键点就是,我逻辑清晰,而且具有特别好的解释、总结、翻译能力。
当时我决定,公号定位就是帮助大家读那些生硬难读的育儿知识,接地气地讲给你们听,帮助你们节省时间,直接上手就能用。
说白了,我用自己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给你们交换,这就是我赚钱的基础。
因此,我选择的变现途径,也都围绕着“学习和解决问题”,一直到2019年前,我的公号都只团购玩教具和绘本。
思路这样一捋,感觉特别顺,特别理所当然,其实做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
要知道,那时的公众号如日中天,是自媒体最大的风口,那会儿投资机构是真的拿着钱追着公号要投,其中有投资人直接飞到纽约来和我谈,告诉我,哪些哪些头部大号,拿到融资做电商平台,挣得盆满钵满……
但我拒绝了(当然也可以认为是我认知局限),因为我特别清楚,人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我没有电商基因,而且也不感兴趣做成卖货平台。我能拿出来交换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赚钱能力的天花板。
大家都关注了很多很多博主,如果你们仔细去看看,就会发现不同博主推荐产品的风格不同。个人博主,最容易形成高转化的方法就是打情感牌,文章里会花大量篇幅来告诉大家,我为了砍这样的低价多不容易,甚至还可能说,就是不赚钱为了大家。在我的“团购荐品”文章中,这方面极其克制,哪怕有好多个首发品,甚至是我按着品牌方的头给咱们做定制款的或者做了额外修改,我也很少会和你们诉苦。
这就是回归到“赚哪部分钱“的问题了,个人博主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个IP,IP变现赚钱最容易的就是“感情”钱,类比于大家买明星代言的东西。
但我在2016年公号开始变现后,就很清楚地给自己定位,我只赚“专业能力”部分的钱。一方面我以前是职业经理人,更是品牌经理,我其实特别希望助力好品牌成功,通过我这个号一点点影响力,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品牌好”,而不是只记得“大J为了我们好辛苦”。另一方面,又是回归到第一点,我深刻知道自己最强的部分是“专业能力”,我以前工作的时候也不是靠“情商高和长袖善舞”来获得晋升的,我真不觉得我能靠“情感牌”来赚钱。
这样的选择一开始不容易,但长期来说就是共赢的。
前两天团队小伙伴出差,去见一个品牌方。她回来和我说,
品牌方的老大提到了你,当时原话就是,“我是第一次遇到一个博主说,我不想只有我知道你们的好,我希望我的力量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好品牌。”说到最后,品牌方创始人眼里泛了红。
所以很多时候你们觉得为啥我们的比起来其他渠道买来的优惠多一些,福利也多些,这也是品牌方额外给到我们平台的,也是我能为你们做的。
额外说一句,品牌方经常夸你们,大J的读者们是最识货的,也是最通情达理的,你们看这些都是多方选择,共赢的结果。
当然,一定一定要强调的是,挣哪类钱都是要靠真本事的,有区别却没有高低。
在自媒体圈八年了,我见过各种各样做得很优秀的博主,只要对得起良心,没有说谎,选择哪条路都是可以的,并没有哪个更优越。
只不过,真的能做得好,走得远的,都是特别坚定,想明白的,而不是患得患失,总是在摇摆的。
那会儿我真能一本正经总结出一二三四五点,但如今,我一定会强调,首先是时代的红利,我当年运气好,下场早,而已!这些年各种自媒体渠道兴起,各种特别厉害的专业选手都下场做自媒体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超级大V,出现的时候如飓风席卷天地,但一两个月后就没声音了。和我同批的自媒体人,很多也都已经非常困难了。我记得2019年那会儿,我就问过自己包括同行,以后会怎么样,下一步是什么?当时不少同行要么不理解这个问题,要么觉得我瞎操心,毕竟当年我们每个人的业绩都非常不错。可能我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吧,我相信“花无百日红”,越是往上走的时候,越要准备好下坡。
从那时候开始,老朋友们都会发现,我每年都折腾几件新事情,其实也是在找答案。
比如我曾经砸钱,自己搭团队,做了两季访谈类的视频,播放量非常惨淡,两季花了几十万,歇菜了。
(但抛开利润,我个人还是很有收获的,认识了一群非常有趣厉害的人,比如读库的六哥,熊亮老师等,也见证了自己面对镜头最稚嫩的样子)。就这样不停地思考尝试,我在2020年开始慢慢清晰,我的受众是你们,和我一样因为当了妈妈后开始觉醒,开始想要变得更有力量的女性。
我这一路从乖乖女到外企高管,再到全职妈妈,最后变成创业者,其实展现的不仅仅是“育儿”,而是我们这代女性的“成长”。
想明白这点后,我拓展了推荐品类,不再只围绕玩教具和绘本,我开始推荐一切可以让我们这代女性变好、变美的东西。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和你们分享我自己本来就一直在做的健身、护肤、阅读、成长的经历,也和你们分享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好物。这也让我明白,“持续赚钱”的能力,必须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东西,任何时候都要向内看: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愿意钻研深耕的是什么?
而爱美、爱思考、想做好妈妈也想做好自己,这些就是我每天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大家的反馈也让我发现,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更新了“凭什么赚钱”的认知后,我也同时更新了“赚哪部分钱”的标准。好物推荐更容易失去方向,我的判断标准仍然和我前面分享的一致,只赚自己“专业能力”的钱,也就是说,我推荐的内容和物品,我真的有体验,有研究,我说出来的东西比大多数一般人的认知更深。举个例子,如今大火的医美,我未来自己一定会去尝试,但我肯定短期不会推荐给你们,因为我对医美没有研究,更谈不上专业。“个人体验”和“博主专业推荐”,这个界限我一直区分很清楚。好啦,每次“掏心窝“总会一不小心写很长。今天算是把我公号创业赚钱秘诀全盘托出了。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创业,但我相信,很多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希望对你们有启发。关于职场赚钱,个人成长这些还有疑问,欢迎大家留言,我可以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