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刘又宁教授:有担当的学者,在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出观点

刘又宁教授:有担当的学者,在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出观点

健康


一名有担当的学者,在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出自己不同于众的观点,不要过分担心因此而身败名裂,但是这样做要有足够的底气。




撰文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名誉会长 刘又宁

2020年2月8日,赴武汉的前夜,在不仅普通百姓,即使多数医务人员对“新冠”都还很陌生的当时,作为参加过抗击SARS的呼吸病学者,我斗胆在自己任总编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总编随笔”,谈到了有关“新冠”备受关注的13个预见性问题。

三年后回头看这些观点,绝大多数仍能站得住脚,也可以说是正确的、有远见的预测。由于广大同行的热心转发,在各种媒体读到这篇文章者数以千万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随笔的标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没想到,经过三年时间的激烈争论,才终于不再将新冠称为肺炎了,回归到笔者最先提出的命名。

该篇“随笔”共提出了13个问题,其中第3个问题就是:是称为感染好,还是称为肺炎好?笔者明确提到,在当时就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肺外症状,甚至无症状,是不应称为肺炎的。在前九版国家诊疗方案中,一直称此疾病为肺炎,又规定轻型可以没有肺炎,自相矛盾。

一个科学、严谨的疾病定义,不应漏掉一例病人,也尽量不误诊一例病人,只要符合诊断标准,如有一例没有肺炎,整个疾病就不应称肺炎。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笔者明确提到,该病从一开始称为肺炎就是错误的,而不是因为病毒变异后无症状、无肺炎者增多才正确地“及时”更改了病名。

三年来,除国家方案外,包括笔者牵头制定的解放军援鄂医疗队两版“共识”在内,几乎所有学术组织制定的方案、共识都已放弃使用“新冠肺炎”这一病名。为什么这一矛盾现象会持续如此之久,值得深思。无论如何新冠最终还是去伪存真恢复了科学、正确的命名,是值得称赞的。

如前所述,除病名外,随笔还谈及了另外12个问题,在今天看来大部分仍是正确的,仍有参考价值,甚至仍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

第8个问题中,笔者提到怎样看待抗病毒药,笔者认为当时(包括疫情前两年)重症新冠的治疗应以支持疗法为主,不能过分依赖抗病毒药,当时应用的抗病毒药都是抗艾滋病等其它抗病毒药,也包括抗风湿、抗疟疾,甚至抗生素等,这些药物从来就没明确证实在临床上对新冠是有效,只在体外证实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离临床应用相差甚远。

我也尖锐批评了当时所谓双黄连口服液既能治疗又能预防这一怪现象,包括前八版国家指南在内,对这些药物大剂量应用与联合应用做了不适当的推荐,而军队的两版指南有所收敛,限制了剂量,反对联合应用。可以说直到辉瑞的P药问世以前的新冠抗病毒治疗是走了一段长长的弯路,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都可供再次遭遇新的病毒大规模感染时参考、借鉴。

在最后一个问题中,笔者讨论了新冠疫情的转归,鉴于SARS与MERS分别只流行了半年、二年后就消失,权威专家们预言,新冠会同样,甚至于在更短时间内消失。因为我们采取了比SARS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对此观点笔者没有充分反对的理由,但认为这一全新病毒很难预测,也可能存在该病毒变异后致病能力进一步弱化,仍保持一定的传播能力,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但其危害性随之大大减弱。很难相信,三年前的预言竟与如今现实如此相似。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笔者除上述随笔外,在各种专业媒体上发表了近50篇文章,其内容大多涉及有争议的问题,现在回头看这些观点大都是正确的。例如首次公开提到奥密克戎出现后,我们不能再指望人工接种原有疫苗会达到群体免疫,及时提醒接种过疫苗者仍要严密防护。在2021年秋季几乎所有权威专家都预言下一个冬季中国大陆无可避免的要面临一次大规模新冠流行时,笔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一年前在季节相反的南半球并没有看到冬季疫情加重,印度的一次大流行甚至实在气温接近40摄氏度时发生的。另外当时国内的清零政策达到了目的,本土几乎没有传染源存在,而对入境者我们一直坚持严密隔离与防护,自然就不会发生大流行。

一名有担当的学者,在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出自己不同于众的观点,不要过分担心因此而身败名裂,但是这样做要有足够的底气。笔者的底气就是从头到尾参加了抗击SARS,又以70余岁高龄在武汉第一线战斗了50余天,同时抗感染与呼吸支持是我的老本行,也可称为权威之一,再加上不间断的学习,保持清醒的头脑与逻辑思维。

最后就是坚持在陌生领域不要轻举妄言。有些媒体和个人为了追求新闻效应、蹭流量,对疫情宣传方向往往有所偏颇,以至最流行、最红火的观点点往往不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专业媒体应努力纠正这种倾向,把最科学、最急需的知识及时传播给广大百姓,少一些传播某些“万事通”们那些模棱两可、朝令夕改的废话。

刘又宁教授


中国呼吸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医学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呼吸衰竭、呼吸系统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曾任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等。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春节前一定要看的「应急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德国“帝国公民”是什么公民?关键时刻,美国人果然想出了一条妙计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关键时刻,中国外交的一次漂亮出击他总在关键时刻「急刹车」,是因为爱你吗?新冠疫情之后美国医疗系统的变化欧文38+9+7迎里程碑之夜!关键时刻接管比赛!导演17分大逆转!关键时刻欧洲航天局“反水”?谁在背后使坏?3级强风暴凶猛来袭!奥克兰发布59小时大雨预警!这份“保命”指南收好,关键时刻能救命!宫鹏教授:生态文明的新征程—星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 深度观点澳洲留学,记住这些号码,关键时刻可以帮上大忙!关键时刻!1500万人或失去Medicaid保险人大教授:学者别热衷于献计献策,要守住底线关键时刻“内讧”,欧盟七国联合声明:我们反对与美国补贴对抗关键时刻,私募大佬董承非重磅发声!关键时刻走在前列,上海正在打一场抗疫翻身仗关键时刻,中方突然宣布“出兵”,释放重要信号!原创丨俄乌战争关键时刻,中国闪亮登场,拜登“豪赌”恐要输掉底裤!关键时刻,中国空军现四个重大变化,战力提升!在世界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国自信出场!关键时刻!基金万字最新研判今年春节!是三年来最关键时刻警惕!关键时刻,有人对中医动起了歪心思!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民营企业要有信心,有责任,更要有担当退休 23-媛媛病了关键时刻,东部战区出手中美两国芯片战争,关键时刻来临!关键时刻,高层出手了!关键时刻!李权胜、韩创、崔宸龙、神爱前、万民远、袁巍重磅发声追忆厉以宁教授:他的改革主张触及了最为敏感的问题中国抗击疫情到了重要转折关头孩子阳后高热惊厥很惊险,记住这4个处理步骤,关键时刻能救命!礼向上,法向下宋志平:深切缅怀厉以宁教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