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默,我想吃鱼了。”
电视剧《狂飙》里,老高卖鱼也食鱼。卖鱼是老高的生计,食鱼是其诡计。他会说: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吃鱼当然是托词,他以食鱼为名,做了诸多不光彩的灰色事。
中国文化中,卖鱼或食鱼,只是渔文化的末端,在高总向老默传递“食鱼”诉求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去到古时,细致了解渔事的前端——获鱼之法。
与渔相关的绘画,大致有两类,一是烟火气十足的真实渔事,一是如老高般隐含有他意的象征性渔事。
明代唐寅以李唐笔法画出的《秋山高士图》,是为真实渔事。图中景致为典型的文人幽居会友胜地,那里泉水潺潺、险峰高峙,其间多位避世隐者山居清凉,他们或窗前观瀑赏竹、或茅亭对弈品茗,交谈之时,彼此安然于相异的林泉中,体验着不同的趣味。
远处的两位渔夫,有更加实际的欢乐。他们一人掌舵,一人捕鱼,配合娴熟。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名为扳罾( bān zēng ),罾是形声字,上部的“罒( wǎng )”指罗网,“曾”字意为可重复利用的,所以罾便是可重复利用的网。《楚辞》写“扳罾何为兮,木上做渔网”,由此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以罾获鱼的方法,已经流行。
扳罾获鱼,展现着古老的中国智慧。此法之妙,在于以相对轻松有效的方式,捕获较多的游鱼,其轻松程度,可谓最高,少儿亦可轻易完成。
宋人仿照五代赵幹《江行初雪图》而作的《雪渔图》,有多个扳罾获鱼的场景,其中,岸边几名少儿的渔乐之事,最为惹眼。只见,他们努力压住竹竿,合力撑起渔网,几条小鱼果然被围在网中,少儿们一同看向收鱼的小伙伴,期待着收获时刻。
同样起源较早的捕鱼方法,是以罩扣鱼。常见的罩,多由竹子编织而成,上下皆开口,便于渔人取鱼。以罩扣鱼多见于浅滩,渔人以鱼饵诱鱼,见鱼前来,迅速将罩扣下,鱼便可由上端的开口取出。
《诗经》言:南有嘉鱼,烝然罩罩。这里的罩,即是捕鱼所用之罩,其大意是,南国有许多味道鲜美的鱼,捕鱼的罩里,鱼儿多多。稍晚的汉代嘉祥画像石中,也有以罩扣鱼的图画。至明代《秋江渔艇图》甚至今时,仍可见到此法。
以扳罾和罩的方式捕鱼,易行而难丰。倘若想要获得更多鱼,需多人共同协作。传为元代唐棣的《烟波渔乐图》,就绘有这种获鱼方法:中景处,两舟并列行驶,每舟各两人,一人划桨,一人拉网,四人一起捕鱼,其所获鱼儿的轻重,与网眼的密度及大小有关,所获鱼儿的多少,则与网的宽度及渔人的方法经验相关。
细读《烟波渔乐图》,会发现更为有趣的捕鱼方法。前景中,渔夫站立船头,正欲洒下渔网,其身后的三只鸬鹚( lú cí ),或是刚从水中归来,它们休憩于竿上,等待着下一次入河。
古籍载,以鸬鹚捕鱼,发端于北宋,至元代时已十分流行。宋代之前,鸬鹚皆为野生,经过一段时间驯化,野生鸬鹚便可与渔人一起共作渔事。
除去扳罾、罩、围网和鸬鹚,最为惯常的获鱼方法,当是垂钓。只是,经过几千年的衍进,垂钓之“渔”,已不仅是渔本身,走入山林的文人,以隐为业,内观自我,以渔为乐,将自己变为了闲逸于江岸的渔父。
善画渔父者,为元代吴镇。长卷《渔父图》共绘有十四人,十四位渔父,十四种悠然之态。其中一位垂钓人,专注于工事,心无旁骛,其鱼筌放在身后,不知收成是否尽人意,但观其神态,似无关紧要。
吴镇题:无端垂钓空潭心,鱼大船轻力不任。忧倾恻,系浮沉。事事从轻不要深。
显然,吴镇并不在意是否获鱼或食鱼,他关心着世事,心系浮沉,但其垂钓体验,意在他处。老高也不在意是否食鱼,亦是意在他处。只是,两人终究不同,“事事从轻不要深”,知易行难。
作者:莫一奥,文字工作者,长期从事中西艺术史和人文历史等泛文化内容写作,目前所有文章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LCA,如需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
良仓今日好物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