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令人爱恨交织的英国!人们对于英国的7大误解,你怎么看?

令人爱恨交织的英国!人们对于英国的7大误解,你怎么看?

其他


来到英国21年,在英国生活、工作了21年, 总能听到对英国的各种评价。


回过头想想,这些评论,有的对,有的不对。有的一开始觉得对,现在觉得不对,有的一开始觉得不对,现在觉得对。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草根华人,我在英国生活了21年,对英国的感悟的一个变化过程,以及常见的对英国的7大误解!


最后我们也汇总了近期大家分享的对于这7大误解的独到观点。


误解一:英国是美食“荒漠”


我们来探讨的第一个误解:英国没有美食,只有鱼和薯条



我们大多数人对英国的初步印象,或者说许多没有来过英国的人对英国的固有偏见,便是英国是个美食荒漠,啥也没有,只有炸鱼和薯条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一点是典型的先对后不对。


什么叫先对后不对?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刚来英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兜里比脸还干净。那么我很自然地便得出了这个结论,那就是英国没有美食。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伦敦不仅是全世界的饮食都市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多的米其林餐厅的城市之一。


在伦敦,各种菜系的优质餐厅不胜枚举,不论是local的英式口味,还是融合各国风味的料理,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但有一个大前提,是你兜里有钱!


所以,如果任何一个人告诉你,英国只有黑暗料理,没有美食,其实本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贫穷限制了享受能力。


误解二:英国是阴雨之国


第二个误解:英国的天气很糟糕,常年下雨,很冷。



这个也是一个典型的先对后错的观点。


一个人对外界的认知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的情绪,态度是有关系的。


21年前,我刚来英国的时候,确实感觉英国的天气阴沉,细雨绵绵。


但其实,这是一个自我内心情绪的反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留学生来到英国,都是第一次远离故土,远离父母亲人。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孤独和伤感的情绪。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外界的感知和态度,同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伦敦真实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伦敦确实经常下雨,但是和国内许多城市持续不断的阴雨不同的是,英国下雨,在大多数情况下,10分钟就停了。


此外,英国有一个很奇特,或者说是很特别的一个情景,便是大部分人都不带伞,因为如果突然下雨,在路边随便躲一躲就过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风衣和戴帽子的夹克,是英国的一大服装特色。


要知道,伦敦的纬度大约是50度,哈尔滨的纬度大约是45度,但是伦敦的平均温度通常最低不会超过零下5度,最高不会超过30度。


当然,你若要拿伦敦和海南,三亚,里斯本,夏威夷这些城市比,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作为一个从江西五线出生,在北京,上海工作过5年的草根来说,我对伦敦的天气是比较满意的。至少在冬天,伦敦的气温比江西的要高,而且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房子,不论是公寓还是House,家家户户都配备有暖气。


误解三:英国福利好,来了直接躺平


我们要说的第三点误解,便是很多人认为英国的福利很好,国家全包全管。


我实事求是地说,这一点确实是因人而异


英国的福利好,但是所谓的福利都是提供给穷人的,真的是那种全家吃不上饭,没有工作的人。


在英国,穷人可以享受英国政府提供的免费住房,免费食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这部分可以回顾我们之前撰写的相关福利文章:

在英国生孩子,孩子和父母能有什么福利?

超全解析:英国大学生教育贷款,如何申请,要不要还?

七嘴八舌:关于英国NHS救命不治病的真实体验!


虽然英国的福利好,但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而言,其实大概率上是没有什么机会去领取这些福利的。


因为,大概率,中国来的新移民,其资产都属于英国的中产阶级以上。中产在英国交税交得多,而且享受不了什么国家福利。


但是有一点我需要特别说一下,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这个不属于福利,这个属于国家责任,因为你交税了。


误解四:在英国,孩子“躺”进名校


第四点误解:英国的教育体系很好,孩子来了直接躺平都可以上名校



这个是典型的认知错误!


要知道,越是完善发达的社会体系下,阶层的跃迁越难。


从人的本性而言,都是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实现阶层的跃迁,过上更好的生活。


特别是中产阶级。


在英国,中产阶级中有大量和中国人一样热衷“鸡娃”的日本人,韩国人,犹太人,俄罗斯人,印度人



所以,在这种竞争情况下,如果中国家长没有对教育的一定的重视程度,孩子进入名校的几率将非常低。


当然,有几种情况例外。


很多家长在移民的时候,其实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带孩子出国,是为了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的生活能够开心,快乐。


这不是小几率事件,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我个人是非常赞成这种思考方式的。因为,孩子到最后,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他们自己的命运,最终是把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的


误解五:伦敦全世界最贵


第五点误解:英国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伦敦是全世界最贵的城市。


这一点,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为什么呢?


在伦敦,你只要有钱,你就可以买到一切你想要的。贵或者不贵,完全是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选择。



根据BBC的调查报道,在英国,家庭年收入5万英镑的家庭,已经能够负担2个孩子1只狗的基本生活开销。


当然这种情况下,孩子一定是就读公立学校,因为这可以节省一笔很大的开销。


此外,你如果去超市,你就会发现,在不同的超市,同一类水果,甚至同一个品牌、同一个产地的水果、视频,价钱都是不一样的。


你去Harrods哈罗德买的草莓,和你在TESCO买的草莓,同样是草莓,但是品质一定不一样,价格也一定不一样。


换句话说,丰俭由人,这个贵不贵,取决于你的预期以及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另外,所有的数据和统计都证明了一点,伦敦的房价,无论是平均房价还是顶级豪宅的房价,都是比上海要便宜很多的!


从这点来讲,伦敦,根本算不上最贵的城市。


误解六:英国人的数学很差


第六个误解,也是最大的一个误解,便是坊间总有“传说”:英国人的数学很差,1-10 都算不明白(不要笑,英国数学40分就算及格,但它给世界提供了这几样东西!)。


英国人数学不好,被编成各种段子在网上流传。这样的误解,恐怕会影响到家长的判断能力,进而影响到对孩子未来上学学校的选择。



英国人的数学很差吗?真实的英国数学水平如何呢?我们可以看看以下几个数据:英国是很多数学理论基础的发源地,牛顿的微积分学,广义二项定理,数理论,伯特兰·罗素的数学原理论……


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还有剑桥大学的1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都不是白来的。



中国人传统的九九乘法表,背圆周率后300位数字,这些都不是数学,是记忆力!


数数并不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计算。在中国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一个公式,然后刷题,短期内学生确实可以把分数提高得很快。


但大家回想一下,现在还记得这些公式吗?这些公式,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在,对你的日常生活有过帮助吗?或者说,对发展你的数学技能、职业技能有帮助吗?



英国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天分!


在英国,老师尊重孩子的数学天分。英国课堂上,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尝试证明某一哥数学理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式,是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在中国,数学教学主要推崇的是“熟能生巧”,多做多练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而英国数学推崇的是兴趣,爱好,天分,钻研。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孩子们,最后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终生践行,为英国的科技发展,底层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你若不信的话,可以去看看,在中国的大学里,有几个孩子是因为真正喜欢数学而学数学?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专业,只是为了一个毕业证去学习这个专业,可想而知,毕业之后,会不会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总结一句话:要记住,数学实力≠计算能力


误解七:英国人高冷、排外、种族歧视


第7点误解:英国人都很保守,很排外,很歧视外国人


同样,这个观点,对,也不对。这主要取决于你的阶层,你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保守,是英国人的常态标签,特别是相比较于美国人而言。从最近大火的梅根和哈里的纪录片中的一个情节也可以看出。没跟描述与威廉凯特第一次见面,自己上去就要拥抱,但作为一直以来接受王室礼仪教育的威廉和凯特对此表示诧异。



不仅仅是英国王室,英国人通常都是比较内敛而且保守的。这具体表现在,对人对物上,不会有太多的情感表达,最多是见面时的标志性微笑,和不停的“sorry”“please”。


和英国人相处,如果你也比较内敛,会有明显的边界感和安全感。


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通常都是开朗而大方的。这是由于两个国家不同的国家历史和文化所造成的。


而这种内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通常被称为“知书达理”。


排外这个概念也很好理解,作为外来民族,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疆土,在不被完全了解和理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排斥性的。


同样,不像美国人的历史,美国人需要更多的外来民族、人口加入美国,但英国不需要。


此外,自从1066年以来,这个岛国,就再也没有被大规模的外来民族所影响,并且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民族文化,并且沉淀了千年,没有受到影响。



而保持着自己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其实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使命。


歧视这个话题,说过很多次了。再总结一下那就是,哪里都有歧视,我刚去北京的时候,刚去上海的时候,是我感受到歧视最严重的时候。


英国人,同样,也存在歧视。但是和北京、上海一样,会歧视他人的,基本都是社会底层人民。


被穷人歧视、被酒鬼歧视、被邻居歧视,其实都源自于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自己还不够强大。


当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出门打车或者开车,吃饭都在非常好的环境就餐,住在一个普遍中产以上阶层的小区,你会发现,歧视是不存在的。


当然,也有特例。譬如你的孩子上了九大公学这种顶级的贵族学校,孩子的家长们非富即贵,而且都是old money的时候,这种歧视,是来自骨子里的歧视。这种歧视,来自于顶层阶级,对一切的歧视。


但是,这种歧视,无论在哪里,在英国,在中国,在美国,同样都是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好自己!



硬币的正反面:大家怎么看这些误解?


上面讨论的是我自己对于英国这些误解的解读,而对于英国的这些误解,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我们之前发布的视频下面也有许多国内外的朋友留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挑选了一些与大家分享。


支持上述是误解:


1. Judy:


能说出这些事实和辨证分析的思维及表达方式的人应该生活的很不错他巳经说了自己何时去的如果耐心平和的听完


2. Hebe芳芳G:


凡说国外好处的总有井底之蛙出来怼


3. 天柳:


我也曾经说过,说英国没有美食的,不是没找到地方,就是没有钱。今天的主播是我听到的最真实,客观,实在的评说。



4. Spring:


讲的非常好,真实的反应了英语人民的生活状态


5. 老村夫:


比较客观,我孩子在伦敦二十年了,我也经常去,深有同感!


6. 钟新菊(中医):


极端评价的有两种人,要吃遍了,要么没吃过


7. 是金:


这是我听到的对英国最客观的评论了


8. 真真5491:


说的好,我去英国是旅游,只是十二天的行程



9. 女窈窕:


讲述的很有深度,对歧视的认知是与生活的环境阶层而形成的,我也在英国生活了二十一年,在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沒有遭到歧视!


10. 明日又天涯1169:


旅英三十年,大部分认同英国天气最好的是夏天不热(比中国美国舒服多了),但后来去多了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发现欧洲的天气比英国更好,夏天不热且阳光明媚,气候欧洲全球最棒,又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胜古迹处处皆是。


11. 陶赟婷:


去英国旅行两次,好吃的实在太多了,各种菜系、餐厅都有;天气也非常认同,有阳光的日子还是挺多的,在利物浦突然下大雨,大家都躲进小酒馆站着喝一杯天气就晴了。最喜欢的还是在英国每个周末都可以看英超



12. 桔子:


什么是数学?中国人理解错了,一直以来的教学训练的只是计算能力


13. Sally Huang:


谁说英国没有美食? 是你吃不吃得惯罢了! English breakfast, afternoon tea 和roast diner, 哪一样拿不出手


14. 海子tp:


客观、真实,完全赞同。这些也是在英国稍微有些时间积淀后的评判 所有的认知都源于自身的见识和定力的表现


15. Reya2343:


很客观!我曾经几年时间奔波于祖国和英国之间


16. 清清:


用普通的价钱可以吃到的东西,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德国要比在英国吃的东西好吃的多。当然你要到米其林餐厅吃饭,你在哪国米其林都比普通饭店贵。



17. 螃蟹:


而关于英国上流藐视一切的观点,可以说,全世界有阶级观念的地方都一样!这还不是完全跟钱有关系,可能一个西伦敦的中产在嘲笑一个东伦敦巨富的东伦敦口音!


18. 白加黑:


北京人,20多年前带着儿子跟着做高仿的先生在英国待了一年。儿子2020年拿了牛顿基金,现在留在英国大学教书。对此感受颇深,深度认同


19. cindy yeong:


我在英国生活超过了30多年,英伦大叔的结论,我也有认同,讲出了我的感知,这就是英国的实际情况。


20. Jenny:


总结非常棒 不过对于英国没有美食,我的理解是,英国本身没有什么美食,另外米其林只是说明有,而不能代表整体。如果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街头任意一家餐厅或者铺头你都可以吃到美味。



21. Stephen-Deng:


其实第三点就是如果年收入少于五万镑的都是有福利领取的,只不过是很多华人不知道而已


22. Anna:


我儿子每个月就有生活费80多镑,我还认识一个中国人的孩子每个月领200 多镑,领钱的多少是按照家庭收入来决定的,收入越低,领得越多


23. Lee:


说的非常好 我们附近农场的农场主非常有钱,我英国的丈夫出生于伦敦,我们现在生活在威尔士。他以前是美国大型制药集团的CEO,曾经去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退休之后得到了女王的授权,曾在当地做地方法官。这农场主非常尊敬他,把他当成朋友。但他对我说,他们一家人歧视一切外来人,他和他的兄弟也从未结过婚。他认为他们是井底之蛙。虽然他们有钱,但是他们没有什么见识,只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活动。所以他们的思想也很狭隘。



24. Lucy玲子:


和你一样,到英国23年, 起飞的跑道是乡村, 一路披荆斩棘,在英国的公司有一席话语权, 对社会的理解越来越全面和客观!


25. 闻宝—北京:


说的真好,从2008年我去英国探亲10年了,英国的确是个生活心情舒服的国家。


26. 微风细雨:


说的真好,我去英国伦敦3次,对英国印象非常好,英国人友好礼貌!素质高!歧视真的是低层的人。



27. TX:


教育的區別就是 一開始盡全力的人通常都走不遠 國內屬於百米衝刺教育 前期太卷了都厭學 uk看重的是長跑型教育 你用玩的態度來學習 學你感興趣的 一輩子就堅持下來了 全球七十億人口和已故的數百億人口 想在一個區域有突破 只有一生深耕一個領域


28. Yvonne:


我喜欢英国多于美国的一点,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和我们国人差不太多,相对比较含蓄,不过分自夸,不像美国人那么呱噪,自信过溢,呆在美国的时候,你会觉得如果不努力表现自己,不夸夸其谈,肯定就会成为透明人但英国正好大概率讨厌那样的人不过,无论待在哪里,必要的自信,礼貌社交确实是必要的。


凡事不能走极端。对在国内很喜欢呼朋唤友的人来说可能不大适合在那边生活,会觉得无聊和寂寞。但很适合心性独立不怕独处的人。



29. 飞鸟:


曾经认识一群从澳洲来英国的,说什么山火吹的空气质量多差,人的素质低,教育没有英国好,英语说得难听,晒得不得了,不过在场的英国人都保持礼貌都说澳洲是个nice place


反对上述解读:


1. 英伦难人:


是说英国自己民族没有什么美食!没是说英国吃不到美食!混肴概念


2. KongLi:


世界级大都市有全球各个国家的美食,但英伦三岛就是没啥好吃的。


3. 老情歌视频:


感觉这些定居国外的人格局都是不过如此,除了说饮食就是说超市购物,如果是在八九十年代说这些还有点诱惑力,但现在总是说这些就让国人笑话了!



4. 李欣:


大宋杨辉整明白二项式定理要比牛顿早400年,可惜传承没人家做的好。


5. 重新发现:


美国澳洲欧洲的中餐超级好吃不贵,好安全,日本东南亚也很好吃不贵,英国的确差,同一价位相比


6. 超级奶爸X:


没有误解过,英国一直是强盗!


7. Grace谭:


说的是英国没自己的料理,在伦敦市享受的世界美食



8. 五子:


人家国家多少人口,我国家多少人,不能一概而论,没有可比性。


9. Sherry:


一半分析地很牵强:1. “这句话说对也对, 说不对也不对”那就是对啊;2. 英国人数学就是差。3. 说一个地方有美食,就是指可以供大众消费、信手拈来的食物,不是指米其林。


10. 丹:


不认同,英国太冷,夏天都冷,湿冷。食物不好吃,除非自己做,价格高。没有国内生活方便,网购快递等。。免费医疗还是可以只要能预约上,有急病要做手术就麻烦了,总之文化震荡不小。长期居住的话要慎重。



11. 随缘:


我小孩也留学英国,我也去过英国。关于天气和美食,我不认同你的观点。


12. 轻描淡写


你对中国数学好也是一种误解,全世界数学PK的话肯定是中国人最好,只是我们把数学知识用到生活和科技中还欠缺


13. HelenPratt:


你为什么不说一说,现在的英国都是阿拉伯国家的人?有很多教堂都已经变成了阿拉伯国家大教堂?你为什么不说一说?英国的这些扶持穷人的福利,培养了一批懒人吸血鬼?你只会挑好的说,不好的你永远不会说的。



14. 申屠:


觉得对数学的说法不太认同。数学整体确实不行,有时连老师都不怎么明白。但不排除有学得好的。


还有对美食的定义不同。所谓美食,就是平常人家都有的,这个地区所有的。这样说英国确实没有美食。如果说美食指高级舱厅的饮食,那每个国家都能找到美食。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区区一口吃的。


15. Shamu:


白人喜欢东方人,但是喜欢与尊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可能很喜爱你的小狗,但你并不尊敬它。


16. 如果:


伦敦,著名的雾都。



17. 清清:


用普通的价钱可以吃到的东西,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德国要比在英国吃的东西好吃的多。当然你要到米其林餐厅吃饭,你在哪国米其林都比普通饭店贵。


18. 湖顏巒語:


说的是英国本土菜系 你和我扯其他国家菜系美食餐厅?英国风大的等同于拉皮手术。英国是没落的18线国家 不要不承认了。


19. 上善若水的厚德载物: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人少老师能忙的过来,是小班教学。我们这里一个班五六十人,老师忙不过来的。所以因材施教,还要因地制宜。


20. 杨杨:


中国教育普通人拥有专业基础技能。有天赋有兴趣爱好者不会被埋没。国外教育更自由发展,国内普通学生的压力凸显更大。国情不同,各自安好!



21. UK麦当刘:


我倒是有两点不同看法。我对英国没有美食的理解是英国传统美食或者打英国标签的著名美食寥寥无几。而并不是说在英国吃不到美食。第二个是我觉得美国人比英国人更为保守,体现在家庭观上。美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庭,在美国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是可耻的,但在英国大家会对这样的人更为宽容。各抒己见,无意冒犯。


22. 静:


英国人普遍的算数确实不好。当然,数学内容不只是算数;伦敦天气下雨仅10分钟就停,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在秋天和冬天,常常阴雨连绵,不管你心情好坏。与我们老家不同的是:英国四季似不分明,一天可有四季没有美食?也许和我们的口味不适应有关。时间长了,会爱上它的美食的(不只是鱼和薯条)。英国不能说是世界最贵的城市,相对来说,价钱还相当的合适。比较起来,英国人不比中国人,或美国人更歧视他人。



23. Christinafelicity:


其实没人觉得uk只有fish &chips,说的都是local food,你应该说说brit的sterotype吧,这些也好意思给现在的孩子说呀,20年前去uk什么条件,现在什么条件啊,题目建议改为60岁以上没出国过的进。


24. 大不列颠大橘:


第一点英国没有美食,我来的时候没觉得,呆久了才觉得。刚来的时候刚出国,没怎么吃过其他国家的风味,土耳其烤肉泰餐越南餐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菜都好好吃。呆久了才发现,属于英国美食的啥也没有。伦敦的饭店价格贵味道还差,随便去个欧洲城市的无论是中餐西餐都吊打伦敦吃到的



25. ZMH怎麼會這麼好:


本人东北人,烀苞米烀肘子锅包肉炖酸菜,接地气的食物英国很少有,除了一些阿拉伯人做的烤肉有点那种感觉,我们不一定要吃食物的精美摆盘而是真的人间烟火。


26. 南国的大地:


某些大英博物馆华人讲解员(40-50多岁)披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外衣,实际上是按照博物馆(政府)的指示宣扬殖民主义思想,强盗逻辑.他们实际就是博物馆的代言人,殖民主义思想的传声筒.40-50多岁, 移居英国10多年,他们早己成为地道的英国人,根本就不是中国人了,思想上早己是英国人的,只是皮囊是黄种人的.


这些人早年根本就没有学过中华文化,更不要说传播中华文化.他们诋毁,矮化中华文明,将中华至少5000年的文明说成只有3000多年的文明;中华祖先创造的文字说成是外国引进发展起来的;将中国国画说明是从印度传进来,等等.吹捧英国西方文化,将强盗博物馆说成是公益慈善组织将博物馆的一众强盗说明是圣人,大慈善家。



27. 南国的大地:


据英国新闻网站“MyLondon”当地时间1月24日报道,一名27岁的移英香港女硕士当天被当地验尸官裁定为自杀。该女硕士去年4月移居英国,同年11月被发现死亡。死者的哥哥表示,妹妹的死亡或许与她在伦敦的困窘生活有关,她居住在月租900英镑且环境恶劣的公寓内,每天吃饭要精打细算,与此同时还要担心失业而没有收入,生存压力极大,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报道介绍,这名女硕士名为“Yee-King Ho”,朋友家人称她为“菲昂(音译:Fion)”。她2017年在香港一所大学取得亚洲与国际研究学士学位,2019年在瑞士日内瓦取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毕业后,菲昂曾在香港红十字会工作,担任国际救济服务干事。2022年4月,菲昂持所谓的BNO护照移居英国伦敦,在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工作。同年11月3日,菲昂被发现死在了家中。


28. 南国的大地:


盗家文化祖庭——英国王室 1. 白人奴隶主大英博物馆之父:汉斯*斯隆爵士---牛顿称之为流氓,小人,无意间开启了之后英国人劫掠世界文物的先例 2. 匪首:埃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即额尔金,牛津大学毕业)——劫掠并火烧圆明园,被雷劈死在印度 3. 走私犯头目:中国馆何鸿卿——贩卖,走私中国文物,收割香港财富的英国爵士 4.偷盗敦煌壁画的大盗—斯坦因 5. 还有黄皮白心的文化骗子---某些博物馆讲解员为强盗辩护,为殖民掠夺洗地,不具体点名。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



29. 典哥吃饱了:


还是想微杠一下


1, 说英国没有美食,是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说的。一个地方,大部分普通人平价就能吃到的很多东西都好吃,我们会说这里美食多。大部分的英国人不是人均日常吃米奇林餐厅。有钱确实在哪都能吃到美食,即便是在津巴布韦的草原上,也能空投鱼子酱和鹅肝

2. 对于天气的感知确实会因为当时所处的心态和处境有关。反过来,大叔当年出国的时候还是个穷学生,国内2000年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没有现在那么好。作为一个没有资源和金钱的草根,在英国慢慢立足之后回看国内,也难免产生国内哪哪都不行的感知,那也跟心态和当时所处阶层的体验有关。



4. 孩子在英国确实不能躺平,但不能忽略的是,跟亚洲完全按照分数录取的方式不同,英国学校的录取需要除了成绩之外的其他buff(少数族裔buff,特长buff,实习buff,志愿者buff),而特长培养和实习经历都是很烧钱和需要资源的,这是隐形的门槛。


就现在的特定历史时期而言,英国的学校整体全球排名目前来说依然是非常高,中英两个小朋友,付出同样的努力分别被中英大学录取,因为英国排名高,这两个小朋友起点就不一样,这也是事实。因此,英国小朋友再卷,也不必如国内小朋友卷。从国内的视角看,相对来讲,英国小朋友就是在躺。


5. 单拿房价来比,同样的钱确实伦敦能买到比上海更大的房子,但生活不止有房子这一样开销。如果一个英国家庭收入和上海差不多,衣食行等各方面的购买力是远远不如上海的。如今脱欧和能源危机影响下,就大部分普通英国人家庭(而不是人均投行和基金公司)的收入水平来看,想过上5万磅年收入的小康生活都没那么容易。



6. 数学,拿剑桥大学的学霸和莱布尼茨来举例子说英国人数学还不错,这就相当于拿马云的财富和我平均一下我也是富人,就好比中国出了鲁迅、老舍,那人均都是文学家了。我并不认为历史上的牛人和顶尖学校的学霸的水平能代表大多数的英国人的真实数学水平。我理解当人们调侃英国人数学差的时候,是说的普通人。


学习强调兴趣、关注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尤其是精英教育。但是对于提升全民基础数学水平来讲,中国的教育确实更有效率,至于中国的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我认为依然有人能够由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不然无法解释一边是“中国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一边却是日新月异的文化产业和科技领域新专利仅次于美国的记录的现象



30. 62A6B752:


不可否认的是:英国已末落了!别拿发源地说事,几十年前或几佰几千年前发明了什么也不能证明如今它在其发明的领域依然领先,你认为好的方面别人不一定认同,比如气候。


31. universem:


本人还办理了一些在英国留学转移民澳洲的大陆人。其中一位已持有英国永居,他们都是在伦敦读书和生活的。但到了澳洲悉尼后,他们一比较悉尼的气候等,都当着本人面抱怨英国伦敦的气候糟糕无法与悉尼相比。



本人在澳洲一位来自英国的朋友,他是曼切斯特人,10几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 到了澳洲7年后回英国度假。回到澳洲后很失望告诉本人:Nothing Changed and will not be back to UK again. 诚然英国的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英语也成为世界唯一能广泛交流的国际语言,但英国不是一个理想的优越的能长期生活的国家,气候太糟糕


尽管他到英国21年,他仍然以大陆的人思维谈论英国。他不知道英国没有享誉世界的菜系,这也是法国人嘲笑英国人之处之一。英国是欧洲国家移民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本人就办理多名英国人移民澳洲,他们到了澳洲后不想回英国的,因为澳洲无论是气候或生活环境等远把英国抛在后面


以上便是大家对于英国不同误解的不同观点,关于英国的这7个误解,您怎么看,欢迎留言,欢迎讨论!


------End------

文:大叔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底层之恶有多可怕?部分物业保安与居委会登上了“权利巅峰”!


凉凉? 最关键时刻, 一句涉华言论, 到手的首相宝座要飞!?


坐轮椅, 拄拐, 淋雨, 万人灵前痛哭! 手握大权却从未干政, 女王何以受人敬仰?


24年换来“鳄鱼泪”! 唐山主犯当庭忏悔却不对受害女性道歉, 辩护人也被痛骂?


国内致癌添加剂, 国外零添加! 偷换概念,顾左右而言他,何时是头?


悲惨世界?放弃抵抗,抗疫躺平后的英国,真相是什么?


疑点重重!胡鑫宇案的调查将如何走向?国外媒体或许给出了答案……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管理员,一个争取中年不油腻的大叔,长居伦敦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注册金融专家
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署注册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英国移民,英国签证,英国投资,
欢迎添加管理员大叔的微信:






敬请 · 关注 · 订阅
英伦大叔频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亲自一蠢,亲自再蠢”在这份音乐白皮书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信心Golden Hour Over The Years今年两会代表的提案,你怎么看?ChatGPT:关于WebRTC的未来,你怎么看?引发热议!这国将对猫实行“宵禁”,你怎么看?波士顿市政厅被评为美国第二丑建筑,世界第四 你怎么看?麻州周增6804例新冠病例和125例死亡病例习胖:这才哪儿到哪儿读了顶尖大学却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你怎么看?7个至今没有结论的思想实验,你怎么看?说孙珍妮是鞠婧祎2.0你怎么看?过分真实!问ChatGPT关于多伦多十大误解!华人看到第一个就笑了聊一聊:最近《满江红》起诉大V,你怎么看?Is there a real threat of China spreading communism?​人们对于英国的7大误解限时:ucla拍照好去处!800磅绳子的装置艺术展:盐田千春,纠缠交织的丝线包括装置艺术讨论 | 斯里兰卡电费多半要涨:你怎么看?湾区离全面禁天然气又进一步?未来几年将逐步淘汰停售天然气炉和热水器,你怎么看?这个麻醉纠纷案例,你怎么看?对中世纪的四大误解惊人的投射效应:你怎么评价他人,就怎么看待自己美国老师竟判“5X3=15”的答案错误!一张小学试卷引发中美网友大辩论 你怎么看?GPT-4 比你聪明,比你有趣,还比你会做题,你怎么看?深度 | 红州惊人的犯罪率:三份报告揭示对美国治安的最大误解涨疯了!“元芳”大神,你怎么看?赠书福利 | 脑子是用来思考的?这可能是你对它的最大误解……“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关于好专业的9大误解~晨读|沙特伊朗跑中国来和解,美国怎么看?对互联网的三大误解,该摒除了大家对于主播这个行业怎么看?我女友是小网红,但是我不太同意让她继续看看我买了啥好东西?清理中小学班级群中与教学无关的网络任务,这个建议,你怎么看?|两会快评2023年,停止人们对它的误解!打破翡翠行业的认知被揭!绝了!因为一个包放弃一套房?这样的消费观你怎么看?澄清三大误解,带你了解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 |培养计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