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治愈我们的可能就是......
(扫上图二维码即可订阅喜马拉雅平台老牛读书会)
“切记在你的一生中只做你爱做的事,你也许会穷困、饥寒交迫,或是住在破瓦寒窑中,但你这一辈子真真正正地活过。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你可以把《人生的智慧》一书看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你智慧、生活的书籍。不过,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或是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到底来源于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我们无疑就会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
“生而在世,人要么孤独,要么平庸”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第一,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你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
叔本华先生说“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生而在世,人要么孤独,要么平庸”、“平庸的人易感到无聊,这是多么可悲”……的确,幸福不取决于外在,而是能够形成自己的幸福观,享受独自一人的静谧时刻,能够自得其乐,身心健康,这才是幸福。
第二,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说财产,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当然,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名誉,地位等等。
对于财富和他人评价,叔本华在本书中表达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例如“财富如同饮水,越喝越渴”,但是“足够的金钱才能够带来自由的生活”;“勋章就是汇票,可以支取大众的看法,而它们的价值是由签发者的信誉来衡量的……”
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叔本华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这三种决定了人们幸福与否的要素,那就是人的自身,人的财产,还有人所展现的表象。
谈人生智慧的书很多,而叔本华的这本书以简洁易懂的文字把复杂的人生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便人们理解和接受。叔本华在书中深入探讨人生的诸多问题,如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成功与失败等,并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比如,叔本华强调人生价值在于内在,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和成就;还有,人生的智慧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内省来获得,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
叔本华的论述妙语连珠,犹如一道道智慧的闪电道出了许多世事背后的真理,让人豁然开朗。让我们在启智之余能够欣然一笑,更好地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比如,他指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丰富,那么,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一个有着优越精神思想禀赋的人,会使死气沉沉的环境变得活泼而富有生气。
或许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的双眼常被浮躁的心态所遮蔽。或许你有着乐观的性格、清醒的认知和极强的自制力,但我们人类的“欲望沟壑难平”,常在某一时刻,不自觉地掉入了“幸福的陷阱”。而《人生的智慧》一书可以让我们关注自我,走向真正的幸福。
“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而富裕的生活。叔本华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溺水自杀身亡;母亲是名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年轻时,叔本华曾攻读医学,后弃医从文,30岁便出版了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过当时的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叔本华一生衣食无忧,不过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作为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封闭的哲学世界,其追随者从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到列夫·托尔斯泰和托马斯·曼。
“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1850年撰写的《附录和补遗》一书的一部分。自1860年首次出版以来,《人生的智慧》几乎已成为全世界每一个有学识的市民家中的必备书,被各个国家的读者奉为指导人生的“sheng经”。
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优美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所涉及的题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正如叔本华在临终时所说:“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本书就如一座灯塔,将使你获得终生受益的启发。
我们推荐的这版《人生的智慧》由1851年德文原著直接翻译而成,最大程度还原了叔本华代表性的深邃哲思与优雅文字。由邓晓芒教授撰写导读,带着读者从名家视角读懂叔本华。邓晓芒为中国著名哲学家、也是国内最早翻译德国哲学的专家之一。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的智慧》上市5年始终稳居版本销量第一。我们推荐的这版更是在此基础上全面改造升级,在译本、编校、装帧、选材上均有很大提升。
“以史为鉴”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它强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要对历史进行反思。
对于史家而言,通过这种反思,可以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追溯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经由这种反思,也能对历史有透彻的认识,对古人的生活和处世有真正的理解,进而洞彻一些人生哲理,增加思想厚度。“以史为鉴”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一书的编者选取了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论述中国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人物、重大事件、制度、民风民俗等主题的相关文章,以期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下的社会运作机制和社会生存法则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从某些角度窥见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思维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吴晗为我国现代明史研究的拓者和奠基者。曾先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代表著作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在这本书中,吴晗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君权、绅权、士族阶层有精彩的论述,还探究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特有的社会现象以及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和商业发展,此外,吴晗还客观地评述了曹操、周瑜、诸葛亮、武则天、文天祥、等历史人物。
从1943年开始,吴晗作为明史研究者在云南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了一系列历史理论及科普知识的文章。白寿彝先生曾对吴晗的这一工作,以及其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表示肯定 , 认为“吴晗同志对历史知识普及化的工作 , 是必须肯定的。”
从本书提到的一些主题来看,吴晗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述评即使放到今天也仍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有很多社会现象放到今天来看,已经不合时宜,比如:“主奴”、“刺配”、“殉葬”、“流寇”等,但是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也能体会到中国封建时代下层百姓的悲苦,体会到他们生存的艰难。
对于历史,吴晗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加以考据论证。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风趣,很多文章更是体现了吴晗对中国历史的独特见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展开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本书编者在后记中同时指出,因为本书的范畴圈定于古代历史,其中有些提法自有其历史背景,比如元朝的蒙古族与汉族、清代的满族与汉族都曾经是敌对关系,曾经的那些民族矛盾在今天的各民族大融合背景下已经不复存在了;
又比如地域关系,历史上的中国版图是在不断变化的,过去所谓的“蛮夷之地”,在今天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也是读者在阅读中应该有所知晓。
在这个不断内卷、节奏加快的社会,我们往往在追逐目标的路上疲于奔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看看身边的风景;我们往往关注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却忽略了自己眼中的自己;我们往往朝着父母家人朋友所期盼的样子生活,往往忽略了自己对生活最真实的期待。
热热闹闹花团锦簇,推杯换盏载歌载舞。曾几何时,你会不会扪心自问,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或许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问这个问题。悲剧并不在于生命短暂,而是我们常常只在事后才看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死亡事关生命的真谛,与死亡打过交道的人,才会更懂得生命本身的价值。《人间生死书》通过30余名临终经历者的真实感言,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濒临死亡的故事,从生活哲学的高度,为我们解析”真实、爱、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时间、恐惧、愤怒、娱乐、耐心、屈服、宽恕、幸福、用心触摸生命” 这15个人生重要课题。
在作者看来,这些主题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面对的,被放逐在地球上的我们并不孤独,我们彼此相连,爱让我们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满。
两位享誉世界的生死学大师的旷世合作
本书为两位享誉世界的生死学大师的旷世合作,作者之一是世界临终关怀运动先驱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伊丽莎白为瑞士裔美国人,精神科医师、医学博士,国际知名的生死学大师。
伊丽莎白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100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先后获得过19个荣誉学位。作为探讨死亡与临终经验的权威,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尊重。她不仅有20部著作等身,更长期致力于照顾重症病童、艾滋病患者与老年人。无数人在面对死亡或亲人临终时,从她身上获得了安慰与理解。
《人间生死书》是伊丽莎白的第十八本书,也是她2004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她在1995年的母亲节突遭中风、全身不遂。之后的几年一直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所幸她的头脑并未受到中风的影响。她虽然不能用左腿和手臂,但她能说话、会思考。
有几度她以为死神会在几个星期内将她带走,但却与死神擦肩而过。伊丽莎白没有屈服于死亡,而是一直在领悟生命的真谛。于是她想再写一本书,与垂死和死亡无关,只关乎生命和生活。
另一名作者大卫·凯思乐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悲伤管理专家之一。除了与良师益友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合著了本书,凯思乐还著有《你可以治愈你的心:在分手、离婚或死亡后找到和平》、《寻找意义》以及《临终的需要》等书。特雷莎修女、比尔·克林顿和奥普拉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凯思乐曾在红十字会航空灾难队服役,数十年来一直担任洛杉矶警察局的预备役专家。他为医生、护士、顾问、警察和急救人员授课,并为那些需要面对悲伤的人士举办讲座和静修。
他曾花费很多时间与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相处,这项工作使他充实。对他而言,无论是心理上、情感上还是精神上的成熟都可以追溯到这种临终关怀式的工作性质。
“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人间生死书》每一章都都以这样的词汇做标题,如真实、爱、失去、关系、愧疚等。在每一章里作者会用很多故事说明来说明这些主题,因此人们也很容易理解作者想要阐明的要点。
书中的案例都取自两名作者授课、研讨会以及与绝症患者和家属之间的讨论;同时包含了两人大量的个人经历。作为一本开创性的书,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死亡和悲伤过程的方式。在这本书中,伊丽莎白概述了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并全面阐述了个人应如何面对损失。
在书中,两位作者挑战了传统对待死亡和濒死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只关注身体症状,而忽视了面临自身死亡的个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伊丽莎白认为,让个人在悲痛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非常重要。她强调,朋友、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同情和积极倾听,以支持那些悲伤的人。她同时鼓励读者正视自己的情绪,并将悲伤的过程作为个人成长和转变的机会。
在《真实》一章中,伊丽莎白认为,关键是找到我们最真实的自己,并发现他人的真实性。真实感有助于我们与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她在书中写道,当我们认清别人的本质时,我们才能得到慰藉,这同发现自我的真相同样重要。
在芝加哥大学当老师的伊丽莎白曾有幸当选“最受欢迎的教授,”这一称号是教授们梦寐以求的。当宣布这一消息时,她的同事们都表现得礼貌有加,但没有人提及获奖的事情。
等到快下班的时候,一位身为儿童心理医生的同事将一束插花送到了她的办公桌上。上面还有张卡片,上面写着:“极其妒忌,但还是要祝贺你。”从那一刻起,伊丽莎白知道从此她可以信赖这个人。通过展现真实的自我,他的同事让她感到了一种安全。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被问及他是如何创作《彼得大帝》或《大卫》等雕塑的。米开朗琪罗解释说,他想象雕像已经在粗糙的大理石块里面了。当他敲碎大理石时,他揭示了一直存在的东西。同样的,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深处,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等待着被揭晓。
本书在全球拥有超过46个版本、畅销16国,销量超百万册,在美、英、法、日、韩等国一再加印。Goodreads上有读者高分赞誉:“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Amazon上有一位读者这样评论: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如果你觉得这本书“还差点意思”,我恳求你把它归结为你的不成熟。不要评判自己,而是微笑着说:“我会去读的。”然后把书放个几年,然后你会很高兴发现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这是一本你可以直接读完的书,你也可以随意翻开一个章节开始阅读,或者根据你的需要和兴趣,跳着阅读。
书中处处充满了关于生存的本质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幸福的精彩片段。对于任何想要更好地理解悲伤过程,以及想了解失去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的读者,这也是一本必读的好书。
老牛精选
心灵治愈书籍推荐
《人生的智慧》《中国的人生存智慧》《人间生死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老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