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生活还要多久?经济账里看端倪
一、
读者小林生活在上海,是个单亲妈妈。
上海解封第一天,她问四岁的女儿,我们下楼去玩泥巴好不好?女儿摇摇头,不想去。说下楼不好,有病毒,会感染的。感染了,要被拉去关起来,要和妈妈分开。小林叫不动女儿下楼,只好自己去楼下草坪挖了点泥土。她把泥放在阳台的水槽里,女儿就坐儿童椅趴水槽边,一个人玩起了过家家。
解封第二天,不得不出门了。因为要做核酸,不做“人就过期”了。小林带着女儿在第一个检测点排了两个多小时,快排到她,通知说检测的管子没了。没办法,她又抱着女儿去第二个点,结果旁边的志愿者说,别排队了,我们快下班了。你们下午再来吧。这一整天的时间,小林就花在跑核酸检测点上了。她说,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现在最怕的,不是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是核酸过期,是没有绿码。那意味着,母女俩寸步难行。
小林说,在小区封闭的70多天里,大人和小孩,都经历了超负荷的压力。孩子变得不爱说话,自己也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很怕这样的生活,成为了日常。也很怕孩子会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出门戴口罩,每天有核酸,去哪都要有绿码,人与人保持一米距离......
小林问我:我们以后是不是就过这种,和面包比赛“保质期”的生活?这种被“核酸”支配的生活,还要有多久?
二、
就在和小林聊天的间隙,我也下楼做了个核酸。
在端午节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这里出入机场火车站,就医买菜,乘坐地铁公交、逛商场、去图书馆,甚至买个面包,进个公厕,都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节后,终于改为72小时了。防疫政策将社会切割成一个个方形网格,核酸证明已成为普通人维系正常生活的通行证。绿码黄了灰了,已经会本能的产生恐慌。
核酸、绿码,它在重塑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还要多久?小林的疑问,其实也是我的疑问。
这个疑问,或许可以从“核酸经济账”里,找到一点点答案。
核酸检测,从防疫应急,到现在的全员48小时、72小时“常态化”,一年需要多少钱?这钱,最后由谁负担?能负担到几时?
三、
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核酸检测的钱,大概分为试剂和检测的费用、人力成本和采样点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几个部分。试剂和检测的价格,从疫情爆发至今,已经5轮降价。2020年,疫情爆发最初,到过240元/每人次。今年5月,中央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调整为单人单检16元/每人次,多人混检降至5元/每人次,由政府机构组织的,则不高于3.5元/每人次。
人力成本各地不一,是社会招聘,还是医务人员排班,成本也不一样。以我所在的浙江为例,日常每人每天300-800元不等。在紧急时期,比如两个月前的上海,也出现过每人每天1500元这样的高价。
采样亭的搭建和维护,目前,一个采样亭的公开报价是1.5万元至4.5万元不等。全国目前已建成超8.4万个采样点。浙江省最多,近2万个。
基于这些现有的基础数据。日本野村证券测算,若14亿人口,每48小时测一次核酸,我们一年在核酸检测上的总成本,是1.03~2.63万亿。而我们2021年财政支出中,整个卫生健康支出,是1.92万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整年的卫生健康支出,可能刚够每个人做一年的48小时核酸。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口总数约为 5.1 亿。东吴证券按这5.1亿人口,72小时测一次算,我们一年在核酸检测上的支出,约为0.97万亿,占一年卫生健康支出的一半。
我们有多少余粮?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末累计结存3.6万亿元。全国人民不看病,不生孩子,把这钱匀出来,让一二线城市的人做72小时核酸常态检测,大概可以测个3年半。
不看病不生孩子,毕竟不现实。但两头都要钱,那么势必引发医保不能兑付,“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在这一波核酸检测常态化之前,我们做核酸的钱,主要来自医保。有些地区是8成,有些是9成。其余由地方财政负担。自4月初以来,我们已经有5个省份,32个城市,宣布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这样庞大的支出,医保承担不起。或者说,也不敢承担了。
随着国家卫健委提出,中国要“完善常态化检测机制”,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国家医保局坐不住了,出来表示:常态核酸的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财政承担,不动用医保存粮。
医保不出,那地方政府财政出?
事实是,地方政府也很难。虽然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但常态化核酸检测仍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以河南为例,若全省一亿人“48小时”核酸常态检测,就算按混采单价4元的成本价计算,一年也需要花费730亿元,这笔钱,超过河南医保全年支出的一半,占河南省2021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个烧钱的重担。这个担子,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这几个原本财政富裕的省份或许还可以承受,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本来就财政捉襟见肘的东北,是无法承受之重。
大家可以看看2021年的财政数据。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再看看各省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即是财政自给率。
2021年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上海市92.18%。其次是北京市86.45%,排名第三的是浙江省80.88%。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10.49%。其次是甘肃省24.87%,排名倒数第三的是黑龙江省25.47%。
大家都没钱,大家都入不敷出,大家都债务很重。
事实是,有些地方政府也早熬不住了。5月底,四川省阆中市发布通告,该市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但要求乡镇、街道居民,检测的钱自己出。政府部门还回应媒体说,当地财政无法负担这项费用。
那么,最后这钱到底要从哪里出?
核酸常态化检测,最终会不会变成一种“核酸税”?
疫情还要多久,这样的生活状态还要多久?
我也不知道。找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新闻,还是不知道。
因为没人说。
但经济账摆在那里,回避不了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