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核酸圈” 的关键一环:如何确保样本的检测质量?
10.06.2022
本文字数:5592,阅读时长大约9分钟
导读: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推进,对相关机构的资源调度能力、流程管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出现较大纰漏,将直接影响到样本的检测质量,进而影响“早预防”的效果和初衷。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斯旻 何乐舒
从公园、商超入口到地铁出口,从街头巷角到“家门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便民采样点和“小屋式”采样亭,当下已成为不少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随处可见的新景观。
“核酸检测是实现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称。
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建设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无疑将有助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早预防”,但同时也对相关机构的资源调度能力、流程管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些不为公众所熟知且较为隐匿的环节出现较大纰漏,将直接影响到样本的检测质量,甚至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进而影响“早预防”的效果和初衷。
一位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部分地区的核酸检测能力还需要时间建设,另一方面,在人员配置和过程监督管理上也存在临时性的运作方式,一些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还面临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等痛点。
“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常态化核酸检测主力军,他们是否能在常态化防控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聘用的采检人员是否得到职业化发展?地方如何整合各类资源更有效的配合开展工作?”该名公卫专家称。
设点:采样亭开始投入使用
最早进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实践的城市是深圳。
今年1月,深圳印发《深圳市便民核酸采样点设置指引》,按照每3万人口设置一个便民核酸采样点的标准,在全市网格化布局700多个采样点。为避免采样聚集,3月,深圳修订印发《深圳市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点优化布局指引》,在采样点覆盖、延时服务、结果等待时间等方面优化,要求便民核酸采样点以“固定点为主+小型流动便民点”的方式,按照“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原则设置。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加入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队列,从采样点位的设计来看,大都分为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采样亭)三类。
▲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新华社图。
安全性是后两类采样点位选址的重要评估依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由于在采样时,被采样者会有脱口罩的动作,如果是阳性,则可能造成病毒在气溶胶里传播。故而,在采样点选址时,有关部门除了会考察区域特点、人口规模、人员流动等因素外,也会观测周围环境是否空旷、是否通风良好。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市出行、通勤等均执行72小时核酸检测记录,市民核酸检测需求仍处于高位,日均检测量在800万-1000万人次。便民核酸采样点所在场所类型主要包含居民区(小区、城中村)、交通场站(地铁口、公交站台、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办公区域(CBD、园区等)等7大类。5月份以来,全市日均设置3500个采样点。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深圳街头开始出现核酸采样亭,医护人员在亭内进行采样工作时无需穿防护服。
龙华区首个智能核酸采样亭于5月21日起投入使用,该款核酸采样亭由深圳市微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人混检的核酸采样管,平均3分30秒到4分钟可以完成采样,每小时可以完成采样300~400人。
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核酸采样亭从3月份起就已经面向深圳的社区、工地、医院等场所使用,一边反复论证使用,一边改进,5月份才正式面向市场。与市面上集装箱式的核酸采样亭不同,其主要技术设计特点包括了免接触式,全屋防新冠涂层,防新冠空气滤芯,同时还配备了纳米雾化、消杀喷雾、人机共存的紫外线灯等一系列设施。
“这是全国首款采用双采样窗设计的核酸亭,可以有效阻断核酸采样过程中发生呕吐污染或者物品掉落的问题。”该负责人说,工作人员所在区域是清洁区,中间是半污染区,外面是污染区,如产生呕吐物或气溶胶,采样物品不会受污染。
同样,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5月初进行核酸采样亭的研发,并于5月中旬投入生产,目前已在广东广州、江门投入使用。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表示,对于核酸采样亭的风险控制,主要考虑的是确保亭内的正压状态,亭内的密闭性和风量需要达到平衡点,同时,亭内需为洁净区,采样手套的密闭与方便使用、定时消杀装置、座椅的可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舒适性等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不过,有生产企业表示,目前对于核酸采样亭的内外配套方面,暂时未有统一的硬性标准。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虽然全国多个城市已有核酸采样亭投入使用,但市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仍然是普通的便民采样点。
5月31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核酸检测采样亭项目资料的公告,区属公立医院和区内各街道需求数量共562个,适用范围包括黄码、中高风险工作岗位人群等便民采样点,无制冷(制暖)、防风、防雨等设施的室外采样点,设置在两站一场一码头、交通卡口等的采样点,以及其它有需要的采样点。
“预计在本周内深圳各区都会布置点位,后续各医院、社区、工地等地都会陆续增设(核酸采样亭)。”深圳市微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除了深圳,核酸采样亭在珠海也有投入使用。
采样:“主要问题还是缺人”
即便是设计时就经过了层层把关,这些便民采样点和采样亭在投入使用后,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自5月31日恢复正常上班以来,家住在北京东三环的高敏共做了5次核酸。接受记者采访时,高敏表示,每一次核酸采样,她都在所住街道内的不同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完成的。
在最初“像在开盲盒一样”的热情褪去之后,高敏对采样点的选择有了倾向性。
“路边便民检测点,虽然在合适时间只有4、5个人排队等候,但即便人少,也经常是紧挨着排队,少有辅助人员去维持秩序,也同样因为缺人,采样人员采样、对环境消毒等工作时常做得不到位;反而是在排队长的社区固定采样点,有3~4个安保人员或志愿者进行一米线管理、提醒引导分流等。”高敏称。
深圳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践时间较长,从1月至今已经历多次调整优化。家住深圳龙岗区的李悦告诉第一财经,区内核酸检测点比较多,上班骑车15分钟的路程就经过2个检测点,平时做核酸排队一般不超过20分钟,但如果是周末,所住小区附近的核酸点可能要排上1个小时。
某华南省份一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相比一线城市,该省份各市推动建立步行15分钟“采样圈”较晚,目前还在筹备当中。以省会城市为例,目前有不到200个采样点,预计15分钟“采样圈”建成后,会扩增到1300个,那原来每个点的检测人员就会减少,同时会产生大量对采样员的需求,压力很大。
“主要问题还是缺人手。”上述公卫专家称,缺人同时体现在采样人员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上。
举例来说,在采样方面,该名公卫专家称,由于当前普遍要求采样人员持有护士资格证,而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本来就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长期大量抽调综合医院护理人员,显然会影响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加剧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因此,如何调整政策兼顾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维持综合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深圳市卫健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通过区属公立医院人员调派采样人员,容易导致医护人手不足,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后期各区采取区属公立医院及社会办医院派人、购买第三方采样服务等方式,组建采样队伍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为了减缓短期采样工作中的供需矛盾,第一财经了解到,如北京、郑州等地已放宽了采样人员的准入资质,允许药店执业药师、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等其他具有护理、医学等背景的人员,通过培训成为志愿者的形势参与到采样工作中。
凯普医学检验集团技术与质量总顾问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第三方机构以检测见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核酸检测效率、确保检测质量上,采样工作则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配合。
“但多种招募方式下,也提高了统一规范和管理的难度。”上述公卫专家称,常态化核酸检测应该形成常态化用人储备,建议进一步将采样志愿人员、市场化招募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合格者发放专门证书,该证书做到全国通用,进而形成正式的职业化。
“在招聘采样员方面,我们自己的点就是自己负责的,但后面要增加采样点,主要是由一家国企做统筹,就由他们统一去招聘采样员和负责送检流程,我们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承担检测部分的工作。”上述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士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认为,进入常态化阶段,虽然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核酸检测的重要力量,但核酸检测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行为,新建的检测点位也是一种医疗设施,故此,政府需全流程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检测的质量,需要严格的监管。
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一些地区已将核酸检测点纳入市容管理工作,以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比如,无锡锡山区的核酸检测小屋在5月初有了“责任书”。通过城管人员引导核酸采样小屋现场工作人员落实小屋及其周边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的维护责任,并将小屋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功能性的公共设施”,实施专人保洁、责任到人,随脏随扫,严谨乱倒垃圾污水、乱堆乱放、乱停车辆和侵占损害公共设施、在外立面随意张贴广告等行为。
对于采样队伍长、采样工位供不应求等问题,姜庆五对第一财经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思路,有些企事业单位对防控有要求,其中,有一定数量员工的企事业可以自行建立核酸采样与检测,也可以让核酸采样亭进单位。“既然抓好疫情防控是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周转的保障,那么保障职工的健康与采样、检测的便捷性,帮助社会与政府减负,也是企事业单位在新冠防控中应尽的责任。”
卢洪洲则认为,可以从采样亭设计上入手,减少采样人力物力消耗成本,提升采样的准确性和市民的满意度。
他透露,深圳三院正参与设计一款自测型采样亭,在该种采样亭中,市民可以自行利用漱口液采样,这样既无需再在新增采样点位配置采样人员,也无需担忧采样人员因棉签未捅到咽后壁而引发漏检的现象,从硬件成本来看,也和当前投入市场的采样亭相仿。
送检:速度能否跟上?
开启15分钟核酸“采样圈”之后,不少城市对样本保存、转运和检测的速度也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在这一阶段,转运任务往往落实到了各个检测点,也即意味着检测工作中的主力部队——第三方检测机构将担负更重的责任。
上海提出了“126”标准,有关部门要求上海的核酸检测机构每隔1小时收集、运送一批次样本,运送车辆2小时内将样本送达检测机构,每批次样本6小时内在实验室完成检测。
在北京,据《北京日报》报道,西城区部分街道建立了“1小时即转”工作模式,即从下达封箱通知,到各点位接收样本,送至街道转运组,比对数据,拿回空箱返回,仅耗时1小时。街道转运组在3小时内将样本送至方舱。
▲在天津市河北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内,工作人员在扩增分析区分析核酸样本数据。新华社图
在无锡,根据当地4月度发布的国内首个保障核酸采样安全的地方管理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小屋管理规范》,标本采集后要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由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运送至实验室。
该标准还明确,小屋标本采集后放入带有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的专用标本自封袋中包装,对自封袋外表面用1000 mg/L 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喷洒消毒,然后置于专用密闭转运箱,对转运箱外表面再次消毒。
而根据《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在区域核酸筛查期间,需确保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1小时后,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2小时收集转运一次,保证采集后3小时送达实验室。可参考每次送样数量约为检测机构单日检测能力的10%,以便有序进行检测。
上述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士直言,其所在城市规定每个采样点每两个小时需要送一次,每个采样点工作时间为8~10个小时,那一天需要送4~5次,未来在1300个采样点同时工作的情况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因此后期转运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如果都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承担运转,也并不现实。
“采样点增多,一方面需要做统筹的人去做合理安排,另一方面,需要更多人员和车辆参与进来,同时政府需要给到参与机构一定的支撑,帮助解决困难。”该人士称。
北京朝阳区某街道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介绍,街道内核酸检测样本的运输工作,大部分是由街道分配人力,每个2~3小时从各个便民检测点收集一次,但并非直接送至检测实验室,而是在固定位置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员,由他们根据时间和收集的样本量再送往检测实验室。
也有一些检测点的样本转运工作是经检测机构外包给第三方,或者交由检测点的一线员工来执行,多样化的参与人员给样本转运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第一财经调研发现,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转运人员在工作时,未身着隔离衣,也未佩戴医用手套,且出发前没有对车辆进行消杀。另有某负责转运的社区工作人员对记者称,“个别第三方便民检测点,采样员在交班时才将样本运回去。”
一名地方疾控检验科人士告诉第一财经,事实上,样本运送时间是否及时,对于检测的准确性不会产生影响。但由于各地政府和市民对于核酸结果出具的时效性均有期许和要求,故此,当转运工作耗费时间过久,会进一步将检测时效性压力分摊到实验室方面。
郭燕红9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核酸检测机构的条件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核酸检测质量的管理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全链条的监管,将从6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主要包括:一是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二是规范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三是强化核酸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四是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五是提升核酸检测资源的利用效能;六是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机构的退出机制。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高敏为化名。
【推荐阅读】
谁将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他、他还是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