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黎响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在结账时称自己缺3美刀,不希望在女朋友面前难堪,于是小心询问收银小哥能不能帮帮他。这位热情的小哥丝毫没有犹豫,拿过他的订单操作了一番后,给他打了一个折,免了5.5美刀。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博主问小哥为什么要帮助自己时,这位小哥非常惊讶地反问道:这让我想到现实中,很多人遇到困难时,也经常会纠结陌生人愿不愿意帮自己。可能是因为,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后,人们习惯了互相不干涉——断绝了乡村年代的同村、同宗族、同辈人之间深刻的联系,不得不在这个世界里独自生存。生活的不平静,总会让一些太大的困难和责任,落在孤零零一个人的肩上。因此,在这个越来越提倡独立自主的社会,在人们精神世界越来越容易崩溃的今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向他人“诉苦”。这种“诉苦”,并不是拼命地发泄幽怨的情绪,而是主动跟身边的人说明白两个点:这个表达的框架,来源于职业教练Barbra Sher,她曾在Ted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建立的成功互助小组,以及她亲身经历过的神奇瞬间。Barbra Sher曾是一名「情绪互助小组」的发起者,小组里有很多人难以处理自己的情绪。成员Ronnie是一位没有情感的人,他的生活很糟糕:衣服很邋遢,样子不好看,其他成员看到他,甚至会有一股莫名想要打他的冲动。可以说,Ronnie的存在就是帮助大家释放自己的情绪。直到某次,Barbra轮流问谁有什么情绪问题时,Ronnie突然说:这让她很惊讶,因为这是Ronnie第一次在小组里表现出需要。原来,Ronnie讨厌现在的住处,但又太抑郁了,没有力气去找别的公寓。很快,大家就帮他安顿好新住处,而且还组织了一个派对,为他庆祝新生活。另一次小组活动里,Ronnie又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可是一个难题,小组里面的女性成员直言不讳地说,女人都埋汰他这样的人。但最有趣的来了,Ronnie继续厚着脸皮说:我知道,你们帮我改吧。没想到,大家真的开启了问题处理模式,从头到脚打量他一番:他的衣品很有问题,所以女性成员带着他去重新购置衣服;他的姿态也有问题,所以男性成员把他拉到健身房锻炼;他搭讪的语气很猥琐,所以大家都帮忙纠正他的发音……这一系列的改造,让Ronnie越来越像一个普通人,他也有了勇气去追求女生。最终,他还真的找到一位跟他一样略微神经质但很漂亮的女朋友。这件事也让Barbra开始思考,这个情绪小组的意义可能不仅于此:一群每周只见一面的陌生人,竟然会无条件地帮助一个看起来没有希望的男人找到自己理想生活——现在的Ronnie看起来,甚至比独身的Barbra本人还要幸福。
于是,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她开始东奔西走推广这个互助小组,让不同的人进到小组来,做3件事——这些人有各种怪异的需要,但在这个环境里,Barbra都会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她说自己本来在街头卖东西,有一只猩猩在旁边,她一天能卖400块,但现在大猩猩涨价了,她租不起了,生意受到严重影响。我有你想要的大猩猩,不仅如此,你想要长颈鹿、犀牛和马,都可以。我们还有专门的驯兽师,一条龙服务。有一位成员说自己希望经营一个动物保护所,但自己没有资金,没有执照,更没有动物能够保护。我朋友母亲出了车祸,没有办法继续经营自己的动物保护所,她们也在找寻年轻的管理人。这一下子,钱有了,场地有了,执照有了,连动物也有了。大家陆续惊讶地发现,身边这些人好像都刚好认识一个谁谁谁,恰好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在他们诉说自己的困境之前,根本没有期望过自己的目标能被实现。但事实是,有些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或许太大,但对于一群人来说,可能就易如反掌。人是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的动物,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大家就几乎是自动地发散思维,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帮他。在Barbra的演讲的最后,她给观众分享了一个最为神奇的故事:这时有一位男士跑上前,手里举着一张票,说:我刚好中了一个单人游轮旅游的票,但我知道我的妻子是不会愿意让我自己去玩的。那就给你吧。又有一位女士站了出来说:我是一名护士,每年我都需要义务工作,但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机会,要不我来替你照顾你女儿十天?于是Barbra跟这位女士说:现在你必须要告诉我们你的第三个困难了!她说:我的前夫是个跟踪狂,自己时刻活在害怕之中……正当大家觉得要结束的时候,后排的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我是个警察,前夫叫什么名字?”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充满了像“游轮旅游”这样的愿望,以及“女儿生病”式的各种困难。如果只是像这位女士一样一人承担,那么这确实是无解的。但如果她把握住机会向他人诉说,那些不认识她的人都愿意与她感同身受,希望拉她一把。只要我们愿意尝试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困境,不害怕他人会不会对自己冷漠,会不会无视自己的感情。在视频的下方,有一些评论代表了很多人的疑惑:这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这样的互助小组是不是只是个例,Barbra是不是拿她几十年的经验里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来以偏概全。毕竟在城市里生活的我们,大多连邻居都不认识,媒体里每天播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互相伤害,我们怎么能随便给陌生人提需求呢?这让我想起去年12月刚解封的时候,人们都焦头烂额地为止疼药和退烧药奔波。那些恰好有多余药品的人,也可以选择在附近的求助者,给他们送去物资。一开始,我也觉得自己不会做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但是当晚她因为无聊,打开这个工具时,发现附近有一位求助者发布消息说,孩子在发烧,家里没有泰诺了,渴望得到救助。那天晚上,她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楼下完成了“交货”。不仅是因为对方感激地送了她一大袋子橙子,还因为能够帮到别人,也是一件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或许,我们不要太想争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也不用去预设大城市里面的人就是斤斤计较的 人。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人们都是天生的“解决问题的人”——
作者,黎响;编辑,张罐子;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和你一起,探索个人议题
在专业关系中表达和疗愈
心灵的事,就得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