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你是不是曾经苦恼过成绩的停滞,为什么加倍的努力,还是没有明显的提升?毕业后,你是不是反复陷入类似的停滞,在考研、考公、甚至是换工作的间隙,看着周围人顺利找到稳定的工作,苦恼为什么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还没到来?当你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偶然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同学朋友婚姻美满、儿女双全,是不是也会反思,为什么在感情上如此停滞?停滞停滞停滞,在快节奏、稳定的社会生活中,人人自畏停滞,生怕一不小心就脱离了社会轨道。在尚未“成功”之前,就成为了世俗意义的“失败者”。节奏的焦虑
不可否认,当下的年轻人处在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快节奏与传统观念的结合,赋予了每个人阶段必要的节奏,上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人们期待打破常规,但期待的只是更快,16岁上清华、带着儿子参加硕士毕业典礼...还有斜杠青年,一个人做多件事多个职业,把每一个生活的可能性填满,在这样的人生履历了,你也许可以找到“天才”、“人生赢家”、“时间管理大师”这样的词,但你找不到一个“停滞”。当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这类“成功人士”的宣扬,那些按部就班上学结婚的人就可以感受到焦虑了,更不用提那些也许因为一些原因没能顺利升学恋爱的人,仿佛低于了社会给你设定的平均目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现实总是有许多超出计划的变故,带来不可避免的停滞。一次失败的考试、一个突然的病痛、一次意外的选择,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也有着许多的意外、许多停滞,许多美好计划外的产物。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射在那些顺风顺水的事情上,而忘记也许在顺利的背后,也许对方也曾经历过停滞。“去年当我看着同龄人正常上学上班,和我同年本科毕业的同学都要硕士毕业了,我却还在考研,感觉人生完全停滞了,整个人被焦虑淹没。只是我还算幸运的是,还好今年我也考上了。”在社交媒体中类似于这样的分享还有更多。对于停滞的焦虑和恐惧又更深一步的加剧了当下的停滞感,人们以为停滞是一个名字,但有时,它其实也是一个动词,像一个漩涡,不断吸引人们陷入更深的焦虑。普遍停滞
按理来说,社会节奏这么快,人不应该感受到停滞啊?至少,不应该是如此广泛的“停滞”感。但停滞逐渐变成一种更加普遍和广泛的现象,除了一些重大的人生步骤,更具体的生活中也出现了更具体的停滞,比如追求冒险的人会觉得规律生活是一种停滞,工作狂会觉得偶然的休假是一种停滞,普通人最常见的,就是在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时,感受到自我的停滞。卓别林在1936年的《摩登时代》中就讽刺了这一现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但也将人们与具体的生活生产割裂开来。工人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承受重复繁重的工作任务。主人公查理日以继夜地工作,生活停滞在生产车间中,为了逃离,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楚门的世界》中楚门从出生开始就在一个同样的小镇生活,每天走着同样的路,和同样的人打同样的招呼。直到他想戳破这些重复的谎言,打破生活的停滞。如果我们试图探究停滞感产生的原因,那么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应该是停滞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设想你生活在古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还要就着月光织织布补贴家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面临着吃不饱,那你会觉得停滞吗?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盛行,也让人们对于存在有了更多思考。再做一个设想,假设你生来就是奴隶,一辈子只围着一个主人转,他让你往东你不敢往西,他就算踹你一脚你也不敢生气,因为你依附于唯一的这个人生活,那么,你还有个人意识能看到停滞感吗?社会节奏加快,意味着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温饱之外,人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人生,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关注心理感受。网络世界的建立,也让人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便利了人们的比较。如果你身边的类比对象只有村口一起长大的张三李四王五,那么你对进步和发展、对可能性的想象就十分局限,但网络世界可以把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批人带到你的眼前。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准社会交往,意思是当公众对大众媒体上的某个名人很熟悉时,会觉得与这个名人像是朋友。这种亲密感容易产生比较,而在任何比较面前,个体的努力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为比较的天花板太高。接受可能
如果一直纠结于停滞,随之产生的焦虑抑郁可以将人拖进更深的情绪失控中。当我们在讨论停滞时,我们在讨论当下年轻人普遍的心理状态,也在试图学会摆脱停滞感。当我们面对停滞时,总觉得自己是被动的,被社会节奏推着走,被同辈压力重拳出击。但其实我们也可以是主动的,主动选择停滞。我主动选择二战,因为我想再试一次可不可以。我主动选择单身,因为我不想将就。人的主动性是非常宝贵的特质,我们是有能力做出决定的主体,我以我的感受做出决定,也为我的决定承担后果。这并不是一种停滞,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有一个越来越火的概念是“gap year”,最早是国外的学生主动休学一年探索世界、探索职业目标,现在国内也越来越多出现这个概念。我们时常感觉到停滞,是因为日常生活的无趣和重复,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在不能彻底脱离日常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其一些爱好,在探索未知事物,接触新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我状态的变化。接触一门新语言、学习一个新乐器、参与一项新的运动,探索未知事物的乐趣,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这种停滞感。停滞的状态一旦固定,迈出第一步的过程总是困难。以运动举例,当没有运动状态时,最好的选择不是立马放弃、改天再来,而是缓慢热身,一点一点找到运动的感觉。摆脱停滞也是同样的道理,探索兴趣、建立乐趣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情,设立目标,给自己一点时间。二十年前的热门日剧《悠长假期》中,曾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就当是很长很长的休假,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人总有不顺利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我就把它当作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一切顺其自然,就会好转。”在被迫停滞的时间里,接受停滞、接受放慢的节奏、接受短暂的失败,不是任何时候都会一帆风顺,停滞只是偶尔的风浪,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不必过于苛责自己,而是享受一些悠长的假期,让生活给予回答。
【2023社没共读会】正在招募,共读会倡导:2023一起读书,用社会思维,升级内外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好。
点击链接即可了解,【2023社没共读会,开启报名,2月26日开营】
一年深读12本书,每月1本。其中包含12本自我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人心、社会趋势的书,如《被讨厌的勇气》《认知觉醒》《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社会心理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等
如果你对【2023社没共读会】感兴趣,欢迎加入共读会的交流群,第一时间获取共读会的信息和最新福利优惠。
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邀请你入群,请发暗号:共读会交流群。
作者:久达
编辑:小程
你可能还喜欢: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