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勤勤恳恳赚钱,为啥越来越穷?
小松悠是豆瓣“低消费研究所”的小组长,该小组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的小组成员。小松悠201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之后不仅没有存款,而且信用卡负债三四万元。这让她想不通,自己勤勤恳恳工作,也没有奢侈品消费的习惯,为什么会欠债呢?这让她非常愤怒。冷静下来之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模式。
当她开始直面自己糟糕的财务状况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长期依赖刷信用卡,她每个月严重缺乏现金流,工资到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信用卡。她最害怕和朋友吃饭AA,她甚至掏不出A的那份现金。比吃饭AA还要窘迫的是,当时上海的交通卡还没有联网手机,交通卡不支持信用卡支付,她为了充值要和朋友借500元的现金。但即便是过上了这样没有现金流的生活,到了公司她还是会眼睛不带眨一下地用信用卡刷一杯几十块的咖啡。她还倾心于一些颇具“小资感”的消费,比如进口的原版杂志、日本产的小众牛皮钱包、进口超市的饮料。
小松悠在大学学的是社会学,她对自己的消费困境产生了很多疑问,并第一次在豆瓣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债从戒饮料开始,天真但有效》。之后小松悠的一系列消费日记引起了豆瓣网友的共鸣。后来她想,发帖影响力有限,不如组建一个豆瓣小组——“低消费研究所”就此诞生。她想研究的问题是,勤勤恳恳的上班族为什么会沦为负债一族?
小松悠发现,互联网短视频里那些美好生活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割裂的,即使她很像是这类消费主义的目标人群——文艺的都市丽人、有着不俗的品味,但正是这种宣传鼓吹了并不能自洽的消费欲望。2019年的夏天,GQ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北京挑战每月只花3000元,能成功吗?》,这篇文章给了她启发,她打算和身边的朋友组建一个微信小组,互相鼓励节约每月的开销。相比一个人苦哈哈地记账省钱,互相监督多了一些坚持下去的动力。小组的游戏规则是,每天在群里报出当日开销,该群以谁花销少为荣,在线文档可以查询到所有人的开销,胜者接受大家的疯狂夸赞。
游戏开始的第一个月,小松悠战绩斐然,一个月下来只花了2500元,但她也承认,这一个月过得非常痛苦,节约钱并不是一件让她游刃有余的事情。第二个月她立马反弹到了月支出5300元。“只要稍微赚了点钱,马上就皮痒”,这种感觉有点像一个减肥的人,短期内通过节食、锻炼让体重降下来,但如果遇到了情绪问题,极容易反弹。如何舒适地节约,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小松悠分享了她读《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本书的心得,“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一个理论,这本书认为金钱是生命能量,如果你空虚、躁动或者充满压力,你需要用这个能量去填补,如果你是强大的,这个能量就可以守住,并且进入良性循环”。除了小松悠提到的能量理论,这本书里分步骤教人如何与金钱建立自觉、清晰、有主动权的关系。“衡量节俭不是看你拥有东西的多少,而是看你是否享受了你拥有的东西”正是对当下新节俭的一种回应——建立舒适的节俭观念,不是克制消费欲望,而是从根本上让欲望得以良性抒发。
小松悠总结,“最佳节俭方案就是过健康的生活”。她接着说:“试想一下,你每天早睡早起、上班下班,你的消费不会太夸张。”如果再拓展一下,不健康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消费?晚起意味着你大概率会点外卖,晚睡意味着你会在午夜给自己加餐,如果心情不好还会增加一瓶红酒。因为晚睡晚起的情绪不佳,还会引发第二天的冲动性或者报复性消费……以消费的方式缓解糟糕的情绪会让生活陷入黑洞,就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让人贪婪且不自知。
自从意识到了自己的消费困境的根源,小松悠开始对节约变得游刃有余。“实际上,‘低消费研究’这个词对我想表达的观点来说并不准确。低消费不是对消费主义的对抗,也并不是说让大家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单纯只是为了节约。最终,我们需要看清楚的是自己日常生活的消费结构,并合理规划开销,做一个舒适、自洽的消费者。”
排版:小映 /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