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谁的新居住?

谁的新居住?

文化



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中,住宅为何而建,为谁而建,如何来建,如何来用?


在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后,我国的住房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的20年。如今,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民生的角度,住房市场以及住宅设计都难以继续保持过去的模式发展。一个全新的保障房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三联生活周刊》在2001年曾推出《居住改变中国》的封面报道,聚焦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城市中发生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现代居住模式与观念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逐步实现。而20年后的2021年,《三联生活周刊》则以《中国进入保障房时代》的系列报道,探讨了一个新居住时代该如何开启。


2001年的《居住改变中国》与2021年的《中国进入保障房时代》


这一次,三联人文城市将与MAD建筑事务所在6月9日联合发起线上论坛“谁的新居住?——保障房时代的公平与效率”。借此契机,我们将以国内外住宅发展趋势、国家宏观政策为背景,聚焦正在发生的新住宅现象,展开不仅包括保障房在内的、更是关于新住宅时代的探究,并进一步影响城市不同群体对于城市更好发展的实践。


在此次论坛中,我们邀请了不同领域的学者、建筑师与艺术家,从政策发展、建筑设计、社会公平、人文精神、影像记录等不同维度,探讨我们正在面对的,究竟是“谁的新居住”。



谁的新居住?




“谁”是一种身份,是政府、各领域专家、建筑师,也是运营者和使用者,我们期待能够以此论坛作为契机向不同身份的人追问。


“谁”也是一种思考,它突破了居住的狭义内涵,将居住的权利放到更广义的社会公平与效率中,是时代发展中更高层公共意识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的展现。


“新”代表了我们所期待的,不同领域嘉宾在过去实践与当下现状的多元思辨中,去探索和发现未来居住的新可能性,启发和开辟城市不同主体关于广义居住的新理想。



论坛嘉宾



01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著有《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学问的冒险》《城市的张望》等著作。






悬浮时代下如何安居?


“社会学重要的一点,是看到社会中的人”


从传统的公租房、廉租房到逐渐扩宽的、面向不同人群的发展型保障房,我们对城市居住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个过程里,城市居民流动与稳定的博弈,在社会转型期分外突出。不同人群的生存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同构成了我们对更好城市的期待与理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将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多元群体如何于城市的发展之中立足安家,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寻求新住宅时代变革的多元可能。


在大家都浮在空中的悬浮时代,外来务工者如何成为城市的新市民?邻里之间的连结又该如何建构?一个满足物质需求的真实房子或者一个满足心理需求的安稳的家,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悬浮感”?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代表作有“梦露大厦”、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馆、嘉兴火车站等。



02 马岩松




“最美”公租房可以复制吗?


“用设计推动中国社会住宅创新,

让空间和建筑服务于人”


从住宅设计延伸到城市居住空间的设计,人的居住需求与生活体验不断被丰富,同时也是社会多样性价值观的丰富。中国住宅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更人性化的居所,如何合理地处理家与城市,以及人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当下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马岩松将聚焦国内外具体的住宅设计实践,探讨建筑师作为政府目标和公民需求的实现者,如何通过设计为人们提供丰富、自由、包容的理想居住空间。

 

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被誉为“最美公租房”的燕保·百湾家园,曾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而这样的设计是否可以复制?它的大规模推广又将面临哪些层面的问题?放眼世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的路径还有哪些?





03 何志森


Mapping Workshop发起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扉美术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边界、参与式社区营造、跨领域合作设计、城市非正规性、微观都市主义等。





椅子,拖鞋,尿壶和三口锅


“边界,共情和公正”


社会是巨大的,城市也是巨大的。相比于联结,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分隔和疏离。Mapping最终以关注城市生活空间里个体“隐秘而被忽视的需求”,捕捉真实空间中大众的日常生活行迹,进而探究人与空间、与社会的关系。


Mapping Workshop发起人何志森将带领我们回归到具体的居住环境,以社区空间的真实实验为例,探讨可以通过怎样的社区营造,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氛围。


居住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否可以被重塑?居住者的需求又该如何被发现?家的空间正义,体现在怎样的细节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城市发展、住房政策、房地产经济和城市经济。


04 陈杰




住房权如何保障?


“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


保障房称谓背后,其实是国家与社会观点的流变——中国的“保障房”实际上一直与国际住房文献中的“公共住房”的内涵与外延都一致,同时国际上还盛行“社会住房”的概念。而保障房至今早已从“兜底型”保障变化为“发展型”保障,与人居住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将从国内外住房相关政策发展及国际居住趋势展开话题,通过对政策的解读,揭示保障房背后的住房权利。


“保障房”的概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世界公共住房方面同样存在的“命名困境”背后是什么?谁是保障房的供应对象?对于住房权的保障,又该做到怎样的程度?





05 孙海霆


摄影师、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摄影代表作有“城中村建筑立面”、“空房间”及“北京大板楼”等系列,近些年广泛参展于在机构群展中。






居住表情:大板楼与城中村


“他们虽然都是匿名的,

但曾庇护过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从北京的城中村到“集体主义”式的大板楼,人的真实需求促使城市居住空间中各种丰富场景的产生。而影像所能记录的当时当刻,使得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以一种观察者的身份去看未经雕琢和修饰的生活片段,从而更好地体会和感受不同的个体生活。


建筑摄影师孙海霆将从影像记录的视角,分享对不同群体的记录与观察,从更细微的角度引起人们对于现有城市生存环境的关注,进而产生对未来新住宅时代的更多想象。


城市居住空间该被如何记录?这些影像又在如何帮助我们认知城市的不同面貌?而影像与现实间,又留给我们多少想象空间?




论坛主持


三联中读+人文城市执行总编辑。2020年策划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







贾冬婷





论坛信息



论坛主题

谁的新居住?

——保障房时代的公平与效率


直播时间

6月9日19:00-21:30


直播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


论坛主办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由《三联生活周刊》创立,以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三联人文城市奖评选为起点,在中国城市化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探索城市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联。



MAD建筑事务所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于2004年创立,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共同领导。它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将东方思想带入建筑实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天地对话的氛围与意境,探索建筑文化实践。

MAD建筑事务所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惨!半导体新股扎堆破发!热潮过后谁的“底裤”被冲掉?AP、A-Level考前真题888元随便买?!猖獗作弊毁掉的是谁的未来?看病,我该挂谁的号?汤唯这眼神,谁顶得住?突发!新西兰永久回头签要没了?!官方报告:建议新居民6年更新一次!Kindle退出,是谁的胜利?10后的千亿生意,谁动了谁的奶酪?当她开始发力,这谁扛得住?【ZT】《习近平上台九年来,倒行逆施盘点》系列,第1集Aapl to $177集采人工关节进院,谁的蛋糕被蚕食?谁成为最大赢家?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来了,哪家平台能接得住?|焦点分析【夏日的蓝色海岸】(7)街头艺人有奖互动 | 是谁的旅行箱已经吃了三年的灰?试物说vol.498| 8元六颗的碱水球面包,是谁的下午茶灵魂伴侣?【经济】新冠、战争、通胀...法国经济都能扛得住?1小时烧掉一辆保时捷?海王直升机成排列队轰鸣芝加哥,谁的阵仗这么大?荷兰人为什么喜欢建造风车?2022,是所有人都认清自己是谁的一年越南,摸着谁的石头过河?精致露营风,吹鼓了谁的钱包?居住权养老,以房养老的新工具来了“考古”武汉伢的青春时代,谁的DNA动了?MSI大赛陷风波,RNG被迫重赛三场依旧全胜,打了谁的脸?有哪些性病,戴避孕套也防不住?她最近的好状态,为什么连手都挡不住?谁的青春回来了?歌手Tank携新歌复出: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唐山打人事件!丢了谁的脸?高通被人骂了两年火龙,到底是谁的锅?代糖抢了谁的饭碗提问 | 香港排公屋10年,分到凶宅住还是不住?搅局者比亚迪海豹:动了谁的奶酪?山海经里的神兽,谁的武力值最高?【ZT】以习近平的视角看他的人生和政策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被困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