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退出,是谁的胜利?
关注老石谈芯,一起探究芯片本质
微信的推送规则进行了调整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分享”和“赞”
这样就不会错过老石的每一篇推送了
对于我,上周最大的新闻,是Kindle正式官宣结束中国区的服务。我很难过。
Kindle曾经是我最爱的阅读电子书的方式,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Kindle的阅读器挺好用的。我曾经试过用ipad、ipad mini,或者安卓平板来看书,但不管是重量、眼睛的舒适度、待机时间这些体验和参数,都比不上Kindle。
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Kindle非常简单,装不了视频APP、装不了社交APP、装不了网购APP,就是一个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简单。
戒掉零食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里不要存零食。
第二个原因,是Kindle的高亮、笔记和同步功能。有句老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看书不仅要用眼,还要用脑、用手,有时还要用心。
不仅要作笔记,还要把笔记总结到同一个地方,方便之后的查找、引用、学习。
看纸质书的一个痛点,就是在书上做的笔记或者高亮没办法自动「数字化」,只能多花时间手动输入到电脑里。
说实话,我从来没这么做过。
老读者知道,我用一个叫Notion的软件作为我的第二大脑。它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保存了我看过的所有内容 - 的精华。我并不是把所有文章导进来,而是把文章的精华部分保存起来,因为这些才是让我有共鸣、有触动、或者有学到的。数字化的内容也方便查找,我每期周报的「三句书摘」环节,都是在这个数据库里随便挑出来的。
我还有一个基于多个软件的「第二大脑工作流」,可以自动化搜集、整理、存储我读过的精华内容。我需要做的,只有阅读和高亮精华内容就可以了。
而Kindle是这个工作流里非常重要的部分,Kindle里的所有高亮、注释、笔记,都可以批量导出,并且通过邮件自动发送到我的「第二大脑」工作流里。
第三个原因,应该也是更本质的原因,是Kindle保留了我买书的仪式感,但又不至于担心纸质书在家里堆得到处都是。
不爱看纸质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地方放。小时候对藏书还有执念,有娃之后只想留更多空间放成堆的玩具。
但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对于我,非买亦不能读。买书并不只是一个仪式感,而是一个强迫自己选择的过程。免费的东西不太会珍惜,一下子下载了很多,但其实并没读几本。
相比之下,花十几块买本电子书就会选半天,下单之后会赶紧看,恨不得赶快把买书的钱赚回来。
在我自己也写书之后,就更不喜欢免费的「资源」了。即使能找到免费的电子书,还是会在Kindle商店里下单一本,也是对作者的支持。
只不过,一年之后,Kindle的这些好处就都不存在了。
很多人在问,究竟是什么打败了Kindle?是Kindle做的太差,还是人们不爱读书了?
应该都有,但或许第二个才是主要原因。
人很神奇,总是会不自觉的去做不费力的事情,比如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能看视频就不看文章,能看短视频就不看长视频,例子太多了。
用理论来解释,这是所谓的「熵增定律」。事实上,什么是熵、什么是熵增熵减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什么用。只需要知道,事物默认的发展是无序和混乱的,如果要让它变的有序,就要做功,而做功的过程是痛苦的。
所以,懒散非常容易,自律非常痛苦。刷短视频非常容易,读书非常痛苦。读网文小说非常容易,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墨非常痛苦。
前两天看到半佛写的一篇文章,说很多人看见做自媒体很香,也想靠写文章挣钱。半佛给出了一个入门的「最简单」路径,那就是每天去知乎写两个600字以上的回答、或者在公众号写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章,每天写,坚持一年。
之前看过某个作家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非常朴实无华:先写一百万字,再来谈技巧。
只不过,在短视频充斥网络的今天,谁会放着简单的视频不刷,去费劲看书写文章呢?甚至视频也已经很卷了,大家更关注前30秒、10秒、甚至5秒的内容,关注这个视频有没有「干货」、有没有能让自己快速提升的方法。
太快了,而读书太慢了。
当然,半佛也给了另外一个出路:
放下笔,拿出手机,打开王者荣耀和抖音,这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生活。开心,最重要。
那,祝大家开心。
三句书摘
《最新数据出炉!山东,会成为下一个东北吗?》
有人就形容,“济南东西长、南北窄,就像根油条;整个城市拥挤不堪,就像一口油锅。几百万人每天这样煎熬着,生产、生活、生态都难以维系”。
——来自公众号“黄汉城财经”
《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
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爱孩子、理解孩子,哪怕孩子在哭闹、耍情绪,也要从「理解」的角度去观察、耐心沟通,而不是斥责、冷暴力甚至是打骂。孩子的哭闹可能被这些「手段」压制住,但如果长期这样,如果家长一方把打压的方法当成了习惯,甚至把打压当成教育的目的,孩子的一生可能被毁掉。
——来自公众号“辉哥奇谭”
《吴同志,一个草根的奋斗》
现在都说内卷,我感到有两类人,是很难卷得过他们的。一种姑且叫“世家”,他们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往往还有长辈“指路”,目标和视野远比常人更高;另一种就是“草根”,他们决心改变现状,能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来自公众号“传达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职单位无关。)
更多芯片技术解读和资料分享,并与老石一对一交流,欢迎加入知识星球:“老石谈芯-进阶版”,一个关乎技术与观点的互动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