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能“听”到关于ACG的一切
动画/漫画/ACG/泛二次元,一个充满魅力却又庞大的领域。这里有丰富而复杂的各类现象,创作的、产业的、历史的、文化的,不一而足。
这个领域是如此多面,发展如此迅速,有大量知识有待我们去了解。面对它,我们永远无知,永远如饥似渴。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对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思考、关注与好奇,那么你来对了。
大家好,这里是摸鱼走马。
我们在做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线上书店,二是课程与活动。作为动画学术趴的亲兄弟品牌,摸鱼走马想做的事情无非是用更多方式给读者和用户们提供有关动画的知识与文化。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始更新课程与活动:音频课、视频课、直播讲座、展映活动,都是我们想为大家带来的。
点击下方图片
↓直接进入课程与活动主页↓
这次的推送,就为大家介绍迄今为止我们上线的几门音频课!每一门课都是干货满满!
这次推荐的课程涵盖动画美学、动画史、御宅文化、独立动画以及粉丝文化研究几大方面,内容极其丰富,快来看看吧!
拆解动画
这是我们上线的第一门课程,主讲人野草老师用一系列小专题和你分享动画影像的不同侧面。当我们钻进动画的细节当中去分析一部作品时,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我们并不是在完成一个创作的、建构的过程,而是正在从事一个分析的、拆解的、解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它们既可以革新我们对动画的理解,也有可能用在你未来的创作中。
主讲人:刘书亮(野草)
动画学术趴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教师,动画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动画美学、动画批评、视听语言、实验动画、交互叙事。
整门课程以动画为核心,也会涉及电影和游戏;此外,还会讨论VR等更多交互叙事的相关问题。许多内容都是野草老师的原创研究,这些内容在其它地方很难听到。此外还有野草老师分析和评述其他学者的研究与洞见,课程中会对其一一进行介绍。
这门课非常适合希望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动画的朋友,也适合动画研究者。
目录
01 绪论:把动画像玩具一样拆解开来(可试听)
02 3D电影,不只是向观众脸上扔东西
03 一部实验短片,重新思考动画的本质
04 如果一部动画有两种美术风格
05 游戏的边界何在
06 VR过于真实,会有什么后果
07 VR如何让观看成为一种交互
08 如何让定格动画的材料进入故事里
09 蒙太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10 今敏与套层叙事的魅力
11 恐怖谷理论
↓扫码进入该课程页面↓
重读动画史
为什么要学习动画史?
读动画史有什么意义?
动画史对我学习和观赏动画能起到什么作用?
相信我们上架的课程《重读动画史》会给你一个答案。
这是我们曾经花了很大的心力来准备的一门课程,以超重磅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部视频课程全12讲,主要涵盖19世纪末到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历史,每集大约15分钟。由独立动画学者马小褂主讲,课程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策划,配有仔细校验过的完整字幕,精心挑选的案例插图,并且还额外制作了带有字幕与部分影像的视频版本。干货满满,好听不累!
主讲人:马小褂
独立动画学者、动画史学者、译者、媒体人
为什么要读动画史?
尽管动画拥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动画史这门学科——或者说动画史编撰——走上学术研究的舞台不过短短三十年时间。在此之前,一切动画史领域的撰写几乎都是以档案整理和年表的罗列所构成的,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改观多少。某一部动画片是何时制作的?哪家公司做的?导演是谁?票房多少?当然,这种描述性的年表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但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时间顺序的罗列,历史需要涉及解释。那部动画片为什么看上去会是那样的?它又为什么会产生某种影响?
这种解释可能会涉及到审美的因素,但也绝不仅仅限于审美。它可能与某个创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与当时制作的技术条件有关。甚至,对历史的解释还会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因素。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或她的创作不可能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或者工作的行业环境彻底分开。动画史学的研究就在于寻找问题的答案,但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出发时,这种答案也并是不唯一的。
对于创作者而言,读动画史能够帮助你形成基础更加坚实、视野更加开阔的创作起点。而推及到更广阔的爱好者层面上,如贡布里希所言,读史的过程就是“制造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我们那些神祕莫测的感官之锁。”
目录
01 重读动画史-导言(免费试听)
02 作为”把戏“的动画起源
03 从歌舞杂耍中诞生的动画产业
04 早期动画明星与咆哮的1920年代
05 大萧条:迪士尼的传统与革新(上)
06 追逐与神经:美国符号兔八哥
07 战争与动画:动画片的宣传与教育功能
08 劳工运动与UPA的革命(上)
09 劳工运动与UPA的革命(下)
10 电视动画与独立动画时代的开启(上)
11 电视动画与独立动画时代的开启(下)
12 结语:动画史的终结
↓扫码进入该课程页面↓
御宅文化批评史入门
为什么「御宅文化」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在这个短视频、微博等碎片化内容愈发占据大众娱乐时间的时代,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能因为出于对动画作品喜爱而去认真地评论、研究一部作品,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的使命之一。
相较于其他国家,以动画、漫画、轻小说为核心评论内容的日本御宅文化批评,确实与我们准备这门课程的初衷无比契合——正如红茶泡海苔对它的总结,它“源于日本文艺批评的传统“,同时非常“注重个人体验表达与分析的批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一门课程,其实也是一份组成共同体的“邀请”。 而另一方面,对于文艺批评的学习,事实上也是一次感知历史与社会变迁的机会。我们相信,你将在这门课程中感受到的深受人们喜爱的ACGN作品,是如何与社会的潮流紧密相连的——跨越日本ACGN文化发展的三十年,从80年代的吉卜力工作室(《龙猫》《萤火虫之墓》),到零零年代如今为人所知的新海诚(《你的名字。》)、奈须蘑菇(Fate系列)等创作者,它们的创作与生存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脉络。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让我们从众多知名评论家与学者的视角出发,与红茶一起深度了解它们的幕后逻辑。
主讲人:红茶泡海苔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DC2、日本立命馆大学在读博士、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
师从日本著名批评家大塚英志、哲学家千叶雅也,专攻日本战前电影·动画理论、日本文艺批评史·宅文化批评。
在作画迷大行其道的今天,当分析动画成为某种技术,当个人体验让位于业内分析,你是否曾经对无从表达自身观影感受而感到困惑。在日本的御宅文化之中,注重个人体验表达与分析的批评从未缺席。这种批评来自日本文艺批评的传统,又与宅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动物化的后现代”“故事消费”“角色消费”“世界系”“空气系”“Media Mix”……这些耳熟能详的批评词汇是在何种语境中诞生的?日本的御宅文化是怎样与文艺理论·哲学思想走到一起的?轻小说为何成为了一段文学史?研究哲学的学术明星为何抛弃光明学术大道走向御宅文化批评?
解说宅文化在日本成为一种批评视角的来龙去脉,剖析文艺批评史与宅文化的渊源——相信这样一门课程,会为你真正了解日本动画、了解御宅文化,奠定有力的基础。
目录
课程导言(可试听)
先导公开课:游戏写实主义超入门(两小时直播录像,可全程试看)
第一大讲:80年代批评--消费社会与新学院派
第一讲:近代的超克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结合
第二讲: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态
第三讲:消费社会与新学院派的流行
第四讲:御宅族与新人类的分道扬镳
第五讲:批评与后现代
第二大讲:90年代批评--终末思想的处方
第一讲:后现代的左旋回
第二讲:永无止境的资本主义与奥姆真理教
第三讲:作为奥姆处方的援交少女
第四讲:作为奥姆处方的御宅族
第五讲:内面的超克--动物化御宅族的登场
第三大讲:零零年代批评--私小说与角色小说的碰撞
第一讲:轻小说文艺运动的兴起(将于2023年3月1日更新)
第二讲:轻小说与近代文学的接续(将于2023年4月1日更新)
第三讲:游戏写实主义的意义(将于2023年5月1日更新)
第四讲:作为纯文学抵抗的轻小说(将于2023年6月1日更新)
第五讲:贯穿零零年代批评的世界系(将于2023年7月1日更新)
↓扫码进入该课程页面↓
和你聊一聊独立动画
独立动画,是动画圈的一个特殊领域。或许还有很多人没那么了解这个领域。
对于很多喜欢看动画的人来说,大家不是不喜欢独立动画,而是难以接触到独立动画。
你可能更不知道,中国有一群独立动画人,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门课,就给你这样一个了解它的绝佳机会。
主讲人:陈莲华
独立动画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
陈莲华老师算得上是较早一批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立动画影片的动画导演之一,他早年的作品《西湖醋鱼》就已经入围了昂西国际动画节,那时候还是2008年。而陈老师后来的诸多作品,更是在国际动画节上成绩斐然。
在这门课里,陈老师将为我们全方位地介绍独立动画:国内的环境,国外的动画人生存状态,如何参加动画节,如何申请艺术进驻等等方面,为大家勾勒出独立动画这一小众但充满魅力的领域的轮廓。
目录
01 绪论(可试听)
02 国际独立动画「黑帮」
03 中国独立动画的脉络
04 中国独立动画人的创作故事
05 国外的独立动画人
06 国际动画节地图
07 作品入选国际动画节的前前后后
08 国际动画节获奖作品到底什么样
09 国外动画艺术家进驻项目
↓扫码进入该课程页面↓
英语世界的粉丝文化研究
如果你好奇同人圈子的组织模式
如果你常常对“产粮”的传统感兴趣
如果你在思考为什么娇娇当不成虚拟偶像
如果你想听真正专业的学者如何谈论粉丝
如果你想知道国外有哪些粉丝聚集的地方
……
总之,如果你对粉丝文化感兴趣,这门课你就不应错过。这门课不会直接给你所有的答案,却必定会让你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甚至,如果你自己正在某个特定的作品粉圈里,那么你就更应该听听粉圈自身的文化研究源头,了解粉圈的祖宗们。
而如果你是在做文化研究的学者、教师、研究生,那么这门课——这简直是这个领域的一套高规格的文献综述。亲测!
主讲人:郑熙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同人丝文化研究者
郑熙青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内一直在从事粉丝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还是著名的粉丝文化研究著作《文本盗猎者》中译版的译者。
这门课,也是郑熙青老师专门为摸鱼走马和动画学术趴准备和录制的。
如你所见,课程标题里带着“英语世界”,但你可以放心,全天下的粉丝文化都有巨大的共同点,在这里你不会迷茫。并且,在英语世界里,有很多较早的、也被人们反复讨论的案例,比如《星际迷航》(Star Trek)等等。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粉丝同人作品等的分析,也是常议常新的话题。
目录
绪论 粉丝也有生产力(可试听)
01 科幻、《星际迷航》和互联网前的粉丝文化
02 詹金斯和文本盗猎者
03 国际上的耽美同人文化研究
04 学者怎么解释玛丽苏
05 粉丝文化的网络移民:从LiveJournal到AO3
06 从参与式文化到融合文化
07 不再激昂,却更加理性的第二代粉丝文化研究
08 “亲密关系”与“乌托邦”
09 两本粉圈文集,以及新世纪粉丝文化的多重改变
10 全球化的粉丝文化?英语粉丝文化研究的局限
↓扫码进入该课程页面↓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