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是基金超额收益的敌人。之前有三个实证研究,给大家揭示了这个道理。
但也因为这个结论,有些基民就陷入了一种悲观无助。
这种悲观来自这样的一个逻辑,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很快就会被市场发现,基民的资金很快就会蜂拥而入,将基金或基金经理的规模“鼓”到一个他们就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的地步,于是优秀的基金经理被迫“准指数化”,超额收益越来越少,最终趋近于平庸。
这条逻辑,和金融学的“有效市场理论”很像,后者认为所有的公开信息都会反映在股价中,所以无论研究股价还是研究公司基本面,都无法获得超额回报。
正如我不相信“有效市场理论”,我也不相信基金市场的“业绩规模有效关联”。
其实,真了解基金市场的微观操作,你就明白一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除了业绩之外,还与太多因素相关,比如新基金发行节奏、渠道力推程度、公司宣传力度、基金经理自身的配合度还有基金风格的极致性等等。
来说几个反例,顺便探究下这几位业绩好规模不大的可能原因。
最佳反例,应该是徐荔蓉的国富中国收益(450001)了。
作为一只常年六成仓位的混合基金,这种可以持续吊打沪深300指数的业绩,就问牛不牛?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23年数据截至2月20日
但是,国富中国收益的总规模截至去年底,不过区区23.55亿元。而徐荔蓉的管理总规模70.85亿元。
徐荔蓉规模为何一直不大?我觉得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就没想把他的规模做大。毕竟,徐荔蓉早在2013年就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2022年更是升任总经理,这样行政职责吃重的老将,规模太大对其徒增压力,也不利于梯队建设。
所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前些年主推的是赵晓东,这两年则是刘晓。这两位的规模,都过百亿元了。
再来说一个,林乐峰,他的南方转型增长,是我的大爱。
林乐峰2017年底接任,除了2018年有点颓,后面几年绝对是能攻善守。虽然有许多FOF追捧,但南方转型增长总规模也没过50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23年数据截至2月20日
虽然林乐峰的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但主要依靠债券类基金的规模,权益规模长期不大。
林乐峰不那么受普通基民追捧,我觉得还是他均衡平衡的风格原因,无论是成长还是价格当道的年份,都不是那么极致的表现,不如极致风格的基金经理容易受到渠道的力荐。
作为对比,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姜诚姜老板,规模在2022年大爆发,毕竟别家跌得稀里哗啦,他的中泰星元2022年还是正回报,怎能不受到渠道的欢迎。
当然,说到林乐峰,就不得不感叹新基金真是基金经理上规模的重要法宝,南方转型增长整个2022年的规模增长也就20多亿,还不如去年9月再发行一个新基金南方均衡成长,那个倒是有30亿元规模了。
绩优却规模不大,还有一类则是基金经理的主动选择。
在很多基民看来,或许成为百亿顶流,规模越做越大,才是人生赢家。但当你将基金经理视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就会发现不同人对此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公募行业有一些优秀的投资经理,是只管专户,连公募也不想管理的。毕竟,公募基金往往要面对挑剔的普通基民,很多时候还要配合销售在聚光灯下频频曝光,所以有些基金经理会藏在专户,或者尽可能控制公募的规模。
另外一类,则是策略受限的,比如一些量化基金,一些高换手率的基金,他们往往可以支撑的资金规模就是十几二十个亿,所以一般不宣传,甚至资金蜂拥而入的时候,还要限购来避免基金规模快速膨胀。
比如笔者多次提及,很是喜欢的招商量化精选,作为一只偏中小盘的量化基金,在去年这样的行情下,不过微跌1.06%,可谓是相当抢眼。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23年数据截至2月20日
在去年的规模超过10亿元之后,1月6日宣布单日限购500万元,2月8日加码宣布单日限购100万元。
当然,这样的限购门槛,对机构资金会是比较大的阻碍,对于普通基民,近乎于无,从这点而言,限购的基金,反而是市场给予普通小基民的一个“甜点”。
是的,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一定规模会变大。
而那些规模没变大的优秀基金经理,某种程度上就是基金业的宝藏,是留给有耐心挖掘的聪明基民的。
如何提前挖掘优秀的基金经理?欢迎报名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
通过为期七天的微信群+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让你看懂市场、理解投资品类,把握基金布局机会!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