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 牲产队
文章已获授权
商丘公交发布了一条公告,称要停运全市公交车。
4小时后,商丘公交又删掉了这条公告。商丘市的公交车正常运行,没有受到实际影响。为什么商丘公交要来这么一遭呢?
其实,商丘公交的真正目的不是停运全市公交车,而是逼套商丘市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家都知道,公交车提供的是公共交通服务,是民生工程。要是公交车停运,那对市民上班,工作,出行都会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在一般人的朴素情怀中,这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很容易下意识地就站在公交车公司一边,难免对商丘市政府提出质疑:“你怎么能拖欠公交车公司的钱呢?赶紧把钱发了吧,公交车可不能停运。”商丘公交就是抓住了这个民生上的痛点,来反向逼讨“财政补贴”。这一招不是商丘公交首创,而是早有先例。河南郸城县公交公司就曾发布停运公告,引起舆论风波,然后避免了停运。湖南耒阳8家公交公司也曾联合发布停运公告,逼讨“财政补贴”。面对这种“停运威胁”的局面,当地政府几乎没得选,只能配合公交车公司。我们就拿商丘公交来举例。它已经拖欠公交司机5个月的工资了,员工社保也都欠缴了。有一个司机说,自己有4个月就领着1800元的工资。为什么是1800元?因为这是商丘的最低工资标准。因为生活困难,该司机只能借钱,刷信用卡,勉强度日。用公交公司的话来说,别说支付员工工资了,就连公交车充电的电费都交不起了。多年来,商丘公交公司一直是靠财政补贴活着的。可以说,没有财政补贴,河南商丘公交公司早就倒闭了。有些人可能会想,是不是经营不善啊?是不是乱投资了啊?答案并非如此,根本原因是,如果没有补贴,在中国开公交公司就是一个纯亏的项目。为什么会亏?队长跟大家说一下。其一是,公交公司虽然是商业化运营的,但它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责任。比如商丘公交实行一站制,全程1块钱,普通卡8折,老年卡和学生卡5折,爱心卡免费。由于私家车的普及,搭乘公交车的主要人群就是老年人和学生。也就是说,商丘公交平均每人次1块钱都收不到。在2018年时,商丘公交打算涨价,调整车费为2元/人次。但因大量市民投诉,价格又降回了1块钱。在这个万物飞涨的时代,唯独两个东西不能涨,一是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不能涨,二是市民搭乘的公交车费不能涨。你说这能赚到钱吗?其二是,公交系统还要负责市容市貌的建设。相比于私家车的电动化,公交车的电动化要早得多。可是,这早不代表好。因电动汽车产业不够成熟,早期的公交车非常昂贵。队长查询到,2014年,宇通汽车卖了493辆纯电动公交车,累计销售额是4.9亿元,单车售价约100万/辆。比亚迪生产的K9公交车更贵,单价高达198万/辆。商丘公交公司截至2018年,一共采购了2016辆纯电公交车,总价格最少也要20亿。商丘公交运载乘客每人次才1块钱不到,怎么可能买得起这么贵的纯电公交车?除了贷款,它没有其他办法。另外就是,政府为了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给予新能源补贴,每年最高补贴8万块。有了这笔补贴,它就能勉勉强强运营下去了,慢慢把欠银行的债给还了。可是,从今年开始,国补退出了,补贴没了,全都得公交公司自己承担了。其三是,因口罩问题,封控静默,人们出行大幅减少,商丘公交公司也被迫静默了许久,运载量直接遭遇腰斩。本来就不赚钱,还遭遇疫情灾害,这不就雪上加霜了吗?其四是,地方财政补贴也开始拖欠了。要是有地方财政及时输血,商丘公交还是能运行下去的。但是呢,地方财政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2022年卫生费用支出大幅增加,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金,二个是,房子卖不出去了,土地财政增收减少。这钱不够用了,能拖谁呢?在公共服务中,拖任何一个部门的钱都不好。但商丘公交公司不是体制内的机构,而是外包的民营企业。这就涉及到公交公司私有化的问题了。商丘公交公司在2006年完成改制,变成了民营企业。当时的承运方和商丘政府约定,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现在的情况就是,公交车继续运营,但市财政补贴没有及时支付。那公交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公交车又不能停运,本来就没有利润,不“逼讨补贴”,公交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这就跟美国铁路公司一样,一旦铁路工人大规模离职,后续的公共风险就难以控制了。在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民营公交公司严重地依赖于财政补贴,并且大量承担政府的公共交通服务和民生保障服务,出现了权责不分明的情况。既然限制公交公司的盈利能力,为什么还要把公交服务外包出去?外包出去了,又要靠自己的财政补贴来养着,这还不如国营呢,直接用财政来养。这样做,公交司机有了编制保障,对公共公司的财政补贴也有了制度依据,不至于双方扯皮。让商业归于商业,让民生归于民生。既要商业化,又要民生化,那只能搞国营了。可实际上,国营公交集团也是常年亏损。兰州公交、广州公交、惠州公交以及北京公交等,均是亏损运营,全靠财政补贴撑住。他们没有“逼讨补贴”,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被拖欠补贴,而并非他们不需要补贴。根据北京公交控股集团发布的2022年中报,该集团就亏掉了3个多亿。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就没有几个能靠自己运营下去的,绝大部分都是靠财政补贴活着。这就跟疫情防控一样,不放开,由财政补贴承担,全面放开,那么这笔公共支出就得居民自己承担。要解决公交公司面临的经营性难题,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让车票涨价。可实际操作上是行不通的。这会被市民指着鼻子骂,人们总是习惯了享受廉价的福利,而忽视福利的成本。对地方财政而言,这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既然把公交公司的补贴发了,那其他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会不会又少一笔支出呢?如何保证财政的稳定运营,这将是许多三四线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本质上,这是一个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而非一个经营性的企业问题。一二线大城市,财力比较雄厚,倒还无关紧要,但在中西部的中小型城市,就会压力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