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的上海,靠什么来“回血”?
6月1日零点,上海因新冠疫情而持续两个月的封控正式宣告结束。紧接着的三天端午小长假,“沉积”了两个月的魔都也开始爆发出消费潜力。
小长假期间上海有序开放“主要旅游资源位于室外或50%以上旅游项目位于室外”的A级旅游景区。携程的数据显示:上海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端午日均订单成交量比3月日均订单成交量增长超11倍,上海欢乐谷和上海野生动物园等网红景点也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
“始于愚人节,终于儿童节。”这是社交媒体对这场历时两个月封控的调侃,从今年的3月开始,此轮疫情已经先后波及深圳、上海、北京等中国多个一线城市。多个一线经济重镇遭遇封控对整体的经济影响不言而喻。有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疫情之后,如何提升消费,挽回经济失去的三个月已经是摆在不少地方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疫情结束了,是否真的会发生报复性消费?经济大环境会有什么新的考验,未来又有什么新的政策提升消费信心?
办购物节还是直接发红包?
面对恢复如常的上海,很多人预测这样一座超大规模的城市能否迎接一轮报复性消费以弥补失去的两个月。参考武汉在2020年为期10周的封城,数据显示武汉的零售额直到解封的一年后才恢复到同期的增长水平。
有金融专家预测,城市的大规模封控造成了很多人“无法外出消费,储蓄出现了不必要的增长”。尽管封锁的结束可能会让部分支出“相当快地恢复”,但是恢复的需求很难弥补“之前的消费收缩”。所以更为科学的说法是将报复性消费视为一种延期支出。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消费者在解除封锁后,不一定会比正常情况下花费更多,甚至可能在居家期间变得更加节俭。有媒体报道,在上海静态化管理期间,网上出现了“恐慌储蓄”的趋势,显然不是在积蓄消费潜力。
有外媒预测,未来上海的消费潮应该是如涓涓细流一般慢慢到来,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潮。但显然,上海更期待能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
5月29日,上海对外宣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方案显示和其他城市不同,上海并没有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来鼓励消费,而是依靠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券。并且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就在端午小长假前的5月30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消息称将联合8家银行通过美团平台发放“乐购深圳”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端午小长假期间定位在深圳的用户能在美团搜索“乐购深圳”或者“数字人民币”进入活动页面抽签。同样在今年上半年遭受疫情冲击,深圳继续选择用数字红包来刺激消费。
而相比之下受疫情影响更深的上海可能还是会选择用购物节的方式提升消费信心。2020年5月,疫情后的上海曾经推出全市层面的五五购物节刺激消费,在本次推出的纾困政策中上海也提出了再次举办主题购物节活动的计划,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也将是重点举措。作为一个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城市,有媒体透露上海的很多知名品牌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蓄力筹备相关优惠活动了。
服务、外贸、汽车,上海纾困将惠及哪些行业?
面对疫情的冲击,最艰难的无疑是服务行业,不少店铺在封控期间流水归零,但每月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房租。在《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就直接给出了租金优惠方: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了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的政策。对承租国有房屋、运营困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但由于实际店铺租赁中还常会出现“二房东”的情况,在本次上海的政策中转租人是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的。第一财经的报道也显示有店铺表示租金的优惠需要“二房东”去申请免租程序。
外贸出口类企业也是本次疫情的受影响最重的行业之一,上海的纾困政策中提出鼓励港口企业减免特定时期内的货物堆存费。有一些进口食品商已经表示,可能通过这些政策缓解因疫情导致的货物积压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消费占社会总消费比重10%左右。上海的两个月停摆,一度造成了整个汽车供应链的停滞,蔚来汽车还一度出现停产危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汽车消费额为13335亿元,同比下滑8.4%。4月的汽车消费额下滑幅度更为明显,直接萎缩-31.6%。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有分析师指出,疫情对居民汽车消费的影响在于对普通人出行受限,其次是企业经营承压居民收入受损,消费信心下滑,汽车等可选耐用品更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受到疫情波及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汽车销量占比高,势必对我国汽车消费造成影响。为鼓励购车,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在未来将增加4万辆汽车牌照,并对购买电动汽车的群体进行减税和补贴。
相比消费端的缓慢复苏,上海的汽车生产领域早在这次全面复工复产之前,就已经开始上班。上汽临港乘用车工厂到岗人数超4000人,疫情期间,上汽旗下的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四个品牌在内超过1万辆整车陆续下线。
直播带人,还有就业保卫战
相比给企业和消费者优惠,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事关未来上海的经济发展,那就是稳就业。2022年,中国将有1076万名学生从高校毕业,比上一年增加167万。其中刚走出疫情的上海也有22.7万名高校毕业生,增量为近5年来最多。
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生直播推介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猛烈的时候,美国的失业率曾达到14.7%。加拿大的失业率从2020年1月的5.8%升至5月的13.7%。疫情影响经济,经济则直接作用于就业,一份就业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求职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7.8%,招聘需求下滑了11.2%。
有媒体分析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高校毕业生吸纳量较大的一线城市受到的影响不大。但2022年直接爆发在一线城市的疫情对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影响显然更大。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有15.4%的应届毕业生已签约,46.7%的应届毕业生收到录用通知。有报道称已经有高校通过给院系老师压指标的方式来完成当年毕业生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在创纪录增加,而面对疫情,整个经济大环境也已今非昔比,曾经趋势若骛的互联网、金融、教培以及文娱等行业在过去的三年里经过大规模调整,早已今非昔比,用人的需求也大幅度下降。
线上招聘、线上面试已经成为了疫情时代不少应届毕业生的选择。坐在电脑前,穿上西装、打开摄像头,已经成为了当下毕业生的现状。 在2019年直播带货的启发,一些高校索性做起了直播带人,3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学的第一场开启了一场直播带人活动。直播镜头前,高校的主播向6家企业直接推荐20名毕业生,有的学校在直播后还有专门的老师回看直播,复盘数据,写总结报告。
有高校的就业中心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和以前毕业季“冲刺”和个别就业困难的同学点对点帮困不同。今年大部分高校需要摸排动员,拼命发力,但后续如何稳住就业数据,对很多高校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针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上海市4月12日启动的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将持续至8月底。5月22日,上海市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且各高校视情适当延长毕业生在校生身份时间,保留其作为在校生的待遇。
眼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已成为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首要任务,无论是稳就业还是各行各业的促消费,最重要的都是提振市场信心。让企业有信心恢复生产,让普通人有钱有欲望正常消费,是后半年全社会需要正视的重要话题。也正如老话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也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前提。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发布,将惠及这些消费企业,第一财经2、上海就业保卫战,中国青年报
3、失去的消费,如何“回血”?每日经济新闻
- END -
最新话题:上海“重启”,线下商铺“回血”中!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