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的上海和3月有什么不一样?
增加了常态核酸检测与对应人员流动性许可的要求后,疾控可以根据实际的策略执行情况,相应调整松紧尺度,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多重要求。
全文2000字,阅读时间6分钟
身边很多人有疑问:儿童节之后的上海,解封宣布的很突然,回到了三月「精准防控」的状态,实践不是已经证明没防住吗。
最开始我也有担心,特别是看到大家因突然解封就开始浪的样子,不管是小区内庆贺解封的party,还是走在大街上看到因天气转热,不少人不好好戴口罩了。从表面来看,这些现象的确让人担心。但通过过去两天上班路上仔细观察,和回来后的思考,我自己觉得是应该是有理由乐观的,特以此文分享。
当下和三月最大的不同是常态化的核酸检测。现在的策略是进入公共区域和公交地铁需要扫描场所码,需要提供72小时核酸有效证明。这个72小时核酸的要求和场所码追踪究竟带来了什么区别?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就需要说清楚「精准防控」在三月为什么会破功。
之前两年在上海实践效果不错的「精准防控」措施,经验中成功抵御过的最大挑战应该是传染力R0高到5以上的delta毒株。而要对付传染力进一步提升,R0到10的奥密克戎,就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事实上,如果再叠加华亭宾馆等严重扩散事故,这就让人数和资源本已捉襟见肘的疾控流调机构,跟踪病例密接人群,搞清楚扩散范围的努力完全跑不赢病毒的传播速度。好比《大决战》里面讲:只准备了一桌菜,可来了几桌客人那种局面。这本质上就是种资源和能力不匹配手上任务要求的问题。
矛更加锐利后,盾必然要求对应升级。如果盾不升级,客观上就是挡不住。香港就是前车之鉴,不管意愿如何但就是没有能力做到,最后只能躺平。过去两个月中,身边很多人说,上海挡不住也学香港躺平呗。对这个观点,我一直的态度是,我没有站位,信息和资格评价。
从这几天就看到的情况,现在我觉得有足够的信息讨论,盾可能怎么去升级的问题。三月中下旬,在对手毒株变得传染力更强后,流调能力不升级的前提下,能做的只能是降低限制人员流动性。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直接封城。然而,封城对经济的伤害无比之大,更不要说带来其他次生灾害。在上海,这的的确确是非常难下决心的事。作为全程亲历者之一,我猜想大家都懂这种两难局面。正是因决心难下,导致的是三月份逐步降低人员流动性的措施,发现根本跑不过病毒传播,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事态最终一步步升级。
而现在要解封重启,疾控流调能力提升就势必成为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次请出量化坐标大法,示意当前正在使用的疾控策略。用下图示例:
解封后的防控策略示例(仅做图示例,具体要求看疾控明文公告)
在该策略示例中,将人员流动性许可程度用Y轴表示,将许可对应的疾控要求用X轴表示。其中人员流动性的许可程度用Y轴左侧黑色文字表示。对核酸时效要求用X轴下方的红色文字表示,
示意图中七颗星标二维坐标位置构成的集合,即是一种策略。具体的人员流动性许可程度需配合对应的检测和跟踪要求,组成策略中的要素点。
可以看到,在流动性许可加入检测和场所前提要求后,疾控流调团队对风险人群的分重点跟踪能力可以大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将有限的流调资源投入到重点人群跟踪中,在明确聚集信息和感染时间限定区间协助下,迅速缩小并锁定人群范围。这就在一旦病例发生,大大减少了需要跟踪和隔离的人群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上述策略可能需要调整。假如解封后疫情发展情况不好,新增病例超过预期。可以通过向右移动策略星点来收紧流动性,而一旦解封,最严应该也不会超过6.1前的封控策略:
最严的封控策略(类似6.1前)
而如果策略符合预期,到了6月中下旬,疫情持续好转,可以支撑更高的社会流动性,可以通过向左移动策略星点来放松流动性。一种可能调整示意如下:
可能出现的更放松的策略
那还有没有可能更松喃?其实折腾这么久,上海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接下来必然不可能如香港一般躺平。但是否会回到三月之前,在其他条件不改变之前,近期看大概率也不会。
大概率不会出现的策略放松极限态(对应三月前的状态)
由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增加了常态核酸检测要求对应人员流动性许可,再配合场所码的要求后,疾控可以根据实际的策略执行情况,相应调整松紧尺度,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多重要求。
通过理论分析,上述解封机制设计出来应该是能运行很好的。但如果在执行层面有人博弈规则直至造假,这就不仅对已经为疫情付出高昂代价的市民极其不负责任,也给正在积极复工复产的人群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因此,昨天那则新闻中,老板担心复工受影响在桥洞匿藏核酸异常员工的事件,被立即公示惩处就不难理解。同样道理,核酸检测产业链条执行严谨性,和高接触性特殊人群密集核酸检测是上述理论模型落地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这些结构链条上的关键点必定会有高压监管,有造假问题会处罚严厉。
最后,祝各位读者端午节快乐,节后复工大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